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孟鹏  王鈸 《现代肿瘤医学》2016,(13):2027-2029
目的:研究序贯给予奥沙利铂及携带α干扰素基因的内皮祖细胞(EPCs -hαIFN)对肝细胞癌的抑制效果。方法:体外观察 HepG -2肝癌细胞在加入奥沙利铂(L -OHP,5μmol/L,第1天)后,再加入 hαIFN (500IU /ml,第2~4天)观察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荷瘤裸鼠在给予细胞毒性药物 L -OHP(5mg/kg IP,1周2次)后,给予 EPCs -hαIFN(1×106 IV,每周1次),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和裸鼠生存期。结果:在体外,肿瘤细胞中加入 L -OHP 后,再加入 hαIFN 可以进一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荷瘤裸鼠在给予 L -OHP 后,再给予EPCs -hαIFN 可以进一步减缓肿瘤的生长[肿瘤平均体积:空白对照组为(2100.28±340.40)mm3,单用 L -OHP 组为(822.94±221.14)mm3,联合 EPCs -hαIFN 组为(334.85±154.11)mm3,P <0.05]。联合 EPCs -hαIFN 可以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期(中位生存期:空白对照组为35.3天,95%可信区间为32.8~36.9天;单用 L -OHP 组为38.7天,95%可信区间为36.1~40.8天;联合 EPCs -hαIFN 组为43.5天,95%可信区间为42.1~45.7天,P <0.01)。结论:给予奥沙利铂联合 EPCs -hαIFN,可以更好地抑制肝细胞癌生长,延长荷瘤动物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在白血病裸鼠体内的肿瘤抑制作用。方法 将30只BALB/c裸鼠随机分转染组(10只)、空载组(10只)、对照组(10只),建立皮下瘤模型,并将30只BALB/c裸鼠如上分组建立白血病模型,将C/EBPα稳定表达细胞株pEGFP-C/EBPα-K562、空载细胞株pEGFP-K562及白血病细胞株K562分别经皮下和尾静脉注射到相应组裸鼠体内,形成皮下瘤和血液病模型。观测皮下肿瘤的变化,应用TUNEL检测细胞的凋亡,瑞特-吉姆萨染色观察血液病模型裸鼠外周血和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增殖能力,RT-PCR检测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皮下瘤模型中pEGFP-C/EBPα-K562组肿瘤质量及最大直径为(2.4±0.1)g和(11±2)mm,空载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0.3)g、(19±3)mm和(5.7±0.4)g、(23±3)mm(均P<0.05),TUNEL检测发现pEGFP-C/EBPα-K562组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血液病模型鼠外周血可见白血病细胞,pEGFP-C/EBPα-K562组白血病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空载组和对照组,可见明显细胞分化现象,RT-PCR检测发现p53基因上调和c-myc基因下调。结论 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在白血病小鼠体内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能力,并能促进白血病细胞分化。C/EBPα的白血病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对相应基因的调控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Zheng CX  Zhan WH  Cai SR  He YL  Lin ZJ 《癌症》2003,22(4):354-357
背景与目的:癌胚抗原 (CE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高达 90%以上,本研究拟探讨低剂量 131I标记的抗 CEA单抗 C50( 131I- C50)及低剂量 131I- C50联合 5-氟尿嘧啶( 5- FU)对人结直肠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表达 CEA的人 LoVo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接种第 9天,分别采用 5- FU、2775kBq 131I- C50及 5- FU联合 131I- C50尾静脉注射治疗荷瘤裸鼠.尾静脉给药后第 7天,每组各随机处死 2只荷瘤裸鼠,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各组裸鼠肿瘤体积、群体倍增时间及抑瘤率,比较接种第 30天的肿瘤体积.结果:对照组、5- FU组、131I- C50治疗组和 131I- C50联合 5- FU组接种第 30天肿瘤体积分别为 (9 765.19± 792.21)mm3、(6 533.75± 601.14)mm3、(5 413.57± 415.46)mm3和 (3 865.23± 263.57)mm3,四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01);四组肿瘤群体倍增时间依次延长,分别为 3.07、3.09、3.18和 3.14天;后三组抑瘤率依次增大,分别为 30.97%、42.33%和 59.04%.结论:低剂量 131I- C50可抑制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低剂量 131I- C50联合 5- FU可以增强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依立替康(irinotecan,CPT-11)致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荷瘤鼠腹泻模型。方法培养LTEP/P人SCLC细胞株,传代3-4代后收集细胞,接种于BALB/C SPF裸鼠,接种成功后用瘤块继续接种于其它裸鼠。荷瘤鼠按高、中、低3个剂量分别静注CPT-11,连续4天,观察腹泻情况。结果高剂量组荷瘤鼠腹泻最严重,中剂量组次之,低剂量组不明显。结论以30-40 mg/(kg.d)剂量连续4天静注CPT-11,可建立稳定可靠的小细胞肺癌荷瘤鼠腹泻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CD3AK细胞、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对已建立的胃癌裸鼠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 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接种BALC/c裸鼠皮下,建立胃癌裸鼠模型.将已建立胃癌的裸鼠随饥分为4组,每组5只,A组:用RPMI-1640培养液治疗作为对照组;B组:DC+CIK细胞治疗组,C组:γδT细胞治疗组;D组:DC+CD3AK细胞+γδT细胞治疗组,治疗组每次治疗同时给予IL-26000单位,肿瘤细胞接种第4天开始治疗,以后每3 d进行一次治疗,共3次,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55天结束实验.结果 裸鼠接种5 × 106胃癌细胞后第4天,存接种部位均有肿瘤形成,直径为2~3 mm,成瘤率为100%.荷瘤小鼠经第一次细胞免疫治疗3 d后B、C、D组肿瘤消退裸鼠分别为1、2、1只,第2次细胞免疫治疗后肿瘤消退的裸鼠的数目分别为2、2、2只,末消退的肿瘤体积均有减少,而对照组肿瘤体积不断增大.在第一次治疗后20 d时测A、B、C、D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87、40、45和38 mm3,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存活天数较对照组存活天数长,其中C组与D组存活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长于C组.结论 用胃癌患者的DC+CIK细胞、γδT细胞、DC+CD3AK细胞+γδT细胞治疗胃癌裸鼠能不同程度消退裸鼠已建立的胃癌和延缓其生长.细胞免疫治疗能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其中 D组免疫治疗后小鼠存活天数大于C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替莫唑胺缓释微球(temozolomide/PLGA microsphere, TMMS)局部植入对大鼠C6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C6大鼠胶质瘤细胞接种于鼠脑左侧尾状核,制备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分别用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口服及TMMS肿瘤局部植入治疗,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生存期、肿瘤体积大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质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dion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胶质瘤组织细胞的凋亡。结果:TMMS治疗大鼠的生存期较假手术组、空载体组、替莫唑胺口服组明显延长\[(31.2±6.21)d vs (20.7±4.83)、(19.2±6.23)、(24.7±6.31)d;P<0.05或P<0.01\]。MRI检查显示经TMMS治疗后脑内瘤灶体积较假手术组、空载体组、替莫唑胺口服组明显缩小\[(28.8±6.41)mm3 vs (56.4±6.92)、(58.2±5.36)、(46.7±7.28)mm3;P<0.05或P<0.01\];TMMS治疗后肿瘤细胞PCNA表达率较假手术组、空载体组、替莫唑胺口服组显著降低\[(20.2±4.33)% vs (63.2±5.91)%、(62.1±7.88)%、(41.7±6.71)%;P<001\],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高\[(32.31±317)% vs (8.63±1.52)%、(9.25±2.31)%、(16.14±3.42)%;P<0.01\]。结论:TMMS局部植入治疗大鼠脑胶质瘤能显著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延长大鼠生存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伊立替康(CPT-11)、奥沙利铂(L-OHP)及氟尿嘧啶(5-FU)对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上述药物单药应用、两药及三药同时或序贯联合应用对大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影响,评价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结果:单药应用、两药联合及三药联合应用均对大肠癌LoVo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两药联合应用均优于各自单药的抑制效果,CPT-11联合L-OHP弱于CPT-11或L-OHP与5-FU联合的抑制效果(P〈0.05),由L-OHP到CPT-11小剂量序贯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三药联合应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两药联合(P〈0.05),由5-FU+L-OHP到5-FU+CPT-11的序贯联合应用与三药同步联合应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由5-FU+CPT-11到5-FU+L-OHP序贯应用时明显低于三药同步应用的效果(P〈0.05),且三药全量及半量联合应用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由5-FU+L-OHP到5-FU+CPT-11的小剂量序贯联合应用具有高效协同抑制大肠癌细胞株LoVo的作用,可为临床难治性和复发性大肠癌患者的化疗及小剂量序贯化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曾珍  杜驰  涂梨 《中国肿瘤》2019,28(6):476-482
摘 要:[目的] 探究活性乳清蛋白对化疗期间荷瘤小鼠的营养状态、免疫调节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建立三阴乳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根据干预措施不同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紫杉醇化疗组(Control+紫杉醇组)、添加酪蛋白的紫杉醇化疗组(酪蛋白+紫杉醇组)、添加活性乳清蛋白的紫杉醇化疗组(活性乳清蛋白+紫杉醇组)。观察和测量小鼠体重、肿瘤体积、肿瘤重量的变化情况,比较各组小鼠的生存期,检测各组小鼠血液及肿瘤组织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结果] 活性乳清蛋白+紫杉醇组瘤鼠体重下降速度明显缓于酪蛋白+紫杉醇组和Control+紫杉醇组,试验进行第31d 活性乳清蛋白+紫杉醇组瘤鼠体重[(20.52±1.10)g],显著高于酪蛋白+紫杉醇组[(19.03±1.76)g]和Control+紫杉醇组[(18.71±0.86)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活性乳清蛋白+紫杉醇组瘤鼠肿瘤体积变化与其他各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活性乳清蛋白+紫杉醇组生存期较Control+紫杉醇组与酪蛋白+紫杉醇组生存期明显延长。活性乳清蛋白+紫杉醇组肿瘤组织中GSH含量[(34.5±18.0)μmol/L]低于酪蛋白+紫杉醇组[(55.3±23.8)μmol/L]和Control+紫杉醇组[(54.9±11.7)μmol/L]。而血液中,活性乳清蛋白+紫杉醇组血液的GSH含量[(19.1±0.7)μmol/L]高于酪蛋白+紫杉醇组[(13.0±8.8)μmol/L]和Control+紫杉醇组[(15.2±9.7)μmol/L]。但无论是肿瘤组织中还是血液中,各处理组间GSH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乳清蛋白联合化疗减缓小鼠体重下降,改善营养状态,抑制肿瘤增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KISS-1基因对裸鼠食管鳞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将pcDNA3.1-KISS-1转染人食管鳞癌细胞EC-1,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KISS-1蛋白的表达。将单纯EC-1细胞、稳定转染空质粒的EC-1细胞、稳定转染pcDNA3.1-KISS-1的EC-1分别接种于BALB/c-nude裸鼠,构建裸鼠食管鳞癌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 况,测量肿瘤体积和瘤质量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KISS-1蛋白和mRNA的表达。 结果 KISS-1基因转入食管鳞癌EC-1细胞,KISS-1蛋白的表达(1.143±0.218)较空质粒转染组(0.745±0.130)和对照组(0.855±0.184)明显增加(P<0.05),转染KISS-1基因组裸鼠较空质粒转染组和对照组肿瘤生长速度慢,体积(949.42±102.26)mm3与空质粒转染组(1339.82±72.23)mm3和对照组(1384.04±97.07)mm3相比明显减小(P<0.05),瘤体重量(0.498±0.654)g与空质粒转染组(0.638±0.066)g和对照组(0.676±0.108)g相比明显减轻(P<0.05)。 结论 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能表达有活性的KISS-1,并能抑制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CRSIPR/Cas9 技术删除CTL的免疫检查点CTLA-4 后CTL的抗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针对CTLA-4 设计特异性小向导RNA(small guide RNA,sgRNA)并构建sgRNA/Cas9 质粒,使用慢病毒载体转染质粒至CTL获得删除CTLA-4 的CTL(CTLA-4 KOCTL),并验证质粒的转染效率和CTLA-4 的删除效率。BALB/c裸鼠随机分为2 组进行实验,预防性注射CTLA-4 KO CTL(实验组)及CTL(对照组),3 d 后接种结肠癌细胞株LS174-T,观察成瘤率及成瘤时间。建立结肠癌移植瘤裸鼠模型,成瘤后裸鼠随机分为2 组,分别给予CTLA-4 KO CTL(实验组)及CTL(对照组)进行细胞治疗,观察移植瘤的体积、裸鼠的生存时间,并检测移植瘤裸鼠血清中TNF-α 及IFN-γ 分泌水平。结果:设计sgRNA并成功构建以慢病毒为载体的CRSIPR/Cas9 系统,使用构建好的CRSIPR/Cas9 系统转染CTL细胞,转染效率最高可达(28.80±0.62)%,转染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CTLA-4 的删除效率,CTLA-4 KO CTL 组的CTLA-4 表达较CTL 组显著降低[ (0.91±0.25)% vs(42.70±2.72)%,P<0.01]。预防实验中,实验组结肠癌移植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 vs 100.00%,P<0.01)。治疗实验中,实验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503.0±23.9)vs(911.2±51.4)mm3,P<0.05],实验组裸鼠相较于对照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中位生存期:78 vs 42 d,P<0.05),实验组裸鼠血清TNF-α([ 268.93±17.04)vs(148.26±20.07)pg/ml,P<0.05]及IFN-γ([ 315.38±18.67)vs (202.92±29.32) pg/ml,P<0.05]的分泌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以CRSIPR/Cas9 技术成功删除CTL中免疫检查点CTLA-4 后可以显著抑制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成瘤率、增强CTL对荷结肠癌裸鼠的抗肿瘤作用,并明显增高荷瘤鼠血清中TNF-α 和IFN-γ 水平。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 探讨RNAi抑制iASPP基因表达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参照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说明转染iASPP的siRNA(iASPP-siRNA组)进入人大肠癌LoVo细胞株,并设置阴性对照组(转染无义的siRNA序列)和空白对照组(仅加入脂质体),Western bloting检测转染48h的3组细胞中iASPP的蛋白表达;CCK8法于转染的24h、48h、72h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h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Ki-67、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STAT3和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p-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 iASPP-siRNA组(0.108±0.013)LoVo细胞株iASPP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389±0.036)(P<0.05);iASPP-siRNA组细胞在24h(0.267±0.034)、48h(0.495±0.067)和72h(0.682±0.068)的活力细胞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385±0.042、0.688±0.074、0.977±0.097)(P<0.05),在48h的细胞凋亡率(11.18%±0.78%)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2.13%±0.45%)(P<0.05)。Ki-67(0.126±0.018)和p-STAT3(0.110±0.01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365±0.045、0.169±0.018),Caspase3(0.197±0.020)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0.086±0.009)(P<0.05),3组间STAT3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RNAi抑制iASPP基因表达可降低大肠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机制可能是下调STAT3信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是下调Ki-67表达,凋亡的影响是上调Caspase3表达。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肿瘤细胞靶向的细胞因子基因治疗是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γ干扰素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免疫的作用。本研究探讨利用γ-干扰素(IFN-γ)基因治疗对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利用BALB/C小鼠成瘤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株制备小鼠结肠癌腹腔转移瘤模型,用携带鼠IFN-γ基因的重组缺陷型腺病毒AdIFN-γ进行治疗,同时利用携带LacZ(β—galactosidase)基因的腺病毒AdLacZ和PBS(phosphate—buffered saline)作空白对照,检测经基因治疗后小鼠体内IFN-γ基因的表达情况、脾脏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变化、肝转移的发生及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结果:经IFN-γ基因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FN-γ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脾脏的CTL活性明显增强(P〈0.05),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肝转移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结论:利用IFN-γ基因治疗大肠癌具有明显的疗效,并对其肝转移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裸鼠乳腺癌肿瘤模型,在体内实验中进一步证实携带人内皮抑素基因的增殖缺陷型腺病毒Ad-hE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在BALB/c裸鼠皮下种植人乳腺癌细胞MCF-7,建立移植瘤模型。在瘤体内注射Ad-hE治疗,观察肿瘤生长,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内皮抑素的表达和计数肿瘤间质中微血管的数量。结果Ad-hE具有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瘤体内注射重组腺病毒后4周,Ad-hE治疗组肿瘤体积为(225.3±90.2)mm3,明显小于Ad-LacZ病毒对照组(794.9±189.8)mm3和空白对照组(890.7±102.5)mm3。免疫组化显示,乳腺癌细胞在感染腺病毒后能够有效表达内皮抑素,阳性细胞比率超过60%以上。Ad-hE治疗组瘤组织中血管数量(16.3±7.3)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54.6±17.6)和Ad-LacZ病毒对照组(49.8±21.2)。结论增殖缺陷型腺病毒介导人内皮抑素的表达,具有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da7/IL24对裸鼠肝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携带mda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da7。以HepG2细胞皮下接种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采用瘤内单点注射的方法分别给予AdGFP、Admda7和ALLN(毒胡萝卜素,NAcLLnorleucinal)+Admda7,观察瘤质量和瘤体积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和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内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活化、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微血管密度、细胞凋亡率,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12、caspase3和Bax的表达。结果: Ad.mda7治疗组和Ad.GFP对照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12.6±30.2)mm3和(520.6±30.0)mm3(P<0.01),两组的肿瘤质量分别为(0.321±0.031)g和(0.534±0.030)g(P<001);Ad.mda7治疗后瘤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d.mda7可抑制肝癌组织ki67表达、微血管密度和促进caspase3的表达。 经 ALLN 处理的裸鼠,明显抑制Ad.mda7对肝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P<0.05),并且下调Ad.mda7诱导的caspase12、caspase3和Bax的表达。结论: Ad.mda7可显著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并通过内质网应激通路显著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Satraplatin提高头颈部鳞癌放射治疗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雪官  LUKA Milas 《肿瘤》2007,27(3):199-201
目的:观察satraplatin是否能提高移植性FaDu头颈部鳞癌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建立裸鼠肿瘤模型70只,当位于每只裸鼠右大腿的肿瘤直径达到8.0 mm(7.6~8.3 mm)时开始实验。实验共分成7组(每组10只),分别是对照组、satra- platin组、放疗(radiotherapy,RT)组、satraplatin+RT(6 h后)组、satraplatin+RT(24 h后)组、RT+satraplatin(6 h后)组和RT+satraplatin(24 h后)组。观察指标为肿瘤生长延迟时间(肿瘤直径从8.0 mm生长至12.0 mm所需时间)和肿瘤治愈的情况。结果:3只荷瘤鼠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其余67只无治愈。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发现satraplatin组和放疗组的绝对延迟时间分别为(0.7±0.4)d和(5.5±1.1)d,而satraplatin+RT(6 h后)组、satraplatln+RT(24 h后)组、RT+satraplatin(6 h后)组和RT+satraplatin(24 h后)组的绝对延迟时间则分别为(8.1±1.3)、(7.8±1.1)、(6.6±1.1)和(4.3±0.6)d,其标准化的延迟时间分别为(7.4±1.3)、(7.1±1.1)、(5.9±0.6)和(3.6±0.6)d,增益因子分别为1.30、1.25、1.04和0.63。结论:实验结果显示在放疗前6或24 h应用satraplatin能提高移植性FaDu头颈部鳞癌的放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顺铂(DDP)方案与CPT-11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远期生存和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复治晚期胃腺癌患者168例,随机分为CPT-11+DDP组(n=84)和CPT-11组(n=84)。CPT-11联合DDP方案:CPT-11 250 mg/m2静滴,d1;DDP 70 mg/m2静滴,d1,21天为1周期。CPT-11方案:CPT-11 250 mg/m2 d1静滴,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的远期生存和不良反应。结果168例均可评价疗效。CPT-11+DDP组获CR 3例、PR 11例、SD 44例,有效率(RR)为167%,疾病控制率(DCR)为890%。CPT-11组获CR 1例、PR 12例、SD 41例,RR 为155%,DCR 为643%。两组RR和DC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34,P=0513)。CPT-11+DDP组和CPT-11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6个月和41个月(P=0522),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38个月和125个月(P=0185)。亚组分析显示,在肠型腺癌中CPT-11+DDP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优于CPT-11组(156个月vs. 136个月,P=0.016)。CPT-11+DDP组3~4级贫血、肝功能损害以及1~4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高于CPT-11组,而CPT-11组1~4级便秘和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均高于CPT-11+D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T-11联合DDP方案较单药CPT-11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并未带来生存获益,但对于晚期肠型胃癌具有优势,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在体外和裸鼠体内生长特性的影响,以及局部注射反义寡核苷酸治疗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Oligofectamine携带VEGF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前列腺癌细胞PC3,实验分为反义寡核苷酸组、正义寡核苷酸组和对照组。软琼脂糖凝胶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反义寡核苷酸的肿瘤细胞成瘤性和侵袭性。裸鼠成瘤实验观察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内PC3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裸鼠前列腺癌种植瘤模型,局部注射VEGF反义核酸治疗,测定体内抑瘤率。结果 对照组、正义寡核苷酸组和反义寡核苷酸组的PC3细胞每组阳性克隆数分别为53.67±5.86、52.33±6.43和26±4.58(F=13.73,P<0.01),反义组体外形成克隆数显著减少;三组细胞侵袭至下室的细胞数分别为45.60±5.53、42.35±6.21和18.37±3.52(F=14.18,P<0.01);转染VEGF反义核酸的细胞移植瘤生长较慢,接种28 d后三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1330.32±81.38)、(1267.64±120.26)和(641.83±58.34)mm3(F=17.26,P<0.01);局部注射治疗4周后,三组肿瘤质量分别为(1.25±0.08)g、(1.17±0.06)g和(0.41±0.05)g,与对照组比较,正义组和反义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4 %和6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2,P<0.005)。结论 VEGF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 VEGF的表达,进而促进细胞凋亡,降低其成瘤性,抑制侵袭能力。转染VEGF反义寡核苷酸的前列腺癌细胞PC3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生长受抑制,局部注射反义核酸可显著抑制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依据人大肠癌细胞HCT-15的表面标志物,分离其中的干细胞亚群。建立裸鼠体内原代大肠癌荷瘤模型,比较各亚群肿瘤体积和质量。方法: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离其中CD133/CD44干细胞亚群。分选得到CD133+CD44+、CD133+CD44-亚群分别接种于裸鼠体内,并观察肿瘤大小和质量。结果:CD133+CD44+和CD133+CD44-细胞亚群成功的从HCT-15细胞中分离出来。接种CD133+CD44+细胞的裸鼠形成的肿瘤体积[(2.76±0.22)cm3]和质量[(5.2±0.21)g]明显高于接种CD133+CD44-细胞裸鼠的肿瘤体积与质量[(1.56±0.34)cm3,(3.4±0.18)g](P<0.05)。结论:CD44阳性的大肠癌肿瘤干细胞成瘤能力明显高于CD44阴性的大肠癌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mB7-1-GPI融合蛋白锚定于小鼠大肠癌细胞膜上,制备肿瘤细胞疫苗,研究该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将mB7-1-GPI融合蛋白锚定于小鼠大肠癌细胞膜上,制备肿瘤细胞疫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蛋白的细胞膜锚定作用。建立C57BL/6小鼠的大肠癌模型,观察用mB7-1-GPI融合蛋白制备的肿瘤疫苗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结果mB7-1-GPI融合蛋白能够锚定在小鼠大肠癌细胞膜上,能有效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和分泌IL-2和IFN-γ融合蛋白制备的肿瘤疫苗能够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并延长其生存期。结论mB7-1-GPI融合蛋白制备的肿瘤疫苗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有可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新型疫苗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通过体内研究探讨膜联蛋白A2(ANXA2)对胃癌生长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将细胞接种到裸鼠皮下制备移植瘤模型。制模成功后随机分组,分别以脂质体/ANXA2-siRNA复合物(实验组)、脂质体/Non-siRNA复合物(对照组)或生理盐水(空白组)分别在各组肿瘤局部注射,每4d干预1次。干预4次后处死,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比较瘤重。应用荧光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ANXA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7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裸鼠皮下移植瘤造模成功率100.00%(15/15)。实验组肿瘤生长比其他两组缓慢,最终体积实验组为(1680.26±110.51)mm3,对照组为(2194.18±188.48)mm3,空白组(2172.37±212.36)mm3(F=9.341,P=0.004);肿瘤重量实验组(20.63±0.46)g,对照组为(22.92±0.86)g,空白组为(23.44±0.90)g(F=11.688,P=0.002)。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ANXA2、PCNA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p27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抑制ANXA2基因表达后胃癌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这可能与ANXA2基因调控PCNA、p2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