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民  梁岳培  王洋 《山东医药》2011,51(18):53-54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VEGF、PEDF进行检测,以CD31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VEGF、PEDF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4%,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599,P<0.01).MVD值在PEDF阴性组高于阳性组(P<0.05),在VEGF阳性组则高于阴性组(P<0.05).VEGF和PEDF的表达与肺癌远处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PEDF的表达有相关性,且与MVD关系密切,PEDF可能通过抑制MVD生成而起抑癌作用;检测VEGF和PEDF有助于肺癌远处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2例大肠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和MVD及其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Dukd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密切相关(P均<0.01),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P<0.01)。结论:VEGF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了46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的VEGF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21例(45.65%)VEGF呈阳性表达;肿瘤浸润深度局限于肌层以内者的阳性表达率为30.43%,侵及外膜及邻近器官者为60.8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为Ⅱ、Ⅲ级者的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I级者(P分别<0.05、0.01);各食管癌分期(PTNM)VEGF阳性表达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VEGF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VEGF阳性者MVD值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其5年生存率(14.29%)低于VEGF阴性者(56%),P<0.05)。认为VEGF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与食管癌的肿瘤大小、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VEGF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的MVD密切相关;VEGF阳性表达者术后预后差;VEGF可为食管癌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链霉素扰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对50例HCC患者进行肿瘤血管生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对VEGF进行半定量计数,并分析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结果CD34在HCC组织中呈广泛、窦隙状表达,MVD值在有汇管区癌栓和肝内转移者高于无汇管区癌栓和无肝内转移者(P〈0.05),VEGF表达的阳性率在有汇管区癌栓和肝内转移者明显高于元汇管区癌栓及无肝内转移者(P〈0.05)。MVD值在VEGF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CC中MVD值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由自分泌和旁分泌产生的VEGF通过促进HCC肿瘤血管生成而促进HCC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肺癌中瘦素受体的表达及其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瘦素受体(OB-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瘦素受体在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肺癌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OB-R、MVD、VEGF的表达。结果肺癌及正常肺组织瘦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0%、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受体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物大小,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与MVD,淋巴转移有关(P〈0.05),肺癌组织中OB—R阳性组的MVD较阴性组高。VEGF阳性组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OB—R与VEGF表达部位一致,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OB-R表达增多对肺癌血管成生成促进作用,并且该作用可能与VEGF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毅  潘铁成  李军  陈涛  魏翔  胡敏 《山东医药》2006,46(33):35-36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小细胞肺癌(NSCLC)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48例NSCLC的HIF-2α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和75%,与正常肺组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2α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721,P<0.01);HIF-2α或VEGF阳性NSCLC组织中MVD明显高于阴性组织;NSCLC转移者与未转移者的HIF-2α和VEGF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IF-2α参与丁济导VEGF表达,促进NSCLC血管生成及转移的过程.可能在NSCLC早期形成和发展阶段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A组)、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B组)、15例甲状腺腺瘤(C组)和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D组)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组VEGF和Ang-2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5);A组VEGF、Ang-2与MVD呈正相关(P均〈0.05),而Ang-2与MVD无相关性;A组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表达和MVD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均〈0.05),但Ang-2无显著差异。提示VEGF和Ang-2在PTC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VEGF与PTC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0份正常乳腺组织(正常组)、24份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良性组)以及50份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恶性组)标本中VEGF表达水平,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恶性组VEGF表达及MVD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及正常组(P均〈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211,P=0.004)。结论VEGF高表达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乳腺组织癌变。  相似文献   

9.
马继民  孟翔凌  崔杰  赵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3,19(3):156-158,F003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胆囊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应用S -P免疫组化技术对 3 1例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胆囊癌及 10例经手术切除的慢性胆囊炎标本进行VEGF蛋白和微血管密度检测。 3 1例胆囊癌组织中癌旁VEGF表达及MVD值均明显高于癌中央及正常组织 ,三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VEGF表达与MVD具有相关性 ,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 (P <0 0 1) ;VEGF表达和MVD与胆囊癌分化程度、浸润转移、Nevin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1) ;VEGF阳性者及高MVD者预后较阴性者差 ;Cox比例危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 :VEGF对胆囊癌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VEGF的表达及MVD在胆囊癌的发生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alectin-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alectin-3和VEGF在6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乳腺癌组)中的表达,并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肿瘤MVD;16例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作对照(对照组)。结果乳腺癌组Galectin-3、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Galectin-3、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乳腺癌组Galectin-3和VEGF阳性者MVD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0.01),Galectin-3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Galectin-3、VEGF在促进乳腺癌微血管形成中有协同作用;Galectin-3、VEGF和MVD对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浸润及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特征及其与组织形态和自然病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20例非癌肝组织中MVD及VECF表达.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MVD明显高于癌旁和非癌组织(P<0.0500);低MVD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高MVD者(P<0.05);癌组织VEGF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1393),与MVD及预后有相关性(P分别=0.0002、0.0039).结论 VEGF参与了肝细胞癌组织血管新生;MVD及VEGF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自然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VEGF、PCNA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6例正常胰腺组织中VEGF、PCNA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VEGF、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7%和7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表达率(P〈0.01),胰腺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和TNM分期有关(P=0.020,P=0.045),并且与MVD有相关性(r=0.294,P=0.043)。PCNA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VEGF、PCNA和MVD都不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血管生成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肿瘤血管生成可能会提高胰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贺勇  姜振华  宋洪富 《山东医药》2007,47(12):42-43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喉癌组织中诱导型环氧合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CD34。标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喉癌组织中COX-2、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和68%,MVD为(51.62±16.64)条/200倍视野。COX-2和VEGF的表达与喉癌病理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表明喉癌组织中COX-2呈高表达,COX-2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有关,检测癌组织中COX-2、VEGF有助于喉癌的绢织学分级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肾细胞癌组织中内皮抑素、VEGF、MVD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细胞癌(RCC)组织中内皮抑素、VEGF、微血管密度(MVD)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0例肾细胞癌(RCC)及30例正常肾组织的内皮抑素、VEGF、CD34。结果内皮抑索和VEGF在癌旁正常肾脏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和20%,在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和74%,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脏组织(P均〈0.05)。内皮抑素和VEGF表达水平在高分期的病例中呈高表达,与低分期的病例比较,P〈0.05。RCC组织中的MVD均值为(35.62±11.38)条/HP,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脏组织的(18.71±9.53)条/HP,P〈0.01。临床分期为Ⅲ~Ⅳ期RCC组织MVD为(41.29±10.65)条/HP,显著高于Ⅰ-Ⅱ期的(24.74±7.83)条/HP,P〈0.01。内皮抑素和VEGF与MVD的表达有关(P均〈0.05)。结论RCC组织中内皮抑素、VEGF阳性表达率和MVD升高。三者可作为评估RCC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组织中Cyr61、VEGF和HSP2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HCC病理学特征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34例HCC患者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Cyr61、VEGF和HSP27表达情况,并与H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VEGF和HSP2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Cry6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癌组织(P〈0.05);HCC转移者的Cyr61、VEGF和HSP2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6)。结论Cyr61、VEGF和HSP27的表达与HCC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yr61、VEGF和HSP27的表达情况对判断HCC转移和预后有—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肝细胞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肝癌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及10例正常组织中的OPN,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结果OPN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OPN和肝癌的早期复发转移有关(P〈0.01),OPN的表达和MVD呈正相关(r=0.321,P〈0.01)。结论OPN在肝癌组织中里高表达与早期复发转移相关;OPN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5例ESCC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TP、CD34以及ssDNA,CD34标记计数MVD,ssDNA阳性计算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果 155例ESCC患者中,肿瘤细胞TP表达阳性89例(57.4%),基质细胞TP表达阳性104例(67.1%);癌组织中平均MVD值为365条/mm2,其癌旁正常组织中平均MVD值为222条/mm,P<0.01.155例中有154例(99.4%)检出凋亡阳性,AI均值为2.1%,二者无明显的相关性(P =0.074 7).基质细胞TP阳性者MVD值明显高于TP阴性者(P<0.01),但肿瘤细胞TP是否阳性与MVD值无明显的关系;肿瘤细胞TP阳性者AI明显低于TP阴性者(P<0.01),基质细胞TP阳性者AI也低于TP阴性者,但差异并不显著.155例ESCC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32.5%.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越高、肿瘤细胞TP阳性、AI低是ESCC患者预后不佳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是ESCC独立预后评估因素.结论 TP可能通过增加微血管的生成及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等途径,在ESCC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材料取自瑞金医院外科1988年~1991年间手术切除标本,共128例。研究方法按LSAB法免疫组织化学操作技术常规进行,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及抗人因子Ⅷ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分别用于检测肿瘤组织内的VEGF蛋白和微血管数(MVC)。结果128例胃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6O.9%(78/128)。VEGF表达阳性肿瘤的MVC明显高于阴性者(P<0.005).高水平的VEGF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具有明显相关关系。此外,VEGF表达阳性者的复发率高于阴性者,阳性者的预后明显较阴性者差。多因素分析表明,VEGF表达是胃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结论VEGF可能通过刺激新生血管形成,与胃癌的恶性进程和不良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洪波  胡三元 《山东医药》2007,47(26):50-51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癌组织标本(观察组)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将结果与40例胆囊息肉患者息肉组织(对照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VEGF和CD34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CD。单抗标记的血管计数MVD。结果:观察组survivin、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Ⅲ、Ⅳ期患者survivin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高分化者survivin和VEGF阳性表达率低于中、低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survivin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O.01);两者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survivin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认为survivin、VEGF在胆囊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两者表达成正相关,且与肿瘤微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各种类型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病灶局部微血管密度(MVD).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及其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进行VEGF和MVD(Ⅷ因子)的检测.结果 VEGF在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和癌旁肺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VEGF在中、低分化程度肺癌中的表达程度高于高分化肺癌,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强.不同分化程度的肺癌组织中MVD呈上升趋势,分化程度低,血管密度高;伴有淋巴结转移,血管密度高.VEGF表达强度与肺癌的 MVD值密切相关,随VEGF表达强度增高,MVD值亦显著增高.结论 VEGF 在不同类型肺癌中有表达,与MVD和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肺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