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我国小反刍兽疫疫情的特点,从GenBank下载我国和其他国家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毒株H基因全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DNAStar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始于2007年的我国首次PPR疫情中,我国西藏地区PPRV各毒株间H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介于99.6%~100.0%之间,我国西藏与其他国家PPRV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介于86.7%~98.3%之间;我国西藏地区PPRV毒株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9.7%~100.0%之间,我国西藏与其他国家PPRV毒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介于89.3%~98.4%之间。始于2013年年底的我国又一次PPR疫情中,我国PPRV毒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介于99.7%~99.8%之间,我国与其他国家PPRV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介于87.2%~97.5%之间;我国PPRV毒株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9.2%~99.8%之间,我国与其他国家PPRV毒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介于89.0%~98.4%之间。H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9株PPRV划分为基因Ⅳ系。我国PPRV毒株与印度毒株及土耳其毒株同源性最高,可能由这2个国家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国新疆南疆2014年PPRV毒株来源,为中国新疆南疆PPR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中国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某羊场发病羊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观察及病理学检查,实验室进行PPRV F基因RT-PCR和F基因测序,进一步对PPRV F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毒株与国内PPRV毒株F基因核苷酸同源性最高的是中国新疆China/XJYL/2013毒株,与国外的毒株F基因核苷酸同源性最高的是印度Izatnagar/94毒株及Izatnagar-94毒株;此次毒株与国内PPRV毒株F蛋白氨基酸同源性最高的是中国新疆China/XJYL/2013毒株,与国外的PPRV毒株F蛋白氨基酸同源性最高的是印度Izatnagar/94毒株。PPRV毒株F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PPRV毒株与北京PPRV毒株进化关系最近,与中国新疆伊犁PPRV毒株同属一个分支,与国外印度及孟加拉国毒株的进化关系较近。【结论】2014年中国新疆南疆存在PPR疫情,该疫情毒株与此次疫情前后国内的PPR毒株及印度PPR毒株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中国新疆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毒株分子演变特点和疫情传播路线,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所有国家全部的PPRVF基因全序列,应用DNAStar软件,结合疫情毒株时空分布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新疆PPRV株F基因全序列,与2014年小反刍兽疫情中河南和北京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最高,为99.8%~99.9%,与中国西藏3个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7.7%,与中国采用的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2.9%,核苷酸同源性最低的是肯尼亚毒株,与国外毒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的是印度毒株。F基因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中国新疆PPRV株属于基因Ⅳ系。F蛋白氨基酸同源性结果显示,除与科特迪瓦1989年毒株ICV89氨基酸同源性最低外,与其他氨基酸同源性比对结果均与核苷酸的比对结果一致。中国新疆PPRV株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可能是由周边国家传入。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反刍兽疫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中国PPRV毒株分子演变特点和疫情传播路线,从NCBI下载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全部PPRV毒株N和F基因全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并结合疫情发生的地理位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西藏阿里地区PPRV毒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100%,其与西藏那曲地区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9%;中国毒株与其他国家毒株F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同源性为89.7%~98.8%,同源性最低的为科特迪瓦1989年毒株,同源性最高的为孟加拉国2010年毒株;N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同源性为69.5%~98.5%,同源性最低的为朝鲜2002年毒株,同源性最高的为印度1995年毒株;F和N基因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均显示,中国西藏3株PPRV均属于基因Ⅳ系;截止2014年3月30日,中国由西至东9省份发生该疫情。更加全面的分析结果,有待于更多PPRV流行毒株N或F基因全序列在GenBank的公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IBV陕西分离株M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及分子特征,参照NCBI所登录的IBVM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应用RT-PCR方法对陕西8株IBV分离株的M基因进行扩增,并构建克隆载体,对阳性质粒测序后进行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和进化发生关系分析,并对M蛋白的二级结构和跨膜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8个IBV分离株间的M基因核苷酸和M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3%~99.8%和95.4%~100%,分离毒株与参考毒株的M基因核苷酸和M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7.4%~99.5%和89.4%~99.5%;分离毒株与参考毒株M蛋白的α-螺旋结构主要分布在N端前100氨基酸肽段区,其他的部分主要是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分离毒株的M蛋白均包含有3个跨膜区。表明IBV分离株M蛋白在基因序列和二级结构上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2012-2014年福建省流行PEDV毒株E和M基因的变异情况,对19株PEDV的E基因和18株PEDV的M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CV777标准毒株相比较,福建流行PEDV毒株的E和M基因存在编码的部分氨基酸变异。19株PEDV E基因的核苷酸之间的同源性为97.4%~100.0%,与attenuated DR13弱毒株和CV777标准株同源性分别为97.4%~100.0%和97.0%~99.6%。18株PEDV M基因的核苷酸之间的同源性为97.4%~100.0%,与attenuated DR13弱毒株和CV777标准株同源性分别为97.2%~99.6%和97.5%~98.4%。核苷酸遗传进化树表明福建流行PEDV毒株的E基因与CV777亲缘关系较近,而M基因与2008年泰国流行的KU05CB08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是个新的基因型,可能源于泰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中国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田间流行毒株P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  方法  对2013?2017年中国21省份37个疫点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流行毒株进行磷蛋白基因(P基因)序列比较和分子进化分析。  结果  37个毒株P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9 2,变异分布在47个位点;P蛋白氨基酸序列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7 9,变异分布在26个位点。与15株代表毒株的序列比对发现:2013?2017年中国37株PPRV流行毒株P基因的10个位点发生了核苷酸序列突变,其中3个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以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进化树,发现2013?2017年中国流行的37个毒株构成基因Ⅳ系中1个独立的进化分支,与2007年传入西藏的毒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  结论  2013?2017年中国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变异较大;随毒株流行时间增长,P基因的突变位点增多,但不同毒株突变位点不同,表现为相对随机的突变。图3表4参12  相似文献   

8.
采用Vero细胞从甘肃2008-2009年疑似犬瘟热感染病犬体内分离到8株病毒,通过RT-PCR方法扩增M蛋白基因初步鉴定所获得毒株均为犬瘟热病毒(CDV)。进一步通过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N蛋白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8株分离株均为CDV,它们之间N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和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4%~99.7%、98.3%~99.6%;8株CDV分离株的N蛋白基因和TN、A75/17相应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5%~99.5%、97.0%~98.0%,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3%~99.2%、98.7%~99.8%;8株CDV分离株N蛋白基因和疫苗株(Onderstepoort和Snyder Hill)的相应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和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0%~94.0%、96.8%~98.3%。根据N蛋白基因所建立的遗传系统发育树可知这8株CDV分离株与TN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疫苗株处于不同的分支上。说明从甘肃分离的CDV野毒株和TN由同一毒株演化而来,与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方法,从辽宁省、吉林省、山东省、河北省采集的32份样品中检测出21份水貂肠炎病毒感染阳性样品。每个地区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共计11份进行NS1基因的克隆和测序,并与已知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本次检测的11个阳性样品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8%~100.0%和98.5%~100%;本次测序序列和国内毒株MEVB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7%~99.9%和98.7%~99.9%;与国外毒株MEVAbashiri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0%~99.5%和98.7%~99.1%。11份阳性样品中水貂肠炎病毒的NS1基因有24个氨基酸位点存在变异。11份阳性样品可划分为3个分支。  相似文献   

10.
采用RT-PCR方法对收集的2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临床毒株(D1、D3)的M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株PEDV流行毒株M基因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8%。流行毒株D1与参考株EAS1、SM98、CHM2013分离株亲缘性较近,流行毒株D3与参考株PEDV-LY、PEDV-WS、CH22分离株亲缘性较近。与参考株CV777相比,D1株M蛋白有4个抗原决定簇的位置和序列组成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猪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Fa株)gB、gC、gD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gB、gC、gD基因序列全长分别为2 745 bp、1464 bp、1 215 bp,编码914、487、40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序列分析结果显示:Fa株与其他毒株gB、gC、gD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9%~99.9%,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1.4%~99.9%。不同PRV毒株gB、gC、gD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高度保守。基于gB、gC、gD基因的进化树分析表明,中国分离毒株与韩国分离毒株可归为一个进化分支,而日本分离株与欧美分离株归为另一个分支。在前一个分支里,闽A株与鄂A株的亲缘关系特别近,3个基因的同源率均在99.5%以上。在gB蛋白氨基酸序列全长上中国分离株(Ea株、Fa株)比欧美分离株多了1个氨基酸,氨基酸残基的突变主要集中在第50~100氨基酸。在gC基因序列第186~211 bp,Ea株、Fa株比欧美分离株多插入了21个碱基。在gD蛋白氨基酸序列全长上,Ea株、Fa株比其他分离株多了2~6个氨基酸。在gD基因序列第803~837 bp,Fa株核苷酸AGGCCC串联重复最多,达到7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磷蛋白基因(P基因)的分子进化特点,为科学防控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2007年国内分离的13个NDV毒株的P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与15个已发表的国内外不同时期的NDV毒株P基因进行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遗传变异分析及分子特性研究。【结果】国内NDV分离株P基因核苷酸和P蛋白氨基酸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3.9%~99.8%和93.4%~99.2%。国内NDV毒株与LaSota、Clone30和F48E9等P基因核苷酸和P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2.2%~87.7%,81.3%~83.8%;与国外毒株则分别为82.1%~90.2%,81.1%~90.7%。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毒株具有独特的氨基酸位点。分子进化分析表明,NDVP基因中核苷酸同义替代率高于非同义替代率。【结论】国内分离NDV毒株P蛋白遗传距离较近,而与LaSota、Clone30、F48E9以及国外毒株遗传距离较远,有一定的地域性。NDVP基因以净化选择的方式进化。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eBank中报道的NDV融合蛋白基因(F)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该引物对NDVLN-SN株进行了RT-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PCR片段纯化后与pGEM-T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GEM-F,用于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该基因ORF长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将LN-SN毒株与GeneBank中已报道的NDV毒株进行比较,F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3.4%~99.9%之间,推导的F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8.4%~99.8%之间。  相似文献   

14.
广西狂犬病病毒L基因聚合酶活性部位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流行狂犬病病毒的L基因聚合酶活性部位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国外固定毒株和类狂犬病毒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广西流行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和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分别为88.7%~99.8%和96.5%~100%,与国外固定毒株的核苷酸和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4.8%~87.5%和94.5%~99.0%,与类狂犬病病毒株的核苷酸和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5.5%~79.2%和93.5%~97.0%;通过比较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发现,第660位为广西Ⅱ群毒株的特异性变异I660V,第771位为广西Ⅰ群毒株的特异性变异S771A,第745位点广西毒株全部为精氨酸,而国外参考毒株为丝氨酸、亮氨酸或组氨酸;4个基序高度保守,基序A保持不变,基序B、C、D只有少数氨基酸发生变异,基序C中的核心序列GDNQ在各毒株中都不变。  相似文献   

15.
2014年从山东省某鹅场发病鹅体内分离到一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HA基因和N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了解其与其他H9N2各毒株间的变异关系和进化规律。结果表明:经HI交叉抑制试验和基因克隆最终证实该毒株为H9N2亚型流感病毒,将其命名为A/goose/Shandong/XJ/2014(H9N2),简称XJ。XJ分离毒株的HA基因裂解位点序列为PSRSSRGLF,为弱毒毒株的特征序列。其HA基因与其他参考株H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4%~99.8%。XJ与国内大部分同期分离毒株遗传距离较近,尤其是2013年以后的分离毒株。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W株膜蛋白基因的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W株膜蛋白基因的分子特征。【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成功扩增了IBV河南地方分离毒株W株M基因全长片段,然后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发表的11株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获得的W株M基因全长为681 bp,编码M蛋白226个氨基酸残基,其N端的前60 nt为前导序列,近N端含有2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3个跨膜区域分别位于21~37,45~68,74~94 aa处,在171~176,183~193 aa处有2个潜在的抗原位点,且M蛋白上有9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与参考毒株相比,IBV-W株M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8.2%~92.7%,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1.1%~95.6%;M蛋白的突变主要发生在前16位氨基酸,其中第2位缺失1个氨基酸,第3~6位连续插入4个氨基酸,第8~9位缺失2个氨基酸,第14~16位的3个氨基酸发生连续突变,其他位点的氨基酸变异为点突变,M蛋白核苷酸序列的变异主要表现为静默突变,亲水区较疏水区更易变易;在系统发生进化树中,W株与BJ株处于同一个小的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他参考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推测W株可能是一个新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17.
应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一株C型口蹄疫病毒鼠源毒株的非结构蛋白3A基因(C-3A),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C-3A编码全基因序列中核苷酸共435 bp,编码氨基酸145个;与12株参考毒株比较发现,C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在第274~297位发生了缺失,氨基酸在92~99位发生缺失.核苷酸的同源性比较显示,C-3A基因与YNBS/58-3A基因的同源性最高,为82.8%;C-3A基因与TW/97-3A基因的同源性最低,为72.5%.氨基酸的同源性比较表明,C-3A基因与OIC/58-3A基因的同源性最高,为86.9%;与TW/97-3A基因的同源性最低,为72.7%.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福建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ORF3基因遗传变异情况,于2014-2015年从福建省不同地区猪场扩增8株PEDV的ORF3基因,并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8株分离株均为野毒株;与近年来国内及其周边国家的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其核苷酸同源性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高达100%;与经典株CV777亲缘关系较远,其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达96.0%~96.9%与92.5%~94.7%;表明近年来福建省PEDV流行株较以往的经典株已经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9.
利用RT-PCR技术对禽流感病毒新疆株A/Duck/XJ/4的M基因进行了扩增与克隆,得到了全长核苷酸序列为1 016 bp的M基因,序列分析表明,M基因最大的开放阅读框位于19~1 000碱基;M1蛋白位于19~777碱基,编码252个氨基酸.M2蛋白位于19~44碱基和733~1 000碱基,编码97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A/Duck/XJ/4 株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所选H5N1亚型的参考毒株以及所选不同HA亚型的参考毒株均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防控广西伪狂犬病,本研究采集广西北海发生疑似伪狂犬病疫情(AD)猪场的犬和猪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通过动物接种试验、电镜观察及核酸检测,证实分离到2株PRV毒株。2毒株与GenBank上登录的参考毒株gE和gC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4%~100.0%和91.3%~9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1%~100.0%和86.6%~99.5%。基于gE基因和gC基因的进化分析显示,2株分离毒与国内不同时期的毒株在进化树上共同构成一个进化分支,与欧洲和美洲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远。对氨基酸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2株分离毒的gE基因决定毒力的关键位点未发生突变。基于gE蛋白质与gC蛋白质的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与国外毒株(Rice和Bartha)相比存在多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但与国内的分离毒,尤其是2011年后的流行毒株,变异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