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早在 2 0世纪初人们就发现 ,在受到病毒感染或接受病毒疫苗后 ,偶然有个别肿瘤自然消退[1] ,从而引发许多病毒抗肿瘤临床试验 ,但由于其裂解癌肿效率 /毒性比太低 ,相关试验被迫中止。 195 3年腺病毒被分离出来并证实它主要在肿瘤多发部位———上皮细胞中增殖 ,又激起了对腺病毒抗癌的兴趣。将不同血清型腺病毒分别注射到宫颈癌病灶内 ,肿瘤短暂消退后 ,紧接着肿瘤进行性生长 ,腺病毒抗癌试验又被迫中断。随着对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 ,部分病毒对肿瘤细胞亲嗜性的阐明 ,病毒抗肿瘤又显现一线曙光。呼肠弧病毒 (reov…  相似文献   

2.
血清甲胎蛋白(以下简称AFP)试验是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方法之一。近年证实肝炎、肝硬化、酒精肝病、转移性肝癌、生殖系统肿瘤、胃肠道癌等病以及孕妇血中都有AFP。为了解AFP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我们在27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4,997名正常人作为对照,观察到AFP在病毒  相似文献   

3.
关于病毒引起肿瘤的问题,在动物肿瘤实验早已得到证实,目前自小白鼠乳腺癌、白血病及鸡肉瘤等的组织,分离出的具有致癌特性的动物病毒已达100多种以上。小白鼠乳腺癌是由小白鼠乳腺癌病毒引起的,病毒从母体经乳汁向子体直线传播,乳腺癌是乳腺癌病毒和雌性激素引起乳腺增生所共同诱发的,  相似文献   

4.
肿瘤的病因至今没有完全阐明,与环境、遗传和生物特别是病毒均有关系。肿瘤与病毒有关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国内外都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疱疹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白血病毒与白血病的关系等。后来研究发现HPV与宫颈癌有关。  相似文献   

5.
自1964年从Burkitt淋巴瘤(BL)细胞中发现EB病毒以来,已获得了大量有关此病毒的资料。因一开始就认为此病毒与BL有关,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许多实验室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本世初就已知道了动物的致瘤病毒,而EB病毒所致的人类肿瘤有可能与其他动物的肿瘤一致。在BL细胞内发现EB病毒后不久,在各种类型病人中对EB病毒抗体的研究指出了它在诱发另一种人类肿瘤未分化鼻咽癌(NP  相似文献   

6.
病毒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很多肿瘤的发生和转移都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然而,经过改良的病毒(如溶瘤病毒)也可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本文综述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泥蚶(学名Arca)是蚶科类的海生动物,在印度洋及太平洋区域分布极广,生活于浅海软泥滩中,常发现于淡水流入处,我省沿海一带均有养殖。1988年上海发生了甲型肝炎(下称甲肝)爆发流行。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甲肝的发病与食用毛蚶有密切关系,电镜与病毒分离均也证实了毛蚶体内存在甲肝病毒。早在1977年美国报道某餐馆因食用甲肝病毒污染之毛蚶,使2781名就餐人中113人患了甲肝。1985年英国报道了食用贝壳类蛤、蚶等而致的食物中毒,并通过电镜观察证实由细小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徐闽 《河北医药》2012,34(23):3590-3591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种特异感人表皮与黏膜的双链环状DNA,已发现100多种亚型,期中约30种与人类肿瘤有关[1]。目前已有研究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2]。  相似文献   

9.
陶敏芳 《家庭用药》2009,(12):13-13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尤其是高危型HPV的生殖道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已得到研究证实。目前,已知的HPV型别有一百多种,其中约35种涉及生殖道感染,约20种与肿瘤相关。根据HPV型别与子宫颈癌发生危险性高低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HPV:  相似文献   

10.
晚近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毒分子学的研究证明,各类病毒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本文着重报道EB 病毒和药物对细胞内病毒的作用机理以及对细胞转化过程的影响。病毒与肿瘤与EB 病毒相关的肿瘤有鼻咽癌(NPC)和非洲Burkitt 淋巴瘤(BL)。BL 患者血中含EBV 抗体,能与早期抗原(EA)起反应。但瘤组织内及移植组织中均未检出病毒。分子杂交分  相似文献   

11.
1980年前逆转录病毒多半被看为实验室的珍品。当几种逆转录病毒证明与动物肿瘤(白血病、肉瘤)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有关时,人的类似疾病也推测与逆转录病毒有关。直到Gallo等才明确地证明了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和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的因果关系,接着很快从毛细胞白血病人分离到第2种逆转录病毒HTLV-Ⅱ。1984年,证实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Ⅲ),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由于某些病毒对肿瘤生长有明显作用,因而促使人们努力制备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Epstein介绍了他们在研制与两种人类肿瘤(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有关的EB病毒(EBV)疫苗方面的进展。由于灭活或减毒的EBV DNA都可能有致癌作用,所以用完整的病毒颗粒制备疫苗是不明智的。Epstein等已选用病毒外膜的大分子糖蛋白制备疫苗。这种糖蛋白(gp340)的分子量为340,000。自然感染EBV所产生的gp340抗体能中和EBV。  相似文献   

13.
癌症对传统疗法的抵抗性激发了对新疗法的研究。有复制能力的病毒因其在肿瘤中的繁殖和扩散能力而提供了癌症治疗的新前景。而且 ,这些病毒能够表达外来蛋白 ,增强其原有的细胞溶解能力。将病毒靶向特定细胞类型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介绍了构建肿瘤特异性病毒和增强其细胞溶解特性的方法 ,使这些病毒可能用于抗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前基因治疗发展迅速,肿瘤基因治疗方法已经逐步从实验及基础研究过渡到临床试用阶段,理论和技术层次上日趋成熟。然而基因治疗还没达到完全安全、高效、准确的目标,其中基因治疗的载体是最受关注问题之一。合适的载体应具备最大的有效性和最小的毒性,传统生物类载体主要是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目前低毒或无毒的且具有靶向性感染特点的细菌载体在肿瘤基因治疗得到证实,充分说明了细菌载体开辟抗肿瘤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减毒沙门菌作为载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检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断疗效与预后以及普查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实用价值 ,并且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研究中也有较重要的作用 [1]。近年来 ,国内外在肿瘤标志物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近被证实和鉴定出  相似文献   

16.
癌症对传统疗法的抵抗性激发了对新疗法的研究。有复制能力的病毒因其在肿瘤中的繁殖和扩散能力而提供了癌症治疗的新前景,而且,这些病毒能够表达外来蛋白,增强其原有的细胞溶解能力。将病毒靶向特定细胞类型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介绍了构建肿瘤特异性病毒和增强其细胞溶解特性的方法,使这些病毒可能用于抗癌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人类所患癌症中约有20%由病毒引发,特别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与淋巴瘤和鼻咽癌有关,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以及一些其他生殖系统癌有关。上述三种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有鉴于此,在美国圣迭戈于1989年1月召开“DNA病毒对人类肿瘤所起作用”学术讨论会。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及人类乳头瘤病毒促使受感染的细胞长期存活并连续分裂,其中人类乳头瘤病毒  相似文献   

18.
魏小雷  邹晓平 《江苏医药》2008,34(12):1274-1276
近年来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相当迅速,其中敲除了E1B-55KDa的条件复制性溶瘤腺病毒(ONYX-015)治疗肿瘤的研究尤为深入.虽然目前对于ONYX-015选择性溶瘤的机制仍有争论,但多个临床前动物实验及Ⅰ、Ⅱ期临床实验已经证实ONYX-015对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较好.该文旨在对近年来ONYX-015在肿瘤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溶瘤病毒作为一种抗肿瘤生物制剂,在肿瘤治疗中选择性地感染裂解肿瘤细胞,增加肿瘤抗原暴露,重塑肿瘤微环境,增加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激活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作用。由于溶瘤病毒单药治疗效果不佳,而溶瘤病毒与其他抗癌药物联用的多个临床研究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联合用药有望释放溶瘤病毒疗法抗肿瘤方面的巨大潜能。本文从溶瘤病毒抗肿瘤机制、应用类型、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重要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凌媛  李敏 《中国药业》2021,(6):96-96,I0001-I0006
目的了解嵌合型病毒样颗粒(c VLP)疫苗在防治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药学研发思路。方法介绍常用病毒样颗粒(VLP)载体,总结cVLP疫苗在防治肿瘤和慢性疾病方面的应用,并从c VLP疫苗的构建与设计、VLP载体与免疫表位的连接方式、结构确证研究三方面开展c VLP疫苗的药学研究。结果与结论 cVLP作为改良型VLP,除构建自我组装VLP针对同源病毒的疫苗外,将VLP作为递呈载体还可呈现除载体外的其他病毒或肿瘤相关抗原表位,实现对多种病毒或肿瘤抗原的共同免疫。且c VLP作为一种技术平台,还可在预防病毒及治疗肿瘤和过敏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