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MPLSVPN技术在大型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之中能更好地满足电子政务集中统一、综合业务发展趋势的需求,实现在统一政务网络平台上基于IP的数据、语音和视频等通讯。遵照体系化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思想,引入MPLSVPN技术解决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隔离、受控访问等问题,分析了基于MPLSVPN的电子政务网安全性、扩展性、拓扑灵活性、可靠性、网络维护管理等方面的优越性,并在实际中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2.
首先介绍某机动车交易网络平台系统的总体目标。描述该系统的功能,重点介绍其技术方案。该大型网络应用系统实现了税务、商务、公安等部门联合监管,可满足各交易市场、评估公司、经营公司网上联合交易。有效实现行业化的规范管理。为行业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某机动车交易网络平台系统的总体目标,描述该系统的功能,重点介绍其技术方案.该大型网络应用系统实现了税务、商务、公安等部门联合监管,可满足各交易市场、评估公司、经营公司网上联合交易.有效实现行业化的规范管理.为行业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外网安全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的要求,国家将建设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外网是与电子政务内网物理隔离、与互联网逻辑隔离的统一的电子政务业务专网,主要用于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为承载的业务系统提供网络、数据、安全等支撑服务,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共享、信息交换等服务。项目将进行分期建设,一期工程主要任务是利用国家公用基础通信设施或其他满足要求的网络资源,建立标准统一的网络平台、系统支撑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5.
一、电子政务网络概述 “十五”期间,青岛市通过实施“金宏工程”(即全市宏观决策和办公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工程),已经建成了电子政务内网、外网两个宽带高速网络平台,两网之间物理隔离。其中,政务内网是全市机关的内部办公网,实现部门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统一的局域网为核心,连接12个区市、90多个市级机关部门、400多个企事业单位、1000多个区县属单位、200多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实现了政务网络纵向到底,  相似文献   

6.
一、山西省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目标山西省电子政务外网的目标是建设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省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交换平台,并结合外网的具体需求构建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各市按省统一规划和标准,建设各市及县政务外网,从而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务外网体系架构。为省电子政务综合门户网站和各级政务部门网站提供网络安全支撑;为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提供支撑;为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促进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和业务互动。  相似文献   

7.
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网络基础平台的科学规划、合理部署和优化管理十分重要。青岛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从2006年开始探讨在国家规定的两个网络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政务专网,从而构筑了以"三网"为基本架构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即政务内网、政务专网和政务外网。本文主要从青岛市网络现状、体系架构、安全部署、做法与体会等方面,阐述青岛市在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基础网络建设方案,实现网络的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并切实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各部门、各地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独立性,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上海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初期遇到一些难题。政务外网市级骨干网络平台建成后,保留原有各市级委办局、区县政务外网内部网络结构不变,整体接入到市政务外网骨干网,实现在统一物理网络平台基础上的互联互通,完成了市级层面、区县层面,以及与国家政务外网的对接。  相似文献   

9.
2007年启动的长春市社区信息化网络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现已完成一、二期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础网络平台、城镇居民个人基础信息数据库、社区HIS信息管理系统、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长春市大救助信息管理系统等。通过该项目建设,使社区信息化基础网络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成为全市各级部门开展深入社区工作...  相似文献   

10.
德国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表明,软件技术、网络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而政府机构之间能否实现网上信息资源的共享则决定着电子政务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对德国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的考察,我们发现,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的软硬件技术与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正在逐步缩小,有的方面甚至达到或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目前,我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电子政务建设的理念和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上。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充分发挥现有网络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应该是我国下一步推动电子政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闫杏丽 《移动信息》2023,45(1):205-207
电子政务是在传统政府活动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应用平台的流程创新,其工作方式及理念得到了显著的优化,具备的管理方式也有较强的选择性、应用性、多样性等,可在网络环境下应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技术,提升技术水平与信息的安全性,一定程度上保障国家的利益与安全。同时,在电子政务系统构建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技术问题,使其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与机制,在各项工作流程优化的过程中实施信息安全技术策略,随着形势变化随时调整信息安全技术的策略内容,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快政府管理现代化进程,监控电子政务建设过程.在归纳总结电子政务建设风险基础上,把信息系统审计引入电子政务建设系统.提出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审计框架,主要分开发前审计、开发运行中审计和运用效果审计.开发前审计包括为系统预算财务审计、功能框架审计、招标审计;开发运行中审计包括开发审计、数据运营审计、软硬件管理审计、技术支持服务审计、安全审计;运用效果审计包括用户满意度审计、实际支出财务审计、应用水平审计.并对每个部分进行了解释.意在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信息系统审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作为提高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和衡量国家竞争力水平的显著标志之一,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状况和特点,为我国电子政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详细论述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提出未来2-3年我国电子政务体系建设重点及网络体系架构建设建议,以求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决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网格技术的服务功能及目前重点应用方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龚强 《信息技术》2005,29(6):1-6
网格是继万维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计算平台,其服务功能主要是分布式超级计算、高吞吐率计算、分布式仪器系统、数据密集型计算、信息集成和远程沉浸等。网格技术的服务功能决定了网格目前的应用重点在电子政务、科学研究领域、信息处理和个人娱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高校外语课程信息化资源的建设进行了分析,对外语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的需求进行了分析,结合moodle技术在网络教学资源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moodle技术的外语课程资源平台设计方案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丽侠 《电子世界》2012,(22):176-177
加强课程组建设是推动课程建设,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能的关键举措。笔者提出基于通信技术课程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促进了教学改革的进行,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学院信息化和完善管理的目的,通过对当前校园网络整体系统实际情况的调研、数字化校园系统构架中的各种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基于公共平台下层、应用系统中层和个性化门户的上层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框架,通过对采用此系统框架进行建设的数字化校园网系统运行情况评估,证明该框架技术可行,结构合理,可以充分满足学院信息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IT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网络上存在大量的异构数据库,原有的信息集成方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信息需求前提下,在研究异构数据集成的基础上,结合Java和XML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基于Java和XML的数据集成模型,为异构数据的集成应用提供了一个与数据库系统无关、与操作系统无关的简单方便的解决方案。采用Java和XML技术,根据这一模型开发的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在不同数据库系统、不同网络平台、不同操作系统和不同开发语言的数据库中的应用集成。  相似文献   

19.
电子政务对于政府效益评估、政务公开、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是建设电子政务信息的资源共享系统。文中简要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介绍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政务是全面提升政府机构管理与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电子政务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进行了分析,并从安全组织管理、安全技术、安全服务体系及安全法律保障四个维度对电子政务安全体系进行构建,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防范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