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和术后并发颈内动脉损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4例施行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患者均并发颈内动脉损伤,其中颈内动脉破裂出血2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结果 2例颈内动脉破裂出血患者,分别经颈内动脉球囊栓塞术和颈内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完全闭塞破裂口,手术后均未再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余2例患者也分别经颈内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和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术治愈.结论 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并发的颈内动脉损伤是一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可通过手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术中准确定位加以预防;脑血管造影检查可及时显示颈内动脉损伤的类型和部位,并通过颈内动脉球囊栓塞术和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海绵窦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并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在10具成人新鲜尸头上模拟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指导临床采用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103例。结果垂体侧方的海绵窦内侧壁薄弱,仅有一层疏松的纤维组织结构。颈内动脉是扩大经蝶窦入路海绵窦内所见的主要结构,可分为5段,有3个主要分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主要的分支有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动脉和被囊动脉。向内侧走行的脑膜垂体干和被囊动脉是经蝶窦入路中较易损伤的血管。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62例(60.2%),次全切除38例(36.9%),大部切除3例(2.9%);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脊液鼻漏5例,暂时性脑神经功能损伤4例,垂体功能低下3例,颈内动脉损伤2例,永久性尿崩症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17例,γ刀治疗15例,药物治疗13例。随访3个月~8年,2例出现肿瘤复发而予以γ刀治疗。无再手术病例。结论扩大经蝶窦入路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理想的入路;了解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在解剖形态上的变化,对于减少术中出血,确保术中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移动磁体双室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系统在经蝶窦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初步经验.方法 共有28例垂体腺瘤患者行经蝶窦入路iMRI辅助下的手术.肿瘤大小1.60~7.27 cm,平均(3.37±0.65)cm.应用1.5T移动磁体双室设计的iMRI,其中14例联合使用神经导航系统,16例联合使用神经内镜.结果 27例经鼻蝶窦手术,1例经口鼻蝶安手术.28例经蝶窦垂体腺瘤手术中,13例iMRI发现肿瘤残留,其中3例巨大垂体腺瘤患者,由于肿瘤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虽经iMRI证实海绵窦内有肿瘤残留,但未勉强进一步切除.其余10例经iMRI证实垂体腺瘤均完全切除.未发生与iMRI相关的并发症或安全事故.结论 移动磁体双室高场强iMRI系统能够在术中获得高质量的影像,为术中实时判断垂体腺瘤切除程度提供了客观依据,提高了垂体腺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海绵窦间隙在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5例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基于颈内动脉的自然走形,把海绵窦分为上、下、后、外侧间隙,术中对不同间隙内肿瘤采用不同切除方法。结果 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1例,尿崩6例,垂体功能减退危象1例,眼球外展障碍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15例术后随访3~36个月;11例肿瘤全切除中,10例无复发,1例无功能垂体腺瘤复发并动态观察;4例次全切除中,2例无进展;2例术后6个月内行伽玛刀治疗。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效果良好,基于颈内动脉的自然走形的海绵窦间隙划分方法为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一例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并发颈内动脉海绵窦部假性动脉瘤。结合文献对其防治进行了讨论。女性患者,56岁。1987年2月因糖尿病视网膜性视力下降和肢端肥大而住院。查体:呈典型肢端肥大症。右眼视力仅有光感。左眼颞侧视野四分之一象限缺损。内分泌检查示生长激素(GH)增高。CT 扫描示蝶鞍扩大,肿瘤向鞍上发展。用改变的Hardy 氏法经蝶窦入路腺瘤摘除术。在鞍底开骨窗,切开硬膜时发生汹涌出血。怀疑损伤了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填塞止血,终止手术。术后病人情况同术前。术后和术后1周,分别行两侧颈内动脉造影,结果无异常。术后第八天经原入路取出填塞物,并做了巨大腺瘤肉眼全切除。术后右眼视力无变化,左眼视野缺损改善。平顺恢复后出院。两周后病人有过几次轻微鼻出血。第二次术后五周,因大量鼻  相似文献   

6.
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术前MRI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06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计算分析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结果本组206例垂体腺瘤中,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96例,肿瘤全切26例,部分切除70例;未侵袭海绵窦110例,肿瘤全切94例,部分切除16例。结论海绵窦未受侵袭的MRI标准:①垂体瘤与海绵窦问存在正常垂体(PPV,100%);②海绵窦内侧静脉丛完整(PPV,100%);③海绵窦内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低于25%(NPV,100%);④肿瘤未侵越颈内动脉的内侧壁(NPV,100%)。海绵窦被侵袭的MRI标准:①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高于45%;②3个或3个以上海绵窦静脉丛消失;③海绵窦外侧静脉丛消失。  相似文献   

7.
影像融合神经导航下垂体腺瘤的经蝶窦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影像融合神经导航在复发垂体腺瘤或伴蝶窦气化不良的经蝶窦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年期间选择24例垂体腺瘤患者接受神经导航下经蝶窦手术,其中再次经蝶窦手术者18例,蝶窦气化不良者6例。利用MRI和CT融合图像制定导航计划和引导手术进程。通过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所有肿瘤均通过神经导航准确定位和到达。融合图像可同时显示骨性的蝶窦前壁、蝶窦腔、鞍底和软组织性的肿瘤、颈内动脉、海绵窦及其相互关系。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2例。无颅内出血和感染,短暂性尿崩7例,脑脊液漏和动眼神经麻痹各1例。平均随访17.6个月,22例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者未见复发。结论影像融合神经导航适用于复发垂体腺瘤或伴有蝶窦气化不良者的经蝶窦手术,能准确引导手术进程,避免因定位偏差引起的并发症和有利于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8.
经蝶窦显微外科切除垂体腺癌是一种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但偶而可发生严重并发症。1979年4月至1987年11月,我科共完成经口鼻蝶窦垂体显微外科手术392例,其中2例术后发生严重鼻衄(占0.5%),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所致。本文就此2例的体会结合文献,对本并发症的原因、处理及预防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垂体腺瘤已历经百年,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发展,目前仍然足治疗垂体和其他鞍区肿瘤的最佳人路选择.近20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在经典的经蝶窦入路手术的基础上向鞍结节、蝶骨平台、鞍旁海绵窦以及斜坡方向扩展,切除累及上述部位的肿瘤.由于和开颅手术相比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受到广大患者和医生的欢迎,已经成为目前神经外科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海绵窦内侧壁的MRI特征,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运用Siemens 3.0 T磁共振机扫描39例垂体腺瘤,观察海绵窦内侧壁完整性、Knosp - Steiner分级、颈内动脉被包绕程度、海绵窦间隙受侵犯程度等,手术探查双侧海绵窦内侧壁,活检鞍底硬脑膜,计算肿瘤Ki - 67标记指数,并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利用MRI海绵窦内侧壁完整性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PPV 75%,NPV 100%,约登指数0.952,ROC曲线下面积0.976),与Knosp - Steiner分级、颈内动脉被包绕程度、海绵窦间隙受侵犯程度等指标具有一致性(Kappa值0.788、0.611、0.732).MRI海绵窦内侧壁完整性与鞍底硬脑膜受肿瘤侵犯及Ki - 67 LI之间均相关.结论 利用3.0 T MRI显示海绵窦内侧壁,在术前诊断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具有重要价值,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术中操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双鼻孔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疗效、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神经内镜下经双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病人的手术经验。微腺瘤5例,大腺瘤20例,其中侵犯海绵窦5例。结果微腺瘤全切除5例;大腺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3例;5例侵犯海绵窦的腺瘤中,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并发尿崩症6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2例。结论经双鼻孔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能够减少严重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尤其适合治疗甲介型蝶窦、巨大和质地硬韧、鼻腔入路狭窄的垂体腺瘤及术中出血多的微腺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和修补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650例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过程中出现脑脊液漏的70例病人,分析经蝶窦人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与肿瘤大小、位置和类型的关系.结果 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出现的脑脊液漏经术中修补后,术后未出现脑脊液鼻漏.结论 垂体腺瘤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10.8%,垂体ACTH微腺瘤术中脑脊液漏的发生率较高与切除瘤周垂体组织有关.采用自身组织填塞,术后卧床能有效地防止术后脑脊液鼻漏.对于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严重脑脊液漏者应采用腰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脑脊液.  相似文献   

13.
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附117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11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向前方及额叶底部生长14例,向侧方生长包绕海绵窦103例,向后方生长破坏斜坡27例,突破鞍底向蝶窦生长45例,向两个方向以上的呈侵袭性生长者57例.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73例,次全切除40例,大部切除4例.手术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脊液鼻漏7例;脑神经不全麻痹5例;垂体功能低下5例;颈内动脉损伤2例;单眼失明2例;水久性尿崩症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8年,2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而予γ-刀治疗,无再手术病例.结论 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肿瘤显露满意,全切除率高,手术并发症少;但对于肿瘤未能完全切除或激素分泌型侵袭性腺瘤患者,仍需密切随访,必要时联合放射、药物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海绵窦MRI影像解剖学特点,对颈内动脉和垂体、垂体腺瘤实施MRI三维重建。方法对25例海绵窦正常者,分别进行平扫、常规增强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采用eFilm软件对MRI影像资料进行研究;在海绵窦MRI解剖结构辨别的基础上,采用StealthStation导航系统三维重建软件,对2例病人的颈内动脉和垂体、垂体腺瘤进行三维重建。结果①动态增强扫描中期对海绵窦的结构显示最佳。②海绵窦外侧壁脑神经在冠状位上有良好的显示。③采用eFilm软件的测量结果:海绵窦段颈内动脉间距离为(16.6±4.3)mm,床突上段颈内动脉间距离为(13.8±3.3)mm,颈内动脉与垂体的距离为(2.9±0.9)mm,垂体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分别为(4.8±1.9)mm、(15.8±5.7)mm、(9.6±2.8)mm。④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可成功实施对颈内动脉和垂体、垂体腺瘤的三维重建。结论海绵窦MRI解剖学研究与三维重建对指导海绵窦区影像学诊断和海绵窦区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纵裂入路显微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前纵裂入路手术的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侵袭性垂体腺瘤1例,术前影像检查示肿瘤向鞍内、三脑室底部、单或双侧海绵窦生长,多呈分叶状,9例伴有梗阻性脑积水。结果本组23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术中肿瘤暴露良好,肿瘤全切16例(69.6%),大部切除7例;其中肿瘤与颈内动脉、海绵窦粘连紧密4例;垂体柄解剖保留17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无脑脊液漏病例;术后视力恢复或好转20例;术后多饮多尿8例,其中一过性尿崩5例,药物能控制的3例;电解质紊乱10例。19例术后随访6~24个月,行头颅磁共振扫描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前纵裂入路可以更大视角暴露中线结构,对脑组织损伤小,是切除向鞍上、三脑室底部生长的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不同手术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人经不同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经额下入路全切12例,次全切3例,部分切除1例。经翼点入路全切8例,次全切2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全切23例,次全切6例,部分切除2例。经颅手术全切率为76.9%,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全切率为74%。结论微腺瘤与中、小型腺瘤及肿瘤向鞍上垂直生长,无海绵窦浸润及颈内动脉包裹的大腺瘤,经单鼻孔-蝶窦是首选术式。明显向鞍上生长的大腺瘤,若肿瘤明显偏向侧方侵犯海绵窦、颈内动脉、额叶底及鞍背后方者应采用经颅手术,且以翼点入路为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告1例使用覆膜支架治愈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方法 患者因外伤后右侧上睑下垂、眼肌麻痹、眼球突出、结膜水肿2周来院,血管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假性动脉瘤合并CCF,患者接受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结果 Jostent球囊扩张支架置于动脉瘤颈部,经反复扩张后动脉瘤和CCF均不显影.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尽管Jostent覆膜支架用于颅内血管病的治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为颈内动脉海绵窦动脉瘤和CCF的介入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113例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管其中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75例.前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瘤5例.共118个动脉瘤在显微镜下直视手术,动脉瘤直接夹闭术108例.孤立或包裹术5例:5例多发动脉瘤行同期手术3例,分期手术2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8次.Hunt和HessⅠ~Ⅱ级病人中有例行早期手术.全组术后死亡率为7.9%.着重讨论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多发动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巨大或侵袭性生长的垂体腺瘤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巨大或侵袭性生长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病人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46.7岁;平均病程6.2年;肿瘤直径为3.0~5.5cm;向前方及额叶底部生长2例,向侧方生长包绕海绵窦6例,向后方斜坡方向生长5例。13例患者均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垂体腺瘤。结果全部切除肿瘤12例,次全切除1例。随诊2个月至4年,肿瘤无复发。结论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巨大或不规则鞍外生长垂体腺瘤时,肿瘤显露满意,肿瘤全切除率高,无明显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CT与MR联合辅助导航应用于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摘除术.方法 在16例垂体腺瘤手术中,应用BrainLAB公司的VectorVision2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神经导航术中定位中线结构、蝶窦开口(前壁)、鞍底以及海绵窦、颈内动脉、斜坡等,术中用以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16例平均导航注册精度为(1.05±0.5)mm,12例肿瘤达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术后病人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视力等重要神经功能得以改善,无感染、脑脊液漏、尿崩、垂体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对一些巨大、复发或解剖定位结构不清的垂体腺瘤进行手术时,CT与MR联合神经导航提供实时三维定位,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