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传统非物质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将传统非物质文化元素的特性与产品设计的实践进行关联性研究,探究传统非物质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新型的再现方式,通过分类得出传统非物质文化元素给产品带来的不同设计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内涵以新的形式融入到当代设计生活中,促进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娟  陈香 《包装工程》2020,41(8):160-165
目的针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同质化、地域性文化元素识别性特征较弱以及文创产品与用户、市场需求脱节等现状,围绕传统文化正确传承与产品设计创意创新2个重点,寻找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的出路,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创新潜能。方法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从语义学、语构学、语用学3个维度对无锡博物院馆藏文化以及现有文创产品进行分析,提取地域特色文化符号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文创产品设计中。结论总结出基于符号学理论的产品设计方法要素,提出一种符合地域性文化应用方式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即"提取语义—解剖语构—改善语用",以达成博物馆文创产品内容创新、功能创新以及设计创新。以无锡博物院泥人"阿福阿喜"为例导出产品设计,为地方性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置身于"文创+"新视角思考,以挖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找到传承和创新的平衡点,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通过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状的分析,归纳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要点,总结一条符合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存续之道。围绕"文创+",提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三大原则,即以"文"蓄势、以"创"转化、以"+"赋能。并在其指导下提炼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三大要点,即故事内容、消费者体验和文化IP授权。  相似文献   

4.
陈倩 《包装工程》2020,41(16):311-316
目的了解团花纹尤其是唐代团花纹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特色与价值,重点探究唐代团花纹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创新与应用。方法采用文献整理与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形意合一,器以载道"的思想,与唐代团花纹"形"与"意"相结合进行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综合对当前国内博物馆、传统文化研究院等机构开发的文创产品的设计调研,立足于现代人们的审美情感需求,探讨唐代团花纹装饰性结构与纹样,进行直观具象提取或灵活抽象应用的设计思路,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独特人文内涵、能激发人们共鸣的文化创意产品。结论将现代设计语言与唐代团花纹艺术特征融会贯通,能创作出符合现代人们审美意识和情感诉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升团花文创产品的附加值,并以此为载体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郝婷  张振  范斌 《包装工程》2021,42(8):276-279
目的 探索文化创意产品在开发与设计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的借鉴性应用和创新发展.方法 从产业融合大背景下各类商品的日趋丰盛谈起,分析文化创意产品受此影响所表现出的诸多特点,并聚焦于地域文化,探索文化创意产品的基本内涵与特点.同时结合当下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现状提出其几方面的突出问题,如文化元素单一、同质化严重、风格缺乏延续性等,进一步明确地域文化元素在其中的重要性.然后将"以物载道,有效应用"和"以用延意,创新设计"作为基本观点,展开具体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探讨.列举文化创意产品融合地域文化元素的几个实例,以此为基础开展后期融合与创新的发展思路探索.结论 将地域文化融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具有极大的可行性,不仅能够有效丰富当前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而且能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内涵,使地域性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获得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熊兴福  戚朋 《包装工程》2019,40(16):244-248
目的 本文尝试从艺术、文化、社会和商业等角度挖掘“生态?健康”理念文创产品的创意资源及一般规律,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方法 从“生态?健康”主题在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探讨相关基础内涵、关键问题及实现途径等内容,以期形成理论支撑,然后通过设计、开发基于“生态?健康”主题文化创意产品的实践验证相关理念在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中的实际效果。结论 从“生态?健康”与文创产品的关系之中掌握所谓“设计”行为,并由此更进一步,融汇贯通文创产品设计各领域,指出“生态?健康”是符合时代大方向和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对文化设计行业本身健康有序发展也有好处。  相似文献   

7.
赵勤  回璇 《包装工程》2021,42(16):323-334
目的 研究赣傩艺术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文化内涵和造型语言,拓宽赣傩文化内涵及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价值.方法 挖掘赣傩面具、舞蹈、傩庙的特色艺术元素,提炼出赣傩艺术元素作为设计元素具有的民族特点,并总结出赣傩艺术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要坚持实用性与审美性、识别性与艺术性、创新性与时代性统一的原则;提取赣傩面具、舞蹈、傩庙的典型元素,通过"面"中有意的融合运用、"舞"中有情的设计塑造、"庙"中有新的传承再现,进行具有赣傩艺术特点的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结论 结合现代的生活理念和设计需求,提升文创产品的设计内涵和文化价值,并为传统文化意蕴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实现路径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实践与分析,使人们更加意识到了赣傩艺术元素传承的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丁又乔 《包装工程》2022,43(12):348-354
目的 探索中国传统漏窗元素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形式。方法 从漏窗装饰性纹样、个性化功能、多样化造型以及文化意境4个方面,分析讨论传统漏窗元素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的方式。结果 得出传统漏窗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意义。结论 装饰性纹样的应用使产品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起到用纹样装饰产品的作用;个性化功能的应用使产品具有独特的使用方式,起到用功能打造产品的作用;多样化造型的应用使产品具有多彩的外观,起到用造型塑造产品的作用;漏窗文化意境的应用使产品具有特别的情感表达,起到用意境烘托产品的作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漏窗元素意蕴丰富,文化价值极高,将这类传统元素与现代产品设计相融合是产品设计发展的新思路,既可以促进产品的创新,又起到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伟 《包装工程》2023,44(14):270-276
目的 为了弘扬乳源县的瑶族传统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使瑶绣能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播,提出把形状文法应用在乳源瑶绣纹样的创新设计之中。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创新图案,不仅能保留瑶绣的元素特征,还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瑶绣创新图案与产品设计相结合,使产品具有更强的文化特征,能提高产品附加值,还能提高乳源县瑶族人民的经济收入。方法 选取乳源瑶绣典型纹样进行构图分析,并拆分成一系列基本元素;对基本元素进行重构获得基础创新图案。再利用形状文法使基础创新图案衍生出一系列的单元创新图案,并对图案进行创新配色,应用在产品设计之中。结论 以传统瑶绣纹样为基础,利用形状文法进行创新设计,可以获得优秀的瑶绣创新设计方案。把这些图案应用在不同产品上,就能形成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产品,提升其文化内涵;为传统乳源瑶绣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孔霞  杨娟 《包装工程》2022,43(8):289-291
目的 探索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统元素之传统纹样的合理使用。方法 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其是对传统的延续,也是对现代的升华。以文创产品设计为核心,深入分析当前文创产品的形式与价值,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提出传统纹样元素的应用意义及可能性,并就文创产品对传统纹样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看法,接着从应用视角对文创产品融合传统纹样的几个方向进行探究,最后从文化、审美和功能3个方面具体探讨设计实践,深入分析“传统中见时尚、现代中寓风华”的艺术创造之路。结论 传统纹样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能够让传统与现代对接,这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推动力,也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郭继业 《包装工程》2023,44(2):339-342
目的 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地域文化的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我国的地域文化一直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传承发展着,其中的精华元素给了文化艺术设计领域以可贵的经验和全新的灵感。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发展背景,从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视角出发,提出将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可能,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挖掘元素、找准受众、丰富类别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结论 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并以人民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体,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求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薄慧鹏 《包装工程》2022,43(14):339-342
目的 探索文创产品中传统元素的借鉴应用。方法 传统元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其色彩、造型、材质等都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内蕴,发展至今,仍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长远的发展前景。以传统元素的应用与借鉴需要,从实际出发分析文创产品市场中的不足,由此找到必须遵循的设计原则,并进行传统元素的融入尝试。主要选取传统文字、材质、纹样和建筑等4个方面,深入分析彼此融合的关键点,对文创产品的艺术设计之路进行探寻。结论 传统元素在符合时代需求和大众审美的前提下,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能够在提高产品价值的同时,以强大的视觉吸引力和深厚文化内蕴给消费者带来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宏儒  郑林禄 《包装工程》2021,42(24):321-326, 332
目的 畲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依靠本民族的服饰纹样、日常用品的图形符号、民俗民歌等方式来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很多畲族元素符号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探究畲族元素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既是对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又与新时代接轨,促进现代文创产业的发展。方法 通过对具有畲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梳理,运用元素重构、图案再生等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对具有畲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内部解读和重组,并将其应用到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结论 通过对畲族元素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特征深入挖掘和梳理,借助相关美学理论和现代艺术设计手法,将畲族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提出畲族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策略与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5.
姜仁峰  王莉 《包装工程》2023,44(10):373-376
目的 以“故宫文创”的设计与营销为现代文创产品设计带来启示,从而丰富现代文创产品的内容与形式,提高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将“故宫文创”中的一些产品作为案例,为现代文创设计提供参考。结论 在文创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实用性、创新性、特色性原则,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打造自身的特色和品牌。  相似文献   

16.
于永明 《包装工程》2024,45(2):393-396
目的 探讨非遗技艺传承背景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探寻两者结合的策略和路径,在优化文创产品的同时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分析非遗技艺传承和文创产品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探讨两者之间的融合。结论 文创设计师使用非遗元素时要把握好尺度,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从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宣扬,同时也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昌军 《包装工程》2022,43(2):341-345
目的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图书馆文化内涵的载体,是高校图书馆传播文化的创新途径,文创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推动文化价值内涵的广泛传播的方式,通过探讨树立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意识的文化价值体现,提出文化传播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路径。方法提出文化传播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的内涵和意义,阐述文化传播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以地域文化、非遗文化、传统文化为传播价值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进行体现,得出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理念的实现途径。结论把我国多元的文化设计要素融合到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中,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的创新思维和方式,探索适应大学生用户文化感知和精神体验需求的文创产品,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素养和国民素养,具有社会传播和知识文化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嘉伟 《包装工程》2024,(8):377-380
目的 探究在文创产品当中融入传统纹样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表达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使产品更具冲击力,使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能得到更好地提升。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法展开研究,对传统纹样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意义、中国传统纹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及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建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并结合案例展开研究。结论 传统纹样历史极为悠久,承载着中华文化数千年来的流变和传承,其极具民族特色,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