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GPON系统物理媒质控制(MAC)层的关键技术动态带宽分配(DBA)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带宽分配(DBA)算法——基于QoS的二层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并给出该算法的实现流程图.性能分析与对比表明,该算法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对不同用户和不同等级的业务都具有很好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业务类型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EPON系统DBA算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QoS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的设计,提出了一种改进DBA算法,该算法改善了业务的时延特性,并能优先保证高优先级业务的时延要求。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能够适应ForCES传输映射层特性的带宽分配机制的RQ-DPP算法。该算法将不同消息放入不同消息队列中,根据概率优先算法对消息队列进行调度,计算消息流占用的带宽权值,根据消息流传输速率和消息队列长度动态调整消息被拒绝入队的概率,并根据消息种类和拒绝概率动态改变消息调度队列的调度概率。通过ns-2.30仿真实验证明,RQ-DPP算法能满足ForCES传输映射层的带宽分配要求。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能够适应ForCES传输映射层特性的带宽分配机制的RQ DPP算法。该算法将不同消息放入不同消息队列中,根据概率优先算法对消息队列进行调度,计算消息流占用的带宽权值,根据消息流传输速率和消息队列长度动态调整消息被拒绝入队的概率,并根据消息种类和拒绝概率动态改变消息调度队列的调度概率。通过ns 2.30仿真实验证明,RQ DPP算法能满足ForCES传输映射层的带宽分配要求。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在单链路中采用完全划分技术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该算法在预测呼叫阻塞率对过渡反应影响的基础上,对链路中具有可变带宽需求的非固定流量的不同服务级间的呼叫阻塞率的比例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带宽的最佳利用.仿真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将容量动态地分配到非固定流量环境中,提高了带宽利用率,缩短了平均轮询时间.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系统服务门限的选取策略,提出了一种扩展的单服务台多终端站轮询模型(EL-CSMQ). 该模型首先在输入侧建立符合自相似特性的批到达流量模型,随后采用两级缓存的建模方法,分析了EPON系统动态带宽分配(DBA)的门限大小对系统稳定性、平均时延和时延抖动的影响. 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7.
多业务EPON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适用于多业务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的上行带宽分配算法——周期和准周期结合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算法针对以太网业务和话音业务(TDM)的特性,分别采取准周期同步轮询动态带宽分配和周期固定带宽分配机制。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满足话音业务严格的实时性要求和以太网业务的时延、丢包率等各项指标要求,且系统带宽利用率高、带宽分配公平性好。  相似文献   

8.
带宽约束下FGS视频传输非均等错误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在带宽约束的丢包信道下获得最小的视频传输失真,提出一种基于MPEG-4精细粒度可扩展(FGS)编码的非均等错误保护(ULP)策略.该策略采用前向冗余纠错(FEC)方法进行错误保护,并根据FGS视频增强层之间存在的不同重要性, 对不同的增强层分配不同速率的冗余数据.重要性高的层获得更强的错误保护,而重要性低的层获得较弱的错误保护.建立了平均网络丢包概率和FGS视频率失真之间的关系模型,设计了优化的FEC数据分配算法.在网络仿真器(NS-2)中的模拟结果表明,该错误保护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视频失真以及视频质量波动,在10%的平均丢包概率下,可以获得1.5dB的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响应流与非响应流公平共享带宽问题,当各微流竞争路由器的同一个输出链路时。非响应流趋向于压制响应流,使得带宽公平性遭受破坏。提出一种新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动态阈值RED(DTRED)算法,通过动态地调节队列参数来获得更加公平的带宽分配。  相似文献   

10.
在基于分布式哈希表(DHT)的结构化对等网络(P2P)系统中,DHT的使用及节点的计算能力和带宽等方面的异构性导致系统中节点负载不均衡,进而影响了系统的效率. 基于虚拟服务器的策略,提出一种混合式负载均衡算法,统称为静态负载分配算法和动态负载调整算法(SDYA). 该算法可根据节点的能力为其分配相应大小的可动态调整的地址空间及合理的负载. 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虚拟服务器均衡算法,SDYA算法的负载均衡效果显著,均衡速度快,均衡开销小,系统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光正交频分复用中的定时同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延长光纤传输距离,将定时同步方法应用到光正交频分复用(O-OFDM)中,从而得到一种新的信号补偿方法,即用Schmidl&Cox同步算法统计出单边带,直接检测O-OFDM系统中的信号迟延,并籍此对经过标准单模光纤(SSMF)传输的信号进行迟延补偿。基于Optisystem软件的模拟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很好的迟延补偿功能,可起到定时同步作用,即使在不加色散补偿的情况下,也可使O-OFDM信号在SSMF中保持误码率为10-4的标准下传输800km以上。  相似文献   

12.
基于链式遗传-模拟退火混合算法的电网扩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模拟退火机制引入到食物链生态进化算法,提出了链式遗传-模拟退火混合算法(CAGSAH),对种群执行并行退火操作,弥补食物链生态进化算法爬山能力不足,提高算法全局寻优能力。给出了链式遗传-模拟退火混合算法的详细计算流程,并将其应用到求解电网扩展规划问题,实际计算结果显示链式遗传-模拟退火混合算法在搜索效率及收敛性能上明显优于食物链生态进化算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CDN服务流量特性和服务优先级别的不同,提出了服务类型以及CDN带宽的动态分配策略,通过性能测试和分析表明,该策略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节约了成本,实验结果表明,在现有软硬件资源条件下,提高了带宽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多姿态人脸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进行正面人脸合成的新方法。首先利用ICA提取不同姿态人脸的特征子空间,然后利用遗传算法(GA)优化不同姿态的特征子空间,最后利用通过训练得到的姿态转换矩阵得到代表待合成的正面人脸特征系数,并直接进行分类比较。通过实验,验证了新方法对人脸识别率有较大的提高,并进一步简化了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MIMO-OFDM协作系统的多中继混合选择合并算法。算法原理主要是采用地理位置信息得到一个性能最优的AF(放大转发中继)中继节点,根据瞬时信噪比门限值或相对最小BER门限值选择符合要求的多个DF(译码转发中继)中继,所选择出来的最优AF中继和多个DF中继将协作MIMO-OFDM系统完成信号的转发,最后在目的节点处对直传链路信号和中继链路信号进行最大比合并(MRC)。对该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研究了该算法对系统误比特率性能的影响,并在MATLAB上进行链路级仿真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中继混合选择合并算法能有效提高空间分集增益,从而降低系统误比特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增大传统单边带光载无线通信(RoF)系统的动态范围,从理论上对单边带RoF系统的交调失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通过双电极马赫曾德调制器(DE-MZM)消除三阶交调分量来抑制光单边带(OSSB)RoF系统非线性的方案.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传统的单边带RoF系统,该方案的动态范围可有效提升25dB,达到127.854dB.Hz^2/3,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DTTB系统中采用的SRRC滤波器为例,介绍一种利用分布式算法与多相分解开关结构相结合的SRRC滤波器的FPGA实现方法。最后利用Matlab验证,通过与169阶滤波器相比较,分析误差来满足国标对基带滤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载预警雷达(AEWR)情报分析领域的航迹关联问题,在研究传统航迹关联算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多传感器双门限航迹关联算法,并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将改进的双门限航迹关联(IDTTC)算法应用于机载雷达情报分析,实现了航迹的自动关联,提升了航迹关联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空间谱估计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误差问题,讨论了在存在阵列幅相误差背景下,多重信号分类法(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测向算法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上实现的一种方法。通过设置方位精确的辅助阵元对幅相误差进行校正,辅助阵元的方位信息为误差参数的计算提供了必要的信息量,然后利用MUSIC算法进行波达方向估计,同时利用TI公司高速DSP芯片(TMS320C6713)实现了在阵列幅相误差背景下的MUSIC测向方法。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两飞行体相互之间的定位问题,在二维平面运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位差变化率定位方法,进行了可观测分析,给出了可观测分析结果。同时简单介绍了几种典型非线性滤波算法,并将EKF(ExtendedKalman Filter)、UKF(Unscented Kalman Filter)、PF(Particle Filter)等非线性滤波方法应用到定位模型中。仿真结果表明,UKF方法用时最短,PF滤波方法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