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宏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539-540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头位胎膜早破与头位难产与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788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足月妊娠胎膜头位早破病例206例,选取足月妊娠头位胎膜示破病例3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官产率、胎儿官内窘迫产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别盆不称的发生率、产褥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应加强三级保健工作,积极预防胎膜早破,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胎膜早破产妇120例(观察组),其中足月胎膜早破产妇79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41例,同时选取正常足月分娩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产妇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结果观察组支原体、衣原体、细菌感染率以及生殖道总感染率分别为26. 67%、12. 50%、15. 00%及50. 8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未足月胎膜早破支原体、细菌及生殖道感染率分别为46. 34%、26. 83%和82. 93%,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足月胎膜早破合并有生殖道感染产妇产褥感染率为25. 93%,明显高于无生殖道感染产妇(P<0. 05);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发生新生儿肺炎的比例为50. 00%,明显高于无生殖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病原体感染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比例较高,同时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瑞卿 《现代保健》2011,(31):152-153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围产期保健和产科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住院分娩的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405例足月妊娠产妇分为观察组192例(胎膜早破)和对照组213例(无胎膜早破),对两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结果胎膜早破组难产率(剖宫产+阴道助产)为60.42%,产褥病率为21.35%,发生胎儿窘迫率为7.29%,新生儿窒息率为6.7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胎膜早破剖宫产率明显升高,胎膜早破与产妇感染和新生儿窒息及肺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足月妊娠产妇胎膜早破对产妇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的影响分析,为临床预防和减少产妇感染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妊娠>37周且无妊娠并发症非外力或机械性刺激导致的胎膜早破孕妇126例为观察组,在同期、同龄非胎膜早破的健康产妇121名作为对照组1,同期、同龄孕前检查的健康女性120名为对照组2,对3组受试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查,同时检测分泌物中免疫调节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统计两组产妇围产期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结果观察组产妇感染9例感染率7.14%,新生儿感染7例感染率5.79%,对照组1产妇感染1例感染率2.83%,无新生儿感染病例;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杆菌属检出率为46.83%,低于对照组1的69.42%及对照组2的82.50%,观察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53.97%,高于对照组1的41.32%及对照组2的43.33%;观察组阴道分泌物中IL-6、TNF-α高于对照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低于对照组1、2,其中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也会导致产妇及新生儿感染升高,而阴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导致感染增加的原因,预产期产妇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预防菌群失调导致的胎膜早破发生,降低足月新生儿及产妇的感染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初产妇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头高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建西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784-1785
目的:探讨初产妇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头高浮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头高浮126例初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胎头入盆组作为对照组。结果:影响胎头下降的因素有骨盆异常、胎方位异常、脐绕颈及巨大儿;研究组难产发生率高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视胎膜早破胎头高浮孕妇的临床观察,加强孕期保健,防止巨大儿发生,产前充分评估头盆关系,严格试产,及时处理难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胎膜早破头先露足月产妇的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胎膜早破头先露足月产妇,并将同期住院的正常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各项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剖宫产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结论 头先露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多进行剖宫产分娩,且易于发生新生儿窒息、产后感染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冯云 《中国校医》2009,23(6):694
目的探讨对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产妇施行临床干预,试图减少产妇的绒毛羊膜炎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为围产期合理的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住院足月分娩产妇1 886例中胎膜早破、孕龄37~42周、年龄24~32岁、头先露的156例及时进行临床干预,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2001年1月~2004年12月1 981例中足月胎膜早破、孕龄≥37周、头先露的未加任何干预的156例作为对照组。所获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2组产妇绒毛羊膜炎发生率,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2组新生儿情况比较,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降低(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娩方式比较,由于实施计划分娩,实验组剖宫产率降低(P<0.01)。结论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孕妇,尽早进行计划分娩,预防性的应用抗生素等临床干预措施,能有意义的减少产妇绒毛羊膜炎以及新生儿窒息率、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FQ-PCR技术对早产、胎膜早破产妇CT、UU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霞  李婵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8):4068-4069
目的:探讨产妇CT、UU感染与发生早产、胎膜早破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早产、胎膜早破产妇15例,早产产妇17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26例作为研究组,足月胎膜完整产妇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FQ-PCR对早产、胎膜早破产妇及正常足月产产妇宫颈分泌物、胎膜和胎盘进行CT、UU检测。结果:早产胎膜早破、早产产妇宫颈分泌物、胎膜和胎盘中CT、UU检出率与正常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足月胎膜早破组产妇宫颈分泌物、胎膜和胎盘中CT、UU检出率与正常产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UU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明显相关,与足月胎膜早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356例孕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孕足月胎膜早破(PROM)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06年1月1日~2007年1月30日,在该院住院的孕37周以上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356例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无胎膜早破的产妇300例为对照组,对其产生的妊娠结局如分娩方式、围产儿死亡、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前细菌性阴道病(BV)、产后感染等进行分析。结果:PROM组正常产197例,占55.34%,剖宫产158例,占44.38%,围产儿死亡率16.85‰,胎儿窘迫10.96%,新生儿重度窒息7.02%,PROM的产前阴道感染率为37.64%,产后感染发生率为16.57%。结论:孕足月胎膜早破的BV感染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围产儿病死率升高,应重视孕期健康教育及生殖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易发因素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PPRO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102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PPROM的易发因素,并比较两组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人工流产(人流)史≥2次、臀位妊娠、阴道炎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患者(P0.05);非条件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流史≥2次、阴道炎、臀位是引发PPROM的高危因素(P0.05);观察组新生儿感染及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窘迫发生率依次为23.60%、11.24%和12.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剖宫产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病因复杂,了解其易发因素对临床积极防治该病意义重大,针对孕周在28~34周的患者应采取期待治疗,保胎至34周,再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谭运雄 《智慧健康》2022,(22):74-77
目的探索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产妇与早产儿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以韶关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早产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是否出现胎膜早破情况将产妇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40例产妇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观察组),40例产妇为早产产妇(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心理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娩方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计算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发生率47.50%、对照组27.50%,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12.50%、对照组2.50%,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22.50%、对照组7.5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心理焦虑抑郁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明显(P<0.05)。结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产妇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增大产后出血概率,威胁产妇与新生儿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需要加强重视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对胎膜早破妊娠患者合并羊膜腔内感染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妊娠患者96例,分为早产胎膜早破组(n=50)及足月胎膜早破组(n=46),另选取足月正常妊娠产妇102名作为对照组,根据病理结果将产妇分娩后分为合并羊膜腔内感染组及非合并羊膜腔内感染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MMP-2、IL-8、β-hCG水平,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ROC)分析血清MMP-2、IL-8、β-hCG在胎膜早破妊娠患者合并羊膜腔内感染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足月胎膜早破组及未足月胎膜早破组产前血清MMP-2、IL-8、β-hC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足月胎膜早破与早产胎膜早破组血清MMP-2、IL-8、β-hCG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早产胎膜早破组合并羊膜腔内感染率为60%(30/50)、足月胎膜早破组为34.78(16/46)、对照组为3.92(4/102),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84,P0.001)。羊膜腔感染组血清MMP-2、IL-8、β-hCG水平显著高于非合并羊膜腔内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三指标联合应用诊断羊膜腔内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13、0.920。结论血清MMP-2、IL-8、β-hCG对胎膜早破妊娠产妇羊膜腔内感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与产妇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难产与晚期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的86例孕36周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观察对象,同时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妊娠但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8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孕妇的难产情况。结果:观察组难产率为40.70%,对照组难产率19.77%,观察组难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及新生儿窒息等情况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关系密切,应及时对胎膜早破孕妇进行有效的处理,保障母婴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4.
刘伟  莫美陆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67-5469
目的:对比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及其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妊娠满28周不满37周胎膜早破的患者共103例,其中<35孕周47例为实验组A,≥35孕周56例为实验组B;同期妊娠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87例为对照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及足月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未足月发生胎膜早破是多因素的,多数发病原因不清,有引产或流产史、宫颈炎、阴道炎史。未足月胎膜早破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绒毛膜羊膜炎和剖宫产比率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病因素复杂,很可能与宫内感染和宫内微环境有关系,胎膜早破使母儿的并发症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胎膜早破与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关系,并探讨绒毛膜羊膜炎致病菌群分布特点。方法本文研究中不同研究对象纳入时间均为2017年3月-2019年1月,其中胎膜早破组产妇100例(含: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各50例);未胎膜早破组产妇100例(含:早产产妇组和未胎膜早破足月组各50例)。分析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指标方面:足月胎膜早破组发生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组;胎膜早破组发生率高于未胎膜早破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发生率高于早产组;足月胎膜早破组发生率高于未胎膜早破足月产组,上述不同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菌株包括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等,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主要致病菌,且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较足月产妇对应的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8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433例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其妊娠结局将入选者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79例)与正常妊娠结局组(354例)。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分析足月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33例足月妊娠产妇中共有79例(18. 24%)足月妊娠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其中羊水污染占比较高(35. 44%),产后出血次之(25. 32%);两组产妇身高、体质量、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孕周、孕次、产次、流产次数、胎位、羊水偏少、瘢痕子宫占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良妊娠结局组产妇年龄(≥30岁)、阴道分娩、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妊娠期合并贫血占比均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P0. 05);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导致足月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 000)。结论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均是造成足月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指导孕产妇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制定其膳食营养结构,控制孕产妇血糖、血压等方式,降低妊娠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的相关易发因素,观察母婴结局,为有效控制足月胎膜早破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孕产妇131例,其中足月胎膜早破产妇52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分娩产妇79例作为对照组。搜集并统计两组孕产妇病例资料,分析相关易发因素。结果观察组引产流产史、阴道炎宫颈炎史、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瘢痕子宫和胎位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5.77%、63.46%、19.23%、23.08%、17.31%和19.23%,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产方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和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17.31%和26.9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60±0.39)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分娩后卧床时间为(3.98±0.46)d,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婴围生期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6.9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与引产流产史、阴道炎宫颈炎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瘢痕子宫、胎位异常等相关,剖宫产、早产儿、巨大儿及母婴围生期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显著上升,新生儿Apgar评分下降,产妇分娩后卧床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与分析胎膜早破对产妇产后感染及机体应激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62例胎膜早破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2例非胎膜早破者为对照组,然后统计及比较两组的产后感染率,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胎膜早破类型患者的产后感染率,同时比较不同胎膜早破类型患者破膜后不同时间的应激激素及炎性应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产后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未足月胎膜早破者的产后感染率高于足月胎膜早破者,且未足月胎膜早破者破膜后不同时间的应激激素及炎性应激指标水平均高于足月胎膜早破者,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膜早破可导致产妇产后感染率升高,同时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感染率相对更高,且机体应激程度也更为明显,因此应给予针对性的调节与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产妇应用宫颈球囊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产程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行阴道分娩的124例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分别应用宫颈球囊和缩宫素进行促宫颈成熟,对比两组宫颈成熟、分娩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有效率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顺利分娩率82.26%,对照组阴道顺利分娩率62.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胎膜早破,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产妇应用宫颈球囊可促进宫颈成熟,有效缩短产程,加速阴道分娩,改善妊娠结局,且对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emmu rerupture of membrane,PROM)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2009~2011年收治的169例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分娩的无胎膜早破及其他并发症的正常产妇16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胎儿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阴道分娩率明显降低,产妇感染率和新生儿感染率明显增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高度重视胎膜早破,对胎膜早破孕妇加强临床观察,及时处理,以减少母儿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