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在北京,城市文化建设得到空前重视.其中,中轴线的保护和中遗已经排上议事日程,并正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力度实际推进,形成一个社会热点.政府、学界、媒体和市民纷纷行动起来,共襄盛举.笔者前已有文"诌议北京城中轴线研究的十个要点",今再谈一些看法,以交流学习提高,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心、研究、宣传北京城及其中轴线,因为她不仅是北京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和营建的历史十分悠久,文化思想厚重.《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据此,我国古代都城的规划设计要突出以帝王为中心、皇权至上的思想.汉、唐以后,我国都城中出现了明显的城市南北中心线.  相似文献   

3.
观察中国古建筑遗址,从城市遗址发掘后的考证可以发现,无论是建筑单体、建筑群体,还是城市,都有一条中轴线.北京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传统礼制规划建造的城市,其主要特点便是城市的中轴线.北京中轴线已经启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名城是北京四大功能定位之一,保护北京的历史文化已成为全北京乃至全国人民的一个重大任务.任何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都是"生长"出来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毁坏,悔之莫及.传统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文脉,集中体现了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质,是世界上现存最伟大、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堪称"世界奇葩".它始于金代,元明清正式形成,全长7.8公里,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穿过紫禁城、皇城,连接内城、外城.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描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万贾云集,人文荟萃",并惊叹其为"举世莫能与比".如此奇观,有着重要的保护价值,进行有效保护已成为公众共识.北京的"中轴线申遗"工作正顺应了历史潮流,旨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北京这条不可或缺的文化之脉.  相似文献   

5.
2011年,北京市政府决定把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列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市政府委托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承担北京中轴线申报文本的编写,北京市城市规划研究院承担北京中轴线的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北京是中国古代都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都市,在世界城市规划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在城市史研究领域是研究者们的共识。北京中轴线对北京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申报世界遗产的角度如  相似文献   

6.
《建筑师》2008年第4期《关于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设计的历史考察》一文中提出西汉以前中国古代城市南北中轴线设计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观点,本文运用考古和文献资料,认为西汉以前城市没有明显南北中轴线设计。西汉以前都城设计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商西周都城宫室宗庙居中的方城设计原则、春秋战国城郭套叠和东西双城并列布局、秦西汉象天设都布局,三阶段逐步完善且没有明显南北中轴线。进而对《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之“左祖”这一西周都城为南北中轴线布局的有力证据进行质疑,进一步否认中国古代城市南北中轴线设计在先秦以前就初步形成的普遍看法。  相似文献   

7.
北京中轴线申遗是北京文化,文物范畴的一项巨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最好见证.随着申遗工程的启动,将进一步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8.
自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速度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快时期,城市不分大小,几乎是齐头并进,老的城区建筑逐步被拆除,新的城市建筑如雨后春笋,无数珍贵的文物古迹被淹没在高楼大厦之中.而这种被房地产业催促飞奔的城市发展是否科学合理,只能待实践结果去验证.钱学森先生早在1985年就曾在《关于建立城市学的设想》中指出:"城市学是研究城市本身的,它不是什么乡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等等,而是城市的科学,是城市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北京,一座有着3000余年建城史和85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历经金、元、明、清历代发展,积聚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留下了众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珍贵文物史迹.然而,地处北京城中轴线南段的天桥地区则通过一种别样的表现形式,令人们熟识,行最终成为北京南城生活形态和社会文化的缩影,也从另一视角记录着北京城的城市变迁.那么,历史上的天桥究竟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