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儿童Garta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实施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儿术后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5.8周。随访6~18个月,依据Flynn肱骨髁上骨折评定分级,优良率达92.59%(25/27)。未发生Volkmann挛缩、尺神经损伤及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3-12采用改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165例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以肱骨外髁为进针点分散置入2枚克氏针,以肱骨远干骺端外侧为进针点穿入1枚克氏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0~50 min,平均35 min,无复位丢失。165例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无骨折再移位、针道感染、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Flynn功能评分:优138例,良27例。结论采用改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术中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在保证稳定固定的同时不会损伤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d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关于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研究的4篇文章,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法对肘关节功能、提携角、术后并发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Meta分析发现,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在肘关节功能、提携角、术后并发症方面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首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当闭合复位失败或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时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桡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桡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3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Flynn临床评定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3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无尺神经损伤、针道感染、骨化性肌炎、肘外翻、骨折再移位、克氏针退出等并发症发生。4例正中神经损伤均于术后6个月内自行恢复。末次随访采用Flynn临床评定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28例,良4例,可1例。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后采用经皮桡侧交叉克氏针固定,能避免损伤尺神经和骨折远端向尺侧再移位,无切口,创伤小,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用平滑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8例,根据骨折损伤情况采用平滑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其中27例闭合牵引复位平滑克氏针内固定,11例切开复位平滑克氏针内固定.结果 38例获6~36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术后4~10...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扇形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5-2020-10采用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扇形内固定治疗的35例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全身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复位成功后自肱骨髁外侧经皮置入3枚克氏针行扇形内固定,采用石膏托辅...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内侧小切口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2—2018-02诊治的165例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79例采用内侧小切口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小切口组),86例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前臂屈伸弧度、前臂旋转弧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65例均获得随访,小切口组随访时间平均9(5~36)个月,闭合复位组随访时间平均11(6~6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肘关节不稳及内固定松动。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闭合复位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前臂屈伸弧度、前臂旋转弧度优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对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内侧小切口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更好,可有效降低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和术后肘内翻畸形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外侧进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介绍一种外侧进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外侧切口,用两枚克氏针从外侧进针作交叉内固定。结果骨折复位良好,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4例轻度肘内翻(<5°)。结论外侧进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稳定性好、功能恢复良好、肘内翻发生率低并可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内髁1枚,外髁2枚)治疗。术后石膏托外固定3~4周,4~6周去除克氏针,指导患儿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19~72 min,透视次数11~32次,住院时间2~6 d。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未出现因内固定松动而失败的病例。术后3个月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7例,良2例,可1例。术后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肘内翻畸形。1例术前正中神经损伤,术后2个月逐渐恢复; 2例术前合并肱动脉损伤,术后血运均良好,其中1例出现Pink hand。结论急诊闭合复位3枚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损伤小、固定牢固、愈合快、并发症少,患儿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内固定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无神经、血管损伤。平均随访15个月,肘内翻1例,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优30例,良2例。结论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固定术后不需要石膏外固定,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1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C型臂透视下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并对其效果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 16例获得随访 4~ 12个月 ,优 11例 ,良 4例 ,可 1例 ,优良率 94 %。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1998年2月~2006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65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年龄5~12岁,平均7.8岁。从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均为术后3—5周达到临床愈合,并拔除克氏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骨折再移位。术后无一例肘内翻等并发症。按Flynm评分:优63例,良69例,一般33例,差0例。肘关节伸屈活动丢失是影响治疗结果的主要原因,但这种活动受限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改善。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刺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65例伸直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在C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并分析其疗效。结果术后全部骨折完全愈合.随访6~12个月,按Flynm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38例,良21例,可6例,优良率90.77%。结论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手术创伤小、复位良好、骨折固定稳定、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应为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内外侧3针交叉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5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后,C臂机监视下先在肱骨髁外侧用2枚克氏针平行或交叉固定,再伸直肘关节到50°,保护尺神经下用1枚克氏针在内侧交叉固定,术后长臂石膏托固定于肘关节伸直70°制动3周。结果 195例均获随访,时间5~35个月。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2例,肘内翻畸形需截骨矫形1例,肘部前侧局限性骨化4例。按Flynn标准评定疗效:优180例,良8例,一般6例,差1例,优良率为96.4%。结论闭合复位内外侧3针交叉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减少医源性尺神经损伤,降低肘内翻畸形发生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生物学固定及间接复位技术为基础,微创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6例儿童肱骨髁上不稳定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部分加内侧小切口,然后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辅加石膏托外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5年(平均2.5年),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个月.参照Flum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7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8%.结论 以微创为原则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不稳定骨折,该方法 符合生物学固定的观点,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将168例获随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治疗方式进行分组,闭合复位组13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6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88例。对3种治疗方法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参照Flynn评定标准:闭合复位内固定组优于闭合复位组(χ2=5.923,P0.01);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于闭合复位组(χ2=4.262,P0.01);闭合复位内固定组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P0.05)。结论对于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在患儿的预后以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不存在优势,在保证骨折复位的前提下治疗应首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后,其内侧采用经鹰嘴旁入路穿针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采用闭合复位结合交叉克氏针固定,其中肱骨内侧采用经鹰嘴旁的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方式.评定其内固定治疗术后肘关节活动功能的效果.结果 术后18例患儿获得了6~12个月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8-01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36例肱骨髁上骨折,术中经皮于肱骨外髁处由外向内置入2枚克氏针,肘关节取伸直约30°位触及内上髁,从肱骨内上髁前内侧处,将克氏针逐渐向远端置入至肱骨内髁前下方,术后采用前臂旋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3—2019-03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失效的42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结果 42例资料均完整收集,白天手术18例,夜间手术24例。闭合复位29例,切开复位13例。42例均复位成功,解剖复位6例,功能复位36例。行2枚外侧穿针20例,2枚内外侧交叉穿针8例,3枚外侧穿针14例。穿针成功8例,穿针失误34例,其中漏穿8例,未透14例,针距过近9例,漏穿和未透1例,漏穿和针距过近1例,未透和针距过近1例。结论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失效与夜间手术、闭合复位、功能复位、2枚外侧穿针及穿针失误有关,手术应选择在白天手术进行,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同时采取牢固的固定方式,避免穿针失误。闭合复位不理想的情况下需尽早切开复位,但应注意加强护理,从而减少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改良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复杂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后改良三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复杂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1998年2月~2004年9月收治的36例复杂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闭合手法复位后,采用改良克氏针交叉固定。C型臂监视下在肱骨髁外侧用两根平行的克氏针固定,然后在内侧交叉固定一根克氏针。固定内侧克氏针时,须在保护骨折不移位的情况下小心地伸直肘关节保护好尺神经。术后长臂石膏维持肘关节制动3~4周。结果所有患儿在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2~21个月(平均15.8个月),根据Flynn等的功能和美观的标准进行评价,根据美观标准:36例患儿中35例均为优良,满意率为97.2%;根据功能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满意标准。结论儿童复杂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用改良的三根克氏针交叉固定疗效良好,而且可以避免尺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