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常规处理工艺难以解决东江原水发臭的问题,考察了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联用技术对水中嗅味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一粉末活性炭联用对水中嗅味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氧化吸附时间为30min,高锰酸钾投加量为1.5mg/L,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40mg/L时,经混凝沉淀后水中的嗅味可由5级降至0级。此外,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联用对水中的有机物、浊度及锰也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不同的预氧化剂、不同预氧化剂与粉末活性炭联用以及不同滤料过滤等方式进行混凝搅拌试验和小试滤柱试验,研究了多种处理方法对去除水源水中臭味的效果。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中0.3mg/L高锰酸钾与30mg/L粉末活性炭联用去除水源水中臭味的效果最好,能将臭味等级为4级的原水处理到臭味等级0级;滤料过滤处理中以活性炭和活性无烟煤为滤料的滤柱去除水源水中臭味的效果优于以石英砂和锰砂为滤料的滤柱去除臭味效果,以活性炭和活性无烟煤为滤料的滤柱能将臭味等级为4级的原水处理到臭味等级为1级。  相似文献   

3.
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去除饮用水中嗅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太湖B支流水体发臭现象严重、采用常规工艺处理很难去除嗅味物质的情况,通过试验考察了单独投加高锰酸钾、单独投加粉末活性炭以及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三种方法对嗅味的去除效果。静态及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工艺的除嗅效果最好,当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5mg/L、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40mg/L时,沉后水的嗅阈值仅为5,去除率达到了98.8%,并且可节省粉末活性炭投量约20%。此外,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藻类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锰酸钾与粉末炭联用处理微污染源水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烧杯试验和生产应用的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源水具有明显的强化处理效果,能显著降低滤后水浊度和高锰酸盐指数。但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顺序对混凝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投加混凝剂快速搅拌末活性炭可取得很好的强化混凝效果。生产运行结果还表明,少量剩余高锰酸钾可被粉末活性炭还原,而后被混凝过程去除。  相似文献   

5.
以乐果为目标化合物,探讨了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工艺以及石灰碱解-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三种工艺对乐果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乐果的去除效果随着活性炭投加量与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活性炭吸附-常规混凝沉淀工艺对乐果的去除效果要略好于单独采用活性炭吸附,但这两种工艺都不能有效去除水中的乐果.采用石灰碱解-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工艺时,乐果的去除率随着石灰碱解的pH值升高而增加.当原水乐果含量为0.182 mg/L,用石灰调节原水pH值为9,投加30 mg/L活性炭吸附20 min后,去除率达89.9%,沉淀出水乐果浓度为0.018 4 mg/L,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受毒死蜱污染的原水,通过小试研究了粉末活性炭(PAC)吸附强化聚合氯化铝混凝工艺对毒死蜱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投加8mg/L聚合氯化铝和0.05mg/LPAM难以将毒死蜱浓度降低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值(0.03mg/L)要求,需要采用PAC吸附与混凝沉淀联用工艺。当原水毒死蜱浓度超标5,10,20,30,40和50倍时,所对应的粉末活性炭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0,30,30,40,40和50mg/L,出水浓度均小于0.03mg/L。PAC吸附强化工艺聚合氯化铝混凝工艺可有效应对原水的毒死蜱污染,保障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高锰酸钾预氧化和粉末活性炭(PAC)预吸附处理后的低温低浊微污染长江水进行了混凝处理工艺优化研究。在搅拌试验中,通过改变混凝剂、氯气的投加量,认为过量投加混凝剂对降低沉后水浊度不利,适当增加氯气用量有利于降低沉后水浊度。在试验水样条件下,混凝剂用量和氯用量分别为40mg/L、2mg/L~4mg/L是适合的。此外,适当调低原水pH值或向原水中投加适量粘土也有利于降低沉后水浊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与污泥回流联用工艺对低浊微污染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污泥回流可有效改善沉后水浊度,最佳回流比为60%,沉后水浊度从无回流时的1.91NTU下降到1.51NTU;粉末活性炭与污泥一同回流能改善滤后水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投加高锰酸钾进一步提高了处理效果,污泥回流则强化了高锰酸钾的助凝除浊效果,使有机物去除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应对水厂可能存在的铊污染风险,本文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吸附法、颗粒炭过滤法、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法对水中铊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吸附法对铊的去除效果不明显,投加50mg/L的粉末炭对铊的去除率仅为37%;颗粒活性炭可以将铊浓度为0.6μg/L的水样去除至低于0.1μg/L;高锰酸钾预氧化与混凝沉淀联用法效果最好,可以将1.0μg/L的铊去除至低于0.1μg/L。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西江微污染源水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提出了使用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和聚合氯化铝的联用工艺,试验证明,KMnO4-PAC和KMnO4-粉末活性炭-PAC联用工艺对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率和沉淀效果,源水硬度的调节可以有效提高混凝效果,使用联用工艺时,对药剂的投加顺序和搅拌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拟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PAC)投加点(混凝前投加、与混凝剂一起投加、沉淀后投加)对混凝/沉淀/膜滤组合工艺去除东江原水中CODMn和UV254的影响;同时采用吸附试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对PAC去除沉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PAC投加量下,在沉淀之后投加最有利于发挥PAC的吸附效能,提高组合工艺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同时,15 min和30 min的吸附时间对PAC去除沉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影响不大。由此认为,在混凝/沉淀之后采用膜滤,并将投炭点移至膜滤单元,可更加有效地发挥组合工艺各环节的优势,提高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受硝基苯污染松花江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针对受硝基苯污染的松花江原水,通过小试和生产性试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吸附协同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强化复合铝铁(PAF)混凝工艺对硝基苯的去除效果.小试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PAC)对硝基苯的吸附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达到吸附平衡大约需40 min,在硝基苯的平衡浓度为5.0μg/L时,PAC对其吸附容量大约为2 mg/g.根据试验结果,将PAC的投加点选在松花江饮用水源地,投加量为40 mg/L;当PPC的投量为0.3~0.5 mg/L时有明显的强化混凝效果.生产性试验的结果表明,当原水硝基苯浓度为25.9~66.2μg/L时,经PAC在取水管道中吸附约2 h后,进厂水的硝基苯浓度稳定在2μg/L以下,滤后水的硝基苯浓度<1μg/L,滤后水的浊度在1 NTU左右。PAC预吸附协同PPC强化PAF混凝是控制受污染松花江水中硝基苯的一种有效应急工艺。  相似文献   

13.
粉末活性炭对马拉硫磷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拉硫磷作为突发性污染物,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对其的吸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纯水和滤后水中的马拉硫磷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前者的去除效果更为明显,去除率随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当马拉硫磷浓度为1.25 mg/L,纯水、滤后水中的活性炭投加量分别为12.0和20 mg/L时,反应120 min后马拉硫磷剩余浓度均低于0.25 mg/L。对滤后水而言,药剂费用约为0.06~0.08元/m3。  相似文献   

14.
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松花江原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松花江水为原水,通过小试和生产性试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对硝基苯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很好地控制了有机物的总含量,混凝沉淀、过滤工艺主要使有机物的种类明显减少;投加粉末活性炭是去除环境优先控制有机物的关键措施;松花江水中的硝基苯投加量与检出量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仍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助凝措施强化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硝基苯的效果不明显,说明硝基苯的去除主要是依靠粉末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锰酸钾和高锰酸钾复合盐与活性炭联用处理工艺,考察了其对湘湖原水的净水效果。结果表明,当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 5 mg/L,高锰酸钾复合盐投加量为1. 0~1. 2 mg/L时,对浊度、嗅味、锰和氨氮等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沉淀-混凝法和沉淀-混凝-微滤组合工艺处理含锡废水,分析两种方法对锡的去除效果和膜污染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沉淀-混凝法除锡基本可以满足《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770—2014)的要求;当原水p H值约为3.0、锡浓度为17.7 mg/L、Na2CO3投加量为90 mg/L、三氯化铁投加量为2.90 mg/L(以Fe计)时,沉淀-混凝-微滤组合工艺对锡的去除率高达99.97%,并且该工艺膜污染速率缓慢,经过物理清洗后膜通量恢复率为92.2%。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东营南郊引黄水库微污染原水进行了粉末活性炭/混凝沉淀/超滤联用工艺研究,首先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粉末活性炭(PAC)和聚合氯化铝(PACl)的最佳投量,然后采用中试装置考察了粉末活性炭的投加点对工艺净水效能的影响。在PACl投量为4 mg/L、粉末活性炭投量为2 mg/L及PAC投加在第二级机械搅拌絮凝池的工况下,该工艺对CODMn、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24%和52%。正确地投加PAC能缓解膜污染,并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南方某湖泊水源净水厂原水氨氮在0.25~1.00 mg/L的微污染状态下时出厂水中游离氯不稳定的问题,结合水厂处理工艺进行了不同浓度氨氮对游离氯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水氨氮0.20 mg/L时,不影响出厂水游离氯的稳定;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原水氨氮浓度在0.20~0.45 mg/L之间时,或采用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原水氨氮在0.20~0.71 mg/L之间时,可在混凝沉淀前投加次氯酸钠,利用折点前加氯提高氨氮去除效果,使出厂水中游离氯保持稳定;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原水氨氮0.45 mg/L时,或采用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原水氨氮0.71 mg/L时,不能完全通过折点前加氯的方法降低滤后氨氮,滤后会有氯胺生成,可利用氯胺的消毒能力,以总氯控制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旭  罗彬  林涛  陈卫 《供水技术》2008,2(5):11-14
分析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对石油的氧化性能,研究了PPC用于混凝时对石油的强化去除效果和PPC-粉末活性炭联用除油技术.结果表明:PPC对石油有较好的氧化性能,去除率达35%以上,PPC在原水中性条件下,对石油的处理效果最佳;原水石油低倍超标(<0.5mg/L)时,原水中性条件下投加1.5 mg/L PPC和20 mg/L聚合氯化铝(PAC)可保证出水水质达标;PPC-粉末活性炭吸附联合技术对石油的最大可处理污染浓度为5.5 mg/L.  相似文献   

20.
以合肥市某水厂生产时原水中二甲基异坎醇(2-MIB)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限值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次氯酸钠预氧化、高锰酸钾预氧化、粉末活性炭吸附、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联用对2-MIB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分别单独预氧化对2-MIB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36%和63%,但过量投加均会导致去除率降低;粉末活性炭对2-MIB吸附去除效果好,去除率高达85%以上,但粉末活性投加量过大,吸附时间长,容易穿透滤池,出厂水浑浊度升高;而在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联用下,2-MIB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同时能大大减少活性炭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