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珍珠粉及珍珠提取液的眼部给药体外释药规律,探讨珍珠粉及珍珠提取液的释药机理.方法:采用离体角膜立式扩散池法,以总氮含量为考察指标对珍珠粉与珍珠提取液的体外释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珍珠提取液30 min内基本达到释药平衡,释药迅速,并且完全;而珍珠粉末释药缓慢,并且释药不完全,240 min时,累积释药量仅达到16.6%,小于20%.结论:珍珠提取液眼部给药体外释药速度及累积释药量显著高于珍珠粉末.珍珠粉眼部给药具有缓慢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相关瑶药文献,对瑶药分类进行整理分析.瑶药可按风打属性分为风类药、打类药和风打相兼药;按功效分为风湿药、补益药、跌打药、解毒药、消瘤药和抗疫药;按应用分为药浴用药、药膳用药等.通过整理分析分类结果,可为瑶药分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疾病的治疗离不开正确的给药,为了确保临床快速、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需要选择正确的给药方法.临床给药的方法较多,大致分为2类:①体内用药,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②体外用药,包括舌下给药、鼻腔给药、眼睛给药、耳内给药、直肠给药、阴道给药、皮肤给药.这些给药法各有特色、各有利弊,具体选用哪种方法给药,取决于疾病的类型、病情、药物本身的特性等.现将临床常用给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药用植物地理成分及海拔与中药性味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四格表卡方检验法和相关分析法对上述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苦味药在青藏高原成分中、辛味药和涩味药在华中成分中、甘味药和咸味药在蒙新荒漠成分中、寒性药在青藏高原成分中比例较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或显著性差异.苦味药比例与海拔呈正线性相关,辛味药、咸味药、酸味药、淡味药与海拔之间呈负线性相关,寒性药与海拔之间呈强正线性相关,温性药、微温性药、平性药与海拔之间呈强负线性相关.结论 初步认为药用植物中化学成分的产生和积累可能受到一定的环境影响,进而使地理成分及海拔与中药性味之间具有某些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鲜药适宜的加工方法.方法 在分析中药鲜药应用现状、鲜药的传统和现代加工方法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中药适宜的鲜药加工方法.结果 传统鲜药加工方法应用普遍,但存在相应问题;现代鲜药加工技术具有优势,但需开展相应技术参数研究.结论 现代鲜药加工技术更适宜于中药鲜药的加工.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黄虫对药不同剂量含药血清对原代培养人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并建立人子宫平滑肌瘤细胞系,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处理细胞,以MTT比色法检测含药血清作用于子宫肌瘤细胞12,24,48,72 h的光密度值,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大黄虫对药含药血清可直接抑制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结论 大黄虫对药含药血清可直接抑制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子宫肌瘤细胞是大黄虫对药含药血清发挥治疗作用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7.
魏文浩  张平福 《河北中医》2006,28(4):262-263
角药是将3味药组合在一起,仍属对药范畴,但其配伍意义远比对药应用广泛.角药的合理配伍不但能使药物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亦能提高临床疗效.中药药理学的进一步研究,为角药配伍又提供了新的可靠的用药依据.现介绍丹参角药治疗心脑血管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退药的原因,探讨分析相应的管理对策与改进措施.方法:回顾以往门诊西药房的退药实例,并与实施管理整改措施后的退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退药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结果:退药的主要原因为患者自身原因,如患者自身不良反应、患者不依从治疗、以及医保问题等.实行整改措施以后,门诊西药房的退药情况明显好转,退药例数显著减少.结论:实行整改管理措施后,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外科真诠》所载方剂,探讨其用药特点.方法:列出全书所载方剂,建立数据库,分析其剂型、药性及药味数.结果:全书共载方剂352首,其中内服方224首,外用方128首.内服方记载9种剂型,实际制成6种,以汤剂、散剂和丸剂为主;外用方记载12种剂型,实际制成9种,以散剂、油剂和膏剂为主.全书共使用343种药物,其中寒凉药149种,温热药124种,平性药58种,药性不详者12种,含毒性药33种,动物药44种,引经药20种和药引12种.寒凉药使用715次,温热药使用1 058次,平性药使用432次.药味数以4~8味最多,占40.63%.结论:《外科真诠》属于“全生派”著作,擅长使用毒性药、动物药和引经药是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妇产科药对发展史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帝内经素问>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开妇产科药对之先河,帛书<杂疗方>显示药对使用现象的萌芽."七情和合"理论是药对理论的基石,大量妇产科药对至迟在隋唐形成,经方是其素材重要来源.宋元明清医家丰富了妇产科药对的内容,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医方考>等方论著作蕴含药对理论.方剂与药对存在互动.现代妇产科药对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1.
药对的配伍是中医方剂遣方用药的关键.本文从药对的沿革、相须药对、相使药对、相畏相杀药对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通过药对配伍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临床的选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电热药贴灸对老年人临床衰老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方正  钟兰  艾双春 《中国针灸》2004,24(3):161-164
目的:寻找延缓衰老的最佳方法.方法:以120名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4组,即电热药贴组、单纯药贴组、传统隔药饼灸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电热药贴组和传统隔药饼灸组均能显著改善衰老常见症状.结论:电热药贴灸和传统隔药饼灸对改善衰老常见症状作用基本一致.而电热药贴操作方便,不失为延缓衰老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近30年来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中药复方数据库,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75首复方中,统计得到药对2508对.结论 采用x2检验对有统计学差异的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特色:祛风湿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补虚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祛风湿药中的祛风寒湿药与补虚药配伍;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的相须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温里药与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颖  林端宜 《光明中医》2009,24(1):176-178
在农业经济时代,药签是民间求医问药的途径之一.本文从药签来源、药物考辨、药签注释、药签组方用药、药签临床应用等方面对闽台寺庙药签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药物能否奏效,除了是否对症外,还得讲究服药的时间,这样才能发挥最佳作用。1.清晨宜服补肾阳药、利水湿药、催吐药。2.午前宜服发汗解表药、益气升阳药。3.午后或入夜宜服泻下药。4.入夜时宜服滋养阴血药。5.夜卧时宜服安神药。  相似文献   

16.
仲景方大黄药对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04,3(5):37-41
目前大多数重视研究单味药与成方,而忽视药对研究,药对是研究单味药的提高,是研究方剂的结构单元.本文以经方大黄药对为例,探讨大黄药对的配伍、用量及临床应用等,并为临床扩大大黄药对应用范围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岭南地区治疗中风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对近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中风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48篇文献中,急性期文献28篇,恢复期20篇;药物类别排名前5位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平肝息风药、清热化痰药、化湿药.药物使用频次中前15位分别为地龙、川芎、黄芪、红花、桃仁、赤芍、石菖蒲、当归、水蛭、钩藤、大黄、甘草、丹参、天麻、白术.结论 岭南医家治疗中风病用药是以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和平肝息风药为主,同时结合岭南地域特征,辅以清热化痰药及化湿药进行辨证施治,并适当佐于开窍药、泻下药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清中的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中黄芩苷及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清药物浓度在1.5~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体内药代动力学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结论 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其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该实验可为临床用药提供药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鲜药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药鲜药的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国有丰富的鲜药资源和长期应用鲜药的临床经验.很多研究表明,传统以鲜品入药的处方表现出特殊的功效,有着干品不可替代的疗效.但是,目前对鲜药物质基础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很多鲜药药效物质基础并不明确,这严重阻碍了鲜药的现代应用和发展.该文结合鲜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比较鲜药与干品在化学成分、有效组分和药理活性等物质基础方面差异,提出了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鲜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中药鲜药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小儿腹泻磁药脐疗袋的抗腹泻作用.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仿磁药袋组、磁药袋组、单纯药袋组(镇痛研究增加654-2组),比较分析磁药袋及单纯药袋作用的差异.结果:磁药袋与单纯药袋两组均有止泻、抑制小肠推进率及镇痛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在止小肠性腹泻方面及对小鼠冰酯酸性疼痛镇痛效应强于单纯药袋组.结论:磁场和单纯药袋的效应具有协同性和互补性.以药、磁结合脐部治疗比单纯药物散剂外敷治疗小儿腹泻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