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微生物通过β-氧化转化蓖麻油酸产生γ-癸内酯的机理和国内外对解脂耶罗维亚酵母在产γ-癸内酯方面的一系列相关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本研究组应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和自克隆技术对解脂耶罗维亚酵母进行的某些基因遗传改良工作,通过本研究组的工作,应用解脂耶罗维亚酵母生产γ-癸内酯的量有了更大提高.探讨了高产γ-癸内酯酵母菌株的构建思路,以期有助于今后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SAFE与SDE法对金华火腿皮下脂肪气味活性物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溶剂辅助风味蒸发系统(SAFE)和同时蒸馏提取技术(SDE)与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联机法(GC-O-MS)结合,对已发酵18个月的金华火腿皮下脂肪气味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感官评价.SAFE和SDE法分别检测并嗅闻到40种和22种气味活性化合物,对脂肪气味贡献度较大的10种关键性化合物分别是:己醛、庚醛、二异丙基二硫醚、辛醛、反-2-辛烯醛、3-甲基丁酸、反,反-2,4-癸二烯醛、γ-癸内酯、γ-十一内酯和苯乙酸.  相似文献   

3.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γ-癸内酯中间体1-辛烯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标准偏差为0.27,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83。  相似文献   

4.
发酵法生产辅酶Q10的季也蒙假丝酵母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室自行筛选的辅酶Q10产生菌株——季也蒙假丝酵母(Candida guilliermind)CG108进行Co60-γ射线辐照、微波诱变、紫外照射、紫外线结合LiCl处理等复合诱变,并结合卡那霉素抗性和耐前体突变株的理性化筛选,获得一株辅酶Q10高产菌株PN251.该菌株摇瓶发酵的生物量为6.21 g/L,辅酶Q10产量为11.2 mg/L,较出发菌株提高256%.该诱变株遗传性能稳定,经转接五代后其辅酶Q10产量为10.9 mg/L,是一株很有开发前景的辅酶Q10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5.
中性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紫外线和γ射线交替诱变,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茵株BE40-39.与出发株相比,其产酶能力提高1.3倍,发酵性状与出发菌株也有明显的差异.突变菌株发酵试验发现,Avicel是突变菌株产酶最合适的纤维素质碳源.通过对发酵培养条件的试验,得出最佳培养条件是:Avicel质量浓度为0.1g/dL,胰蛋白胨质量浓度为0.3g/dL,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佳培养基初始pH4.2,发酵5d达到产酶高峰.  相似文献   

6.
δ-癸内酯具有强烈持久的奶油香甜润香气,大量用于食品工业。本文报道了用环戊酮与戊醛经缩合、脱水、加氢及 Baeyer-Villiger 氧化反应来合成食品香料δ-癸内酯的方法,为δ-癸内酯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7.
筛选出1株菌丝体脂肪酸中GLA含量在18%以上的高产菌株,经鉴定为刺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对菌丝体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检测出12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1.3%,主要为油酸(OA)、亚油酸(LA)、γ-亚麻酸(GLA),还含有少量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初步表明筛选获得了1株高产GLA的发酵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8.
深黄被孢霉H3,3410-5γ-亚麻酸发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γ-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深黄被孢霉被认为是潜力较大的γ-亚麻酸的发酵生产菌.对深黄被孢霉突变株H3,3410-5产γ-亚麻酸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实验优化,结果表明,菌丝体平均得率为25.9 g/L,总油脂平均含量为44.0%,油脂中γ-亚麻酸比率为10.97%.三项指标分别比优化前提高了约6.6%、5.8%和16.3%.  相似文献   

9.
γ-亚麻酸生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对深黄被孢霉As3,3410和雅致小克银汉霉As3,2717进行诱变,筛选出一株高产γ-亚麻酸的突变株H3,3410-5.突变株H3,3410-5每升发酵液中干菌体得率为24.3 g,油脂含量为10.1 g,而出发菌株仅为21.2 g和8.4 g.气相色谱分析突变株H3,3410-5所产γ-亚麻酸的量占总脂的9.43%,出发菌株仅为8.64%.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黑曲霉505菌株为出发菌株,经γ-射线和硫酸二乙酯(DES)处理后,选出一株产萄葡糖氧化酶多的黑曲霉CUD69菌株,其葡萄糖氧化酶(GOD)活力较出发菌株高3.7倍.另外从提高葡萄糖氧化酶活的观点来看,试验结果表明,DES的诱变效果较γ-射线的好.对菌体生长和其产生葡萄糖氧化酶条件的试验结果表明,碳源种类、氮源种类及其配比,培养液中接入的孢子量、通气量等因素对菌体生长和产GOD影响很大.选出的最适培养条件为:10%蔗糖,0.1%蛋白胨,0.01%MgSO_4·7H_2O,0.04%(NH_4)_2 HPO_4;在每个500ml三角瓶中装100ml培养液时,接种孢子量以200~300万个为宜,摇瓶培养32~34小时,温度30℃.最后在用上述条件下培养的黑曲霉菌丝作了发酵葡萄糖直接生产葡萄糖酸—δ—内酯(GDL)的试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所得产品的外观与性质均与美进口的GDL一致,产品收率为初糖重量的45.1%.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黑曲霉发酵葡萄糖产葡萄糖酸钠,对黑曲霉素接入培养液中在摇瓶中发酵过程中的最佳底物浓度,pH,培养时间、温度、和接入发酵液时的菌种量进行了详细的实验探索,以提高葡萄糖酸钠的产量。得到最佳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初始浓度为100g/L,pH为7,发酵时间20h,发酵温度30℃,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12.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选育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共轭亚油酸的含量,从13株实验室保存的乳酸菌中筛选出8株具有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能力的菌株.其中As1.2686产量最高,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含量达到13.63 mg/L;其次是菌株B11693,共轭亚油酸产量为11.55 mg/L.选择B11693做进一步的菌种鉴定,将传统的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和细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相结合,鉴定菌株B11693为短乳杆菌.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纤维素酶活性,获得降解秸秆能力强的菌株,采用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线复合诱变方法处理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菌株,通过刚果红培养基初筛并进行10代PDA斜面继代培养和液体发酵复筛,选择纤维素酶活性高的菌株,以秸秆为底物进行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选育出6株稳定高产纤维素酶的绿色木霉(T.vi...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室分离的一株高产 γ-聚谷氨酸(γ-PGA)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 γ-聚谷氨酸。利用单因素优化实验选择最佳碳源、氮源及发酵前体,响应面分析法Box-Behnken。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60.39 g /L、硫酸铵6.00 g /L、谷氨酸钠93.27 g /L,γ-PGA产量达到70.285 g/L。将发酵提纯后获得的产品与尿素混合制备成叶面肥对辣椒进行喷施,辣椒的株高、茎粗、挂果数、果重以及叶绿素含量等显著增加,喷施10 g/L 尿素 + 0.6 g/L γ-PGA增产效果最佳,γ-PGA复合肥料的生物可降解性、环境友好性和保肥增效特性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柑桔加工废弃物制取糖蜜及乙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桔加工废弃物约占果实质量的50%,含大量糖分,适宜制备糖蜜和发酵生产乙醇.研究了用废弃物制取糖蜜及生产乙醇的工艺和条件.结果表明,柑桔皮渣制取糖蜜时,生石灰的适宜添加量为0.3%,制得的可溶性固形物为40%的糖蜜,总糖含量为34%.对pH值、糖度、接菌量和温度等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做单因素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正交试验,得到柑桔糖蜜发酵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液的初始pH 5.0,初始含糖量25%,接种量3×107个/mL,温度保持在30℃,静置发酵.由此获得含量为10.6%的乙醇产品,为探索用柑桔糖蜜生产燃料乙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从烟草赤星病菌感染区和秦岭山区的土壤样品中,采用平板对峙、抑菌率测定及发酵液扩散法,筛选对烟草赤星病菌有拮抗作用菌株.结果表明:有31株初筛放线菌与烟草赤星病菌平板对峙培养后抑制作用较稳定,抑菌率检测有19株菌株抑菌率达到了20%以上,12株菌株抑菌率大于309/6;进一步通过发酵液扩散试验,有9株放线茵能够产生拮抗烟草赤星病菌的活性物质,其中Y26—2和Y82—2抑菌效果最好,且所产抑菌物质较稳定.而且,这2株放线茵对辣椒疫霉菌、黄瓜枯萎菌、苹果轮纹菌三种植物病原真菌也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龙潭山宾馆厨房排污口分离得到11株产蛋白酶菌株,培养相同时间测定蛋白质降解率,从中筛选出一株蛋白质降解率高的菌株P4.通过基本的生理生化性质的测定,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通过紫外诱变提高菌株的产蛋白酶能力,在发酵时间为120 h的前提下,蛋白质降解能力约提高10.96%.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蛋白质最佳降解条件:酵母膏最优浓度为2.5 g/L,葡萄糖最优浓度为5.0 g/L,Cu2+最优浓度为1.0 g/L,最优装样量为40%.  相似文献   

18.
以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及三者混合糖为碳源,对8株酵母菌的菌体油脂积累能力进行初步测定,并对PR61菌株产油条件进行优化.实验发现:当以D-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所有菌株油脂含量都超过20%(质量分数,以下同);利用D-木糖发酵时,有6株菌株油脂含量超过了20%;利用L-阿拉伯糖发酵时,各菌株油脂含量均较葡萄糖和木糖低;上述菌株利用混合糖(m(D-葡萄糖)∶m(D-木糖)∶m(L-阿拉伯糖)=40∶20∶8)发酵时,有5株菌株油脂含量超过30%,且部分菌株利用混合糖的能力超过了葡萄糖.研究表明:菌株PR61利用各种碳源时的生物量和油脂产量均较高.采用U10(108)均匀设计对其产油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如下(g/L):碳源(m(D-葡萄糖)∶m(D-木糖)=2∶1)质量浓度130,硫酸氨质量浓度2,酵母粉质量浓度1,七水硫酸镁质量浓度0.1,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2,碳氮比131.在上述条件下菌株PR61的油脂产量可达4.336 g/L.  相似文献   

19.
从采油菌剂及原油中共分离出11株细菌,并对其发酵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可以利用石蜡产表面活性物质,但不产气;菌株发酵液的pH值没有明显的变化,对原油有不同程度的乳化作用;Y-1和Y-5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Y-2和Y-6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Y-3为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Y-4、J-1、J-2、J-4、J-5和J-6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大多数分离菌株为兼性厌氧菌,具有运动性,不产生硫化氢,能够利用蔗糖、葡萄糖等廉价碳源产生有机酸和气体,这些特性有利于菌株应用于微生物采油。  相似文献   

20.
从采油菌剂及原油中共分离出11株细菌,并对其发酵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可以利用石蜡产表面活性物质,但不产气;菌株发酵液的pH值没有明显的变化,对原油有不同程度的乳化作用;Y-1和Y-5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Y-2和Y-6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Y-3为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Y-4、J-1、J-2、J-4、J-5和J-6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大多数分离菌株为兼性厌氧菌,具有运动性,不产生硫化氢,能够利用蔗糖、葡萄糖等廉价碳源产生有机酸和气体,这些特性有利于菌株应用于微生物采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