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总结桥小脑角区胆脂瘤继发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胆脂瘤继发TN病例资料,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21例(72.41%),大部分切除8例(27.59%).发...  相似文献   

2.
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7例,女17例;年龄19~50岁,平均34岁;病史3个月一5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桥脑小脑角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6例以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桥脑小脑角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部位与大小、手术入路与技巧、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三叉神经痛均消失,术后并发症以暂时性颅神经功能障碍最多见,治疗后痊愈。结论胆脂瘤导致的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术前确诊率较低。肿瘤切除后三叉神经痛即停止,无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4.
锁孔开颅术处理桥小脑角区肿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采用锁孔开颅术镜下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方式、方法,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本法处理桥小脑角区肿瘤33例,其中巨大肿瘤(≥4cm)23例,大肿瘤(≥3cm)10例。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3例,残余肿瘤结合伽玛刀治疗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3例,部分功能保留16例。经病理证实属神经鞘瘤17例,脑膜瘤11例.胆脂瘤5例。随访0.5~6年,面瘫恢复15例,部分恢复5例。无肿瘤复发。结论本手术方法加上娴熟镜下手术切除抟巧,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脑的正常解剖结构,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好等特点,特别适宜治疗深部肿瘤,  相似文献   

5.
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脑小脑角胆脂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手术治疗桥脑小脑角胆脂瘤的实用性及效果。方法 对22例桥脑小脑角胆指瘤进行了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术中用0。和30。神经内镜观察各个死角。如果发现有肿瘤残留,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残留肿瘤切除。结果 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或消失,均未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脑小脑角胆脂瘤,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桥小脑角胆脂瘤具有沿蛛网膜间隙生长的特点,常规显微手术不易完全切除,常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我科2003年3月~2004年2月对4例桥小脑角胆脂瘤进行了脑室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男1例,女3例;年龄21~48岁.阵发性头痛4例,耳鸣、听力下降3例,复视1例,面部抽搐1例,共济失调1例,展神经麻痹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人路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切除术的方法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囊肿。结果6例囊肿及其包膜全部切除。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术后出现轻微面瘫1例,2周后恢复;出现面瘫、听力下降1例,3个月后恢复。全部病人无需拆线,术后3—5d出院。6例病人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在合理使用手术器械和掌握手术技术前提下,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是一种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安全、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观察清楚、视野死角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应用经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病变的微创手术技术。方法采用乳突后发际内皮肤切口4~5cm,在枕部作骨窗开颅2.5cm×2cm,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病变15例。结果15例桥小脑角病变中,听神经瘤8例(6例为巨大听神经瘤),桥小脑角脑膜瘤5例,均获全切除,神经功能保存完好;2例小脑前下动脉瘤准确夹闭瘤颈。结论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适合切除各种桥小脑角区肿瘤及血管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锁孔神经外科已成为现代微创神经外科重要方向之一。桥脑小脑角区位置深,操作空间小,解剖结构复杂,该部位手术历来是神经外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探讨乙状窦后入路相关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进一步理解锁孔理念及其发展前景。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处理桥小脑角区多种病变具有明显的优势,且与其他入路互补性强。内镜辅助进一步扩大了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多用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以三叉神经痛和/或面肌痉挛起病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1例以三叉神经痛和/或面肌痉挛起病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其中17例同期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近全切除3例。术后原有面部疼痛或不自主抽搐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术后随访3~27个月,临床症状和肿瘤均无复发。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以三叉神经痛和/或面肌痉挛起病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对于同时存在血管压迫的病例,可同期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骨瓣开颅和复位在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和复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1例桥小脑角区病变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手术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骨瓣开颅均顺利完成,获得了满意的术野显露,骨瓣切除平均用时48 min。术后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感染和发热,1例拆线后第2天发现脑脊液通过裂开的切口外漏,经及时处理,7 d后痊愈出院。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是安全、快捷、可行的。骨瓣复位可以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72例以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胆脂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与技巧,并提出胆脂瘤切除分级标准。方法回顾性总结了以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部位与大小、手术入路与技巧、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三叉神经痛均消失。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25例,大部切除5例,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19例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术后并发症以暂时性颅神经功能障碍最多见,无菌性脑膜炎7例,治疗后痊愈;外展神经损伤1例未恢复;复发5例。结论胆脂瘤导致的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多不很典型,术前确诊率较低。常用的手术入路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和颞枕枕下乙状窦后幕上下联合入路。胆脂瘤切除程度可分为全切除、次全切除、大部切除和部分切除4级。肿瘤切除后三叉神经痛即停止,无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临床分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方法与面听神经保护.方法 回顾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06例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89例(84.0%),近全切除15例(14.2%),部分切除2例(1.9%),死亡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01例(95.3%),听神经解剖保留75例(70.8%).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 Ⅰ级、Ⅱ级)保留73例(68.9%),听力保留率为72.3% (47/65).结论 对小脑脑桥角脑膜瘤进行临床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一定的手术技巧,能够提高面听神经功能保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位于鞍上,肿瘤上下径为3.5~6cm的颅咽管瘤患者(部分囊性变者4例,完全实性者3例),作眉弓内弧形小切口,在眶上铣开一直径为2.5cm的半圆形小骨瓣,术中根据肿瘤位置,从视交叉前间隙,视神经外侧间隙和颈内动脉外侧间隙切除肿瘤。术中除注意保护视神经、垂体柄、下丘脑之外,还应防止损伤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发出的到下丘脑和前穿质部位穿通动脉的损伤。结果术中6例病人肿瘤全切除,1例病人次全切除,术后5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后好转,6例病人视力改善。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切口小,但能提供鞍上区足够的手术空间,足以显露鞍区病变及其邻近结构,且减少了脑牵拉和手术创伤,有利于颅咽管瘤的全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鞍区病灶手术入路途径。  相似文献   

15.
A case of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of the left cerebellopontine angle causing symptoms of ipsilateral trigeminal neuralgia is reported. Pain relief followed microsurgical removal of the malformation. The authors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the subje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桥小脑角区(CPA)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症状及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6年期间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372例,其中CPA区小型病变(最大直径<3cm)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约占6.2%;病种包括胆脂瘤12例、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3例、蛛网膜囊肿2例;所有患者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病变,3例另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术后疼痛消失20例,面部麻木3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短暂耳鸣及面瘫,均恢复,无死亡。随访1~5年,无疼痛复发。结论 CPA区小型占位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由于病变小、易于全切,加之镜下暴露充分,手术疗效满意;术中若发现病变与三叉神经无确切关系,则需行微血管减压或三叉神经部分感觉根切断术。  相似文献   

17.
Trigeminal neuralgia (TN) is often secondary to an underlying structural cause, frequently compression of the fifth nerve root by an ectatic artery. Here we describe a case of a 36-year-old woman with symptoms of TN who was found to have severe communicating hydrocephalus. Further investigation revealed a lumbar myxopapillary ependymoma, which in turn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communicating hydrocephalus. An argument connecting these seemingly disparate findings is made. This unusual set of circumstances is an example of “action at a distance” in the nervous system, and reminds clinicians to think broadly about the various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 that can potentially underlie common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8.
儿童后颅窝肿瘤手术入路及骨瓣复位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44  
目的:根据后颅窝肿瘤不同部位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后颅窝开颅术改咬骨窗为开骨瓣。方法:蚓部肿瘤选择后颅窝正中入路。小脑半球肿瘤行正中钩形切口,肿瘤偏外选择外侧钩形切口。上蚓部肿瘤选择Poppen入路。三种骨瓣:正中骨瓣、单侧骨瓣、单侧跨中线骨瓣。术毕骨瓣复位。结果:实施38例儿童后颅窝肿瘤全切除术,髓母细胞瘤23例,星形细胞瘤10例,室管膜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脑脓肿1例。无皮下积液发生,3例术后10天内发烧。结论:后颅窝开骨瓣术、硬膜缝合、骨瓣复位符合解剖复位原则,术后并发症少,避免了因颅骨缺损造成的对儿童心理发育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