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果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提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医保守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8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本组78例患者达到治愈者61例,达到好转者17例,有效率为100%;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2例患者出现劳累后胸腰部有轻微疼痛感症状,另外天气转阴、寒冷刺激等均可引起患处轻微疼痛,给予服用活血化瘀、散风湿中药进行巩固治疗;其他76例患者胸腰椎部均无不适感,生活、工作能力完全恢复,治疗效果理想.结论 对于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中医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且治疗后康复良好,无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贺月华 《医学信息》2010,23(14):2327-2328
目的探讨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对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无并发症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出院以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护理程序为指导,通过评估影响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制定护理目标、护理计划,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及时地进行效果评价,有效地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我们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对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无并发症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出院以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护理程序为指导,通过评估影响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制定护理目标、护理计划,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及时地进行效果评价,有效地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我们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10月间,对12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C臂透视下行PVP治疗并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MiGill-Melzack疼痛分级法评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相对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VAS评分、MiGill-Melzack评分﹙<0.05﹚及生活质量的评估明显改善。结论 PVP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达到疼痛缓解、加强椎体硬度,是创伤小,疗效满意,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注入骨水泥是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常用的固定方法之一。 目的:评估注入骨水泥内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以及固定效果。 方法:选取骨质疏松胸腰椎标本,测定骨密度以及最大压力载荷、位移、刚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建立骨折模型,注入骨水泥固定后,再次测定最大压力载荷、位移、刚度指标,比较注入骨水泥固定前后生物性能的变化,同时与椎弓根螺钉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生物学性能进行比较。对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缓解疼痛程度、胸腰椎体高度恢复程度以及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外渗等情况,明确注入骨水泥固定治疗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实验测定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最大载荷为2 285 N,比骨折前承受的最大载荷1 954 N强度增加了近16.9%,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刚度为427 N,比骨折前刚度349 N增加了近22.1%,显示出良好的生物性能。对应用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以及应用闭合复位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发现2种方法均可以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明显的缓解,而闭合复位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时骨水泥注入量、局部后凸角以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均更好,表明闭合复位辅助下注入骨水泥固定是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卧床依从性的原因,并探讨具体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65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依从性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患者不配合卧床的原因,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的心理变化及依从性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入院后1~2d,不配合卧床的患者为15例,3~9d时,不配合卧床患者为34例,;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其不配合卧床的主要原因有轻、中度疼痛,不了解私自下床活动会引发严重后果,不适应大小便等。通过给予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的卧床依从性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0.05);且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0.05)。结论影响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卧床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有自身病情变化、生活自理情况等,通过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较好的提高卧床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刺气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9例14个椎体.结果:9例患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5.,其中8例患者术后疼痛即刻消失,另1例因终板部分破裂骨水泥入椎间隙,疼痛减轻.随访3~13个月,患者症状缓解,未见复发,椎体高度未见丢失.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激状态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均干预2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进行评价,心理弹性采取心理韧性量表评分评价,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应激状态,NR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组间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均降低,且观察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1.070,-24.511;P0.00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坚韧及力量、乐观)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评分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患者的总分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t=18.834,P0.001);两组入院时,疼痛指数无差异,在术后24h、72h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46,P0.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疼痛均会减轻。结论:对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心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应激状态,减缓患者疼痛感,有助于疾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PKP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接收治疗的8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英简OVCF)患者,均采用PKP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3d,患者的平均前壁、中壁、后壁高度、Cobb角以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获得了明显改善,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KP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性骨折具有微创、简单、安全性高、能快速且持久的改善胸腰疼痛,有效恢复复伤椎高度,保持脊柱稳定等诸多优点,可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过伸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治疗效果好、费用低、损伤轻、疗效快等优点,但临床应用缺乏规范,对手法的作用机制研究相对不足。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法观察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间盘的动态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依据1例T12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的210层Dicom 3.0标准的CT图片建立T12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在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后,模拟过伸复位手法,约束L2下端所有面,给T11椎体上端一个纵向牵引力,分别于T11,T12,L1椎骨棘突顶点给予一个方向垂直朝向椎体、大小为3.0 cm的位移。程序运算,读取受压椎骨上下椎间盘的受力情况。 结果与结论:建立了几何外型逼真、生物力学特性全面的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复位手法作用后椎间盘发生明显的牵张,在不同过伸支点椎间盘的受力不同。提示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椎间盘在骨折复位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传统手法的作用机制具有实验结果可靠、显示结果直观、节约资源以及手法模拟精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单侧组24例,双侧组16例,记录VAS评分、椎体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变化、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40例患者均未发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椎体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单侧穿刺能明显减少手术和放射暴露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背景: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但存在骨水泥渗漏问题,尤其是对于椎体后壁破裂患者更易发生骨水泥渗漏。目的:观察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修复的2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ODI评分评估腰背部功能,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评估生活质量,Frankel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影像学观察骨水泥渗漏、肺栓塞、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X射线评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结果与结论:随访12-18个月,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腰背部疼痛及功能、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神经症状与治疗前相同;复查X射线及CT见骨水泥弥散良好,发生2例骨水泥渗漏,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无骨水泥毒性或过敏反应、肺栓塞、感染、神经损伤或新发骨折等并发症发生。说明高黏度骨水泥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以明显缓胸腰背部疼痛,改善腰背部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非融合技术治疗单一椎体、无脊髓及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单一椎体、无脊髓及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以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微创组在透视下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①影像学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伤椎前缘高度的百分比、矢状面后凸Cobb角与椎间隙高度等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手术参数:微创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日及带支具离床时间等指标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③术后疼痛:微创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发生率及术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固定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损伤小、安全性较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鲑鱼降钙素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治疗中对胸腰椎骨折的预防作用。方法 84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肌注鲑鱼降钙素和口服钙剂3个月,B组口服钙剂3个月;之后3年间每月随诊并行胸腰椎X线检查,统计A,B两组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例数。结果 64人得到随诊,其中A组34例,发生骨折为6例;B组30例,发生骨折为12例;经皮尔逊卡方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能有效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背部疼痛,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郭运岭  李蕊  王雷 《医学信息》2019,(1):119-121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五禽戏运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单纯行PV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五禽戏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Barthel指数和复诊率。结果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Barthel指数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24±1.10)分 vs (4.01±1.88)分,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1.95±0.25)cm vs (1.83±0.23)cm],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91.54±3.75) vs (81.03±4.02)],1年内复诊率低于对照组(5.71% vs 26.32%),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五禽戏运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有效减轻患者腰部疼痛,避免椎体再次受到压缩,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降低再次腰痛复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或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7例;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柱及中柱高度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根据Nakai标准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手术后椎体前柱及中柱高度均大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42个月.手术前后ODI和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按Nakai标准评价:优9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35%(14/17).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中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多个胸、腰椎骨折所致疼痛的疗效,探讨其治疗方法和止痛机制。方法: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为充填材料,在CT监视定位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31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结果:31例52个压缩性骨折椎体只需治疗35个,PMMA平均充填量为2.6ml,术中PMMA渗出者3例3个椎体,无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100%,显效率为77.4%。结论:少充填量,单侧椎弓根穿刺单椎体的PVP治疗能有效地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手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焦虑、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值及血压、心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经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值及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手术前的焦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38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据术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是否发生非手术椎体骨折分为非骨折组71例、骨折组67例。对可能会导致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情况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对造成影响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3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有67例患者发生非手术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占据总人数的48.5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骨折椎体部位(胸腰段)均是影响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发生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发生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机率高,骨密度、骨折椎体部位是影响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发生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