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动态联盟与企业敏捷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立足于敏捷性的观点 ,利用 Rick Dove提出的敏捷性评价指标 ,对动态联盟影响企业敏捷性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并从技术和管理角度研究了组织结构对于动态联盟敏捷性的影响 ,论证了星型结构作为动态联盟技术组织模式的合理性 ,探讨了敏捷制造的思想对于我国企业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格技术支撑复杂系统协同建模/仿真过程中的系统建模和仿真运行两个不同阶段,以实现仿真资源的安全共享与重用、协同互操作及优化调度运行。在仿真运行阶段,根据仿真系统特点、实时性要求等级以及资源共享需求的不同,提出采用基于网格的运行控制及信息发布、基于Grid/Web服务的仿真系统互联以及基于网格的联邦成员模型共享与动态组装三种不同的互联与运行模式,并对每种模式适用的应用类型、系统实现体系结构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实现。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格计算的SAR回波分布式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SAR分布目标回波仿真中的计算瓶颈,首次把网格计算思想引入其中.利用FTP、TCP/IP协议构建网络通信引擎服务,利用静态和动态调度算法构建网格资源调度模块,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多线程技术等构建了网格资源监测模块,网格资源管理模块、回波计算模块、仿真控制模块等,实现了SAR回波仿真网格,通过多个计算节点的协同工作来完成仿真任务.试验表明,该网格平台具有高计算效率、易搭建、易访问、价格低廉、突破地理限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 Services技术实现物流动态联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利用Web Services技术实现物流动态联盟的方案。首先利用XML技术建立物流信息的规范,然后对每个物流企业设立UDDI代码,通过SOAP对物流企业进行集成。通过物流动态联盟的建立,可有效地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5.
黄健柏  薛亮  肖太庆 《系统工程》2008,26(3):98-104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对于联盟面临风险的识别和预警.本文针对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面临的风险进行了风险识别设计,首先依据风险的来源划分了项目动态联盟可能面临的风险的种类,其次明确了动态联盟风险识别程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六元素(目标、文化、方法、组织、信息、过程)的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预警模式,六个元素构成了风险预警的有机整体,运用管理熵理论对动态联盟风险预警度量进行了量化处理,以熵权从内外两个来源确定动态联盟的风险度量,并以传递熵概念来明确预警信号指标的准确性,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和准确的量化预警模型,以期利于建设项目动态联盟决策者的风险防范应对策略制定.  相似文献   

6.
张卫  查亚兵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5):1089-1093,1106
当前的先进分布式仿真技术部分解决了模型的互操作和重用问题,但是它在支持强健的系统性能、仿真资源管理和仿真活动协作方面存在缺陷。网格技术支持动态异构环境、资源的优化管理和强健的系统性能,将网格技术应用于先进分布式仿真领域能够弥补现有先进分布式仿真技术存在的这些缺陷。该文提出了基于网格的先进分布式仿真,从仿真系统性能增强、仿真资源管理、仿真技术集成与机构协作、以及仿真网格四个方面综述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在仿真资源管理中提出了一种仿真资源分类方法,接着概述了基于网格的先进分布式仿真技术在国防军事、工业、生物医学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网格资源动态、自治、分布的特点以及数据网格中存在的数据复制问题,提出了基于市场机制,具有分布式特性,并且支持数据复制机制的数据网格资源分配体系结构(data grid maket-based architecture,DG-MA)。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单位组合拍卖模型(multi-unit combinatorial auction,MUCA)对数据网格中的资源协同分配问题进行建模,给出了用分支界限技术求多单位组合拍卖问题最优解的具体算法,从而得到了基于市场机制的数据网格资源协同分配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8.
将网格技术应用于供应链信息集成中是适应竞争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以商品流通领域供应链信息集成为例,首先简要介绍了商品流通领域供应链信息集成,然后利用时间Petri网对传统模式下企业供应链和网格环境下供应链集成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运作模式的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网格环境下供应链集成系统效率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普适计算与网格技术是当前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普适计算和网格技术,集成分布仿真技术、Web技术构建层次化、网络化、面向服务的普适仿真体系结构,实现各类仿真资源的服务化、普适化及在广域网络中的共享和应用,支持基于智能终端Web浏览器的资源调用以及复杂仿真系统的动态组装和快速构建.对普适仿真体系结构中涉及的五类关键技术和相应的技术途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动态物流联盟组建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它直接关系到动态物流联盟的市场响应速度、运行绩效和成败.针对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过程所面临的信息不完全性、多时段性,引入模糊语言变量来描述决策者的评估信息,结合多属性群决策理论,建立多时段条件下模糊语言群体决策模型,并详尽论述了其应用过程.仿真算例表明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动态物流联盟伙伴的优化选择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转移的技术联盟合作伙伴选择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作伙伴选择是技术联盟组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联盟成败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过程分析,建立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行为模型。由于选择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应用信号传递理论博弈模型,本文分析了技术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机制,针对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选择方式以及最优策略,本文通过算例进行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2.
可配置的热点路径动态剖析器的硬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路径剖析技术能够在程序运行时识别其中频繁执行的代码块,从而指导程序的性能优化,在指令集扩展和动态二进制翻译等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对路径优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体系结构的简单高效的剖析器硬件实现方案(configurable hardware dynamic path profiler,CHDPP)。CHDPP能够与目标处理器低耦合地工作,通过识别程序中的分支指令来完成路径剖析并存储热点路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占用少量硬件资源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完成路径剖析,获得准确度高达94.1%的热点路径数和97.7%的热点路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不确定混合多传感器联盟求解问题,提出了一种在PEV准则下求解的方法.首先以提高传感器资源利用率和对目标跟踪精度为目的 建立目标函数,以传感器跟踪能力为约束建立不确定混合多传感器联盟模型,其次利用不确定理想点法和PEV准则将不确定模型变为确定模型,最后设计改进选择策略的烟花算法求出混合多传感器联盟的有效解,通过"预测...  相似文献   

14.
网格是新一代信息基础技术,其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根据现有的基于HLA构建的分布式仿真系统存在的缺陷,利用网格技术的优势研究并提出了基于负载动态信息的作业迁移策略,将过载节点上的进程迁移到合适的其它节点上运行。以空地作战对抗系统为例,通过构建分布式仿真系统负载平衡模块实现了分布式动态调度,并阐述系统总体设计的实现方法。实验表明所提方案有效可行,系统动态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为提高分布仿真中资源利用效率和扩大仿真规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样本的企业联盟效率综合评价的非参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系统组成成员的资源共享出发, 针对传统样本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无法突破决策单元具有“可比性”的限制和无法依据任意参考面提供评价信息的弱点, 给出了带有约束锥的评价企业联盟效率的广义样本数据包络分析模型(PU-C2WH), 分析了该模型刻画的联盟有效性及弱有效性与相应的多目标规划非支配解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联盟单元在样本可能集中的投影性质和无效单元效率改进的途径和尺度, 并进一步给出了联盟单元群整体效率度量的典型方法和评价步骤, 最后, 将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面向动态指控过程中指挥权限跨域重构与资源点对点动态调配需求,基于区块链技术设计了动态指控组织架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基于认证联盟与共识阈值的权限流转模型、基于任务表单和装备表单的任务执行模型,并依托智能合约建立了应急响应机制,为动态指控中指挥权限可信流转与装备点对点访问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Hyperledger Fabric搭建原型系统,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案具备可信性与较好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研究异构数据库在模式和SQL语法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设计了可扩展的冲突检查和处理机制,通过对潜在的冲突元素进行针对性调整避免模式冲突的不利影响.同时为了向上层应用程序屏蔽数据库移植中的模式调整,提出了在运行期间动态调整操作请求来保证数据库操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合作博弈的知识联盟成员绩效评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鉴于知识创新联盟成员的合作博弈特征,首次给出一种基于Shapley值的联盟成员绩效评估的综合评判模型及其算例,并指出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创新联盟对成员绩效的综合评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