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的计算机X线摄影(CR)表现、分级与临床多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经临床证实HMD198例患儿的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根据其X线表现将其分为不同等级,比较X线等级与临床多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98例中首次胸片正常5例,x线征象有:①肺野透亮度减低;②网粒状、结节状影,融合呈“白肺”;③支气管充气征;④心缘膈面模糊;⑤小泡状透亮影与气胸征、纵隔气肿征。按胸部X线表现最严重时分Ⅰ级91例,Ⅱ级52例,Ⅲ级37例,Ⅳ级18例。有并发症129例,其中〉12种并发症63例。死亡43例。出生体重、胎龄、宫内缺氧,出生窒息、32种并发症、死亡率各与X线分级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在现有分级中,可将首次检查为正常胸片归为0分级:胸部CR检查对HMD诊治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及X线诊断。40例患儿中,男28例,女12例,顺产19例,剖宫产21例,本组均为早产儿,病例中死亡18例。方法:对该40例患儿胸部表现进行分析,结果X线表现两肺透光度减低40例,合并颗粒状阴影22例,毛玻璃样改变合并支气管充气征越出心脏轮廓为35例,两肺普遍呈云絮状影—白肺8例。结论:X线胸片是诊断肺透明膜病的主要方法,能够做出早期诊断,并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并发症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表现,提高早期诊断能力。方法根据X线诊断标准及分级回顾性分析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87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表现。结果本组87例中,Ⅰ级11例,Ⅱ级2 7例,Ⅲ级31例,Ⅳ级18例。其各种并发症如下动脉导管开放38例,肺出血2 9例,肺炎14例,气漏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6例,颅内出血5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例。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支气管充气征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最可靠的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大都可以作出肯定诊断。X线、B超等影像检查的常规、动态观察能及时发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1例经临床确诊且有完整胸片资料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回顾性分析其X线征象,并以同期其它新生儿肺病3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组患儿肋间隙宽度(4.4±0.6)mm.小于其它新生儿肺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儿膈面位置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变组肺野内细小颗粒、网状影出现率51.6%,毛玻璃影出现率80.6%。支气管征出现率61.3%,白肺出现率1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这4种征象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达80%~100%。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胸片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床旁CR胸片影像特征,分析其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及对临床治疗效果评价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临床证实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床旁CR胸片影像资料,以患儿首张及连续复查床旁CR胸片为诊断依据,分析其动态X线影像特征。结果根据RDS分级方法,首张CR床旁胸片72例RDS患者中Ⅰ级14例,Ⅱ级22例,Ⅲ级24例,Ⅳ级12例。治疗中连续复查CR床旁胸片13例好转,56例治愈,3例死亡。肺内广泛小点状磨玻璃影及支气管充气征、白肺为诊断RDS的X线特征性表现。结论床旁CR胸片对RDS能作出明确诊断,是首选检查方法,并对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特发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现收集我院近几年来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0例患儿作X线分析,以供日常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部CR摄片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X线表现,将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分为4级.本组208例中,Ⅰ级56例,Ⅱ级81例,Ⅲ级49例,Ⅳ级22例.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病程如下:(1)一般治疗或使用PS药物治疗及机械通气后,24 h,48 h连续复查胸片,有效治疗156例,无效治疗52例.(2)并发症:肺炎76例,动脉导管开放63例,肺出血38例,气漏64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36例.结论 胸部CR摄片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运用其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病程变化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床旁CR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对76例经动态X线与临床证实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观察。结果:76例从出生至72h经2~4次复查共行212次胸部床旁CR,其中首次诊断Ⅰ级12例,Ⅱ级25例,Ⅲ级23例,Ⅳ级16例。经4~8h观察治疗后行床旁CR复查,11例病变进展,21例好转,43例无明显变化,死亡1例。75例24h后复查,11例病变进展,32例好转,30例无明显变化,2例死亡。42例24~48h复查,26例好转,5例无明显变化,7例进展,死亡4例。48h后复查19例,好转17例,死亡2例。结论:床旁CR动态观察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前后胸部 X 线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 NRDS 的58例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分析用药前后患儿的胸部 X 线表现及变化规律。结果:58例患儿首次拍片的诊断结果:NRDS Ⅰ级13例(22%),Ⅱ级25例(43%),Ⅲ级13例(22%),Ⅳ级7例(13%);PS 治疗后2~72 h 第1次复查胸片,示双肺透亮度较前增高48例,降低5例,增高且伴有纵隔和(或)肺间质积气4例;19例进行第2次复查胸片,显示双肺内恢复正常3例,新生儿肺炎15例,新生儿肺炎并纵隔、肺间质积气1例;11例第3次复查胸片,显示双肺内恢复正常3例,肺炎7例,新生儿肺炎并纵隔、间质积气1例;1例第4次复查胸片,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胸片显示气管插管位置异常10例。结论:X 线检查可用于评价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NRDS 的疗效,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并能早期发现肺炎、纵隔和肺间质积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X线诊断(附4例X线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neonatalpulmonaryhyalinemembranedis ease ,HMD)多见于早产儿 ,也是早产儿的常见病 ,仅约 5 %见于足月产儿 ,其临床表现典型 ,但确诊需依靠X线胸片 ,有时早期改变不典型 ,需连续摄片做动态观察[1] 。笔者收集本院儿科 1993~2 0 0 2年收治本病患儿 9例 ,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体格情况、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及Mallampati分级的关系,为OSAHS患者临床麻醉气道困难预测及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120例经睡眠呼吸监测中心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重度OSAHS的男性成年患者,ASAⅡ~Ⅲ级,根据术前Mallampati分级分成4组(Ⅱ组即MallampatiⅡ级组,Ⅱ组即Mal—lampatiⅡ级组,Ⅲ组即MallampatiⅢ级组,Ⅳ组即MallampatiⅣ级组)。记录年龄、身高、体重(bodyweight,BW)、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术前最低血氧饱和度(thepreoperative 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T-PREOP)、术前血红蛋白含量(hemoglobin,Hb)、AHI指数,并分析各指标与Mallampati分级的关系以及各指标与AHI指数的关系。结果Ⅰ组分别与Ⅱ、Ⅲ、Ⅳ组,以及Ⅱ与Ⅳ组组间进行比较:BW、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分别与Ⅲ、Ⅳ组,以及Ⅲ与Ⅳ组组间进行比较:LSAT-PREOP、AH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BW、BMI、LSAT-PREOP、Hb、AHI指数与Mallampati分级有相关性(t=0.371、0.346、-0.472、0.470、0.719)。患者BW、BMI、LSAT-PREOP与AHI指数具有相关性(r=0.411、0.423、-0.551)。结论OSAHS患者的BW、BMI、LSAT—PREOP、AHI指数与术前Mallampati分级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评估困难气道情况提供参考。Mallampati分级、BW、BMI、LSAT—PREOP对于预测OSAHS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导乐镇痛仪和椎管内麻醉两种分娩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产妇、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足月初产妇分为两组:Ⅰ组为使用导乐镇痛仪进行分娩镇痛;Ⅱ组为使用椎管内麻醉方法进行分娩镇痛;Ⅲ组为对照组即不使用分娩镇痛。每组各100例。观察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分别在宫口开大4、6、9 cm时)、最终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1、5、10 min)等。结果Ⅰ、Ⅱ两组的镇痛效果相当,无统计学意义,与Ⅲ组比较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镇痛起效时间[(10.00±2.84)min]短于Ⅰ组[(21.39±5.20)min](P<0.05);Ⅱ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386.95±31.07)min、第二产程(49.78±3.71)min较Ⅰ组第一产程活跃期(239.53±37.16)min、第二产程(38.92±3.58)min时间长(P<0.05);Ⅰ、Ⅱ两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无差异;Ⅰ组的产后出血量(179.0±27.1)ml少于Ⅱ组产后出血量(249.10±25.15)ml(P<0.05);三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无差异,但Ⅱ组的阴道助产率(23%)高于Ⅰ组(6%)和Ⅲ组(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结论导乐仪肌肉电刺激分娩镇痛法镇痛效果与椎管内麻醉相似,对产程或宫缩的影响小,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操作简单方便,可以作为分娩镇痛的另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供产妇选择。  相似文献   

13.
乳腺微小钙化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睿  许建荣  华佳  孙莉  李岚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10-1213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时乳腺微小钙化的表现及分型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74例患者行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检查,记录钙化灶单簇个数、分布直径、形态分型(根据Le Gal乳腺微小钙化分型,Ⅰ型:环形钙化;Ⅱ型:形态规整的点状钙化;Ⅲ型:泥沙样钙化;Ⅳ型:形态不规则的点状钙化;Ⅴ型:蠕虫样钙化)、是否沿导管分布、是否伴有肿块等x线特点.并与手术活检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4例中36例为乳腺恶性病变(48.65%)、38例为良性病变(51.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簇个数(P〈0.001)、微小钙化的形态分型(P〈0.001)、是否沿导管分布(P=0.001)以及是否伴有肿块(P=0.007)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有一定价值。多因素分析发现,钙化的形态分型(P=0.0008)和是否伴有肿块(p=0.003)是诊断乳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微小钙化的形态分型中Ⅳ和Ⅴ型钙化、Ⅲ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单簇个数〉10个以及Ⅱ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分布直径〉20mm者恶性率较高。结论:Ⅳ和Ⅴ型钙化、Ⅲ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单簇个数〉10个以及Ⅱ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分布直径〉20mm诊断乳腺癌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应积极定位手术活检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与病理对照研究,提高对该病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9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均摄胸部正位及水平侧位X线片,井将其表现与尸检病理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轻度2例,X线主要表现为两肺内中带有小颗粒和/或网状小结节影;中度3例,X线主要表现为细小颗粒状或网状小结节状影逐渐融合呈斑片状影;重度4例,两肺大片实变呈“白肺”状。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有其特征性,正确认识该病X线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长期血液透析、有骨关节改变的慢性肾衰患者的骨关节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X线检查28例,CT检查28例,MRI检查15例,检查部位包括肩、膝、髋、腕及腰椎。结果 28例患者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17例、骨膜及关节软骨下骨吸收13例、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12例、骨质硬化5例、关节肿胀3例及关节旁软组织钙化13例。28例患者在CT上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28例、骨膜及关节软骨下骨吸收10例、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18例、骨质硬化8例、关节肿胀11例及关节旁软组织钙化17例。15例患者MRI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7例、骨膜及关节软骨下骨吸收2例、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11例、骨质硬化2例、关节肿胀6例、关节旁软组织钙化4例、关节软骨侵蚀破坏15例、滑膜增厚15例及肌腱韧带损伤9例。结论关节面下囊样骨质破坏、滑膜增厚、关节软骨侵蚀是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关节病的特征性表现,X线平片是观察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关节病患者骨关节改变的基本方法,CT和MR是X线平片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常规MRI平扫检查(共51个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其中10例加做增强MRI检查(共15个缺血性坏死股骨头)。结果: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I分期,I期见于13个股骨头,Ⅱ期见于19个股骨头,Ⅲ期见于8个股骨头,Ⅳ期见于11个股骨头。增强MRI强化表现为:无强化(n=2);轻微强化为主(n=10)和强化较明显(n=3)。骨髓水肿10例。髋关节积液48例。结论:常规MRI与增强MRI检查相结合可更好的反映病理改变过程,评估组织活性,有利于临床医师判断病程分期,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99Tcm-替曲膦(TF)与99Tcm-MIBI腺苷负荷-静息MPI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的Ⅰ、Ⅱ、Ⅲ型SMI患者,分别为122、112和72例,各型SMI均按完全随机法分为2组,分别行99Tcm-MIBI及99Tcm-TF腺苷负荷-静息MPI.306例患者的冠心病经心电图(46例)、动态心电图(219例)和CAG(41例)证实.比较2种显像方法的心肌缺血诊断灵敏度及原始图像质量.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 按照心肌缺血诊断标准(负荷显像节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处静息显像时明显填充),99Tcm-MIBI和99Tcm-TF心肌显像诊断心肌缺血的灵敏度分别为:Ⅰ型:57.38%(35/61)和60.66%(37/61),x2=0.136,P>0.05;Ⅱ型:69.64%(39/56)和64.29%(36/56),x2=0.363,P>0.05;Ⅲ型:83.33%(30/36)和88.89%(32/36),x2=0.465,P>0.05,3型SMI患者各2组间诊断心肌缺血的灵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原始图像质量方面,99Tcm-MIBI及99Tcm-TF显像图优(心肌影像清晰,无肝、肺、血本底干扰)者百分比分别为41.18%(63/153)和48.37%(74/153),x2=1.599,P=0.206;良(心肌影像尚清晰,但肝可见放射性,无明显血液本底)者百分比分别为45.10%(69/153)和34.64%(53/153),x2=3.489,p=0.062;中(心肌显影,肝放射性高,血液本底低)者百分比分别为13.72%(21/153)和16.99%(26/153),x2=0.628,P=0.4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图像总体质量良好,无不合格图像.注射99Tcm-TF者较注射99Tcm-MIBI者肝、肺放射性清除快,与心肌放射性摄取差异较大,对心脏下壁及心尖部显示影响较小,且至少缩短1h待检时间.结论 99Tcm-TF可获得与99Tcm-MIBI同等的心肌缺血诊断显像效果,且肝、肺清除快,图像质量较好,可有效缩短患者待检时问,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3.0T MRI影像学特点,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纯DCIS 97例,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记录DCIS的形态学、病变强化至120s时的峰值(%)、时间-信号曲线(TIC曲线)及DWI特征.结果 97例共检出100个DCIS病灶.其中点状/斑点状病灶3个(3%),非肿块样强化病灶83个(83%),肿块型病灶14个(14%).非肿块样强化病灶中,以段状(48个)和局灶区域状(22个)分布最常见,43.4%呈集簇状强化.所有病灶平均120s强化峰值为172%±54%.TIC曲线以平台型(Ⅱ型)最多见.87个病灶DWI扩散受限,肿块型与非肿块型病变平均ADC值分别为(1.07±0.22)×10-3mm2/s及(1.23±0.15)×10-3 mm2/s.结论 DCIS的典型形态为段样分布的集簇状强化,TIC常表现为Ⅱ型.DWI可提高DCIS检出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量的万汶对初进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方法:初进高原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Ⅰ组为1.5倍失血量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Ⅱ、Ⅲ组分别为输注0.5、1.0倍失血量的万汶。检测生命体征及动脉气血,观察复苏后6h的存活时间。结果:复苏后MAPI、Ⅲ组较Ⅱ组明显升高,Ⅲ组较Ⅰ组维持时间长(P〈0.05)。PaO2、SaO2、BE和Lac在Ⅲ组明显优于Ⅰ、Ⅱ组(P〈0.05),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5)。pH值及PaCO2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Ⅱ、Ⅲ组实验大鼠6h内存活时间分别为(243±90)min、(199±72)min和(333±40)min,Ⅲ组明显较Ⅰ、Ⅱ组长(P〈0.05);Ⅰ组存活时间较Ⅱ组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倍失血量的万汶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抗休克作用明显优于另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