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家庭医生制服务,是以辖区内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向导,以辖区内老年人、慢性患者、育龄妇女、学龄儿童、精神患者、民政补助的伤残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按照宁波市政府的具体要求,为签约居民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通过对家庭医生制服务质量的控制和追踪管理,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只有对签约居民的服务质量进行有效把控,才能进一步提高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程度,引导更多社区居民找自己熟悉的社区医生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建立了稳定的服务关系后,更能方便群众,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师参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效果,以期促进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模式的开展,推进社区药师参与慢性病管理。方法:分析药师参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模式的开展情况,比较药师参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前后用药不合理现象、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药师参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患者后,合理用药率从34.90%提升至72.80%,用药依从性从45.10%提高至83.60%,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从26.20%下降至10.80%,血压达标率从61.70%提高至93.50%,患者满意度从85.50%提高至99.70%。结论:药师参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提高签约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及满意度,增强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对于慢性病的管理能力,体现药师的自身价值。可以推进药师参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模式的开展,促进药师参与慢性病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为深入优化相关政策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在所辖的13个社区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0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未签约与签约患者的健康管理情况以及健康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对慢性病的服务初步效果显著,提高了签约患者的健康意识与依从性,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糖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治疗费用也有所降低,但是健康管理服务质量以及效果还需要不断的提升。结论:强化家庭医生的宣传力度,引导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签约,家庭医生队伍的建设需要不断的完善,家庭医生的工作也要具有规范性,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4.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医改推进分级诊疗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政府医疗惠民举措的具体体现,契约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现有网格化管理和组团式服务的基础上,以家庭居民为单位、签约式、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为转变,作为一种新型的个人健康管理模式,明楼家庭医生契约式的签约服务模式能让签约居民享受多方面的实惠。  相似文献   

5.
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医改的方向,在推进该服务的过程中,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居民不理解、不配合,有资格签约医生人员不足,相应的家庭医生签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如何实现基层家庭医生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诊模式还任重道远,加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素质、加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宣传、完善各项考核机制,是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兰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方法:于2019年8~10月采用典型调查法,选取兰州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调研地,根据地区特点结合文献编制《兰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居民调查问卷》《兰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医护人员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12名居民中已签约502名(61.8%),未签约310名(38.2%);居民未签约家庭医生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医生技术不高及服务效果不好占32.9%(102/310);家庭医生团队中全科医生占12.1%(21/174);知道转诊上级医院流程者占32.5%(163/502);居民了解家庭医生签约途径主要是经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介绍占73.0%(479/656);家庭医生推行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居民就医观念不正确,对家庭医生的需求和期望不切实际占52.8%(112/212),其次是配套政策不完善(医保、支付方式等政策)占42.0%(89/212)。结论:需要强化家庭医生团队综合实力,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加大宣传力度,彻底贯彻和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定制多样化签约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家庭医生团队2015年8月已签约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没签约本院常规管理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和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由村卫生站乡医作为本院家庭医生签约式的签约人,与患者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并按照相关协议开展健康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结果:干预6个月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自我效能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中医康复服务工作形成了以社区为依托,中医康复科的中医师及专业康复师团队为核心骨干力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社会工作者为辅助力量,由社区康复服务对象及残联等有关部门参与的全方位、社会化的中医康复服务网络。社区中医康复服务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区慢性病干预管理、残疾人管理、健康宣教、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等方面均体现出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交流0~6岁儿童家庭签约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的经验。方法:重庆北碚区中医院下属北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400余户0~6岁儿童家庭签约社区家庭医生,在给予国家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制定个性化服务包,提供多项服务,得到广大家长认可,有效提高签约率。结论:为0~6岁儿童家庭签约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了解深圳市坪山区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以下简称服务包)的认知与需求差异,为有效利用 家庭医生资源,精准提供家庭医生服务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12 月 对坪山区签约居民 1090 例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分析签约居民对服务包的认知与需求现状、造成家庭医生服务项目 需求差异的影响因素以及签约居民对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的选择。结果:在 1090 名研究对象中,46.33 % 的签约居民对家 庭医生服务有明确认知。签约居民对签约的知晓率在服务满意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满意签约服务 的居民对服务内容的知晓情况优于不满意者。每年 1 次心电图检查、血脂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查是签约居民希望免费纳入家 庭医生服务基层包项目的前 3 位。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对服务包分类方式的选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同时 户籍、职业、学历和医保类型会影响居民对服务包的选择及支付方式。结论:坪山区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仍不高, 设置个性化服务包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存在其必要性。建议在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同时,向群众普及服 务包的内容,切实履行签约职责。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社区有医生和居民的契约式服务关系,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制度。为响应这一号召,宁波市从2014年起开始着手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宁波市鄞州区第三医院更是走在了宁波众多医院的前列,灵活机动,采用各种有效办法积极推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我国慢性病患者选择基层就医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5年和2018年两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PSM-DID方法,控制倾向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等混杂变量,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患者选择基层就医的影响.结果 3 933名研究对象中,46.90%的慢性病患者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为农村社区糖尿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签约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54例。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和基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采取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连续性社区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服务。随访2年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BG、2h PBG及Hb Al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因患糖尿病再次住院1次的有34例,住院2次及以上有9例,而观察组病人在2年内因糖尿病再次住院1次仅有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经常性健康教育,免费提供治疗用药和定期复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维持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健康中国建设逐步上升为以分级诊疗制度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分级诊疗的重要保障,对于助推健康中国建设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健康中国理念为视角,在政策协同理论的的指导下,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监督保障、宣传引导、人才培养、责任落实与考评激励五大机制层面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强化监督体系、完善保障政策,提高居民认同、加大宣传力度,培养优质人才、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平台建设、支撑签约服务,激发工作热情、完善考评机制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社区居民健康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50例本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为2017年1月-2018年2月,对所有社区居民实施是否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115例)与观察组(110例),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愿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观察组在常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基础上愿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分析对比两组居民身体健康情况、居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自护管理能力。结果:居民身体健康情况、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护管理能力对比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应用于社区居民健康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既可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情况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又可提高居民的自护管理能力,社区卫生服务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杭州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与居民满意度,为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找到提升路径。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于2019年6~8月对杭州市上城区等10个区的60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578份。分析显示,年龄大者,签约比例相对较高。患慢性病者更愿意签约,签约率为(54.69%)高于未患病者(24.45%)。就诊率最高的是中年组(81.11%),其次是老年组(74.67%)。首诊就医意向方面,105个签约居民签约后依旧没有改变在高等级医院就医的习惯。杭州市居民对预约转诊、互动随访最为满意。结论:目前杭州市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落实到位,居民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居民对医生医疗水平不信任等问题,为此各社区应加强对家庭医生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兰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及现阶段居民对服务的需求,为甘肃省其他地区更好地开展签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典型调查法于2019年8~10月选取兰州市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业务开展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217名医护人员和866名社区就诊居民为调研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回收居民有效问卷812份,其中已签约502人(61.8%),愿意签约主要原因是体检更方便68.9%(346/502)、看病更方便为65.3%(328/502);未签约310人(38.2%),不愿签约主要原因依次是家庭医生技术不高、服务效果不好为32.9%(102/310)、社区就诊条件不好为30.3%(94/310)。职业、是否参加医保、慢病患病情况是居民签约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对服务需求排列前2的是出诊和送药服务为55.2%(448/812)、进行心理问题咨询服务为47.3%(384/812);对健康管理需求排列前二的是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为76.7%(623/812)、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占75.6%(614/812)。结论:兰州市家庭医生签约率较低,缺乏居民信任和了解,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项目需求大,但实际提供服务项目不能满足居民需求,服务质量不高。因此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优化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式"中医药健康管理在高血压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团队辖区内签约的已经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8例实施社区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式"中医药健康管理,对照组135例实施常规的中医健康管理,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比较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中医防治知识知晓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应用社区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式"中医药健康管理,可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及血压控制,具有增强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减少医疗经济负担及增加患者满意度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广大群众对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在短时间内公共医疗普惠政策无法完全落地以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社区医院和家庭医生成为分担与缓解当前公共医疗压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互联网快速发展及大数据服务全面普及的硬件基础上,通过对杭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深入分析,为在全国范围内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普及率提供新的发展途径,并就杭州市当前在推广家庭医生服务签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尝试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医防融合式家庭医生签约对社区高脂血症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诊治的1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医防融合家庭医生签约模式进行健康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行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高脂血症知识知晓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外周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基层医疗机构对社区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医防融合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高脂血症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脂,增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