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无线通信关键技术——多址接入进行研究,并对当前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无线传输的LTE(长期演进)、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Fi三种技术标准的接入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讨论了这三种技术体制中多址接入技术的差异及其设计原则。LTE和WiMAX应用于移动蜂窝组网,采用了改进的动态按需分配类接入机制,而WiFi应用于非移动性需求的无线局域网,采用了随机竞争类接入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LTE系统中OFDMA、SC-FDMA多址接入技术的原理以及信号实现过程,然后对两种多址接入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验证OFDMA接入技术的PAPR(峰均比)高于SC-FDMA,并给出了仿真结果,最后,提出研究降低OFDMA系统PAPR算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TD-SCDMA作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已逐步进入全面商用化的阶段。随着移动数据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大,TD-SCDMA 2Mbit/s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将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要了。TD-SCDMA的演进越来受到业界的关注,TD-SCDMA的未来演进之路上在物理层接入技术与B3G接入技术是殊途同归的。为此,本文对主流的B3G系统的上下行链路接入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各自特点进行阐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LTE中的OFDMA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TE多址技术与WCDMA中的多址技术不同。在LTE系统中,下行链路多址技术建立在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FDMA)的基础上,而上行链路多址技术则是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技术的。文章分析了OFDMA实现过程,描述了OFDMA发射机和接收机结构与原理,讨论了OFDMA的优势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在3GPPLTE系统的上行多址方式的研究中,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和基于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以各自的优势成为热门的候选方案。由相同的仿真参数下的仿真结果来看:在未编码的条件下,当误码率(BER)为10^-3时,OFDMA优于DFT-SOFDM1dB;在采用Turbo编码的条件下,当BER为10-3时,OFDMA与DFT-SOFDM相比,有3dB的增益;在结合MIMO技术的系统中,OFDMA和DFT-SOFDM性能的差别将增大。由于OFDMA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可以降低到3GPP要求的6dB以下,OFDMA的链路级性能优于DFT-SOFDM。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无线接入领域的竞争力,3GPP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长期演进计划,即LTE(Long Term Evolution),在LTE中.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技术,MIMO(Multiple Input Muhiple Output)技术以及各种无线资源调度算法将被广泛的使用,本文探讨并给出了基于LTE的下行链路网络频谱效章、研究并揭示了在LTE中各种技术对于频谱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魏以民  益晓新 《信号处理》2002,18(5):431-433
本文首先介绍了MC-CDMA和OFDMA两种多址方式;然后提出了利用OFDMA来扩展MC-CDMA系统多址容量的新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新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MC-CDMA系统的多址容量。我们对新方法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证明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黄勇 《通讯世界》2017,(8):271-272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3G移动通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通信所需,4G通信技术便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在去年一年,4G用户的人数急剧增加,充分说明了其适用性.但是,目前的4G系统性能不够稳定,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作为能够使3G向4G平滑过渡的主流技术,3GPPLTE的研究就一刻也不能松懈.本文将对LTE物理层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寻找4G通信系统的性能稳定性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应用于OFDM系统下行链路的几种多址方式,TDMA、FDMA和CDMA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系统用户数和速率相同时,采用CDMA多址方式的OFDM系统误比特率性能优于TDMA和FDMA.在时分双功(TDD)方式下,发射机已知信道增益时,最优子载波分配的FDMA OFDM系统性能优于其他多址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是LTE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将OFDMA技术进一步细分为几个技术分支,以几个技术分支为主题进行专利检索和查全、去噪等步骤得到专利文献数据,从申请量趋势、申请人等多个方位和角度对这些数据进行了专利文献分析,还进一步总结了相关专利文献的国际专利分类号(IPC)、欧洲专利分类号(EC)、联合专利分类号(CPC)的等分类号的情况,以及不同分类号在该领域的特点和现状,并对该领域技术发展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3GPP LTE中的OFDMA和SC-FDMA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演进的目标是构建出高速率、低时延、分组优化的无线接入系统[1]。演进的UTRA致力于建立一个上行速率达到50MHz、下行速率达到100MHz、频谱利用率为3GR6的3-4倍[2]的高速率系统。为达到上述目标,多址方案的选择应该考虑在复杂度合理的情况下,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和频谱利用率。在上行链路中,由于终端功率和处理能力的限制,多址方案的设计更具挑战性,除了性能和复杂度,还需要考虑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对功率效率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CDPD)是利用模拟蜂窝电话网实现分组数据传输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空中链路接口的媒质接入控制(MAC)层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数字侦听多址接入(DSMA/CD)技术。对该方案的实现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着重阐述了其实现过程中的几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曹艳艳  许峰  郭亮 《电子科技》2007,(9):45-48,67
重点分析IEEE802.16e OFDMA物理层的关键部分,针对不同信道条件下,尤其是高车速条件下,为了克服无线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较大的多普勒频偏带来的ICI(信道间干扰),接收机关键部分的设计。最后给出了完整的物理层平台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整体性能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4.
CDMA作为一种多址接入技术在无线网络中已广为应用,在多码CDMA和单码CDMA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了多码CDMA和单码CDMA在无线分组数据网络中的随机多址接入模型,并且分析了两种系统的吞吐率特性和归一化时延特性。结果证明单码CDMA和多码CDMA具有相同的多址接入性能。  相似文献   

15.
VSAT系统的多址接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省第一套电视节目的上星,广播电视系统内对卫星技术的应用揭开了新的篇章。但是这种广播形式的节目卫星分配技术与真正意义上的卫生通信技术尚有很大差异,卫星通信是双向交互式,需要有协议的支持,而节目卫星分配或者说卫星传输技术则仅是一点对多点的单向广播,技术上的实现相对要简单。VSAT技术作为卫星通信的一个特例,由于它将多个端点连接一起形成网络,所以其系统又具备网络的特点。本文即是针对VSAT系统的多  相似文献   

16.
5G技术创新将会出现在无线和网络两个层面,与传统方式不同的是,5G将不再以单一多址接入技术作为主要特征,其采用一组关键技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内涵将更加宽泛。文章分析了当前5G研究中最热门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多用户共享接入技术和稀疏码多址接入技术3种非正交多址技术的本质思想,以及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且在5G多址技术选取方面对3种非正交多址技术提出了选取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UWB系统多址接入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尽量减少多址之间的干扰,降低接收机的复杂度,实现低功耗、低成本。从误码率理论分析、性能仿真和接收机结构等几个方面对混沌序列扩频与伪随机序列扩频、伪混沌跳时与传统跳时多址接入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误码率方面,伪随机序列扩频优于混沌序列扩频,传统跳时优于伪混沌跳时;在接收机复杂度方面,混沌序列扩频和传统跳时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在LTE系统中,小区的边缘用户会同时受到邻区同频用户的干扰,需要一种小区间的干扰协调技术(ICIC)来解决这个问题。分析传统ICIC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优化的算法,通过计算边缘用户在单个干扰用户和多个干扰用户情况下的容量,得出邻区基站较为精确的发射功率控制量。参考3GPP标准案例仿真模型,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ICIC算法的相比,该算法可以明显提高边缘用户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9.
HFC上行信道的通信容量与多址接入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FC上行通信是构建宽带HFC接入网的关键。本文将SCDMA多址接入方案引入HFC通信系统中,在对HFC信道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比较了SCDMA与TDMA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该文针对应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下行通信系统,在考虑误差传播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距离和空间相关度的用户匹配准则,并对基站的发射功率分配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提高系统可容纳用户数的同时保证好的系统的和速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