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多因素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985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581例,对其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8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3.6%、87.5%和80.6%。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因素有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远处转移、治疗方式、复发和临床病理分期,P〈0.05,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对预后无显著性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T分期、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复发、远处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其中T分期、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为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顸后的因素。方法:对429例DTC患者预后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全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2%和88.7%。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转移、T分期、治疗方式、复发和病理分期等因素差异P<0.05;患者性别、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的组间差异P>0.05。T分期、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3个因素差异P<0.05。结论: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转移、T分期、治疗方式、复发和临床病理分期等;独立预后因素主要有T分期、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手术方式以及影响其预后和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研究其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访,计算其生存率,观察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30例,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加颈清扫15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和92.8%,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4例Ⅳ期甲状腺癌患者复发,无远处转移病例。统计学分析显示,癌肿的生存及复发与性别、年龄以及手术方式无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行患侧叶加峡部切除。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清扫术。其预后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及吉林辽源市中心医院1991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75例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单侧152例,双侧23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分析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病例中,未分化癌所占比例较高(5.1%),中晚期(Ⅲ期、Ⅳ期)患者比例高(54.9%),远处转移率(6.3%)及局部侵犯率(18.3%)较高;(2)全组患者总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8%、67.9%。病理分期、远处转移、病理类型及是否周围组织侵犯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与预后无关。结论老年甲状腺癌患者存在病理分型较差、分期较晚、局部侵犯率及远处转移率较高等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5.
Ⅲ期胃窦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  杨新辉  王海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8):1098-1100,1103
目的:探讨Ⅲ期胃窦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2001~2005治疗的129例Ⅲ期胃窦癌患者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Ⅲ期胃窦癌术后复发的9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Ⅲ期胃窦癌术后复发率为39.5%。其中局部复发43.1%,远处转移49.0%,两者兼有7.8%。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5.6个月。术后2年内复发者74.5%、2年后复发者25.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化、T分级、N分级、肿瘤分期是影响Ⅲ期胃窦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N分级是影响Ⅲ期胃窦癌术后总的复发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而肿瘤分期是局部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胃癌术后复发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年内,以远处转移常见。T、N分级、肿瘤分期是Ⅲ期胃窦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姚雨君  周航  刘霄 《重庆医学》2016,(2):205-208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以期提高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212例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选择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 分期、大体类型、合并梗阻或穿孔、术后淋巴血管侵犯与术后局部复发有关(P <0.05);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 分期、分化程度、合并梗阻或穿孔、术后淋巴血管侵犯与术后远处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诸多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OVID、Cochrone library、SciVerse 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中关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并提取相应观测指标(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复发)的10年生存率,利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相关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2篇文献,414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各指标的10年生存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复发患者的10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预后优于男性(OR=1.94),年龄〈45岁者预后优于年龄≥45岁者(OR=7.18),肿瘤≤4 cm者预后优于肿瘤〉4 cm者(OR=3.69),无远处转移者预后优于有远处转移者(OR=0.13),无复发的患者预后优于有复发者(OR=0.32)。不同病理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复发与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相关,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的证明。  相似文献   

8.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因素分析(附160例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统计学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1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后因素。结果:根据Kpalan-Meier累积生存率算法,160例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8%和87.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癌灶数目(单或多)均明显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中,只有年龄、淋巴结转移与否、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合理的应用预后评估系统,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侧数对非手术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及胸段食管鳞癌放化疗预后因素。 【方法】 将395例接受同期放化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分为五组:A组,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B组,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C组,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不伴有其他远处转移;D组,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不伴有其他远处转移;E组,其他远处转移。研究终点是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A、B、C、D、E组的3年OS分别为 47.6%、46.4%、33.5%、14.8%、5.7%(P = 0.000);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5.2%、39.5%、26.4%、4.9%、4.3%(P= 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长度、T分期、M分期、化疗方案及疾病分组对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化疗方案及疾病分组为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胸上段和胸中段食管癌,与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比,胸段食管鳞癌伴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好,可考虑视为区域性病变。性别、T分期、同期化疗方案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侧数是胸段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及吉林辽源市中心医院1991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75例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单侧152例,双侧23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分析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1)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病例中,未分化癌所占比例较高(5.1%),中晚期(Ⅲ期、Ⅳ期)患者比例高(54.9%),远处转移率(6.3%)及局部侵犯率(18.3%)较高;(2)全组患者总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8%、67.9%。病理分期、远处转移、病理类型及是否周围组织侵犯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与预后无关。 结论  老年甲状腺癌患者存在病理分型较差、分期较晚、局部侵犯率及远处转移率较高等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以及预后,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38例可手术的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通过生存分析研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1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7.46%,5年总生存(OS)率为8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DFS及OS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放疗(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是乳腺癌患D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持续/复发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尤其是外侵型持续/复发性DTC患者综合治疗后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21年6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进行再次手术的525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持续/复发性DTC尤其是外侵型持续/复发性DTC综合治疗后总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相关预后因素。结果: 525例患者中,行甲状腺区手术318例,行颈部中央淋巴结清扫359例,行颈外侧淋巴结清扫409例。493例随访患者的5年总存活率和无复发存活率分别为95.10%和89.60%,8年总存活率和无复发存活率分别为91.80%和81.3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后再次手术时55岁及以上、男性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持续/复发性DTC患者综合治疗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甲状腺和淋巴结同时外侵、多器官外侵和既往手术次数2次及以上是影响持续/复发性DTC患者综合治疗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复发后再次手术时55岁及以上和男性是影响外侵型持续/复发性DT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多器官外侵和既往手术次数2次及以上是影响外侵型持续/复发性DTC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复发后再次手术时55岁及以上、男性和远处转移的持续/复发性DTC患者死亡风险较高,甲状腺和淋巴结同时外侵、多器官外侵以及既往手术次数2次及以上的患者更易复发。复发后再次手术时55岁及以上和男性外侵型持续/复发性DTC患者死亡风险较高,多器官外侵和既往手术次数2次及以上的外侵型持续/复发性DTC患者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以提高结直肠癌根治疗效。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3年455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Dukes’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分别行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与局部复发密切相关,而Dukes’分期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肿瘤部位、Dukes’分期是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Dukes’分期是术后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位于直肠伴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粘液腺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u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9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39例MuB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将其分为76例单纯型粘液腺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uBC)组和63例混合型粘液腺癌(mixe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MuBC)组并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MuBC的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用于生存分析。结果 PMuBC组的10 a总生存率较MMuBC组高(98.6%vs 83.7%,P=0.019)。PMuBC组淋巴结未受累的比例(81.6%vs 47.6%,P <0.001)高于MMuBC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为T1期(P=0.005)、肿瘤大小为T2期(P=0.006)和PR阳性(P=0.033)是预后的保护因素。淋巴结受累达N3期(P=0.052)与合并远处转移(P=0.025)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外周血清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复发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住院治疗的103例胰腺癌患者和68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且进一步分析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临床分期、TNM分期、复发转移、总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表达水平[(5.76±0.49)mg/L]明显高于胰腺炎患者[(0.44±0.08)mg/L](P<0.001),且临床分期越高,D-二聚体表达水平越高(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P=0.002)、T分期(P=0.005)、远处转移相关(P=0.001)相关。D-二聚体低表达组中位OS(24个月)明显长于高表达组(13个月)(P=0.024)。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表达水平(P<0.001)、临床分期(P=0.001)、T分期(P=0.044)、远处转移(P=0.023)均影响胰腺癌总生存期。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P=0.001)、临床分期(P=0.002)是影响胰腺癌总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预测胰腺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重要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口底鳞癌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73年1月~2003年12月首次治疗的口底鳞癌101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7.3%、53.3%、27.8%,单纯手术组、化疗联合手术组、手术联合放疗组3组的累计生存率均较单纯放疗或放化疗组高(P值分别为0.006、0.042、0.034);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22.9%,对cN0患者行预防性颈清扫组较临床观察组累计生存率高(P=0.03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发现,cT分期、颈淋巴结病理、局部复发对口底鳞癌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 cT分期、颈淋巴结病理、局部复发是影响口底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手术治疗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可以获得相对好的疗效 ,单纯放疗与放化疗疗效差;对cN0的口底鳞癌患者应行预防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74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 (随访截止至2018年6月或患者死亡) 。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生存状况, 以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筛选出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至随访终点, 274例患者中, 242例死亡, 32例存活, 中位生存时间为5.7个月, 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24.6%、10.7%、4.6%。单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部位、肿瘤大小、c TNM分期、有无肝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血清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血清CA242水平、NLR与胰腺癌患者预后有关 (P <0.05) , 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有无糖尿病史、有无吸烟史、血清ALB水平与胰腺癌患者预后无关 (P> 0.05)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大小>2 cm、c TNM分期为III~IV期、淋巴结转移、血清CA199>37 U/m L、血清CA242>20 U/m L、NLR> 4均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 , 而手术治疗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有益因素 (P <0.05) 。结论 肿瘤大小、c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血清CA199及CA242水平、NLR及治疗方式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于直肠、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原发于直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107例患者和原发于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患者5年生存率,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原发于直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55岁、淋巴结无转移、无远处转移、TNM分期Ⅰ~Ⅱ期、类癌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高于≥55岁、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Ⅲ~Ⅳ期、不典型类癌及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的患者(P<0.05);不同肿瘤直径、T分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于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55岁、典型类癌、远处无转移、TNM分期Ⅰ~Ⅱ期和周围型肿瘤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高于≥55岁、不典型类癌、远处有转移、TNM分期Ⅲ~Ⅳ期和中央型的患者(P<0.05).结论 年龄、TNM分期、病理类型、远处转移可能同时影响原发于肺和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T1b期食管鳞癌病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根治性手术加淋巴结清扫的T1b食管癌的140例食管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分析淋巴结转移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140例病人中淋巴结阳性组20例,淋巴结阴性组120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癌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及预后分析,得出结论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为以后结肠直肠癌的术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性别、年龄、血型、肿瘤部位、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转移淋巴结数目等临床病理指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以及统计学方法研究结肠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合并其他疾病、术前肠梗阻、淋巴结转移、大体类型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远处转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