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四川某危岩体位于资中县境内,文章在调查该危岩体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危岩体发育特征、形成机制,查明了危岩体空间几何特征、结构面组合特征与失稳模式的相关性并将危岩体分为:滑移式、倾倒式和坠落式三种失稳模式,根据不同的模式对各单体危岩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危岩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危岩作为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其进行合理的稳定性评价与校核对当地具有重要的生命安全意义和经济价值。目前,国内规范对倾倒式危岩体的动力稳定性分析中,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并未包含裂隙中水体对危岩体的间接作用。基于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和流体力学的相关理论,推导P波在固液分界面的透射与反射系数,求出液体中透射P波对危岩体的动水压力,并从能量的角度验证公式推导的正确性。根据透射系数的表达式分别探讨固体介质的弹性模量、密度、泊松比以及入射角度对透射系数的影响规律,并定性分析其对倾倒式危岩体稳定系数的影响。最后,结合重庆万州区太白岩南坡的倾倒式危岩体,探讨不同降雨强度和地震动强度下倾倒式危岩体稳定系数的变化规律。对比天然和暴雨工况下,动水压力对倾倒式危岩体稳定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动水压力会明显减小倾倒式危岩体的稳定系数,在暴雨工况下更为明显。进而提出在对倾倒式危岩体进行复杂环境下的动力稳定性校核时应该考虑动水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材料力学和地质构造作用应力角度入手,对镇远县石屏山危岩体成因和裂隙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并以此推测危岩体破坏模式,得出其破坏模式为滑移式和错断式的结论,并提出相关治理建议,为危岩体定量分析计算提供充足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广元千佛崖北区崖体危岩进行现场勘察,了解了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了危岩体位置、形态、规模等发育特征及威胁对象和危害性。根据岩体形态、结构面特征、变形迹象等特征判断了危岩体的变形破坏模式,包括滑移式、倾倒式、坠落式3种类型。同时分析探讨了内、外因对危岩体形成的作用机制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足县谭家湾危岩带位于北山石刻风景区中心部位,全长210m,共发育15个危岩体,包括滑移式、倾倒式、坠落式三种破坏模式.文章对谭家湾危岩带的成因、影响因素、破坏机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危岩体范围、规模、危岩破坏模式及已经出现的变形破坏迹象,采用地质类比法对各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宏观判断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按滑移、倾倒、坠落三种方式对各危岩体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并按各危体破坏模式和稳定性状况,提出了包括锚固、支撑、排水、清除等综合治理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6.
危岩支撑及支撑-锚固联合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危岩是三峡库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根据失稳类型本文将危岩分为坠落式危岩、滑塌式危岩和倾倒式危岩三类。其中坠落式危岩和滑塌式危岩的破坏机理主要属于危岩体沿着主控裂隙面剪切破坏 ,而倾倒式危岩则主要属于危岩体围绕基部倾覆点拉裂转动破坏。实践表明 ,具有支撑条件时 ,支撑是极其有效的技术类型 ,尤其对坠落式危岩和倾倒式危岩更为适用。作用在危岩体上的荷载主要有自重、裂隙水压力和地震力 ,可构成三种荷载组合。基于支撑体的容许承载力及危岩体的极限平衡理论 ,本文建立了坠落式危岩的支撑计算方法 ,建立了倾倒式危岩的支撑 -锚固联合计算方法 ,量化了支撑体尺寸 ,获得了倾倒式危岩所需的锚杆 (索 )数量。文中所提出的危岩支撑计算方法两年来已经在三峡库区的数百个危岩体治理中得到成功应用 ,并被录入《重庆市(三峡库区 )滑坡、塌岸、危岩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规范》中 ,用于指导三峡库区重庆境内的危岩防治工程。  相似文献   

7.
贵州某危岩体位于关岭县境内,文章通过对该危岩体的地质环境特征、岩体结构特征的分析,判定该危岩体易发生错落式崩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暴雨、地震的作用下,危岩体的稳定性差,失稳的可能性大。失稳后易发生短距离的滑移或长距离的抛射及反复弹跳,威胁坡脚居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以宜宾市龙头山上山公路危岩体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现频率,将作用在危岩体上的荷载拟定为三种荷载组合,根据失稳破坏的可能模式,分为滑塌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3类。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岩体结构理论,建立了倾倒式危岩破坏模式下稳定系数的表达式。其结果表明:WY01危岩在天然状况下危岩稳定系数为1. 43,属于基本稳定岩体,在饱和状态下和地震力作用下,属于欠稳定岩体,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9.
危岩失稳破坏的可能模式有三类,即滑塌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3类。根据格八电站危岩破坏的类型,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及岩体结构理论对危岩稳定性进行分析,采用岩体锚固技术对危岩进行除险加固治理。  相似文献   

10.
危岩是三峡库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根据规范按危岩体发生崩塌时可能的失稳破坏模式将危岩分为倾倒式危岩、滑塌式危岩、坠落式危岩三类。地震力是影响危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文章根据后缘无裂隙坠落式危岩的受力特点,运用极限平衡理论,提出了更为合理的危岩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选取"4.25"地震西藏灾区某危岩体为研究实例,对其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和危岩体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危岩体的破坏模式,研究了危岩体的成因,并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定量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以黄石市板岩山典型危岩体为例,对危岩体危险评估进行了完整且系统的研究,从岩体环境条件、评价因素、发育特征、影响范围等方面,建立了危岩体危险性评估模型,综合评价了板岩山典型危岩体的危险性,旨在为该地域的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四川建材》2017,(1):76-77
讨论物理应力作用下危岩体发生大变形以及失稳的复杂力学行为,分析危岩体在循环荷载以及雨水条件作用下的动力损伤特性。通过对危岩体的在物理动力作用下(此处借用地震荷载作用)的运动过程模拟,对危岩体的崩塌与滚石的防治对策进行研究。从危岩体崩塌与滚石的防护等级出发,提出危岩体的崩塌与防治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链子崖危岩体稳定性分析及锚固工程优化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包括对其关键块体---水马门危岩体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 ,对危岩体下伏煤层采空区进行钢筋砼承重阻滑键加固以提高T8~T1 2 缝围限的 2 50万m3危岩体的稳定性 ,对危岩体上覆的雷劈石古滑坡体进行地表排水以提高其稳定性 ,在危岩体东侧猴子岭崩滑堆积体上修砌浆砌块石防冲拦石坝以减缓T1 ~T7缝危岩体直接冲入长江 ,重点介绍预应力锚固工程情况  相似文献   

15.
孙录政 《安徽建筑》2013,(6):111-112
汶川地震新增了大量的震后松动山体,震裂山体潜在危害性极大,孕育着大量的崩塌。文章主要阐述了震裂山体存在的危岩体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危岩体的几种类型和演化机理。根据裂缝的变形特征将震裂山体危岩体分为:裂开错动型、震裂未动型。地震荷栽和暴雨对震裂危岩体的稳定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采用现场调查与无人机航测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巫溪县后溪河大桥边坡危岩体的精确位置、几何特征、岩体结构特征、边界条件等信息。对调查区危岩体的类型、发育分布规律、影响因素、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对危岩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激光扫描的高边坡危岩体识别及锚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激光测量技术获取高陡边坡的高密度点云坐标数据,建立高边坡表面模型。基于三维激光点云数据提取高陡边坡的岩体结构面的产状和几何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危岩块体的识别方法,即将高陡边坡的危岩体点云数据进行构网,形成为块体单元,然后利用虚拟结构面对块体单元进行分割,形成空间块体模型,并根据危岩体失稳类型对空间块体模型进行分类。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各类危岩的破坏机制以及作用在危岩体上荷载组合,建立危岩体锚固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东平白佛山边坡的危岩体调查及治理中,根据白佛山边坡危岩体的主要荷载类型(如自重、裂隙水压力和地震力等)及不同类型的危岩体稳定系数,计算不同类型危岩体的最小锚杆数。研究结果表明:(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远距离、快速获取高陡边坡的空间坐标数据,进而获取岩体结构面的空间信息和产状;(2) 基于危岩体空间坐标数据、结构面空间信息和不同荷载组合,可进行危岩体分类和锚固计算,得到危岩锚固所需的锚杆或锚索数,为危岩锚固治理设计提供依据。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有助于高陡边坡危岩体加固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危岩的现场分类情况,对危岩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并建立了危岩体模型,通过对危岩体破坏形式及失稳模式的判断,提出了危岩治理方案,指出危岩体的治理应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难易度及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9.
“咽喉肿瘤”转为良性 ——链子崖危岩体治理成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7年多的工程治理,长江三峡上最大的危岩体——链子崖危岩体已经趋于稳定。链子崖位于湖北秭归县境内的长江南岸,紧扼长江西陵峡的兵书宝剑峡出口,距三峡大坝26km.由于链子崖危岩体活动加剧,到90年代初,链子崖一但失稳垮塌,将造成长江断航.1992年,国务院决定治理链子崖危岩体,地质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采用高科技手段,对摇摇欲坠的危岩体进行了锚固,并修建了排水工程,从而控制了链子崖危岩体的变形.   国土资源部最近组织地质专家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们认为,链子崖危岩体防止工程设计合理、施工质量优良,达到了防治目标。 (摘自2000.11.3《长江日报》)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北京市房山区大安山乡军红路发生岩体崩塌地质灾害形成危岩体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危岩体崩塌成因和稳定状况以及排险的工程难度和施工风险;对危岩体稳定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选择了适宜的排险方案,即在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弱抛掷深孔光面爆破技术,使危岩体一次性顺利塌落,危岩体后缘形成完整、连续的光爆面和稳定边坡,最终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