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城镇河道现存的生态功能退化、水环境污染、防洪标准低等问题,提出了水环境修复与河道生态整治的概念、原则。考虑河道治理目标,以改善水环境、创造滨水景观和恢复生态功能为目标,从河道线形、水环境修复、景观需求、断面与护岸、生态系统等角度分析设计方案。其中,生态浮岛、人工湿地、人工增氧等为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梯形断面、复式断面为河道整治常见的断面设计形式;自然生态护岸、人工生态护岸为优先考虑的护岸类型;应遵循河道的原有天然走向合理布置河道线形,要突出文化特色、因地制宜的设计河道景观。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村河道水环境不断恶化,已严重影响水生态安全的现状,通过分析农村河道水环境现状问题,结合近期漳州市芗城区农村河道水环境整治实践,提出今后农村河道水环境生态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河道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城市的生态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且不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据此,文章结合多年来河道治理的关键技术和工程实践,对河道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治理模式展开论述和研究,然后将此综合治理模式应用于锦州市义县宜州河的水环境治理中。结果表明:采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模式的河道其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质由先前的Ⅴ类优化为Ⅳ类,水环境中的TP、COD以及NH_3-N等有害污染物含量显著降低;河道水环境采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式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了预期的水体景观及水质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平原河道水环境整治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银芳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7):23-25,37
改善河道水环境是河道整治的重要内容。利用洪水、潮汐等水动力进行水体置换,截污、河道拓浚、引水冲污以及采用生态修复技术等综合措施是改善浙江平原河道水环境行之有效和现实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水利的发展,中小河道治理从满足防洪、排涝功能向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综合治理转变.以顺义方氏渠为例,论述了综合防洪、堤岸防护、生态护坡及水环境提升等为一体的多目标河道治理思路.提出利用垂直时间维度,全面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并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工程措施逐步达成中小河道多目标治理任务要求,为更全面地评价和合理进行中小河道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家口市永定河、潮白河流域面临河道断流、水质污染、环境恶化等水环境问题,对张家口市和北京市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形成严重威胁。文章对两个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现状等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水环境的要求,探讨永定河、潮白河流域水环境如何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7.
从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水工程管护、水制度创新等8个方面选取30个指标,构建了生态河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对江苏省宿迁市生态河道建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云模型对宿迁市生态河道建设综合评价值为89.52,说明其生态河道建设处于良好水平;水资源保护子体系综合评价值最低,处于中等水平,其余一级指标子体系综合评价值处于良好水平,验证了云模型评价方法在生态河道建设评价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葫芦岛市绥中县黑水河面临的水环境恶化、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等问题,提出生物措施+曝气增氧相结合的水环境生态治理措施,并采取渗透塘、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措施整治河道滨水和非滨水区.结果表明:黑水河水质参数得以明显改善,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有效防止了河道生态环境破坏和河水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9.
为建设"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河道,形成"水文化、水环境、水景观、水安全"的水生态文明体系,保护重要河流的健康发展,辽宁省水利厅决定开展《辽宁省主要河道生态建设规划》工作,太子河生态建设工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并得到实施。文章结合太子河生态建设工程实例,从总体布置、种植设计、生态带设计、宣传牌工程4个方面,就生态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建设"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河道,形成"水文化、水环境、水景观、水安全"的水生态文明体系,保护重要河流的健康发展,辽宁省水利厅决定开展《辽宁省主要河道生态建设规划》工作,太子河生态建设工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并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过量排放的污水而导致城市河道出现赤潮、黑臭河道等现象,城市河道生态治理问题以及环境修复问题开始成为热点性话题,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在城市环境中,城市河道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决定了城市水生态环境的好坏,城市河道不仅是重要的景观资源,而且也是城市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河道也有着防洪排涝的功能,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命财产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目前城市河道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理论和原则,进而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治理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可以给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江北新区珍珠河为例,探讨农村河道在城市化进程中,从基础性功能的转变,到逐步完善河湖蓝线范围内管理区建设,统筹推进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管理“五位一体”融入城市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太仓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区河道水质污染、生态退化等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在水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同步推进,入河污染得到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结合太仓地理位置特点,通过利用现有工程的优化调度和局部调水工程的建设,将外部清水引入城区,快速提高城区河道水环境容量,让水体有序流动起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实现城区河道水环境改善,为其他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昌平区河道水环境现状的分析,结合昌平区河道污染特点及水环境治理目标,提出恢复昌平区河道生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太湖流域独特的平原河网特性决定了其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的复杂性,为探究生态补水对平原水网中心城区河道流速和水质改善效果,以苏州市古城区为例,基于MIKE模型构建生态补水模型,并模拟3种不同生态补水方案对研究片区水动力和水质的改善程度。结果表明:通过新增补水水源、提升补水水量、增设生态堰坝等生态措施,可优化中心城区多源补水格局,完善补水体系,提升活水保证率,古城区重点河道断面水质均得到有效改善,且大部分提升至Ⅲ类及以上水平,可为改善平原水网中心城区河道水动力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破解新时期下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措施。本文以包河为例,探索了河道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有效措施,归纳出"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为实施中小流域河流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虞市有“五山四田一水”之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目前主要存在河道淤积严重、水体污染、建设设障等问题.经过前两年的整治,涌现出不少的精品工程和城市亮点,但缺乏生态河道特性、刻意改造河道、过分注重装饰、忽略河流多样性.提出河道整治应以河道自然流态、生态功能、水功能等多样性考虑,严格人为改造现象,以生态建设为理念,控制污染体进入河道,建立长效的管理体制的治河思路,使河道成为自然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流域水环境恶化、水生态失衡等现状,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为目标,以解决河道功能衰减、水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为重点,通过"堵、畅、美、防、治、保"多方面水利综合措施,着力恢复流域水系功能,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提高灌溉保证率,改善水环境,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对人们的生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物质资源之一。人类的生命离不开水,水是人类生命需求最主要的物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加强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的管理,使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符合相关规定。城市中的河道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用水,而外界环境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的影响最大。随着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在生态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明显起来,水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质量,城市河道水环境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在城市河道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治理工作,文章对城市河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相关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成都市双流区白河综合整治项目为例,主要针对水安全、水生态和水景观三方面进行综合整治,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的同时,改善河道的水环境,打造河道景观和生态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0.
刘进义 《山西水利》2008,24(4):49-50
河道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应在河道的安全度、河道生态水环境的舒适度及河道供水能力三方面同时进行,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河道发展的目标,即减少污水排放量,改善水生态环境;工程规划设计应考虑区域生态用水;注重工程的生态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