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CHD)、中风、周围动脉疾病的患病数量正在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估计,每年大约有1600万人死于各种形式的心血管疾病.高血清胆固醇足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来,通过饮食方法如功能食品来降低胆固醇水平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是动物胆同醇的植物等价物,因为它们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与胆固醇在动物细胞中的作用是一样的.如果在日常的饮食当中含有足量的植物甾醇或植物甾烷醇,则它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胃肠道中对胆固醇的吸收量,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植物甾烷醇酯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植物甾醇的降低胆固醇的商业食品配料.1995年芬兰首次生产出添加植物甾烷醇酯的降胆固醇食品.如今,在全世界的24个国家销售Benecol品牌的各种植物甾烷醇酯强化食品,包括植物黄油、酸奶、牛奶、橙汁、通心粉等.Benecol食品含有植物甾烷醇酯,专门针对想通过饮食方法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人群.植物甾烷醇酯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并得到了40多项人体临床研究的证实.国际专业团体已经充分肯定了植物甾烷醇酯食品的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CHD)、中风、周围动脉疾病的患病数量正在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估计,每年大约有1600万人死于各种形式的心血管疾病.高血清胆固醇足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来,通过饮食方法如功能食品来降低胆固醇水平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是动物胆固醇的植物等价物,因为它们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与胆固醇在动物细胞中的作用是一样的.如果在日常的饮食当中含有足量的植物甾醇或植物甾烷醇,则它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胃肠道中对胆固醇的吸收量,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植物甾烷醇酯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植物甾醇的降低胆固醇的商业食品配料.1995年芬兰首次生产出添加植物甾烷醇酯的降胆固醇食品.如今,在全世界的24个国家销售Benecol品牌的各种植物甾烷醇酯强化食品,包括植物黄油、酸奶、牛奶、橙汁、通心粉等.Benecol食品含有植物甾烷醇酯,专门针对想通过饮食方法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人群.植物甾烷醇酯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并得到了40多项人体临床研究的证实.国际专业团体已经充分肯定了植物甾烷醇酯食品的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CHD)、中风、周围动脉疾病的患病数量正在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估计,每年大约有1600万人死于各种形式的心血管疾病.高血清胆固醇是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来,通过饮食方法如功能食品来降低胆固醇水平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是动物胆固醇的植物等价物,因为它们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与胆固醇在动物细胞中的作用是一样的.如果在日常的饮食当中含有足量的植物甾醇或植物甾烷醇,则它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胃肠道中对胆固醇的吸收量,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植物甾烷醇酯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植物甾醇的降低胆固醇的商业食品配料.1995年芬兰首次生产出添加植物甾烷醇酯的降胆固醇食品.如今,在全世界的24个国家销售Benecol品牌的各种植物甾烷醇酯强化食品,包括植物黄油、酸奶、牛奶、橙汁、通心粉等.Benecol食品含有植物甾烷醇酯,专门针对想通过饮食方法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人群.植物甾烷醇酯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并得到了40多项人体临床研究的证实.国际专业团体已经充分肯定了植物甾烷醇酯食品的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CHD)、中风、周围动脉疾病的患病数量正在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估计,每年大约有1600万人死于各种形式的心血管疾病.高血清胆固醇是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来,通过饮食方法如功能食品来降低胆固醇水平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是动物胆固醇的植物等价物,因为它们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与胆固醇在动物细胞中的作用是一样的.如果在日常的饮食当中含有足量的植物甾醇或植物甾烷醇,则它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胃肠道中对胆固醇的吸收量,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植物甾烷醇酯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植物甾醇的降低胆固醇的商业食品配料.1995年芬兰首次生产出添加植物甾烷醇酯的降胆固醇食品.如今,在全世界的24个国家销售Benecol品牌的各种植物甾烷醇酯强化食品,包括植物黄油、酸奶、牛奶、橙汁、通心粉等.Benecol食品含有植物甾烷醇酯,专门针对想通过饮食方法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人群.植物甾烷醇酯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并得到了40多项人体临床研究的证实.国际专业团体已经充分肯定了植物甾烷醇酯食品的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CHD)、中风、周围动脉疾病的患病数量正在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估计,每年大约有1600万人死于各种形式的心血管疾病。高血清胆固醇是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来,通过饮食方法如功能食品来降低胆固醇水平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是动物胆固醇的植物等价物,因为它们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与胆固醇在动物细胞中的作用是一样的。如果在日常的饮食当中含有足量的植物甾醇或植物甾烷醇,则它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胃肠道中对胆固醇的吸收量,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植物甾烷醇酯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植物甾醇的降低胆固醇的商业食品配料。1995年芬兰首次生产出添加植物甾烷醇酯的降胆固醇食品。如今,在全世界的24个国家销售Benecol品牌的各种植物甾烷醇酯强化食品,包括植物黄油、酸奶、牛奶、橙汁、通心粉等。 Benecol食品含有植物甾烷醇酯,专门针对想通过饮食方法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人群。植物甾烷醇酯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并得到了40多项人体临床研究的证实。国际专业团体已经充分肯定了植物甾烷醇酯食品的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植物甾烷醇酯是一种天然食品配料,科学研究证明,它可以大大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从而降低冠心病患病风险。植物甾烷醇酯是芬兰食品公司——Raisio Benecol Ltd.发明的专利产品。通过与本国的食品企业合作,这一发明产品已在全世界23个国家推广和销售。目前,芬兰Raisio Benecol Ltd.将这一发明介绍给中国的科学界和食品领域,使这一被科学证明有效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天然食品配料造福于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降胆固醇的功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镜  樊蓉 《食品科学》2005,26(8):437-442
植物甾醇和甾烷醇构成的新型保健食品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推荐的十大功能性食品之一。植物甾醇一般是以甾醇酯的形式应用于食品中:含有植物酯化甾醇或甾烷醇的食物能够使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对于功能性食品来说,功效与安全是两大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概述了植物甾醇和甾烷醇(酯)降胆固醇效果以及它的安全性评价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植物甾醇及其产品开发利用(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4 甾醇生理机能 4.1 降低胆固醇 4.1.1 降低胆固醇效果甾醇和甾烷醇与长链脂肪酸酯化能提高其对脂质溶解性,容易对食品进行混合,现有许多临床试验表明甾醇和甾烷醇不仅可作为药物,且作为食品对人体也具有有效性。植物甾醇酯在生物体内,由于胰蛋白酶作用,可水解为游离型植物甾醇;另外,近年许多研究报告指出,植物甾醇酯变为游离型后,对影响胆固醇吸收方面,在游离型与酯化型之间二者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9.
包括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在内的植物固醇天然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作为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在植物油和松科树木的树油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固醇,特别是β-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豆甾醇。在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中发现植物固醇具有降低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的作用。临床实验的结果表明,每日摄入1—2g的植物固醇可以达到降低州10%—15%的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植物固醇同胆固醇的结构类似性及其在乳糜微粒中的溶解度有关,从而降低胆固醇在肠道中的吸收。一般认为植物固醇是安全的,它本身是正常膳食中的一部份。临床毒理学研究发现有效剂量之内的植物固醇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而且对人和动物没有毒性,虽然有对于食物中的植物固醇影响类胡萝卜素吸收的担心,但从临床研究的结果中证明只要在膳食中增加一份的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水果和蔬菜就可以轻易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的制取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在化学催化剂或生物催化剂作用下同脂肪酸酯化或同脂肪酸甲酯或三酰甘油酯酯交换可形成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介绍了国外近年来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的各种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合成、酶催化合成、超临界酶催化合成法,及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甾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植物甾醇能同时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在2010年被我国批准为新资源食品。文中简要介绍了植物甾醇的性质、来源及生理功能,总结了典型的植物甾醇分离提取工艺,并综述了植物甾醇的改性研究和甾醇氧化产物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天然植物甾醇及其氧化物的安全性问题,为甾醇的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Plant sterol oxidation products were determined by a sensitive liquid chromatography (LC) method with 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PCI-MS). Fragmentation of oxides was studied with stepwise fragmentation (full scan, MS2, MS3) with ion trap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ethod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rmo-oxidized (180 °C) sterol mixture containing sitosterol, campesterol, stigmasterol and brassicasterol as a model sample. With this method, all major oxidation products of sitosterol, campesterol, stigmasterol and brassicasterol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same run without derivatization. This LC-MS method proved to be a powerful alternative to gas chromatographic (GC) 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plant sterol oxides in complex mixtures and is a promising tool for future oxidation mechanism studies.  相似文献   

13.
作为脂肪酸酯化催化剂,浓硫酸与固体酸和酯化酶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因此,浓硫酸在大豆油脱臭馏出物提取天然VE生产过程中广泛用于脂肪酸的酯化工艺。本研究考察了以浓硫酸作为天然维生素E酯化工艺的催化剂,在反应和后处理过程中硫酸对VE和植物甾醇收率的影响,并取得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发现。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天然VE包括α、β、γ、δ-生育酚,植物甾醇主要包含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和菜籽甾醇。实验结果显示,硫酸浓度和温度对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天然VE和植物甾醇的影响显著。硫酸浓度和温度越高对天然VE和植物甾醇破坏越快。同时发现天然VE中α-生育酚的耐酸性显著好于其他三种生育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小硫酸对天然VE和植物甾醇的破坏,应合理控制硫酸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4.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role of rosemary compounds in inhibiting the plant sterol oxidation in extra virgin olive oil during heating. The stability of plant sterols was measured by quantification of plant sterol and sterol oxide formation upon 6 h of heating in both the extra virgin olive oil and its respective oil at 10% rosemary concentration (ROE). The total sterol and sitosterol oxide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GC-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 (GC-FID) and GC-MS techniques, respectively. Heat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180 degrees C for 0, 1, 3 and 6 h. The total sterol content in the extra virgin olive oil was 255 mg/100 g and that in the ROE 270 mg/100 g. Sitosterol was the most abundant sterol in both samples (50% of total sterol). The ROE showed a lower content of sitosterol oxides with respect to the extra virgin olive oil during heating: after 6 h of heating only 6.1% of sitosterol oxides were formed, while up to 11.5% of sitosterol oxidized in the extra virgin olive oil. Our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rosemary compounds were able to counteract the oxidation of plant sterols in the extra virgin olive oil during heating, preventing formation of potentially harmful compounds to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15.
Independent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2 g/d long chain omega-3 fatty acids (omega-3) from fish oil (capsules) and 2 g/d plant sterol (yogurt drink) on LDL-C and non-HDL-C levels in Indian subjects were compared. Following a 2-week run-in period, 200 mildly hypercholesterolemic (total cholesterol 5.0–8.0 mmol/l) adults (35–55 years) were randomized into one of four groups [(1) both placebo (2) active omega-3 (3) active plant sterol (4) both active] of a 2 × 2 factorial,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before and after the 4-week intervention (n = 178). Lipid levels were analyzed using ANCOVA models with relevant baseline measurements as covariates; adjusted means were compared across groups. While plant sterols significantly lowered LDL-C (?4.5%; P = 0.017) and non-HDL-C (?7.9%; P = 0.0019) levels, omega-3 did not demonstrate any such impact. The combination resulted in 4.2% and 3.9% reduction (non-significant), respectively. Thus,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the omega-3-PS combination on lipid levels demonstrated earlier (lowered triacylglycerols by 15%, increased HDL-C by 5.4%) in addition to the present findings could make this combination a useful alternative for lower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Indian adults.  相似文献   

16.
Since 1957 we have published the results of our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erols in vegetable oils due the industrial treatment. During bleaching sterol hydrocarbons are formed which are partly removed due the deodorising. Hardening transforms them partly into other steroids. Thus the sterol hydrocarbons are also present in margarine. We have found that the content of those compounds amounted to a quantity of 0.023%. The apolar steroids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conditions of autoxidation. All margarines and edible oils contain not only steroid hydrocarbons but also the products of their oxidation and hydrogenation.  相似文献   

17.
以大豆甾醇和油酸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下合成大豆甾醇油酸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催化剂脂肪酶的种类和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大豆甾醇油酸酯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大豆甾醇油酸酯的合成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大豆甾醇油酸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催化剂N435脂肪酶用量6%(以大豆甾醇和油酸的总质量计)、醇酸摩尔比1∶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0 h、异辛烷用量10 mL(大豆甾醇为1 mmol时),在最佳条件下大豆甾醇油酸酯产率为86. 51%;红外表征说明合成的产物为大豆甾醇油酸酯。  相似文献   

18.
甾醇酯酶(EC 3.1.1.13)作为一种高活性的生物催化剂,在医疗检测、食品、造纸工业及环保等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甾醇酯酶的微生物来源、分离纯化、克隆表达、三维结构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甾醇酯酶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粉末甾醇酯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粉末甾醇酯最优乳化条件为: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油酯∶蔗糖酯)为1∶9、乳化剂用量0.75%、壁材用量20%、壁材比(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麦芽糊精)为1∶5、芯材与壁材比为0.5。喷雾干燥法制备粉末甾醇酯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60℃、均质压力50 MPa、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喷雾压力18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率可达77.8%。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甾醇酯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化甾醇酯的最优乳化条件为: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酯∶蔗糖酯)为1∶9;乳化剂用量0.75%;壁材用量20%;壁材比(变性淀粉∶麦芽糊精)为1∶5;芯材/壁材为0.5。喷雾干燥法制备甾醇酯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60℃、均质压力50 MPa、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喷雾压力18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可达7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