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胃安神针刺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睡眠障碍患者胃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FD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和胃安神针刺法治疗,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神状况、生活质量、胃肠道激素的变化情况,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睡眠障碍改善状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积分改善和睡眠障碍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状况评分(SAS)、抑郁状况评分(SDS)、血清胃动素含量(MTL)、生长抑素含量(SS)及胃泌素含量(GAS)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及生理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胃安神针刺法能有效改善FD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总体生活质量,并能显著降低血清胃肠道激素含量,从而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在临床上较常见,主要表现在:睡眠颠倒,全天睡眠增多或减少,或伴有精神症状的睡眠一觉醒节律异常。收集2001年9月-2003年9月161例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伴有睡眠障碍的32例,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肿瘤患者失眠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因病机 失眠的病因非常复杂,现代医学认为有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躯体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精神疾病、药物原因、年龄因素、睡眠相关疾病等.而与肿瘤相关的因素多为:一是躯体因素:即伴有躯体不适导致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机制与胃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精神及应激因素有关。据研究,FD除了有消化系统不适外,大多数患者还伴有失眠、抑郁、焦虑等症状。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我们采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黛力新治疗52例FD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FD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以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选用莫沙必利或奥美拉唑同时联合黛力新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PSQI量表、HAMA、HAMD、SF-36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PSQI、HAMA和HAMD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和情感职能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睡眠障碍患者,可明显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睡眠障碍情况,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广西中医药》2015,(6):8-10
<正>睡眠障碍是中风患者极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中医称之为"不寐"。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过度睡眠、失眠、异相睡眠、睡眠周期紊乱等,且入睡后多伴有自语、兴奋躁动、情绪欣快或强哭、愤怒发作类精神症状[2-3]。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更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4],同时也会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病情,从而增加中风复发的危险性。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针灸治疗中风后睡眠障碍疗效显著,并且操作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特征,常伴有抑郁和焦虑等精神症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肠轴功能失调引起的脑肠肽水平的紊乱导致FD的发生日益被研究者所重视。FD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其中医分型以肝郁脾虚证最常见。C-型钠尿肽和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胃肠运动密切相关,本文结合现代中西医学对FD的认识,阐述CNP与BDNF在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疲劳和睡眠障碍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分2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音乐疗法。采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评估2组患者的疲劳和睡眠状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疲劳症状及睡眠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观察组患者经音乐治疗后FSS评分、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PQSI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而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药物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采取音乐疗法可改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疲劳症状和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失眠亦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属于中医学"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范畴。不寐的证情轻重不一,轻者有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美国睡眠障碍中心协会的定义是:失眠症是睡眠中断或睡眠时间减少引起的睡眠障碍,失眠属于睡眠困难和伴有精神神经性疾病的睡眠障碍中的亚型~([1])。  相似文献   

10.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原因未明的中枢系统退行性病变,多发于中年或老年早期,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障碍、认知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AD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现就AD患者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AD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是哺乳动物重要的昼夜节律起搏器,它产生的昼夜节律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AD睡眠障碍主要是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和其他生理节律控制系统的变化所导致。SCN通  相似文献   

11.
失眠是在没有身体、精神或药物因素作用的情况下,睡眠难以启动、维持,并伴有日间功能显著受损的一种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失眠是一种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代谢组学是一种涉及对生物系统中全部内源性代谢产物进行全面分析的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失眠的诊断标志物发现、疾病预后、药物作用机制、药效评价、中医辨证等方面,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159-162
总结针刺合募配穴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相关文献,为临床治疗胃溃疡伴有睡眠障碍提供研究依据。古今广泛应用针刺合募配穴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从而行成了胃溃疡伴有睡眠障碍从合募穴论治的重要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对古代和现代文献中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胃溃疡与睡眠的相关性及合募配穴治疗该病的实验等研究,以期使合募配穴治疗胃溃疡伴有睡眠障碍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翟宏丽  唐方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1):865-866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占消化疾病患者的20%-40%。目前认为胃肠动力障碍是FD的主要发病机制。动力障碍型FD是FD的主要临床类型。目前关于动力障碍型FD临床疗效的报道,多缺乏临床客观指标的评价。笔者应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治疗动力障碍型FD40例,同时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客观体表胃电图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答:神经衰弱是指患者由于长期存在某些精神因素引起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从而导致精神活动能力减弱的病症.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易于兴奋又易于疲劳,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5.
魏国健 《河南中医》2006,26(7):53-5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道的一组非常常见的症候群,包括嗳气、上腹部或胸部胀闷或烧灼样疼痛等。FD是临床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西药多给予胃肠动力调节药、抑酸  相似文献   

16.
《内经》睡眠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睡眠是一种生物行为,在人类则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睡眠障碍不仅是生理秩序的异常,影响生活和工作,也常伴随许多疾病,或加重病情。慢性睡眠障碍还是长寿的大敌。因此.古今中外都非常关注睡眠,更是生物学与医学研究的对象。十九世纪,西方人还建立了睡眠实验室.将睡眠研究引上科学研究的轨道。中医睡眠理论有其显著特点,在睡眠障碍的诊治上也有一定优势,并有睡眠养生的理法。目前,中医睡眠理论的研究,偶见学术论著问世,但读来难得其要,并制约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失眠症患者焦虑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瑾 《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1):23-24
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症。针刺作为治疗失眠的一种非药物疗法在临床长期广泛运用。失眠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病理症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部分失眠患者在针刺治疗后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病理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且多数患者焦虑症状改善较明显。笔者观察了42例患者在针刺治疗前后焦虑状态的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综合医院睡眠门诊患者睡眠障碍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方法 以失眠为主诉就诊的患者中,做过心理检查的9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睡眠障碍组的焦虑因子、外显性焦虑、主观性抑郁、显件抑郁等4项因了评分均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组,而自我强度因了ES分明显低于无睡眠障碍组.结论 临床上要注意鉴别睡眠障碍患者是否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要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9.
胡献国 《气功》2009,(9):846-848
神经衰弱是指患者由于长期存在某些精神因素引起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从而导致精神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病症。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易于兴奋又易于疲劳,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临床观察发现,采用音乐疗法可有效地治疗神经衰弱。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致死率居第3位,仅次于肿瘤和脑血管意外~([1]),已成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致死原因~([2])。患者患病后,在承受疾病痛苦的同时[3],还要被家庭、社会及个人心理等多重因素干扰,往往伴有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对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又起到相反的作用,增加了患者再次住院的风险。临床针对CHD常规用药的同时,多以镇静促睡眠药物改善睡眠障碍患者的症状,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