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医的辨证论治和药物的作用机制两个方面入手就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现代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强调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临床上一般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肝肾阴虚、痰湿壅盛、血脉瘀阻、阴阳两虚等证型.选用的中医方剂以及中药其药理作用针对上述证型分别是平肝泻火、育阴潜阳、镇肝熄风、滋肾养肝、化湿除痰、活血祛瘀、益阴助阳等.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精华所在,依据疾病的中医证型,合理遣方用药,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客观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血压病(EH)中医辨证分型微观化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为临床辨证论治的统一化、标准化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本文就EH阴虚阳亢型客观指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出血是高血压病常见并发症状,属中医血证中鼻衄的范畴。笔者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高血压病鼻出血具有其独特的规律性,按目前中医教科书及一些文献所述的肺经热盛、胃火炽盛、肝火犯肺、肝肾阴虚、脾不统血等证分类均不能确切的描述,因而根据理论指导的辨证论治也往往收不到满意的疗效。故只有抓住鼻出血是由于高血压所致这一辨证关键,法随证应,方以法出,才能收到良好疗效。1 高血压病鼻出血的病机特点高血压鼻出血多系动脉性出血,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鼻粘膜血管受损,渗透性增强或产生狭窄、扭曲、扩张形成梭形动脉瘤,加之血压突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类,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944例高血压病病人与中医证候相关变量原始数据基础上,检查录入结果一致性后,导入SPSS 20.0统计软件并运用聚类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收集的944例高血压病病人症状进行频率描述,剔除频率百分比≤2.0%症状后,将剩余58个临床症状作为变量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得出聚类为7类时症状分布最明显,原始证型分类为痰湿壅盛、脾运失健、心肾失养,占21.2%;阴阳两虚、气血不足,占17.5%;气虚血瘀,占15.6%;肝火亢盛、心肾不足,占14.5%;中气不足、生化失源、水湿不化,占13.8%;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心肾不交,占8.9%;肾阳不足、心脾两虚,占8.6%。经过聚类分析总结后,按其所占比例排序,最终分类为7类: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气虚血瘀型、肝火亢盛型、中气不足型、阴虚阳亢型、肾阳不足型。结论痰湿壅盛型在调查病人中所占比例最高,肾阳不足型所占比例最少,与病例收集所在区域地域气候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根据《2013年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的数据,全国高血压患者约2.66亿,且每年新增1千万患者。大约80%的高血压病患者伴有眩晕症状,血压控制平稳后部分人群症状可消失,但仍有持续存在者。丁邦晗教授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制宜等疾病防治的理论及方法贯穿应用于高血压病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的制订,往往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综合评估,中西并用,选择最佳降压方案  相似文献   

6.
参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索参麦注射液对高血压病 (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 )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例气阴两虚型的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治疗组用参麦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用硝普钠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降压效果治疗组有效率为 90 % ,对照组为 96.7%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症状改善和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 93 .3 % ,对照组为 60 % ,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参麦注射液对高血压病 (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型 )有明显疗效 ,且症状和中医症候改善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中医辨证分型高血压病病人颅内动脉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病人的颅内动脉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全部病例在治疗前接受中医辨证分型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病例组中出现颅内各动脉血流异常病人46例,对照组为9例。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病人颅内各动脉血流异常率为阴虚阳亢证9%,阴阳两虚证8%。痰湿壅盛证8%,肝火亢盛证3%。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等证型高血压病病人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终末端(ICA)和椎动脉(VA)等指标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组。对照组MCA、A(A、PCA、ICA、VA和BA等指标均明显低于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病人(P〈0.05)。结论各中医证型高血压病病人常有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指标异常表现,特别是阴阳两虚证病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58.8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中风病在五脏辨证论治方面的研究,了解中医五脏中风病的关系、中风病的中医脏腑辨证论治法、中医治疗中风病的分期等。分析文献资料显示,大多医家在临床治疗中风病时以肝肾论治者居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索新疆与上海两地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相关性,为不同民族、不同证型的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的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来自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高血压科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100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门诊汉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人80例,收集中医四诊信息及检测血脂、血糖,计算体重指数,并做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1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中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是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31%vs 28%);汉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中最常见证型是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38.8%vs 30%);汉族与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汉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中,肝肾阴虚证组年龄最大,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组年龄最小与肝肾阴虚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人中,肝肾阴虚证组年龄最大,肝阳上亢证组年龄最小,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汉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各中医证型中,肝阳上亢证组体重指数值最高,痰湿壅盛证组体重指数值最低,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各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证组体重指数最高,气阴两虚证体重指数最低,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汉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肝阳上亢证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最高,与肝肾阴虚证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阳上亢证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最高,与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痰湿壅盛组三酰甘油水平最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最高,与其他证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组高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最低与气阴两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TC,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汉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各中医证型中,气阴两虚证组糖化血红蛋白值最高,与痰湿壅盛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各中医证型中,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病人空腹、餐后糖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超重或肥胖、TC、TG、HDL-C水平等因素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更年期病人高血压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壅盛是两组最主要的中医证型,其次是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与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选择Ⅱ期高血压病肝风痰浊证伴有血瘀证和不伴有血瘀证两型病人各40例,每型随机分为熄风化痰本型治疗组(本型组)和熄风化痰+活血化瘀治疗组(活血组)。本型组给予息化饮1号,每次200ml,每日2次;活血组给予息化饮2号,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每次200ml,每日2次。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血压、主要症状、血液流变学、D-Ⅱ聚体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加用活血化瘀药的两活血组血压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两本型组(P<0.05或P<0.001)。对眩晕、头痛、颈背强硬、胸闷胸痛、肢体麻木等主要症状的显效率、总有效率,两活血组均优于两本型组(P<0.05或P<0.001)。对血液流变学、D-Ⅱ聚体等检测指标的改善,两活血组优于两本型组(P<0.05)。结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与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校单纯的辨证论治在降低血压、改善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及D-Ⅱ聚体等指标方面更具优势,拓展了高血压病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是老年病人临床常见病之一,常造成病人脑、心脏、肾脏和血管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引发脑卒中、心脏病、肾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是老年人致残率、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中青年相比,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成为高血压的特殊类型。中医的辨证论治,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南北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以南北不同地域参与研究,以统一调查表形式,调查171例高血压病患者,分析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体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的差异及对中医辫证分型的影响.结果 南北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较明显差异,南北不同地域患者基本情况,生活及饮食习惯等也有较大差异.结论 南北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明显差异,与体质、饮食习惯等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疗高血压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研究、中医内治、中医外治方面综述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概况,展现祖国医学取得的成绩,分析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对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特别是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临床报道不少.现就中医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医文献没有高血压病的病名,对类似此病证的论述大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保护靶器官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证候分型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为高血压病中医现代研究带来了困扰,限制了临床疗效的提高.以中医证候学研究为切入点,查阅近年来关于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探讨高血压病的证候分布规律和特点,以期为该病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外治法,综述近5年内帕金森病伴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中医在临床治疗上强调"以人为本",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治疗原则,标本兼治,在治疗帕金森病伴功能性便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通过“四诊”得出的临床资料,来辨别疾病的证候、病因、病机、病位,从而找出主要矛盾,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它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主要理论基础。笔者多年的临床证明,一切疾病的诊治,之所以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都是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现就笔者近来治疗的一例右肺炎症患者为例,谈一下中医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2004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高血压病并行动态血压监测病人3 313例,计算病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及对称动脉硬化指数及昼夜下降率,结合病人的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各个分型的上述指数的分布规律。结果痰湿壅盛证病人在预示血管硬化程度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ym AASI)水平高于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提示血管弹性差,硬化程度较严重。肝火亢盛证的血压昼夜下降率较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低,昼夜节律性较差。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病的诊断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各个分型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红龙夏海汤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兼有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胶囊,1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降压疗效相近(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各中医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红龙夏海汤对于肝阳上亢兼有痰瘀型的高血压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