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32-37+封三
目的分离提纯培养子宫腺肌病(AM)内膜间质细胞(ESc),检测其细胞功能的差异,为进一步的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份在本院治疗的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病手术病例,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收集临床确诊的A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12例、异位子宫内膜组织41例及正常对照内膜组织13例,分别分离培养ESc,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分离提纯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分别检测三种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等细胞功能。结果正常人ESc 13例,AM患者在位12例、异位ESc原代分离41例均成功,成功率为100.00%。与正常在位ESc相比,在位、异位ESc在普通光镜下,形态观察无明显差异,但是细胞功能方面,在位ESc生长曲线显示增殖率明显升高;异位ESc的迁移、侵袭率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细胞凋亡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可以成功培养AM ESc,并保持较高的细胞培养成功率。在位ESc增殖率最高,异位ESc的迁移、侵袭率水平升高,细胞凋亡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及腺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建立人子宫正常内膜、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的基质及腺上皮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方法:15例正常子宫内膜、15例在位子宫内膜及10例异位内膜经胶原酶消化、筛网过滤、差时贴壁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光镜观察,应用鼠抗人波形蛋白抗体、鼠抗人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对间质及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标本分离、培养均成功;5例异位内膜标本获得成功.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纯度均可达95%以上,并均可传代。结论:采用酶解、筛网分离及贴壁能获得纯度较高的基质与腺上皮细胞。人子宫内膜细胞分离体外培养的成功,有助于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实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卵巢异位囊肿异位内膜细胞凋亡和增殖特性及发病机制。方法2004年6月-2006年6月间手术病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腺肌病和卵巢异位囊肿各60例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中凋亡调控基因蛋白Bcl-2、bax及细胞增殖标记物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蛋白、bax蛋白及ki-67蛋白在两症的在位内膜及子宫腺肌症异住内膜中均呈现周期性改变,而Bcl-2蛋白及ki-67蛋白在卵巢异位囊肿异位内膜中呈持续性增强,较在位内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细胞凋亡和增殖受卵巢性激素周期性调节,卵巢异位囊肿异位内膜则相反,两者细胞调亡和增殖特性显然不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室温酶解结合改良式差速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效果及细胞活性评估.方法 选择子宫腺肌症患者在位增殖晚期及分泌期内膜10例,所得内膜分为两份,一份采用室温酶解结合改良式差速离心法(改良组)分离,一份采用37℃水浴消化结合筛网法(对照组)分离,通过细胞计数、细胞免疫化学及MTT法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分离培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数目、纯度及细胞生长活性.结果 两组中10份标本均获得成功;改良组每g内膜组织可得到(9±1.7)×10^7个腺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角蛋白表达阳性,纯度达(97.8±0.002)%;对照组可得到(3.9±0.78)×10^7个腺上皮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纯度达(88.6±0.006)%,改良组分离的腺上皮细胞数量和纯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TT结果显示改良组细胞在对数生长期生长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室温酶解结合改良式差速离心法可高纯度分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并且细胞数量多,活性好,可用于子宫内膜疾病的药物干预及机制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化人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分离和原代培养的方法,提供子宫内膜相关疾病研究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 采用酶消化、筛网过滤、离心的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与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鉴定采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荧光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上皮细胞角蛋白(CK)和间质细胞波形蛋白(Vim)的表达。结果 经诊刮获得的18份标本中有17份分离培养成功;细胞形态符合腺上皮细胞特征,CK免疫荧光及免疫化学染色阳性,Vim染色阴性,纯度达90%以上;正常原代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不能传代,培养5~6d后细胞逐渐衰老。结论 改良后的原代培养方法取材简单,克服了污染问题,可获得高纯度及足够数量的人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作为体外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6.
王宝金  赵轩  吴华真  杜鹰 《西部医学》2005,17(3):242-243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法(SP法)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各32例、子宫肌瘤内膜30例及正常内膜2 0例中HSP 70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HSP7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内膜(P<0 .0 1 )及正常内膜(P<0 .0 0 1 ) ,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 .0 5 ) ,并且失去在正常内膜组织中的周期性变化。结论 HSP 70在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Survivin、Bcl-2、Bax在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这三者为核心的细胞增殖及凋亡异常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子宫腺肌病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及对照组10例正常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Survivin、Bcl-2、Bax的表达.结果 子宫腺肌病异位内模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显著高于正常在位内膜组织的表达率20%(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呈正相关(p<0.05).而与Bax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可通过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凋亡,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子宫腺肌病基因治疗的新靶点.Survivin基因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分别起协同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病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激素受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雌激素受体 (ER)、孕激受体 (PR)、雄激素受体(AR)、卵泡刺激素受体 (FSH -R)及黄体生成素受体 (LH -R)分布的差异。方法 :对子宫腺肌病 ,卵巢内膜异位症囊肿各 30例和 2 0份上述病例周期在位内膜 ,应用免疫组化S -P ,测定ER、PR、AR、FSH -R、LH -R ,并进行比较。结果 :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AR、LH -R阳性率明显高于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内膜 (P <0 .0 5 ) ,而FSH -R阳性率显著低于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内膜 (P <0 .0 5 )。结论 :子宫腺肌病与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内膜AR、LH -R及FSH -R分布不同 ,可能是子宫腺肌病与卵巢内膜异位囊肿药物治疗疗效不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子宫腺肌病的表达及其与VEGF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腺肌病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VEGF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在位子宫内膜组织30例进行对照.结果 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的表达率16.67%、16%(P<0.05);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的表达率38%、20%(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呈正相关(P<0.01).结论 Survivin可通过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凋亡,参与血管形成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起作用;Survivin与VEGF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腺肌病。方法对21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常规血清CA125测定,部分患者并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无水乙醇注人治疗。结果阴道超声检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符合率94.9%;子宫腺肌病符合率96.8%;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子宫腺肌病符合率92.8%。结论阴道超声可做为较准确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子宫腺肌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子宫腺肌病远肌层内膜、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MI)处和异位灶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40例腺肌病子宫(增生期20例、分泌期20例)的远肌层内膜、EMI处和异位灶内膜中Bcl-2的表达。结果从增生早期至分泌早期,Bcl-2在EMI处腺上皮细胞的表达均呈阳性反应,增生中晚期Bcl-2表达最强,至分泌中晚期则表达基本消失。EMI处、异位灶腺上皮细胞的表达高于远肌层腺上皮(P<0.05),且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EMI处与异位灶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灶腺上皮细胞Bcl-2的表达与EMI处的表达相似,均高于远肌层内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内膜组织中GRIM-19、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和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检测内膜组织凋亡,CD34抗体直接检测内膜组织新生血管形成.构建GRIM-19 siRNA和重组质粒,转染Ishikawa细胞后检测下游信号分子pSTAT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VEGF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中GRIM-19表达水平降低.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细胞凋亡减少,微血管密度、pSTAT3和VEGF表达水平升高.转染Ishikawa细胞,下调GRIM-19表达可显著激活pSTAT3和VEGF.结论 GRIM-19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加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体外细胞模型.方法:通过消化、过滤、沉降等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子宫内膜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模拟人体内雌激素水平研究促进细胞生长的方法,光学显微镜观察离体细胞形态.结果: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率达91.7%(11/12),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细胞成功率为93.8%(15/16),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成功率为75.0%(12/16).间质细胞传代2次后,生长缓慢,经雌激素作用后,生长明显改善;腺上皮细胞不能传代,经雌激素作用后,生长改善不明显.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细胞比子宫内膜异位动物模型更接近于人体的特点,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分离培养可作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外细胞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冬花  张晓玲  陈美红 《重庆医学》2015,(15):2084-2086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体外细胞模型,实时观察间质细胞形态变化。方法胶原酶消化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二次筛网过滤结合低速离心法分离纯化间质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并进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细胞形态差异。结果培养成功率91.3%,间质细胞纯度达95%;异位间质细胞9代内、在位及对照组间质细胞11代内,细胞形态及活性并无明显改变。结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提供较好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子宫腺肌病的表达及其与Bcl-2、Bax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子宫腺肌病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Bcl-2、Bax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在位子宫内膜组织30例进行对照.结果 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57%,明显高于正常在位内膜组织的表达率6.67%(P<0.05),并且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月经周期无相关性(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Bel-2蛋白呈正相关(P<0.01),而与Bax蛋白呈负相关(P<0.01).结论 Survivin可通过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凋亡,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起作用;Survivin与Bcl-2、Bax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分别起协同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存素在子宫腺肌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生存素 (survivin ,SVV)在子宫腺肌瘤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的表达 ,研究以SVV为核心的细胞凋亡、血管生成机制、患者孕产次与子宫腺肌瘤发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腺肌瘤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内膜中SVV ,endoglin蛋白表达 ,探讨其与研究对象孕产次间的关系。 结果 :子宫腺肌瘤异位内膜组SVV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 (P <0 .0 1) ,SVV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均与流产次数呈正相关 ,且增殖期宫内膜、分泌期宫内膜SVV蛋白表达与endoglin蛋白表达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SVV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腺肌瘤的发病过程 ,以其为核心的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机制与子宫腺肌瘤的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孕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任霞  李欣  肖豫  杨秀丽  彭超  周应芳 《广东医学》2008,29(5):709-711
目的了解孕激素受体亚型(PR-A、PR-B)在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法(SP法)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21例)病灶及其在位内膜及对照组(19例)子宫内膜标本中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结果PR-A、PR-B蛋白在异位病灶中广泛表达,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其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内膜。研究组在位内膜间质内PR-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位内膜。结论异位病灶内PR蛋白的低表达及研究组在位内膜间质PR-A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该病的发病过程,可能与"孕激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hoE/Rnd3蛋白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正常子宫(对照组)内膜、平滑肌组织及38例子宫腺肌病组织(实验组)中在位内膜(A组)、异位内膜(B组)、平滑肌组织中RhoE/Rnd3蛋白的组织定位和表达程度,分析对比其差异。结果①腺上皮细胞:RhoE/Rnd3蛋白在对照组腺体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实验组在位内膜腺体细胞(t=11.3,P<0.05)及异位内膜腺体细胞(t=9.33,P<0.05);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腺体细胞与异位内膜腺体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P>0.05);②间质细胞及平滑肌:RhoE/Rnd3蛋白在3组内膜间质细胞及对照组-实验组平滑肌细胞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腺肌病内膜腺体细胞中RhoE/Rnd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病程有关,病程超过2年的患者组织中,RhoE/Rnd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病程不足2年的患者(P<0.05)。结论RhoE/Rnd3蛋白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1(Flk-1)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P法检测9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及44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VEGF及Flk-1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VEGF、Flk-1蛋白阳性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VEGF、Flk-1蛋白阳性表达在异位、在位内膜中及各增生期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VEGF及Flk-1阳性表达在异位、在位内膜中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及Flk-1高表达,二者可能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