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某炼油厂柴油罐区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优势柴油降解菌L12,并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sp)。采用摇瓶实验研究了菌株L12对正十六烷的适宜降解条件,并考察了该菌对柴油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菌株L12最佳的培养初始pH为7、接种量为5%、摇床转速为150 r/min、培养温度为30℃,菌株可耐受正十六烷质量浓度高达5 000 mg/L。最优条件下培养7 d,该菌株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高达90.33%,能将质量浓度为3 000 mg/L的柴油几乎完全降解,表明该菌具有良好的用于生物修复柴油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耐盐石油降解菌生物量不足的问题,以耐盐石油降解菌HDMP2为研究对象,鉴定其菌系归属,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其生长因子。结果表明,HDMP2菌株的5d柴油降解率为27.49%,通过BLAST比对和发育树分析,鉴定其为Halomonas sp.nmyj-1;当盐含量为5%、pH值为7.07、转速为160r·min~(-1)、接种量为2.5%、油含量为0.4%、培养时间为3d时,HDMP2菌株的生物量最高;6个生长因子对HDMP2菌株生物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转速、接种量、pH值、盐含量、油含量和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和微波发生器对实验室分离得到的1株石油降解菌Enterobacter sp.MX1进行紫外微波和微波紫外复合诱变。根据致死率曲线,在紫外照射功率15 W、时间3 min条件下得到突变菌株MXU2,并对其进行微波复合诱变30 s后筛选得到1株稳定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MXU2W2;微波照射50 s筛选得到MXW3,并对其紫外复合诱变4 min后筛选到1株稳定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MXW3U2。紫外微波MXU2W2和微波紫外MXW3U2这2珠菌降解石油烃7 d后,MXW3U2的对柴油体积分数1%的培养基降解率达到57.62%。正交实验确定微波紫外复合诱变的突变菌株MXW3U2优化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为5、盐度4%、接种体积分数4%,在此条件下,菌株MXW3U2对柴油体积分数1%的培养基降解率达66.20%。  相似文献   

4.
从石油炼厂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具有石油降解能力的菌株Pseudomonas sp.DY12,并对其降解石油烃能力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培养温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及摇床转速对菌株降解性能的影响,优选出菌株Pseudomonas sp.DY12降解石油烃的最佳条件,即:培养时间4 d、菌悬液接种量4%(体积分数)、培养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值7.0~8.0、摇床转速160 r·min-1,在此条件下菌株Pseudomonas sp.DY12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可达69.4%.  相似文献   

5.
研究通过逐渐提高培养液的盐浓度从含石油烃的钻井泥浆中驯化获得四株耐盐的石油烃降解菌,筛选出1株对原油降解效率高的优势菌株SW-1。经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环境因素对该菌原油降解率的影响,研究其对典型石油烃类物质的降解能力及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石油烃降解菌耐受的盐度为9%;盐度为0时,菌株SW-1的原油降解率为51.49%; 16S r 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与Bacillus licheniformis MGB70112. 1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100%; p H值为9,温度为30℃降解效果最佳;在9%盐浓度,最佳条件下培养7 d,SW-1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为33. 10%,对菲的降解率为46. 53%; GC-MS分析结果表明,菌株SW-1可以降解链长为C19~C28的烷烃,C19~C28烷烃的平均降解率达到18. 48%。  相似文献   

6.
原油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港油田的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原油降解菌株X3,研究了该菌株对原油的降解能力,比较了不同浓度下的原油对细菌生长和降解率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pH值和盐浓度对该菌株降解原油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一定的耐碱性和耐盐性,原油浓度对总石油烃(TPH)的降解速率有很大影响,在30℃、原油初始浓度为1000mg/L、pH值为7、NaCl浓度为5g/L的条件下,该菌株对原油的去除效果最佳,可达到72.6%.色谱分析表明碳数是影响石油烃组分降解的最大因素,碳教越大降解越难进行.  相似文献   

7.
林佳辉  王丹  李霜 《化工进展》2019,38(4):1894-1902
从青海油田附近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可利用原油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将其命名为X4菌株。经16SrDNA分析鉴定,该菌株与中度嗜盐菌Salinicola zeshunii strain N4T(GenBank序列号为EU056581)同源性高达99%。X4菌株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盐度为8%,最适pH为6.5,最佳碳源为甘油,最佳氮源为氯化铵。该菌可产生生物乳化剂,具有较强的细胞疏水性,对正辛烷、十六烷、二甲苯等典型烃类物质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细胞CSH值达到60%以上。在含5%盐度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以3g/L的柴油为唯一碳源,采用GC-MS定量分析X4菌株的烃降解特征,结果表明菌株X4培养5天后柴油的总降解率达56%,菌株X4优先降解中长链烃类;C7~C13烃类的平均降解率为64.1%,C14~C20烃类的平均降解率为52.3%,C21~C31烃类的平均降解率约26.8%。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TAB和SDS对X4菌株生长具有较强的毒性:在浓度达到100mg/L和400mg/L时能完全抑制菌体生长;在40mg/L的浓度下,使得菌株对柴油的降解率降低到20%。而X4菌株对非离子型表活剂——吐温80和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的耐受浓度均可达400mg/L。鼠李糖脂是嗜盐菌X4菌株的合适复配表活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柴油和石蜡混合物为碳源,利用液体培养基富集培养石油烃类降解菌。得到的菌液通过DCIP显色实验和原油模拟降解实验初步筛选出13株降解菌菌株,并经过分子生物学的鉴定大部分为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经过摇瓶培养后,HY-3、G6和8号菌对于COD和TOC的去除效果较好,并通过和活性污泥复配后发现8号菌能够有效提升SBR系统的生物处理能力,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
从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6株对二苯并噻吩具有降解能力的中度嗜盐菌,其中SL-4菌株的降解效果最好,在底物浓度为50 mg·L-1、培养基盐度为5%条件下对二苯并噻吩的降解率达到37.2%.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底物初始浓度、pH值、温度、氮磷比对SL-4菌株降解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氮磷比是影响SL-4菌株降解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是pH值和温度;SL-4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7.5、温度25℃、氮磷比6∶1.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海洋石油降解菌Pseudoalteromon SI-JHS降解石油的能力,本文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组分对菌株石油降解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降解条件。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确定了对石油降解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硝酸铵和硫酸镁,通过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显著影响因子进行优化,获得海洋石油降解菌SI-JHS降解石油的最佳培养基浓度组成配方为:氯化钠35 g/L,磷酸氢二钾1 g/L,磷酸二氢钾1 g/L,硫酸镁0. 89 g/L,硝酸铵2. 11 g/L,酵母提取物0. 01 g/L。使用优化条件培养海洋石油降解菌SI-JHS,石油降解率为80. 8%,与预测值接近,比优化前提高了14. 2%。  相似文献   

11.
从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采取土样,经过富集分离筛选后得到单一的石油降解菌株,命名为G1。通过对菌株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对原油的降解率为21%。对G1菌株的降解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降解条件为:N源为(NH4)2SO4,P源为K2HPO4,pH为8,接种量为3 ml,原油浓度为0.2%,对最优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得到原油的降解率达到4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烟嘧磺隆高效降解复合菌系并明确其降解特性,为高效修复烟嘧磺隆污染土壤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富集驯化培养,从山西省不同生态区烟嘧磺隆污染土壤中筛选出5株烟嘧磺隆降解菌,通过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鉴定降解菌的分类地位。通过全组合构建高效降解复合菌修复体系,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明确其降解特性。[结果]筛选获得10株具有烟嘧磺隆降解能力的菌株,其中5株菌株降解能力较强。经16S rDNA和ITS序列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5株烟嘧磺隆降解菌株分别为A枯草芽孢杆菌、B黑曲霉、C草酸青霉、D土曲霉和E绿木霉。全组合复配结果表明,由3种菌株组成的复合菌系对烟嘧磺隆降解率最好,其中ABD组合对烟嘧磺隆降解能力最高,较单株菌降解率最高的菌株D降解率提高23.74%;将筛选的A、B、D进行不同比例复配,菌株最佳复配比A∶B∶D为2∶3∶1时,烟嘧磺隆降解率最高达98.31%,各菌株对烟嘧磺隆降解的影响效果A>B>D。复合菌系较单一菌株增加了适宜的温度、pH值和烟嘧磺隆初始浓度范围,最适培养降解条件为接种量2%~5%,温度30~40℃,pH 7.0,烟嘧磺隆初始质量浓度50~2...  相似文献   

13.
《广东化工》2021,48(3)
筛选能够在低温条件下降解石油烃的菌株,探究降解菌株在低温条件下对石油烃的降解能力。从克拉玛依油田长期受到石油污染的土壤中通过富集、分离和纯化得到两株低温石油烃降解菌,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初步鉴定这两株菌为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和Sphingomonas pseudosanguinis。这两株降解菌能够在15℃,原油浓度3 g/L的条件下,7 d降解率分别达到48.25%和38.56%。为提高降解率,对两株菌进行复配,结果表明以2︰1比例复配时其降解率达到56.49%,高于单菌株降解率。  相似文献   

14.
从渤海入海口的滩涂采集泥沙,采用石油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梯度稀释法与划线平板法作为筛选方法,分离、筛选出1株可降解石油的菌株SI-JHS。经过16S rDNA测序及Biolog 95种碳源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 sp.)。通过改变pH值、温度、盐度和石油含量等实验对SI-JHS进行石油降解试验。研究表明,菌株SI-JHS的最适宜降解条件为:盐度3.5%,pH值7.0,温度35 ℃,在该条件下,SI-JHS对石油降解率可达75.71%。  相似文献   

15.
李乐  周飞  孙先锋 《当代化工》2018,(4):672-676
从陇东油泥处理站的含油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5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分别命名为LD3、LD5、LD7、W6、XB。通过菌株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初步鉴定,鉴定结果为XB属于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 Migula sp.),W6属于微球菌属(Micrococcus Cohn sp.),LD3属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sp.),LD5和LD7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通过单因素试验对5株菌的最佳降解条件进行探索,在降解温度为30℃时,5株菌的降解率均达到最高,其中LD3的降解率最大为77.80%;在培养液初始p H为7时,5株菌的降解率均达到最高,其中LD3的降解率最大为82.43%;LD3、LD7、XB的最佳接种量为6%,LD5的最佳接种量为4%,W6的最佳接种量为1%,通过对单个菌株的原油降解产物GC-MS分析,获得了各个菌株的原油组分的降解范围,采取互补原则,充分结合各菌株的降解优势,选取LD3、LD7、W6构建复合菌群,复合菌群对石油总烷烃的去除率为92.06%,复合菌群的降解残油组分GC-MS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菌群能降解原油中所含C13~C35之间的大部分烷烃,为含油污泥的实际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处理是目前废水处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接种特殊驯化的菌株可达到加快去除污染物、实现治理的目的。在实验室条件下驯化得到同时降解柴油和去除Cr(Ⅵ)的混合菌种,对该混合菌种处理单一污染和柴油-Cr(Ⅵ)复合污染水体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一柴油污染时的柴油降解率低于复合污染中柴油的降解率,培养基2更适合复合污染。复合污染中,柴油最高降解率达96%,柴油初始浓度为3 027.89 mg·L-1、Cr(Ⅵ)初始浓度为5 mg·L-1时,培养基2条件下,Cr(Ⅵ)去除率最高,达88%。  相似文献   

17.
一株石油烃降解菌的固定化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石油污染盐渍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液蜡乳化效果明显、对原油降解率达56.8%的菌株,命名为BZ-L。经生理生化和16S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沙雷氏菌属。以海藻酸钠和活性炭为包埋剂,对该菌株进行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当活性炭含量为0.8%时,固定化微球的破损率最低、渗透性最好;在接种量为35.0g·L-1、NaCl浓度为6.0%时,固定化微球对原油的降解率可达61.7%;菌株BZ-L的固定化微球对原油的降解率明显高于游离菌,且比游离菌的耐盐性能更强,可用于石油污染盐渍土壤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8.
陈涛  李春荣 《应用化工》2011,40(1):34-37
从炼油厂污水池底泥中分离出3株石油降解菌。经过摇床培养研究了各菌株及混合菌对石油烃的降解性能,并考察了营养物质、电子受体对石油污染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5 d后,3种单菌对石油烃的降解率依次达到87.69%,52.14%,92.02%,混合菌高达93.18%;营养物质、电子受体对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影响显著,营养物质N与P适宜比为2∶1(质量比),电子受体H2O2适宜累计添加量为12 000 mg/kg。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成都市市售泡菜中分离得出一株具有较强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的乳酸菌SA-4,经16S rD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该菌株的降解能力进行优化表明,该菌株最适培养温度30℃,最适pH=5,培养48h后亚硝酸盐降解率大于85%,为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提高发酵类食品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石油降解优势菌的筛选和降解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长期污染的油田土壤中筛选分离出4株石油优势降解菌和1组原始天然组合的混合菌,并对其石油降解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有3株菌在中性或偏碱性的pH值条件下降解效果最佳,在5d时间内石油去除率高达61.85%;无机离子对菌株的石油降解有很大影响,其中常量无机离子Mg^2+,Ca^2+起主要作用,微量无机离子的影响较小;混合菌株对外界不利条件(如偏酸偏碱或缺少生长元素等情况下)的承受能力明显高于纯种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