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展社区家长课堂对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的效用。方法:抽取港闸区2016年出生并建卡的新生儿家长5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告知方式,观察组除常规告知外,还需至少参加1次社区家长课堂。儿童13月龄后比较两组儿童的Ⅰ/Ⅱ类疫苗的接种率、及时接种率以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率。结果:Ⅰ类疫苗中,两组HepB 2个剂次和OPV、DaTP 3个剂次、MR的接种率均在99%左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Ⅰ类疫苗对照组接种率在95%左右,观察组在98%左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及时接种率方面,两组除了HepB第1剂和MR及时接种率相近外,其它疫苗及时接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Ⅱ类疫苗接种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率(0.8%)低于对照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5,P<0.05)。结论:定期开展社区家长课堂可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对免疫可预防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免疫规划管理应用于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300例年龄≥1个月的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免疫规划管理。比较两组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及家长预防接种知晓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两组家长预防接种疫苗类型、预防接种时间、预防接种次数、预防接种注意事项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家长预防接种疫苗类型、预防接种时间、预防接种次数、预防接种注意事项知晓率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规划管理可提升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提升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3.
胡娟  付梅  汪振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87-168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儿童家长中的实施对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95名,分为未接受健康教育组45名和接受健康教育组50名.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接种现场自填式或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组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组(P〈0.01).结论:对儿童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不仅能提高疫苗接种率,而且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提高疫苗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长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小儿预防接种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本院辖区内2014年5-12月进行适宜预防接种的0~3岁儿童家长500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进行分组,对照组200人和干预组300人。观察比较两组家长预防接种认知水平评分情况,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和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情况,对预防接种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家长预防接种认知水平评分、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和五苗全程合格接种、对预防接种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长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预防接种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提高I类疫苗接种合格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预防性护理在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中心预防科麻疹疫苗接种者10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5例。对比两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疫苗接种知识知晓率、及时接种率、护理满意度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79%,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95%比较,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疫苗知识知晓率、及时接种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预防性护理可降低儿童在麻疹疫苗预防接种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满意度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进行免疫接种的1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接种护理,观察组采用安全管理预防接种护理,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童的配合度、疫苗接种率、家长满意度以及疫苗知识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安全管理护理对儿童预防接种进行干预护理,可以增强儿童的配合度以及家长的满意度,提高接种率以及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天津市河东区6种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为加强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市河东区30 138名2~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6种二类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天津市河东区儿童6种二类疫苗接种率在18.45%~72.62%之间,平均44.06%;各苗的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动儿童接种率均大于本地儿童;不同种类疫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痘、Hib疫苗的接种率较高,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结论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家长充分认识第二类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提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南京市浦口区顶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3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观察组儿童于接种前详细记录基本资料后接种疫苗;对照组儿童直接接种疫苗。观察两组儿童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前做好科学规划,强化接种培训,仔细观察疫苗质量,掌握科学的疫苗接种方法,以减少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预防接种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在省级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中开展多方位健康教育,对辖区内接受预防接种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干预,以提高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扩大免疫接种覆盖面.方法采用开设咨询门诊、张贴宣传材料、建立宣传橱窗、播放音像资料、设立网站专区等方式,提高相应人群的疾病预防意识和能力.结果家长掌握正确的育儿知识,增强预防为主意识,辖区儿童基础疫苗接种率由原来的86.5%提高到96.7%,免疫规划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结论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长的免疫预防知识水平,增强了家长按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预防接种率,降低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控制了疫苗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免疫规划的因素.方法 抽取2个居民小区的1 205名0~7岁儿童,采用相关知识问卷及核查疫苗接种记录的方式,对入组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居住地变更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家长对接种疫苗的态度以及家长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做详细调查.结果 2个小区0~7岁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为93.61%;五苗的接种率分别为麻疹类疫苗96.38%、卡介苗96.33%、脊髓灰质炎疫苗95.87%、乙肝疫苗94.29%、百白破疫苗96.01%,"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4.59%.结论 0~7岁儿童的计划免疫现状较好,但流动儿童与本区常住儿童相比疫苗接种率和"五苗"全程接种率均较低.所以,应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减少相应传染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