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刘静 《湖北档案》2013,(10):30-32
1944年5月,驻山西的侵华日军第一军5万余人渡过黄河发动了豫西战役。国民党军汤恩伯部40万大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逃,新安、宜阳、洛宁、渑池、陕县、卢氏相继陷入敌手。日军在豫西大肆烧杀抢掠,数百万穷苦百姓饱受蹂躏。为拯救灾难深重的河南人民,党中央决定八路军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大公报》渝馆总编辑王芸生撰写了一篇题为《为晋南战事作一种呼吁》的社评,发表在1941年5月21日的《大公报》重庆版上。为此,当时正在重庆的周恩来同志连夜疾书一信致《大公报》负责人,对社评涉及的在山西南部中条山战役中有损八路军的言论给予澄清。由此引起的“笔墨交锋”,曾经轰动山城重庆。1940年秋,八路军在华北发起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在重新检讨了自己的作战方略后,制定了《剿共办法纲要》,决定采取一切措施,剿灭共产党的势力。但在1941年的上半年,日军在选择打击目标时,却改变了原有计划。日军决定首先击破晋南国民党军队后再全力对付八路军。1941年3月,日军进犯中条山的迹象已很明显,各地不断有敌情上报,然而,驻守中条山的国民党军却未引起警惕,未作应变准备。日军于5月7日下午开始全面进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在这次中条山战役中,中国守军损失惨重,日军以极小代价占领了中条山地区。日军在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到处散布谣言,以混淆视听。日语对华广播说:“以中条山为中心盘踞于山西省东南之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主力,于我军攻击重庆军时,不但始终持对岸观火态度,且出动游击队威吓重庆军侧面,并乘机解除败残军之武...  相似文献   

3.
沉舟 《出版参考》2011,(6):25-25
一本书换来的太太 1943年秋,国民党74军57师“虎贲师”师长余程万率领8000余人守卫常德,抗击侵华日军4万人的进攻,歼敌1.2万人,坚守16昼夜,直至弹尽粮绝,仅剩83人突围出去,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余人,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随即转入外线作战,发起鲁西南战役,创造了以15个旅的兵力歼灭国民党军4个师部9个半旅的战例,打乱了国民党军在南线的战略部署,有力配合了西北和山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作战,同时开辟了挺进大别...  相似文献   

5.
1945年秋天,蒋介石为了打击云南的龙云、卢汉集团,进一步控制云南,在派滇军去越南接受日军投降的同时。强行改组国民党云南省政府,夺了龙云的军政大权。1946年,蒋介石又将滇军的六十军海运至东北参加内战。六十军在辽南、吉林地区几次遭解放军东北野战军重创,于1948年3月被迫溃退长春。六十军和蒋介石的嫡系李鸿的新七军统归驻守长春的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指挥。  相似文献   

6.
王中天 《档案时空》2014,(11):19-22
打败日本侵略者,将日寇赶出中国,我们不、能忘记冯治安将军,冯治安将军是“卢沟桥事变”中敢于下令和日军对抗的国民党守军最高指挥官。1937年7月,日军进攻卢沟桥前夜,国民党第29军代军长兼37师师长冯治安,指示卢沟桥守军:“为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寸土都不许退,可采武力自卫及断然处置。国家存亡,在此一举。假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的坟墓!”  相似文献   

7.
<正>1948年10月,为实现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的5年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任务、牵制并削弱胡宗南集团,时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秋季攻势作战的统一部署,决心集中第1、2、3、4、6纵队共6万余人“突击分割,各个围歼”,力求全歼国民党军第17、38两师,荔北战役就此打响。10月5日,西北野战军各纵队由陕西渭南澄城、郃阳地区出发。6日拂晓对据守永丰镇、韦庄镇等据点的国民党军整编第17师展开全线攻击。午时,敌第48旅大部被歼。7日上午,西北野战军主力转向进攻敌整编第38师,至15时攻占唐家堡、乌泥村、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以1名士兵失踪为借口.炮轰宛平城.进攻卢沟桥.挑起了侵华战争。7月29日.北平城内中国军队撤出.7月30日.中国军队从天津撤出.口军占领平津。几周内.日军调集30万兵力到华北.进攻各交通枢纽城市。9月14日起.日机陆续轰炸石门。9月24日。攻陷保定。10月4日.日机轰炸了石门电报局、电话局、铁路大厂、商会、大桥街和大石桥。10月5日.日军谷寿夫(战犯)部下,侵入正定县。10月8日,正定城失陷。中国守军商震部的2000名将士全部殉国。日军报复性屠杀正定村民1515人。  相似文献   

9.
四平位于东北中部平原,系中长、四(平)洮(南)、四(平)梅(河口)铁路的交叉点,是东北的重要战略枢纽之一.由沈阳沿中长路北进的国民党军新1军、第71军(欠88师),占领开原、法库后,于4月上旬继续向四平方向进攻.至4月中旬,向北满进攻的国民党军先后占领铁岭、昌图、法库等地.民主联军在四平以南实施运动防御,节节阻击,歼火新1军2000余人.4月16日,民主联军集中山东第1师、第7纵队、新四军第3师第8旅等部,以优势兵力在四平西南的大洼、金山堡地区歼火国民党军第71军第87师大部.17日,新编第1军进至四平以东、以南地区,形成对四平街的弧形包围.  相似文献   

10.
1945年2月19日晨,在900余艘战舰、2000余架飞机的支援下,美军出动22万人的兵力,对只有2万人的日军守卫的20平方公里的硫磺岛发起了进攻。  相似文献   

11.
威远堡战斗是我东北民主联军于1947年秋季攻势中对辽宁开原威远堡地区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进攻作战.关于这次战斗,<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列有专门词条,认为是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司令员曾克林、政治委员罗舜初率部奔袭国民党军第53军116师[1].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致大公报书》于 5月 25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并经新华社广播,在 6月 13日延安《解放日报》及各解放区报纸发表。这封信发表后,立即轰动了重庆和国民党统治区,帮助人们弄清了真相,使一切造谣者无言以对。刊登这封信的《新华日报》增刊销售 1.7万多份 (其中重庆 1.4万多份 ),打破了以往的发行纪录。   与《大公报》发表反共社评同时,国民党康泽特务系统直接控制的重庆《商务日报》也连续发表反共社论。周恩来于 5月 25日为此致电毛泽东,说从近日《大公报》和《商务日报》发的社论看,国民党怕我们另立一个中心。主张不…  相似文献   

13.
管飞 《湖南档案》2013,(9):14-18
第18军、第5军、整编第74师、新1军、新6军在国民党军中可谓赫赫有名,一度被蒋介石自诩为“五大主力”。在反对外敌人侵的抗日战争中,这5支军队屡创强敌,有着辉煌的历史,然而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他们却连遭败绩,无一能逃脱覆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挥师豫西 收编敌顽 1944年5月,驻山西的侵华日军第一军5万余人渡过黄河发动了豫西战役.国民党汤恩伯部40万大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逃,新安、宜阳、洛宁、渑池、陕县、卢氏相继陷入敌手.日军在我豫西大地烧杀抢掠,数百万穷苦百姓饱受日寇蹂躏.为拯救灾难深重的河南人民,党中央决定八路军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 1944年9月,毛主席电召我晋南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韩钧、三分区政委刘聚奎、豫西特委书记刘子久赶赴延安面授机宜.  相似文献   

15.
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多次参加敢死队,五次担任敢死队队长,先后与日军、国民党反动派、美军、越军进行过长期的战斗,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6.
日本投降以后,蒋介石就积极策划反共反人民内战,实行法西斯独裁暴政。从日本宣布投降、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中经政治协商会议、和谈破裂和解放战争初期的几个大战役,《大公报》的领导层始终把自己绑在蒋介石的战车上,一直追随着蒋家王朝,为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帮腔。它一面侈谈“和平”,装着为民请命的样子;一面却又公然袒护蒋介石发动内战,把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说成是理所当然的事,颠倒是非,硬将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1945年8月,日军宣告投降之际,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加紧作战努力”,却独命令第十八集团军“…  相似文献   

17.
台儿庄大捷     
1937年3月16日,中国徐州附近的台儿庄地区,一场壮烈的、可歌可泣的战役打响了,半个月里,炮火横飞,尸横遍野,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挡住了日军的猛烈进攻,取得歼敌1万余人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相似文献   

18.
1941年的上高会战,是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对日军进行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围歼作战。本次会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1.2万余人,粉碎了日军对上高的进攻,确保上高不被日军占领。战前中国军事当局对第三、第九战区作战地境线进行了重新划分,是上高会战胜利的重要原因,此外,中国军队良好的后方勤务,也确保了本次会战能够取胜。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为实现其全面侵略中国的野心,悍然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随后,又于8月13日,向上海发动军事进攻。上海沦陷后,日军便沿沪宁铁路、苏嘉铁路和平湖公路长驱直入,于11月11日,日军侵占吴江地区,疯狂地烧杀抢掠,在烽火连天的八年抗战中,吴江人民受尽日寇烧杀之灾,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现发表的这组史料反映了抗战时期,日军在吴江的侵略罪行。其中第一件系碌碌所撰,发表于吴江爱国进步人士马希仁、共产党员肖心正等创办的《义旗》第一卷上;第二件是当时的基层组织应国民党吴江县党部的要求所作的汇报;第三件、第四件均为国民党吴江县党部所做的调查。这些文件现存于吴江县档案馆,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佟麟阁(1892——1937)是一位积极主张抗日的爱国将领.河北高阳人.卢沟桥事变时,任国民党军二十九军副军长.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八日晨,日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大举进攻驻守在南苑的二十九军.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