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地震台站地震动时程,基于地震动衰减规律和传播特征,进行0.1°×0.1°尺度的网格化离散点插值计算,并绘制时间间隔4 s的连续播放地震动图和峰值地震动等值线图,较好地显示出地震发生后地震动的传播过程及其衰减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极震区水平向加速度最大值为55.08 cm/s2,相当于地震烈度Ⅵ度,与现场烈度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首都圈实时强震动台网对文安5.1级地震的强震动记录及其加速度等值线图的对比,结果表明:(1)仪器记录峰值加速度衰减特性可以反映地震宏观特征;(2)仪器记录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可以作为基岩水平理论衰减关系峰值加速度的一种标定方法;(3)这次地震为我们今后进行强震动观测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地震预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地震监测新技术和震灾防御新手段,实时地震监测台网中Voronoi图生成算法研究可为地震早期预警系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在对Voronoi图逐点插入算法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时地震监测台网运行实际,提出了改进后的局部三角网格生长法,能够快速有效生成除中断台站之外正常运行台站的Voronoi单元,同时有效约束凸壳的生成。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生成的Voronoi图不失精度,但运行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4.
用有限强地震动记录校正等震线的估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鲲  俞言祥  高孟潭  冯静 《地震学报》2012,34(5):633-645
选用获得了加速度记录的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MS5.3及2011年8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尔自治州阿图什市与伽师县交界MS5.8地震,研究其快速生成震动图的偏差校正方法;通过台站实际观测值与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估计值之间的残差分析,提出了利用台站数据对缺少台站地区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估计值的对数偏差校正方法; 并比较了圆和椭圆衰减关系模型的对数残差及震动图的分布形态.结果表明, 适合于当地地震动衰减关系plusmn;3倍标准差的标准能够识别一些台站异常数据, 如炉霍MS5.3地震中炉霍地办强震台近场峰值加速度的高频脉冲引起的异常数据;对数偏差校正方法适合于地震动强度速报中缺少台站数据地区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地震动参数估计值的系统偏差校正;圆衰减关系模型只能控制震动的程度,不能控制其分布形态.明确的地震震源机制、震源破裂过程、当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及余震分布等信息有助于修正震动图的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5.
中小震近场地震动估计中地震动衰减关系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核工程场地设计基准地震动确定中涉及弥散地震的地震动估计,这导致中小震近场地震动估计成为被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一些中小震近场地震动记录资料,分析和探讨了国内外多种地震动衰减关系对中小震近场地震动估计的适用性问题,并结合我国几个核工程地震问题研究工作的实践对中小震近场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的思路和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L.  Moratto  G.  Costa  P.  Suhadolc  陈鲲 《世界地震译丛》2009,(6):27-40
在阿尔卑斯山脉东南部地区进行了震动图(ShakeMap)的实时生成研究。ShakeMap软件系统已经在该地区安装,并已经可以与Antelope数据采集系统获得稳定的界面,能够从波形数据中提取地面运动的参数,并且在地震发生5min内生成震动图。为了评价台站密度的影响,我们计算了2004年博韦茨地震(斯洛文尼亚西北部)的合成地震图,以及不同网格大小虚拟台站的震动图。结果表明,密集且均匀的台站分布是产生精确震动图的基本条件,目前弗留利中部地区的台站密度已经足够可靠地估计最强烈震动区域范围内的震动程度。使用特定地区的地面运动预测方程和从记录到的地面运动预测宏观地震烈度的经验关系,相关的震动图能够实时或准实时地生成。通过弱震动(2007年克劳特地震)和强震动(1998年博韦茨地震)的观测数据和ShakeMap结果的比较,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震动图快速生成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动图(ShakeMap)是描绘地震发生之后地震动分布情况的一种工具,它显示的是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和可能的烈度破坏情况.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实现用计算机自动绘制震动图,主要选择了峰值地面加速度等值图、仪器烈度分布图为研究对象.并对如何确定强震动质心、如何在台站稀疏地区估计地面运动加速度值、如何进行场地校正、如何将PGA/PGV转换为仪器烈度值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GIS的强震动台网数据发布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ebGIS技术在美、日等国家强震动台网发布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了我国强震动台网系统利用WebGIS发布信息的设计思路。对系统环境设计和关键技术以及空间数据库架构进行了研究,指出分布式WebGIS的应用研究已成为强震动台网数据发布系统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海底地震动的特性,本文基于日本K-NET台网,选取124次地震事件中,5个海底台站和6个陆地台站所记录的981条地震动记录。经过数据筛选与处理,对典型地震动参数、动力放大系数谱和竖向与水平谱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水的存在会削弱竖向地震动的高频成分,导致竖向峰值加速度和强震持时要显著小于水平向;海底场地条件对海底地震动有放大作用,则选用陆地地震动进行海洋工程抗震设计会低估地震荷载带来的影响;当周期0.1 s相似文献   

10.
云南数字强震动台网硬件系统建设完成后,有效的强震动台站维护和强震动数据处理应用是面临解决的首要问题。该文实现了云南强震动台网中心应用系统一系列的强震动业务系统应用,使得云南强震动台站自动检查和实时扫描、震动图自动生成(ShakeMap)、强震动台站建设资料、台站维护日志等系统通过应用系统实现无逢对接和集成,系统具有安全认证、信息发布、业务信息处理、外部系统接口4大类功能,为仪器维护人员和数据开发处理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支撑。该系统经过实际地震考验,有效地提高了强震动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应用一种新的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以34°─41°N、110°─120°E范围内的41幅等震线图为数据基础建造了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研究原型IAIS,重点在于利用、发掘GIS在管理、应用地震烈度衰减信息方面的能力。系统以GISI具软件ARC/INFO为开发平台,将每一幅等震线图存贮为一个专题图层,建立拓扑结构确定等震线特征之间的空间关系。等震线图中所表示的描述性特征存入特征属性文件,并通过一个共同的项使等震线和烈度分区与属性表中的描述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系统提供了从震中分布图或地震序号、发震时间等查询、显示各个等震线图的功能,并可以交互式地量算各等震线的长、短半轴,自动量算各烈度区的面积等。针对将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及不同投影参数的等震线图转绘编制综合等震线图的主要困难,本文研究了ARC/INFO中的投影转绘问题。系统按“留大舍小”的原则自动生成综合等震线图。同时,IAIS实现了综合等震线图的计算机管理,包括显示、查询、局部修改、统计量算等。  相似文献   

12.
利用ArcGIS平台编绘完成了山东省地震监测台网分布图,阐述了其编制过程及详细的技术流程,对空间数据库建立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湖州台的近震监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湖州地震台DD-1地震仪记录的1980—1990年期间Δ<500km的近震资料和仪器放大倍率,利用理论计算Δ—Mmin曲线,b值检验3种方法,对湖州台的近震监测能力进行了估算和评价,得出了该台对目标监测区域内的有效监测震级。最后对区域地震台站的近震监测能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对地震流动台网组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顺  李晓东  王宝柱 《内陆地震》2008,22(4):332-338
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地震流动台网在不同地理环境及通信条件下的快速组网方式,利用目前的各种通信方式根据不同的通信条件组建与其相适应的网络。通过这些通信方式的组合交叉使用来克服通信中遇到的困难,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实时传输。同时,对流动台网中心的组网也做了阐述,包括数据的接收、转发、分析以及对数据的处理和备份。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全面评估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对网缘地震(网内边界至边界线外100公里)的自动处理能力,我们将福建台网在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所编目的1074个网缘地震记录转换为模拟实时波形数据流,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与分析。测试结果表明:1.系统基本具备福建台网网缘地震的自动速报能力,速报震级下限可达ML3.0级;2.系统对86.4%福建台网网缘地震自动定位的精度小于15公里,96.2%网缘地震自动定位的精度小于30公里;3.系统对99.6%福建台网网缘地震的震级自动测定偏差不大于0.3级。以上主要结论在2008年8月21日云南盈江M5.9级地震序列的实时速报实践中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17.
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以北近海发生MS8.7两次大地震之前,华北地区小震日频次演变出现了类似震兆的信息。采用“震情三分律”的方法处理了华北地区小震活动的数据,分析认为成组震兆的出现与大震之间的遥联性绝不只是一种小区域性的现象,而是一种大范围的普遍现象,大地震是全球性的震动,其震动遥联性的显示,就必然是跨越全球性的。讨论这种现象的物理意义目的在于识别和判断这种震兆的特性,对本区今后的地震活动趋势预测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理论估计及初步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文献[1]的公式推导出不同烈度区的灾害损失率和地震总损失估计公式,同时还对抗震加固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从而将地震经济损失估计结果与理论烈度衰减关系联系起来,可以使人们进一步理解灾害损失的实质.另外还计算了一些实际震例以验证这一理论估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新疆地区的基本站、区域站观测成果对天山及邻近地区现代地壳运动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天山地壳运动速率,提出了天山地壳缩短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递减的规律。通过GPS复测资料进行区域水平运动状态的分析,通过剪应变,面膨胀值的分布,可以发现挤压、隆升、拉张、沉陷过程中产生了正负转换的地带,在这些正负交界并且剪应变值增大的地区,一般都是地震多发区。  相似文献   

20.
在胡聿贤先生和霍俊荣的联合椭圆衰减模型的基础上,对新疆的地震烈度关系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