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限司法变更权在<行政诉讼法>实施过程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对它的质疑也令人深思,司法变更权之争反映 出现代社会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分权制衡学说基础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益冲突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本文试图改变过去强调对立抗衡的视角,从权力交融与渗透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并为其解决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2.
公诉权和司法权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权力,在本质上具有同源性,都是国家权力在刑事诉讼中的变体。但同时二者又具有异质性,二者不能简单在国家的名义下而结合,这是与制度设计者或立法者的原意不相符合的。因此,必须理性地对二者的角色以及相互关系进行定位。因为这决定着刑事诉讼的良性运作乃至法治国的形成。从哲学的视角通过冲突——衡平的方法论对我国公诉权与司法权关系进行透视和分析,以异域的法制为借鉴,或许可以找到一条现实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司法权与行政权力针对同一对象都有权管辖的时候产生管辖的冲突。三权分立体制中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冲突体现为各个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力量博弈之后的平衡,无需冲突处理规则;而中国的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冲突却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与协调机关,因此需要冲突处理规则。中国司法权与行政权两种权力之间呈现共同源于最高权力机关,相互分开,相互替代的关系,权力的行使必然发生冲突。两种权力冲突的基础在于管辖权重叠,因此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两者冲突规则应当是“先管优先”原则,即哪一个权力先管辖了需要处理的法律关系并发生效力,则哪一个权力优先。  相似文献   

4.
刘捷 《法制与社会》2011,(6):125-128
公安新闻工作的开展与公安舆论危机的生成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警方要做好舆情的监测和分析,预先做好防范,防止涉警案件或事件引起的媒体炒作产生公安舆论危机而对公安工作造成消极影响。本文指出正确引导新闻舆论,才能确保警民和谐关系的维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日本当局在指挥日军对南京进攻与大屠杀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控制新闻与操纵舆论的新闻政策:一方面宣扬日本的侵略有理与日军的赫赫战果,伪造南京的"祥和"气象与南京人民对皇军的欢迎和感激,伪造南京人民自主地建立伪政权,等等;另一方面则严密封锁与掩盖日军的种种战争暴行.这既是日本侵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世界新闻史上颇具典型意义的"个案".  相似文献   

6.
朱宏文  王健 《法学评论》2012,(5):104-111
不少国家的反垄断执法机关具有"三权合一"的特点,同时享有行政权、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具有准司法权的反垄断执法机关一般是委员会制的执法机关,有着专门化的审判组织和司法化的审理程序,其行政裁决具有一审判决效力,事实认定对法院有约束力。目前,我国反垄断执法机关虽然配置了准立法权,但实际上不享有准司法权,是一个"两权合一"的反垄断执法机关。而缺失准司法权不利于公正调查处理案件。当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改造成统一行使反垄断行政执法权的主管机关以后,赋予其准司法权是非常好必要的,但还应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造。  相似文献   

7.
赵小军 《政法学刊》2006,23(1):32-35
自主择业权和商业秘密权是劳动者和企业各自拥有的重要私权,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不应简单地认为自主择业权具有优位效力。自主择业权和商业秘密权的地位是平等的,应当用明晰、准确的法律规定彼此的合理界限,以使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正在酝酿修改的《劳动法》对此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张敏 《法制与社会》2011,(34):108+114-108,114
舆论在监督着司法活动依法进行的同时,也对司法独立原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确处理舆论和司法之间的冲突和平衡关系,是维护司法公信力及其权威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司法权作为国家公权中重要的种类,直接涉及到公民个体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等人权,与人权构成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司法权如果设置合理且正当行使,就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但如果设置不合理或不能得到正确行使,却会严重侵害人权。文章从司法权与人权关系着手,分析在新刑诉法视野下司法监督与人权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司法权的性质与司法改革战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司法权是法治社会里最重要的权力,它是法律的生命之所系,是权力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也是权利的最后屏障。长期以来,我们对司法权的“刀把子”定位是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产物。在法治社会,司法权是宪法性的权力,是中立的权力,是社会的权力。我们应当在这一社会主义的司法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们的司法改革,以建立符合法治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以"沟通"取代"隔离"已经成为目前解决多发的刑事裁判与民意冲突问题的共识性思路。将刑事裁判与民意冲突纳入司法程序,无疑是最为常规、最为规范、效力最为显著的方式,与现有解决方式相比,司法方式在规范地解决冲突、和平地解决冲突,以及增强冲突处理结果的共识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以在突破与更新传统刑事诉权理论与刑事司法民主理论的前提下,从适用案件范围、诉讼方式、程序启动的期间和理由以及受理法院、程序的进行、刑事裁判的效力、判后答疑机制等方面建构民意表达程序。  相似文献   

12.
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都是民主与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但必须意识到舆论监督权的过度扩张,往往形成民众的激情与压力,影响到独立、理性的司法裁判和司法公正。如何权衡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时代主题。在借鉴国际规则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与传媒的现状,新闻法治应是当前化解传媒与司法困境的可选择之路。  相似文献   

13.
吴雪玲 《政法学刊》2011,28(5):80-83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博弈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制衡权力与权利的必要途径,本文从司法公正和舆论监督的概念出发,讨论了二者在现实层面的矛盾表现,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了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在社会公正这一共同价值追求下的统一和互补。  相似文献   

14.
司法广场化是一种没有身份和空间间隔、能够自由表达意见和情绪的司法活动。从某种角度来看,网络舆情即是司法广场化趋势在现实中的体现。司法广场化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更深刻地揭示网络舆情的成因及影响。应对网络舆情,检察官应恪守客观公正义务,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人性化执法,注重平等、公开、及时披露信息,并构建应对网络舆情的五大机制。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给我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如何认识和合理运用网络舆论、如何引导网络舆论等新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连年攀升,"双刃剑"效应愈发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网络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到位、不适应的问题,必须继续强调和落实政务公开,完善相关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并探索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以进一步提高网络公共事件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静 《行政与法》2012,(5):35-3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形成中已经无可争议地赢得了主导地位,改变了传统的舆论格局。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快速性、冲突性、情绪性、群体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分析其传播过程中呈现的规律,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8.
高欧  郭松 《华中电力》2022,(1):126-143
合理构建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关系,是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欲使这三种权力形成合理关系,需要根据审判权运行存在的问题,在客观评价法院科层化组织结构与法院内部复合化权力构造以及院、庭长职权配置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严格区分法院组织的行政逻辑与司法逻辑,进一步明确审判管理权与审判监督权的权限定位,完善其职权范围与行权程序,并构建审判权反向制约审判管理权与审判监督权的相关机制。唯有如此,才可能构建出合理的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舆论形式,其发展状况和影响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网络舆论影响力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其积极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负面的效应,则要采取相应的举措,使危害性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典型案例从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以及裁判执行三个方面,详细探讨民意的影响,并剖析其中原因,认为民意的感性化和情绪化并不一定构成司法警惕民意的理由。但是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促进司法的公平正义,司法绝不能仅仅为了获取社会公众的认同而盲目顺从民意,必须始终坚持法律至上原则,与民意保持适当距离,对民意的考量只能在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