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白肋烟重要香味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的前处理分离方法、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的分离分析鉴定技术 ,对2 0 0 0、2 0 0 1年湖北鹤峰试验基地生产的白肋烟中的半挥发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 ,共定性鉴定出 91种香味物质。对构成白肋烟香味特征的 2 0种重要香味物质和香味物质的总量进行了定量测定 ,着重研究了这 2 0种物质在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的变化。研究发现 ,在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 ,白肋烟中这 2 0种重要香味物质的含量及香味物质总量不断变化 ,并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调制后 ,茄酮、降茄二酮、巨豆三烯酮、吲哚、氧化异佛尔酮等重要的烟草香味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吡嗪和甲基吡嗪在烟叶生长和采收过程中几乎不存在 ,直到调制阶段含量才急剧增加。新植二烯从打顶开始持续增加 ,在调制期达到最大值后 ,逐渐下降。这些香味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对探讨白肋烟质量与其内在的香味物质组成的关系 ,为提高白肋烟质量及其可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部分白肋烟香味成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采用色质联用(GC/S)技术和毛细管气相色谱(CGC)对10种国内白肋烟和9种进口白肋烟的香味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所比较的40种香味成分中,国产白肋烟有31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进口白肋烟,有8种成分的含量与进口白肋烟接近。许多烟草中重要的或关键的香味成分,如巨豆三烯酮、茄酮、大马酮、二氢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金合欢基丙酮、西柏三烯二醇等,国产白肋烟含量明显高于进口烟叶。就新植二烯的含量而言,国产白肋烟相当于进口白肋烟的2倍还多。进口白肋烟中的十四酸(肉豆蔻酸)和十六酸(棕榈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国产白肋烟。此外,十五酸、亚油酸及其甲酸酯、2乙酰基吡咯、苯乙醛和2乙基戊醛略高于国产白肋烟。本文还探讨了上述烟样的酸碱比,国内白肋烟中虽然烟碱含量非常高,但非挥发有机酸(如苹果酸和柠檬酸等)含量也大大高于进口烟样,因而烟叶整体酸性仍然强于国外的白肋烟。对国内白肋烟的加料处理工艺,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白肋烟重要香味物质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9,他引:3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法对国产 (湖北鹤峰、重庆奉节 )和进口 (巴西、津巴布韦和马拉维 )白肋烟中的酸性、碱性和中性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 ,共鉴定出 2 0 0种香味物质。文献检索表明 ,其中有 30种成分为烟草中尚未报道的化合物。采用内标法对白肋烟中重要的 2 6种碱性、39种中性和 15种酸性香味物质的含量 ,以及酸性、碱性和中性香味物质的总量进行了定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在所分析的白肋烟样品中 ,(1)国内外白肋烟均含有相同种类数的香味物质 ,其不同点在于 :①国产白肋烟烟叶的酸性成分总量低于津巴布韦和马拉维白肋烟 ,而高于巴西白肋烟 ;②国产白肋烟的中性香味成分总量 (不计新植二烯 )高于津巴布韦和巴西白肋烟 ,略低于马拉维白肋烟 ;③国产白肋烟中的新植二烯含量明显高于国外白肋烟 ;④湖北白肋烟的碱性香味成分总量与巴西和津巴布韦白肋烟的接近 ,略高于马拉维白肋烟 ;⑤国产白肋烟中的杂环化合物 (吡啶、吡嗪和吡咯类 )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低于巴西和津巴布韦白肋烟 ;(2 )国内 2个主产区白肋烟香味物质的含量在酸、碱、中 3个集分中的差异比较突出 ,即除了湖北上部白肋烟酸性成分的总量低于重庆上部白肋烟的以外 ,湖北上部、中部和下部白肋烟中性和碱性香味成分 ,以及中  相似文献   

4.
醇化过程中白肋烟香味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醇化过程中白肋烟香味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醇化过程中白肋烟香味成分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所测定的 17种中性香味成分中 ,许多中性香味成分含量在醇化过程中呈明显增加趋势 ,增加幅度较大的成分有糠醛、糠醇、苯甲醛、苯乙醇、氧化异佛尔酮、巨豆三烯酮和金合欢基丙酮等。在所测定的 12种碱性香味成分中 ,有吡啶、2 ,3-二甲基吡嗪、2 ,5 -二甲基吡嗪、2 ,3,5 -三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2 -乙酰基吡啶等 6种重要碱性香气成分含量有明显增加 ,但碱性成分总含量在醇化过程中呈大幅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白肋烟中性香气成分及生物碱组成和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对我国四川、湖北、重庆、云南白肋烟及美国白肋烟中性香气成分、类胡萝卜素及生物碱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巨豆三烯酮、香叶基丙酮等重要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在美国白肋烟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国内烟叶,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β-二氢紫罗兰酮和氧化异佛尔酮等香气成分含量与国内主产区白肋烟差别不大。西柏三烯二醇主要降解产物茄酮含量国内烟叶一般高于美国烟叶。云南烟叶与其它产地烟叶相比,大多重要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较低,但叶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巨豆三烯酮形成过程的中间产物3-氧化-а-紫罗兰醇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产区烟叶。美国烟叶中苯乙醛、苯甲醛含量低于国内烟叶;云南烟叶中糠醛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产区,其它成分含量各产区比较接近。我国湖北和云南白肋烟烟碱含量高于美国白肋烟,而四川和重庆白肋烟烟碱含量显著低于美国烟叶。我国白肋烟产区除云南外均存在烟碱向降烟碱转化问题,其中四川烟叶烟碱转化率高达62.4%,对其品种进行改良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调制期间白肋烟主要物理、化学变化及调制工艺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进一步明确白肋烟的调制工艺 ,提高白肋烟质量 ,1999- 2 0 0 1年在湖北恩施地区进行了调制期间白肋烟主要物理、化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白肋烟的调制过程划分为变黄、变褐和干筋 3个时期 ,1天中要求晾房内平均相对湿度变黄期为 70 %~ 80 %、变褐期为 6 5 %~ 75 %、干筋期为 5 0 %~5 5 % ;②烟株失水速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 ,变黄期烟株失水量占总失水量的 6 0 %~ 6 5 % ,变褐期为2 0 %左右 ,干筋期为 2 0 %以下 ;③调制过程中烟叶总氮含量变化不大 ,烟碱含量有一定变幅 ,还原糖在调制前期急剧下降 ,后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晰白肋烟叶自然醇化期间烟草特有N-亚硝胺(TSNAs)主要种类含量的变化规律,以主栽白肋烟品种TN86,TN90上部和中部烟叶为研究对象,跟踪测定了白肋烟叶自然醇化期间NAB,NAT,NNK和NNN的含量。结果表明:①与开始醇化时对应的白肋烟叶相比,醇化6,9,12,18,24和27个月后的白肋烟叶NAB,NAT和NNN含量均明显增加;而其NNK含量只在醇化6,18,24和27个月时明显增加,醇化9个月的烟叶NNK含量有所减少,醇化12个月的烟叶NNK含量变化因其品种和部位不同有较大差异。②白肋烟叶在自然醇化0~18个月期间,NAB和NAT含量随醇化时间延长逐渐增加,18个月时达到最高;18~27个月时含量又逐渐降低。③自然醇化0~27个月间,白肋烟NNN含量的变化规律因品种和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式混合型卷烟白肋烟两次加里料和烘焙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成分和香味成分分析为基础,对白肋烟两次加里料和烘焙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里料分两次施加,然后再经烘焙处理,和常规对照相比,白肋烟的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氮的含量略有下降;在GC/MS定性定量的21种香味成分中,白肋烟中的重要香味成分,如巨豆三烯酮(3个异构体)、茄酮、二氢猕猴桃内酯、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吲哚和乙酰基吡咯等香味成分增加;感官品质显著提高,特别是烟香气增强、杂气和刺激性减轻、余味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宾川白肋烟生物碱组成特点和品种更新改良的可行性,对云南宾川白肋烟生物碱组成和含量及不同白肋烟品种烟碱转化株比例和烟碱转化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宾川白肋烟生物碱含量较低,平均含量为3.31%,与国外白肋烟相似,烟碱转化率较低,烟碱转化问题不突出,且不同试验点降烟碱与烟碱转化率表现出差异性.不同品种烟碱转化率株间分布比较,以OD911和YNBS1烟碱转化问题相对较小,平均烟碱转化率低;TN86大部分为低转化株,烟碱转化率较低;TN90的平均烟碱转化率为11.84%,其中存在10%的高转化株;鄂烟1号烟碱转化株比例较高,有16.67%的高转化株,平均烟碱转化率达30.51%,需要进行系统选择和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10.
多酚在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1年湖北白肋烟样品中7种多酚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多酚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发现,下部白肋烟的多酚含量在采收前已达到顶峰,上部白肋烟中的多酚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积累,其含量在调制初期达到最高,超过中部和下部烟叶含量。调制开始3周内白肋烟中多酚含量急剧下降,减少80%以上,随后下降趋势变缓,不再发生剧烈变化。调制前绿原酸类成分在多酚中含量最高,芸香苷等成分次之,莨菪亭等成分最少;当调制结束时,芸香苷的含量在多酚中变为最高。此外,对绿原酸3种异构体在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的含量变化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白肋烟低TSNA含量的品种筛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白肋烟品种的TSNA含量及组成、各组成成分之间以及它们与烟碱和总氮的关系。结果表明白肋烟中的TSNA主要以N-亚硝基去甲基烟碱(NNN)的形态存在,在TSNA总量中NNN含量所占比重最大,N-亚硝基新烟碱(NAT)和N-亚硝基假木贼碱(NAB)所占比重次之,4-(N-甲基-N-亚硝胺)-1(3-吡啶基)-丁酮(NNK)所占比重最小。TSNA含量在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可以将参试的15个品种分为3类,其中B21为高TSNA含量品种,Ky8959、Tn97、Ky907、20#、21#为低TSNA含量品种,其余品种为中等含量品种。TSNA和NNN与烟碱、总氮呈负相关,TSNA与NNN、NAT+NAB、NNK,NAT+NAB与烟碱和总氮都呈正相关,但是除了TSNA与NNN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外,其余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总之通过筛选来获得低TSNA含量的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白肋烟加工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不同的温湿度条件对4种国产白肋烟进行加工工艺试验,并对白肋烟处理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白肋烟烘焙质量不仅与干燥区气流温度有关,而且与烘焙时的湿度条件密切相关,干燥区气流湿度是影响物料温度和白肋烟处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所要处理白肋烟的感官质量和化学成分特点确定加工工艺条件,对总氮和总挥发碱含量较高、劲头较大、干燥感强、刺激性和杂气较大的白肋烟应采用高温处理,在处理温度较高时宜采用相对较低的湿球温度条件.对于总氮和总挥发碱含量适中、香气较好、劲头适中、干燥感不明显、刺激性和杂气较小的白肋烟应采用低温处理,并选用较高的湿球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生物酶制剂提高烟叶醇化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提高烟叶的醇化质量,缩短醇化时间。将淀粉酶、蛋白酶、糖化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进行配比,并加入适量的复合活性添加剂,将其混合溶解制成酶液后添加到烟叶中,以自然醇化烟叶为对照,进行醇化对比试验,并对醇化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和香味物质以及感官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用生物酶处理醇化烟叶,可加速其总糖、总氮、烟碱和总挥发碱含量的降解,同时香味物质总量增加,感官质量明显提高,醇化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4.
不同晾制阶段白肋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烟叶的糖分、总氮、蛋白质含量呈减少趋势;而烟碱和钙的含量呈增加趋势。这种减少或增加的程度以凋萎期和变黄期变化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5.
烟碱转化率与卷烟感官评吸品质和烟气TSN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用具有不同烟碱向降烟碱转化能力的白肋烟鄂烟一号上部叶(2003年)和中部叶(2004年)分别卷制试验卷烟,研究了烟碱转化率与卷烟感官评吸品质和烟丝及烟气中TSNA含量的关系。同一年份的卷烟样品间总生物碱含量无显著差异,烟碱含量和降烟碱含量呈相反趋势变化,从而形成样品间烟碱转化率的梯度差异。感官评吸由5-6名评吸专家组成的评吸小组进行。结果表明,随着烟碱转化率的增高,白肋烟风格程度直线下降,香气质逐渐下降,香气量减少,烟气浓度变淡,生理强度下降,杂气有增加的趋势,余味变劣,口腔残余加重,但刺激性有减小的趋势。两年卷烟样品基本表现相同的趋势,但2003年样品,由于生物碱水平高,不同样品间烟碱转化率的幅度较大,所以各项评吸指标的变化更为明显。随着烟碱转化水平的增高,烟丝和烟气亚硝基降烟碱(NNN)含量和总的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含量大幅增加,而其它3种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无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用于加热卷烟的核心香料,选取国内外不同产区烟叶原料制备烟叶干馏香料,并利用分子蒸馏技术进一步精制得到不同组分。采用GC-MS和热重分析技术考察分子蒸馏前后干馏香料的成分及热分解行为差异。结果表明:①巴西烟叶干馏香料中的烟碱、吡啶类、糠醛类和酮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较高,而呋喃类、吡喃酮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较低;由湖南、河南和云南等产区烟叶制备的干馏香料各自均有质量分数较高的特征成分。②采用分子蒸馏技术精制巴西、云南烟叶干馏香料得到的轻组分中含有较多的烟碱及挥发性香味成分,并且在220 ℃以下可完全热分解释放;分子蒸馏后得到的重组分中非挥发性成分较多,其热分解过程分布在110~350 ℃温度范围内。③将烟叶干馏香料及分子蒸馏产物应用于加热卷烟中,对加热卷烟的抽吸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以提升劲头、香气质和香气量以及改善口感为主;轻组分的提升效果更加全面,重组分可有效提升烟香的前后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白肋烟品种性状与烟碱积累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白肋烟上部叶烟碱含量与株高、茎围、节距、叶数呈现极显著负相关;与移栽-现蕾时间呈现极显著负相关;与烟叶产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烟碱积累与烟株打顶后时间关系可用二次方程拟合且相关极显著。烟碱积累速率同品种的成熟性密切相关,晚熟品种较早、中熟品种烟碱积累速率低且随时间变化显著降低;生产上宜选用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NC3、KY8959。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调制方法对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分别在四川达州和云南大理以白肋烟和烤烟为材料设置田间试验,成熟采收后同一品种分别以烘烤和晾制两种方式进行调制,进而比较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及感官质量。结果表明:烤烟及白肋烟在烘烤和晾制两种调制方法下中性香气物质组分差异较小,而各组分含量及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晾制条件不利于烤烟特征香气物质及新植二烯的积累,但可显著提高烤烟棕色化反应产物总量及茄酮含量;烘烤条件不利于白肋烟茄酮、芳樟醇、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法尼基丙酮的积累,但有利于白肋烟新植二烯、脱氢β-紫罗兰酮、氧化异佛尔酮、巨豆三烯酮、螺岩兰草酮及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的积累。烤烟在晾制条件下烤烟风格、香气质和甜感下降,刺激性增加,而白肋烟在烘烤条件下香气质改善,刺激性减少,甜感增加,但白肋烟风格程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