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国高等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医诊断学>(以下简称<中诊>)第五章对脉象的论述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现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主要课程。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既不同于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又不同于西医院校的西医专业。为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现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医诊断学>(以下简称自考<中诊>)八纲辨证中某些概念和理论阐述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朱文锋 《中医教育》2002,21(6):39-40
笔者认为,新世纪<中医诊断学>规划教材的改进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中医诊断学》教材,从四版(《中基》)到七版,在某些重要问题上的阐述,不太明确、准确,从中选择出四诊的顺序、相兼脉与复合脉、里证、实证、虚证的临床表现、实证的病机、虚证转实等五个重要方面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医诊断学研究生教学现有教材和中医诊断学研究生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中医诊断学》(研究生教材)建设思路,论述此教材编写特点,并列出内容提要和章节目录。此书的编写,旨在为提高中医诊断学研究生教学水平、提升中医诊断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绪前 《光明中医》2006,21(5):32-35
一本好的教材,会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能使人增长知识,增进学业.我系统的讲授过大学<中药学>四版、五版、六版、函授、自考等本专科十多种教材,在讲授<中药学>七版教材(高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过程中,发现该教材诸多问题,今择其一二,不揣陋俗,发表意见如次,以期引起同仁重视.  相似文献   

8.
1提出问题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朱文锋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第1版)  相似文献   

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医诊断学》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现已出版了多版教材,可以说称得上教材的市面就达数十种,教材之多,浩如烟海,可见在《中医诊断学》教材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仔细揣摩起来。又确实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教材的发展也不应只放在量上,而更应看重的就是质的提高,即教材的建设也应从粗放型实现向集约型的转变,今笔者对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中医诊断学》教材(以下简称七版教材)。谈一些自己的肤浅认识,特别是笔者认为的疑点、误点,希望与同道交流,目的是完善《中医诊断学》教材。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并结合临床对戴阳证、鸡胸、瞳孔的变化与喷射性呕吐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及霉酱苔与紫暗舌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同道在教学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和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分属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师善于在临床实践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临床检验给临床医生诊断病情提供了很多不能直接感知的体内生理和病理活动的信息,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中医能不能利用检验报告作为诊断的依据,一直是中医人士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症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主要课程。  相似文献   

13.
方剂学"反佐"概念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娜  谢鸣 《中医杂志》2004,45(8):565-567
"反佐"是中医组方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历代名方配伍中具有技巧性的内容之一.明确"反佐"概念及其内涵对于完善方剂学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从对"反佐"概念的演变和有关"反佐"认识的分析,提出"反佐配伍"理论的哲学基础、概念界定及学术内涵.  相似文献   

14.
九年制岐黄国医实验班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首次推出以9年直博为特色的教学实验班,在全国尚属首例,也是我校学制最长、培养要求最高的班级。通过9年的学习,直接获得博士学位,最终目标为培养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的中医药临床精英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无论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时数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和教学内容的教授上,我们都进行了深入探索、改革和提高,具有不同于其他学制(如五年制、八年制)的教学特色,通过2届的教授和教学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中医诊断学教学目标和要求,为探索如何培养中医高精尖人才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专家问卷的中医“毒”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专家对中医"毒"的共性特征认知的趋同性。方法基于前期研究编制中医"毒"的特性《专家问卷》,对9个地区不同专业高级职称的110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首先对毒邪特性的全部条目进行信度效度检验,行认同率描述性统计,再通过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对其做出分类,最后取毒邪特性为自变量,"邪气亢盛、败坏形体"为因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毒邪特性与该认识的相关性,初步筛选出专家对"毒"特性认识的大体共识。结果专家对"毒"的8个特性(酷烈性、暴戾性、正损性、秽浊性、损络性、兼夹性、多损性、从化性)认同率均在84%以上;经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及结构效度检验,克朗巴赫系数0.7,因子贡献率70%;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提示酷烈性、暴戾性、正损性常聚为一类,并构成"毒"的主要特性的因子;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酷烈性、暴戾性、多损性与"邪气亢盛、败坏形体"的认识关系密切(P0.05)。结论中医"毒"的主要特性是酷烈性、暴戾性、正损性;"邪气亢盛、败坏形体"的认识在一定程度揭示了毒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构建基于经典内容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舌象教育素质平台、参与式交互式中医诊断学教学基地实验平台、自主式研究型中医诊断学教学基地学习平台。尝试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彰显课程特色建设在人才培养观念、模式、体制改革方面的创新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心脉痹阻证是心病辨证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最多的一个证型,参考多本教材发现,该证型的定义、症状、病因的阐释均不尽相同,因此,笔者将多本教材、教参与相关文献材料结合分析,从定义、病因病机、症状表现等方面分别对该证进行了梳理,并将临证注意事项也进行简要概述,希望以此对本证的教学工作有所裨益,使学生在理解上思路清晰,达到易学、易记、易用。  相似文献   

18.
方瑜 《中医教育》2010,29(1):25-27
针对高等中医院校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学生多、实习医院少、临床见习次数少、学生缺乏动手机会等现状,建立典型病人库。将学生12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从问诊内容、问诊技巧、体格检查3方面研究,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典型病人库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思伤脾"状态常见症状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5所院校应考期间的大学生同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系统聚类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挖掘调查表信息中隐含的客观规律。结果:"思伤脾"状态有38个常见症状,中医证候类型主要为肝脾不和证、肝胃不和证、肝郁化热证、心脾两虚证4类,其中肝脾不和证和肝胃不和证两者占一半,因子分析提取了每一证型的主要辨证要点。结论:运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提取"思伤脾"状态主要中医证候类型和其辨证要点,为进一步证候规范和病变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气虚发热”中医病机理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靖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04-105
“气虚发热”是一种与气虚病因或讧候相关的发热病证,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其病机理论涉及多方面因素。讨论方法:以相关中医理论文献为基础,立足不同角度分析各种”气虚发热”可能之病机。结论:临证时针对气虚发热证需“细辨病机,兼顾脾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