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进单向回血法对血液透析(HD)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采用改进单向回血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回血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回血结束后穿刺针眼渗血、皮下出血、血肿和内瘘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针眼渗血、皮下出血、血肿和内瘘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单向回血法明显降低了HD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发生率,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36例颈内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双向回血法和单向回血法各126例次,分别统计回血所需时间及置管动脉端端口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结果 在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应用双向回血法,与单向回血法比较,回血所需时间及置管动脉端端口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应用双向回血法,较常规单向回血法优化了操作过程,减少了污染环节,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回血方法(基本方法和密闭回血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采用5次基本方法回血(对照组),然后5次透析都采用密闭回血法(观察组),观察两种方法回血过程中进入体内的生理盐水量、患者失血量、心率、血压.结果:观察组进入体内的生理盐水量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血量少于对照组.结论:密闭回血法安全、有效,较基本方法操作简单、更符合无菌原则,减少了患者失血量,降低了交叉感染危险.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回血是必须执行的一道程序,其目的是回收体外循环的血液,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血液成份的损耗.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双向式回血法和单向式回血法.为了明确两种回血方法对患者血液成份损耗的优劣程度,本研究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MHD患者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35 ~74岁,透龄1~5年.所有患者用贝朗血透机,尼普130G透析器,郎德血路管血透,血透3次/周,4.5h/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On-line置换液回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0例规律血液透析滤过(HD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每例患者每周依次采用On-line置换液和生理盐水回血.对比两种回血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采用李克特量表对患者及护理人员的主观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两种液体回血残余血量、回血结束静脉壶液体湿度.结果 on-line置换液回血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3.33%,高于传统生理盐水回血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on-line置换液回血总满意度为93.33%,高于传统生理盐水回血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n-line置换液回血法残余血量及回血后静脉壶温度分别为(1.89±0.91) ml,(33.36±0.15)℃,与生理盐水法的(2.88±0.23) ml、(27.13±0.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 On-line置换液回血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路管残余血量、增加患者舒适感、提高患者及操作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张艳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237-123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规律透析1.5年以上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向回血法,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回血法。观察两组回血方法的效果,同时评估血液透析器凝血状况、穿刺针眼渗血、皮下出血及血肿、回输生理盐水用量、回血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种回血方法在回血时间、生理盐水用量上无明显差异;密闭式回血方法降低了透析器残余血量、血肿、皮下渗血的发生率。结论密闭式回血法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透析器中的残余血量,减少了血肿、渗血的发生率,并且能降低血液透析中感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杨柳芬  刘海梅  邓佳  阮雅  石磊 《护理研究》2023,(17):3202-3205
目的:探讨不同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治疗回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6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400例病人,按血管通路方式分成动静脉内瘘(AVF)组200例和中心静脉导管(CVC)组200例,每组均分别进行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和传统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比较两种方法操作时长、生理盐水回水量、回血前后心率与血压指标的变化。结果:AVF和CVC组的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和传统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在操作时长、生理盐水回水量、回血后心率、回血后收缩压及回血后舒张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 mL/min回血速度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在回血生理盐水用量、操作时长方面优于传统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且回血后血压、心率波动幅度不大,可降低病人留观率,保障病人透析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密闭式回血法代替传统开放式回血法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束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维持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回血法.将两组病人回血时间、盐水用量、透析器凝血情况、穿刺针渗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病人回血时间、盐水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穿刺针眼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束时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具有安全、省力、便于操作,凝血并发症少,是减少患者失血的有效回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密闭式回血方法,寻求更为合理的回血方式,避免回血操作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对43例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运用常规、连接三通开关、改良血液透析管路3种密闭式回血方法进行回血,每组各43例次。对动脉端回血量、回血时间和全程回血量、回血时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评估3种密闭式回血方法回血时患者的自觉症状。结果动脉端回血量与回血时间比较:三通开关回血法生理盐水用量最少(12.95±3.54)mL,回血时间最短(5.37±1.11)s;改良血液透析管路回血法次之,分别为(24.58±11.52)mL和(12.00±2.57)s;常规密闭式回血法生理盐水用量最多(73.23±15.23)mL,回血时间最长(47.49±10)s。三通开关回血法存在操作不方便、有空气栓塞风险的弊端。应用常规密闭式回血法回血,4例留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的患者在回血时感觉有发冷,1例体质较弱的内瘘穿刺患者出现寒战。结论改良血液透析管路密闭式回血法操作简单、方便,可有效避免回血操作带来的发冷、寒战、感染、针刺伤、急性左心衰竭等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回血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有常规血液透析机器65台,维持性透析患者约360例,年总透析量约43000例次,透析结束时,回血方法采用密闭式回血法。笔者工作中发现密闭式回血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密闭式回血时动脉侧管近心侧的血液回输有阻力且耗时长;较常规回血方法多50ml生理盐水;如果患者动脉端压力高(假性动脉瘤),不宜采用密闭式回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回血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管路残余血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金华市中医院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的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透析治疗结束后,对照组采取透析器揉搓法回血,观察组患者采取管路、动脉壶捻转结合透析器揉搓法回血,比较两组患者透析管路中的残余血量。结果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透析器揉搓法回血,在透析管路中肉眼可见少量残血,残余血量为(2.583±0.394)ml;观察组患者采取透析管路、动脉壶捻转结合透析器揉搓法回血,肉眼观察管壁无黏附血液,管路透明,残余血量为(1.752±0.23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7,P<0.05)。结论采取透析管路、动脉壶捻转结合透析器揉搓法进行回血操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流失,且操作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回血护理操作方法对长期血透患者残血红细胞存数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对每例患者实施单向回血法和双向回血法各4次,回血时血泵流速稳定在100ml/min。当瓶内剩下200ml氯化钠注射液时立即停血泵,把动脉端与静脉端对接,透析液管侧封闭,进行5min闭路循环后,收集标本送化验室测定红细胞存数。结果单、双向回血法中不同回血次数、不同回血次数与回血方法的交互效应中,残血红细胞存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项回血法残血红细胞存数明显高于双向回血法。结论单向回血方法能减少血液透析时丢失的红细胞存数,最大程度地把透析管路中的血液回输给患者,避免贫血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回血液量均为生理盐水200 ml的前提下,共提取“双向”回血法(对照组)和“改良”回血法(实验组)样本各160例次,比较2种回血法的管路残留血量及回血时间;在不限制回血液量的前提下,采用2种回血法回血至透析管路全白,记录回血液量并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样本各160例次,观察比较2种回血法的管路残留血量及回血液量.结果 在回血液量均为生理盐水200ml的前提下,实验组管路残留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回血时间亦显著小于对照组;在不限制回血液量采用2种回血法回血至透析管路全白时,2组管路残留血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回血液量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回血法较常规“双向”回血法优化了操作过程,能使用较少的生理盐水回血液,减低透析管路的残血量并缩短回血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程生理盐水密闭式回血法在血液透析(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300例H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单向开放式回血法,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回血法;比较两种回血方法的临床效果,评价回血时间、回输生理盐水量、患者凝血状况差异,检测两组开始透析时与透析治疗3个月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回血时间、回输生理盐水量及凝血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CRP水平、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生理盐水密闭式回血法与传统单向开放式回血法比较,能够降低HD患者体内CRP水平和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密闭式回血法对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单向回血组30例和密闭式回血组30例.单向回血法:透析结束时,先拔出动脉穿刺针,压迫动脉针穿刺点,连接生理盐水,启动血泵(泵速<100ml/min),缓慢用生理盐水将血液管路和透析器内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待静脉管路内残血回到患者体内后,关闭血泵,拔出静脉穿刺针,压迫止血;密闭式回血法:透析结束回血时,先减慢血泵(泵速<100ml/min),打开血液管路的动脉给液口,排净输液器内的气泡,停止血泵,应用重力将血泵前的动脉端血液回输到体内,再启动血泵(泵速<100ml/min),用生理盐水缓慢地将管路和透析器内血液回输到体内.待静脉管路内残血回到患者体内后,关闭血泵,拔出动、静脉穿刺针,压迫止血.观察比较两组透析器凝血情况及内瘘堵塞、穿刺点渗血、血肿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透析器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密闭式回血组明显低于单向回血组,(P<0.05).结论 密闭式回血法能稀释内瘘局部的血液,降低里内瘘局部的血液粘滞度,扩充了血容量,改善了血流速度,对于动静脉内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霞  杨立川  陈海燕  陈林 《华西医学》2009,24(2):471-472
目的:比较血透回血时两种时段拔除动脉穿刺针对针刺伤及操作并发症影响。方法:对38名维持性透析患者3000例次内瘘穿刺回血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回输血液后和回输血液前拔出动脉穿刺针方法回血,观察患者穿刺处渗血、血肿、回血充分性及操作失败或针刺伤等并发症。结果:观察到单人操作时应用改进后的回输血液后一并拔出动静脉穿刺针回血优点明显,并发症少,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人操作时应用改进后的回输血液后一并拔除动静脉穿刺针回血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密闭式回血法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束时,对患者采用密闭式回血法是否适合。方法选择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71例,共治疗100例次,包括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50例次(试验组);其余50例次做为(对照组)。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对条件适合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比密闭式回血法在肝素组与无肝素组患者的应用情况,分析密闭式回血过程中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凝血情况的组间差异。对比接受无肝素透析与有肝素透析患者在密闭式回血的时间,加压次数的差异。结果无肝素透析患者密闭式回血法的完成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无肝素组密闭式回血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凝血发生率较有肝素透析明显增高(P<0.05);密闭式回血的时间、加压次数在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当透析器凝血呈0级或1级时,可以考虑应用密闭式回血法,回血过程中仍应注意观察凝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徐爱军 《当代护士》2002,(11):69-70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做和一项技术性操作,出现回血是静脉穿刺成功的标志之一,而我们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操作中遇到了许多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现象.本文回顾分析我科近年住院老年患者538例20100次静脉输液操作,探讨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原因,提出相应措施与注意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1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每例患者每周依次采用3种回血方法进行透析。比较回血过程中停泵时间、总回血时间、残余血量、回输生理盐水量、并发症发生率及透析器凝血状况。结果改良法的停泵时间及总回血时间分别为(18.64±3.86),(250.03±27.81)s,均低于单向法的(42.16±8.49),(262.95±33.24)s和双向法的(82.05±18.84),(306.16±23.19)s,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F分别为444.55,67.94;P〈0.01);改良法的残余血量及回输生理盐水量分别(2.81±0.42),(100.56±23.90)ml,与单向法的(2.81±0.51),(100.37±21.41)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双向法的(3.00±0.47),(148.57±23.5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法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低于单向法的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7,P=0.008),但与双向法的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0.132,P〉0.05);透析器凝血状况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回血法能最大限度减少回血中停泵时间和总回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残余血量及回输生理盐水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传统血管钳敲击法、透析器揉搓法及静脉壶挤压法对透析器中残余血量的影响,确定最佳透析回血方法。方法选择老年血液透析患者43例,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方法,每例患者分别连续3次采用3种透析回血方法,即传统血管钳敲击法、静脉壶挤压法、透析器揉搓法。同时评估血液透析器凝血状况,测量透析器及管路中残余血量、回血生理盐水用量及回血时间等指标。结果 3种透析回血方法在回血时间和回血生理盐水用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透析器揉搓法、静脉壶挤压法与传统血管钳敲击法相比,透析器残余血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透析器揉搓法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透析器中的残余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