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癎出现泌汗障碍的临床观察与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癎时出现的泌汗障碍(少汗或无汗)及其对策.方法通过追踪随访了解泌汗障碍与托吡酯服用的时间、季节、剂量、加药速度等的关系,合用其他抗癫癎药的影响,以及出现泌汗障碍后的转归.结果泌汗障碍与托吡酯服用的时间、剂量、加药速度无相关性,不同患儿间存在很大差异,不受合并用药的影响,高温时节症状明显,减缓加药速度可增加易感患儿对泌汗障碍的耐受性.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癎时出现的泌汗障碍为托吡酯所致,停药后泌汗功能恢复正常,大部分患儿对其耐受性好,泌汗障碍为非器质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抗癫药物托吡酯(TPM )对儿童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如何,是否影响到儿童大脑的发育,我们对6 0例患有儿童癫的患儿进行了托吡酯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定了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我科2 0 0 0年1月—2 0 0 2年12月诊治的病例。按《实用儿科学》癫病的诊断标准[1 ] ,选择患儿6 0例。其中男31例,女2 9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9 6岁;分型:复杂部分性发作34例,强直 阵挛性发作12例,失神发作9例,继发全身发作5例。平均病程4 6年。所有癫的患儿均予托吡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托吡酯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托吡酯治疗癫或偏头痛对儿童认知功能影响的中英文文献(建库至2014年9月15日)。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采用无对照二分类资料的Meta分析,定量分析认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描述性分析不同认知功能测量工具测量的认知功能效应指标。结果检索获得676篇相关文献,9篇文献(3篇RCT和6篇病例系列报告)进入系统评价,共纳入1 240例患儿。2篇RCT文献为低度偏倚,1篇RCT文献为高度偏倚,6篇病例系列报告均为低度偏倚。1Meta分析结果显示:认知不良事件困惑焦虑、精神运动性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感觉异常、情绪异常、疲倦、嗜睡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发生率及其95%CI分别为0.03(0.01~0.06)、0.08(0.02~0.26)、0.07(0.02~0.21)、0.07(0.04~0.14)、0.05(0.02~0.11)、0.05(0.05~0.10)和0.12(0.04~0.28);记忆力降低、语言障碍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2认知功能测量工具测量的认知功能效应指标的描述性分析显示,托吡酯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低于卡马西平;托吡酯用量达100 mg·d-1时,会轻微延长反应时间,但不对记忆力造成影响;起始用托吡酯单药治疗和其他抗癫药无效转为托吡酯单药治疗,对癫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托吡酯对儿童认知不良事件有一定影响,但发生率较低;托吡酯可引起运动反应时间轻微延长,但对记忆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讨托吡酯与氟桂利嗪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已发表的托吡酯与氟桂利嗪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相关文献.根据统计标准进行分析,评价托吡酯与氟桂利嗪治疗儿童偏头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利用Rev Man 4.2软件对二者治疗有效率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献3篇,纳入Meta分析.托吡酯治疗有效率与氟桂利嗪比较OR=1.19(95%CI0.57~2.47),总体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46 P0.05);2组出现不良反应OR=0.74(95%CI0.35~1.54),总体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81 P>0.05).结论 托吡酯与氟挂利嗪治疗儿童偏头痛可达到相同疗效,同时也具有相似的不良反应,儿科临床医师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2种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的耐受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托吡酯治疗 2 0周后 79例有效病例进行 1~ 3年随访 ,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分析影响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因素。结果  6 0例发作控制病例 ,经 1.0~ 3.5年随访 ,90 %能维持原有疗效及剂量。发作频率减少≥ 5 0 %但未获控制患儿 19例 ,4 2 %经增加剂量后控制 ,2 1%与其他抗癫药联用后控制 ,2 1%维持原有效果。托吡酯单药治疗疗效维持率优于添加治疗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局灶性发作与全面性发作疗效维持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副作用主要出现于加量期 ,随疗程延长而减轻 ,减慢加量速度或减少剂量可使不良反应减轻或消失。托吡酯单药治疗儿童不良反应少于添加治疗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托吡酯治疗儿童癫具有良好耐受性及安全性 ,单药治疗疗效维持率优于添加治疗  相似文献   

6.
托吡酯长期治疗癫痫的耐受性与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的耐受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托吡酯治疗 2 0周后 79例有效病例进行 1~ 3年随访 ,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分析影响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因素。结果  6 0例发作控制病例 ,经 1.0~ 3.5年随访 ,90 %能维持原有疗效及剂量。发作频率减少≥ 5 0 %但未获控制患儿 19例 ,4 2 %经增加剂量后控制 ,2 1%与其他抗癫药联用后控制 ,2 1%维持原有效果。托吡酯单药治疗疗效维持率优于添加治疗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局灶性发作与全面性发作疗效维持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副作用主要出现于加量期 ,随疗程延长而减轻 ,减慢加量速度或减少剂量可使不良反应减轻或消失。托吡酯单药治疗儿童不良反应少于添加治疗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托吡酯治疗儿童癫具有良好耐受性及安全性 ,单药治疗疗效维持率优于添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托吡酯被公认为是目前广谱的抗癫(癎)药物,临床上均可用于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些药物对儿童BECT的治疗效果,筛选临床单药治疗的首选药物.方法 通过84例药物治疗BECT病例(丙戊酸钠31例,卡马西平31例,托吡酯22例)的回顾性分析,从首药治疗失败时间、首治发作控制率、药物不良反应三个方面,对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首药治疗失败时间分别为3.00个月[0.75~12.00]、8.00个月[2.50~32.00]、5.00个月[1.25~11.75],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463).癫(癎)发作控制率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分别为77.3%、83.9%、74.2%,差异无显著性(X2=1.475,P=0.478).托吡酯有较高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丙戊酸钠(X2=8.717,P=0.003)和卡马西平(X2=7.105,P=0.00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X2=0.111,P=0.74).结论 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均可作为儿童BECT单药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托吡酯治疗脑性瘫痪并癫癎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目的 观察托吡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并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例新诊断病人单用托吡酯治疗,18例曾用2种或2种以上抗癫痫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发作未能控制的患儿采用托吡酯(商品名妥泰)添加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发作减少≥50%为16例(占72.7%),发作减少≥75%为11例(占50%),发作控制6例(占27.3%),发作无改善6例(占27.3%)。无改善6例均合并中度以上智力低下,出现不良反应7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可消失。结论 托吡酯是治疗脑性瘫痪并癫痫的有效药物,其不良反应相对少见,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用药方法与剂量的掌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托吡酯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152只新生7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氧缺血组、托吡酯治疗组,后者根据损伤后托吡酯不同时间给药又分成预处理组,后处理组及延迟治疗组,通过建立HIBD动物模型,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观察HIBD后不同时期大脑皮质GDNF的动态表达变化及托毗酯不同时间给药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1]托吡酯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脑组织损伤较单纯缺氧缺血组明显减轻,预处理组作用又好于后处理组.[2]GDNF 的表达于缺氧缺血后12 h开始上升,2 d进一步增加,3 d达高峰,5 d时回落;其中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GDNF的表达较单纯缺氧缺血组同一时间点上相比增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5.4,8.9,P均<0.05);而延迟处理组GDNF的表达与单纯缺氧缺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HIBD后GDNF表达变化存在一定的时序性规律,于损伤后第3天达最高水平.[2]托吡酯的治疗时间窗较短,为缺氧缺血后2 h之内,且预防性用药(损伤前给药)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强于紧急用药(损伤后给药).[3]托吡酯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通过增加胶质细胞分泌GDNF实现.  相似文献   

10.
癫癇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及自主神经障碍,且影响小儿生活质量.托吡酯作为新型抗癫癇药物(AED)已逐渐在儿科临床应用.限于西北边陲地区的经济条件,应用托吡酯例数不多,我科现对15例托吡酯治疗癫患儿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癫(癎)药物(AEDs)对婴儿痉挛症(IS)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产物P-糖蛋白170(P-gp170)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S患儿P-gp170的表达,根据其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托吡酯,n=6)、B组(丙戊酸钠+托吡酯,n=9)、C组(丙戊酸钠+氯硝西泮,n=6)、D组(托吡酯+氯硝西泮,n=7)、E组(健康对照组,n=8).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P-gp170表达水平.结果 A、B、C、D组在3个时间点P-gp170表达均较E组显著增高(Pa<0.001).A、B组3个时间点P-gp170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组6个月时P-gp170表达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显著增高(Pa<0.05).结论 IS患儿P-gp170外周血表达增高.丙戊酸钠和托吡酯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而氯硝西泮长期应用可能增加P-gp1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托吡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机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抽动症(TS)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脑内许多神经环路及多种神经递质的异常参与了TS的发病。其传统的治疗药物为多巴胺D2受体阻滞剂,但部分患儿不能完全控制。近年来研究发现,抗癫痫新药托吡酯可以从多方面拮抗TS的发病,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治疗停药标准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该文综述托吡酯的药理学特点及TS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托吡酯治疗小儿癫 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托吡酯单药或添加治疗治疗小儿癫.方法观察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17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31例,West综合征18例,对其中已应用传统抗癫药物治疗控制不理想的病例添加托吡酯治疗,而对新诊断病例应用托吡酯单一治疗,进行自身对照的开放性研究.结果①托吡酯治疗小儿癫66例,平均疗程6个月,其总的疗效为发作减少≥50%占48例(72.7%),发作减少≥75%占36例(54.5%),发作控制27例(40.9%).②托吡酯治疗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17例发作减少≥50%为15例(88%),发作减少≥75%为11例(51.6%),发作消失为9例(52.9%);Lennox-Gastaut综合征组31例发作减少≥50%为20例(64.5%),发作减少≥75%为16例(51.6%),发作消失为12例(38.7%);West综合征组18例发作减少≥50%为13例(72%),发作减少≥75%为9例(卯.0%),发作消失为6例(33.3%).③添加托吡酯治疗对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的添加治疗前后的血浓度没有明显影响.④不良反应嗜睡14例(21.2%)、反应淡漠4例(6.0%)、纳差17例(25.7%)、类暑热症4例(6.0%).结论托吡酯对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Lennox-Gastaut综合征和West综合征治疗有效、安全,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癫癎患儿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31例癫癎患儿均给予托吡酯单药治疗.初始剂量为0.5~1.0 mg/(kg·d),每周加量0.5~1.0 mg/(kg·d),4~8周达治疗量,为4.0~8.0 mg/(kg·d).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行血气分析.结果托吡酯治疗前碱剩余为(-0.77±2.16) mmol/L,HCO3-为(24.0±1.22) mmol/L.服用托吡酯2个月后,碱剩余为(-6.76±1.02) mmol/L,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t=15.63 P<0.01);HCO3-为(16.64±2.30) 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t=13.83 P<0.01).其中1例出现明显呼吸深快,予口服碳酸氢钠治疗,症状消失.余患儿均未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结论癫癎患儿在服用托吡酯时可引起酸碱平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癫患儿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31例癫患儿均给予托吡酯单药治疗。初始剂量为0.5~1.0 mg/(kg.d),每周加量0.5~1.0 mg/(kg.d),4~8周达治疗量,为4.0~8.0 mg/(kg.d)。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行血气分析。结果托吡酯治疗前碱剩余为(-0.77±2.16)mmol/L,HCO3-为(24.0±1.22)mmol/L。服用托吡酯2个月后,碱剩余为(-6.76±1.02)mmol/L,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t=15.63 P<0.01);HCO3-为(16.64±2.30)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t=13.83 P<0.01)。其中1例出现明显呼吸深快,予口服碳酸氢钠治疗,症状消失。余患儿均未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结论癫患儿在服用托吡酯时可引起酸碱平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困扰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偏头痛的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我们采用托吡酯(妥泰)预防和治疗儿童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B_6加硝基安定或托吡酯治疗Wes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大剂量维生素B_6(20~30mg·kg~(-1)·d~(-1)静注10~14d后,改口服300~600mg/d)同时加用抗癫癇药硝基安定或托吡酯治疗West综合征。结果 大剂量维生素B_6加硝基安定或托吡酯治疗West综合征效果较好,硝基安定组总有效率为52.6%,托吡酯组总有效率为41.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治疗West综合征使用维生素B_6加抗癫癇药有肯定疗效,两组均未使用激素治疗,避免了激素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单药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以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单药治疗的64例癫(痫)患儿与以托吡酯单药治疗的70例癫(痫)患儿进行开放性对照随访研究.结果 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与托吡酯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明显降低,未发生过敏以及血液、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在治疗部分性、部分性继发全身性、不能分类发作的癫(痫)患儿(包括< 4岁的癫(痫)患儿),疗效与托吡酯相当,不良反应少,且给药方便、剂量容易掌握,是一个适合于儿童单药治疗的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9.
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癎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托吡酯单药或添加治疗治疗小儿癫疒间。方法 观察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 17例 ,Lennox Gastaut综合征 31例 ,West综合征 18例 ,对其中已应用传统抗癫疒间 药物治疗控制不理想的病例添加托吡酯治疗 ,而对新诊断病例应用托吡酯单一治疗 ,进行自身对照的开放性研究。结果 ①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疒间6 6例 ,平均疗程 6个月 ,其总的疗效为发作减少≥ 5 0 %占 48例 (72 .7% ) ,发作减少≥ 75 %占 36例 (5 4.5 % ) ,发作控制 2 7例 (40 9% )。②托吡酯治疗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 17例发作减少≥ 5 0 %为 15例 (88% ) ,发作减少≥ 75 %为 11例 (5 1.6 % ) ,发作消失为 9例 (5 2 .9% ) ;Lennox Gastaut综合征组 31例发作减少≥ 5 0 %为 2 0例(6 4.5 % ) ,发作减少≥ 75 %为 16例 (5 1.6 % ) ,发作消失为 12例 (38.7% ) ;West综合征组 18例发作减少≥ 5 0 %为13例 (72 % ) ,发作减少≥ 75 %为 9例 (5 0 0 % ) ,发作消失为 6例 (33.3% )。③添加托吡酯治疗对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的添加治疗前后的血浓度没有明显影响。④不良反应 :嗜睡 14例 (2 1.2 % )、反应淡漠 4例 (6 .0 % )、纳差 17例 (2 5 .7% )、类暑热症 4例 (6 .0 % )。结论 托吡酯对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Lennox Gasta  相似文献   

20.
首选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痫21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癫痫是儿童时期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反复发作可影响小儿精神及智能发育,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迄今为止,癫痫患儿经常规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仍有20%~25%患儿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托吡酯具有独特的多重作用机制、广谱高效的抗癫痫作用,目前已在国内外应用于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