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症肺炎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28 d生存情况,探讨其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ECMO治疗的61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61例中ECMO治疗28 d生存37例为生存组,死亡24例为死亡组。比较2组性别比例、年龄、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肺炎病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继发肺炎)、ECMO治疗前机械通气时间、入ICU至ECMO启动时间及ECMO治疗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比较2组ECMO治疗前及治疗24 h氧合指数、动脉血pH、pa(CO2)、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潮气量、呼气终末正压、血乳酸、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降钙素原、血肌酐、血小板计数;记录2组ECMO治疗期间出血、感染、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溶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者ECMO治疗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1)死亡组ECMO治疗前APACHEⅡ评分[(32.25±6.62)分]、Murray肺损伤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Xa因子活性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新生儿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中的监测价值,分析抗Xa因子活性与APTT的相关性,分析抗凝血酶(AT)、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对抗Xa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17例ECMO支持治疗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静脉血并检测抗Xa因子活性、APTT、AT、血红蛋白和总胆红素水平。分析抗Xa因子活性与APTT的相关性,并分析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及AT对抗Xa因子活性的影响。结果 新生儿ECMO支持治疗期间,抗Xa因子活性与APTT比较,抗Xa因子活性相对于APTT在治疗范围内的比例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抗Xa因子活性与APTT呈明显正相关,AT水平与APTT呈弱相关,AT水平与抗Xa因子活性相关性不显著,所有抗Xa因子活性与APTT均未能同时达到治疗范围。结论 单项指标不能准确对新生儿ECMO支持治疗使用肝素进行监测,确定最佳的监测方案需要更多的凝血指标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成人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中的临床救治经验,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药物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无效而行ECMO辅助的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晚期恶性肿瘤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排除在外,据出院时的预后将其分为康复出院组与院内死亡组,先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可能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辅助时间(41.56±43.07)h,31例成功脱机,22例康复出院,与预后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ECMO前血乳酸水平、ECMO前心脏射血分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P<0.05).结论 ECMO患者心功能的可逆性及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尽早识别及防治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肺水肿影像(RALE)评分评价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分析79例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或难治性心脏骤停而接受VA-ECMO患者的数据,评估人口统计学、临床数据和评估肺水肿的RALE评分,采用生存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RALE评分对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31例,死亡组48例。存活组患者年龄更小,基础合并症更少,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死亡组。存活组的RALE评分显著低于死亡患者(P<0.05)。ROC分析显示,RALE评分预测死亡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与SAV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者VA-ECMO上机后24、72 h液体平衡明显小于死亡者(P<0.001)。Kaplan Meier生存曲线上显示VA-ECMO上机后24、72 h后液体负平衡患者预后优于液体正平衡患者(P<0.05)。结论 RALE评分在预测因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或难治性心脏骤停而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结局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体外循环装置,由血管插管、泵和人工肺组成,可用于严重呼吸和循环衰竭患者的暂时性生命支持。感染是ECMO支持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对预后不利,因此本文就ECMO支持期间院内感染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因心脏骤停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且行ECMO治疗的22例患者。以脑功能分类(CPC)量表评价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情况,并将其分为CPC良好组(12例,CPC 1 ~ 2分)和CPC不佳组(10例,CPC 3 ~ 5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骤停病因、基础疾病、疾病严重程度、心脏骤停相关情况、神经系统相关情况、ECMO相关情况及肌钙蛋白I、白蛋白等生化指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ECMO治疗心脏骤停患者对其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22例接受ECMO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中,14例存活出院且12例神经功能良好。CPC不佳组患者肌钙蛋白I[47.0(26.8,80.0)μg/L vs. 13.6(3.3,32.6)μg/L,U = 20.000,P = 0.017]水平较CPC良好组显著升高,白蛋白[(27 ± 7)g/L vs.(33 ± 6)g/L,t = 2.485,P = 0.022]水平较CPC良好组显著降低。此外,CPC不佳组患者第3天ECMO流量[(3.6 ± 0.8)L/min vs.(3.0 ± 0.7)L/min,t = 2.091,P = 0.050]高于CPC良好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低的白蛋白浓度[优势比(OR)= 0.755,95%置信区间(CI)(0.576,0.990),P = 0.042]是ECMO治疗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较低的白蛋白浓度是ECMO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探讨凝血功能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ECMO治疗危重症患者67例,住院期间死亡33例为死亡组,生存34例为生存组.比较2组年龄、男性比率、主要诊断、ECMO模式、ECMO辅助时间及E...  相似文献   

8.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支持治疗期间患者血乳酸浓度及其预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和预后。方法:于2004-12/2006-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因脱离体外循环困难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扩张性心肌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共40例进行了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按年龄和存活预后分为4组:成人存活组、成人死亡组、儿童存活组、儿童死亡组。分析4组的治疗效果,分别抽取各组患者体外膜肺氧合建立时、体外膜肺氧合运转6h、运转中间时点、停机前6h、停机时的血乳酸浓度。结果:①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患者40例,成人组26例,20例脱机,16例生存,10例死亡,脱机率76.9%,生存率61.5%;儿童组14例,7例脱机,5例生存,9例死亡,脱机率50.0%,生存率35.0%。②成人或儿童存活组的乳酸浓度都与死亡组有明显差别,存活组血乳酸浓度明显低于死亡组,其中建立和运转6h、中间时点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2个时点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组内与建立时比较,中间时点、停止前6h、停止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血乳酸浓度逐渐降低。结论:经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的患者,血乳酸浓度明显下降,脱机时血乳酸仍高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成人心源性休克(CS)中的临床救治经验,探讨ECMO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导致下肢缺血损伤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7月~2014年7月因传统药物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无效而行ECMO救治的成人CS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辅助前合并颅脑损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根据患者是否合并下肢缺血将其分为缺血损伤组(9例)与无缺血损伤组(49例),通过组间单因素比较筛选出影响脱机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在ECMO患者中,建立循环时间15~25 min,辅助时间(132.5±89.2)h,成功脱机35例,康复出院26例.与无下肢缺血损伤组比较,患者的平均年龄、糖尿病比例、心脏骤停比例、血乳酸水平、无放置远端插管以及ECMO辅助时间均高于血运正常组(均P<0.05),但心脏左室射血分数低于血运正常组(P<0.05).组件插管口径、插管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MO是救治成人心源性休克的较有效手段,肢体远端缺血损伤可直接影响疗效,尽早识别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防治,是降低肢体远端缺血发生率、提高ECMO辅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8例危重心肺疾病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方法和效果,时实施病例的适应证、时机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危重患者ECMO的支持适应证及时机选择提供一些可靠经验.方法 对8例不同病因及不同时机患者实施ECMO,年龄26~82岁,体重57~87 kg,采用静脉-动脉转流,辅助流量40~70 ml/(kg·min);ACT 160~200 s.并对8例患者支持适应证、时机选择及结局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ECMO时间9.5~84.1 h.1例未能脱机死亡;2例脱机后38、6 h后死亡;5例成功脱机,康复出院.结论 ECMO是抢救危重心肺功能衰竭、复苏中支持及心脏手术心功能支持的有效方法,其适应证及时机的选择对实施结局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is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hile there is much data about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outcom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re is less focus on younger group of patients. Therefore, we aimed to detect simpl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ever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young patients with CA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首次诊断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发病后6个月,其中男性225例,女性39例,改良的Rankin 量表评分(MRS)>2患者69例和 MRS≤2患者195例,MRS =6患者6例和 MRS <6患者258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1)RDW 与 MRS 评分呈正相关(r =0.328,P <0.01)。(2)男性与女性的 RDW 分别为(12.68±0.78比13.53±2.49),对 RDW 与性别进行秩和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 MRS 评分与性别进行秩和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69例患者在急性脑卒中后的6个月出现预后不良(MRS >2),预后不良的 RDW 更高(13.46±1.33比12.57±1.11),秩和检验示 P <0.01。6例患者在急性脑卒中后的6个月出现死亡,死亡患者的 RDW 略高(13.23±1.32比12.79±1.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P =0.014)、年龄(P =0.042)、RDW(P =0.000)是中青年急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 RDW 是预后不良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2008年5~12月143例因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的患者,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根据入院24h的首次红细胞分布宽度,按照其中位数将患者分成二组(RDW<13.1%和RDW≥13.1%),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1年内发生再次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有无差别.结果 RDW≥13.1%组发生再次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比例高于RDW<13.1%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有一定价值,RDW较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阳春市中医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衰竭组78例(轻度组,心功能分级Ⅰ、Ⅱ级)、重度衰竭组42例(重度组,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根据RDW分为异常组43例( RDW>15.5)、正常组77例( RDW<15.5)。比较轻度组与重度组血红蛋白( Hb)浓度、红细胞计数( RBC)、血细胞比容( Hct)、RDW、LVEF等指标,并记录RDW异常组与正常组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加重(反复)、病死率等情况。结果轻度组Hb、RBC、Hct、LVEF、RDW分别为(137.35±18.23)g/L、(4.40±0.38)×1012/L、(40.64±6.45)%、(58.17±5.82)%、(13.06±1.12),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86、4.179、3.928、6.734、4.206,P<0.05)。 RDW异常组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加重或反复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34.88%(15/43)、46.51%(20/43)、11.63%(5/43),均显著高于RDW正常组(χ2=23.653、32.343、4.096, P<0.05)。结论相比于轻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Hb、RBC、Hct、LVEF、RDW等指标表现更差。 RDW异常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加重或反复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高于RDW正常者。 RDW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科危重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与预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02~2012-01收住急诊ICU的104例内科患者,在入ICU第一个24 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包括RDW).根据入ICU后24h内的APACHEⅡ评分分为APACHEⅡ评分<20分组和APACHEⅡ≥20分组,比较两组RDW水平和死亡率;根据RDW水平分为RDW< 11.55%组和RDW≥11.55%组,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和死亡率;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APACHE Ⅱ评分和RDW水平,并对RDW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APACHEⅡ评分组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升高,RDW水平亦增高,死亡率增加,两组RDW水平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RDW水平组随着RDW水平的升高,APACHEⅡ评分和死亡率亦随之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Ⅱ评分、RDW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DW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s =0.315,P<0.01).结论 在内科危重患者中,RDW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可能适用于内科患者的危重程度评估和预后估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慢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的关系及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30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依据住院期间预后、NYHA分级、原发心脏疾病以及患者RDW四分位数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Cox分析、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不同NYHA分级组RDW、LVEDD、LVEF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RDW与NYHA分级、LVEDD、LVEF分别呈正相关、正相关和负相关(P均<0.05)。RDW值四分位分组A组、B组、C组及D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20.00%、19.74%、26.76%、30.14%,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将之设定为A级、B级、C级、D级带入多因素Cox回归方程,C级和D级是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P均<0.05),以A级为对照,B级、C级和D级死亡风险HR分别为0.869、1.221、1.489。扩张型心肌病组、缺血性心肌病组、风湿性心脏病组、高血压心脏病组RDW为C级及以上住院死亡率分别为57.58%、41.46%、23.53%、41.67%,差异有显著性(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全部患者当RDW为14.65%时,对住院死亡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23%、53.26%,曲线下面积为0.672;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RDW界值分别为13.55%、13.72%、14.74%、1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DW与NYHA心功能密切相关,RDW升高是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均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泡型包虫病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肝包虫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最佳临界值;根据该临界值将210例患者分为低RDW组126例与高RDW组8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有无坏死、术前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Child-Pugh分级、生存曲线的差异性。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并计算风险比(HR)及对应的95%CI。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有无坏死、术前治疗、ALT、AST、白蛋白、TBil、ALP、GGT、PT、Child-Pugh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低RDW组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RDW组(χ2=29.054,P <0.001);单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edbloodcellvolumedistributionwidth.RDW)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在CHF中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我院CHF患者共200例,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66)、心功能Ⅲ级组(n=58)、心功能Ⅳ级组(n=76);另选182例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的RDW;将CHF患者分为RDW增高组(n=102)和RDW正常组(n=98),比较两组间的病死率。结果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对照组到心功能Ⅳ级组,RDW逐渐增加,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DW增高组CHF患者病死率较RDW正常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患者RDW明显升高,且其人院时RDW水平与慢性不良事件的发生和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因ACS住院的患者179例,按RDW<14.4%和RDW≥14.4%分组,分析2组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半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HF)、心源性猝死(SCD)等不良事件的情况和入院时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水平,并探讨RDW与hs-CRp、BNP的关系.结果 RDW≥14.4%组和RDW<14.4%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半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AMI分别为39.47%(30/76)、15.53%(16/103),HF分别为22.22%(17/76)、6.80%(7/103),SCD分别为9.21%(7/76)、1.94%(2/103),恶性心律失常分别为11.84%(9/76)、3.90%(4/103),X2值分别为13、126、9.134、0.028、0.042,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的hs-CRP分别为(9.44±8.03)、(4.64±4.42)mg/L,BNP分别为(357.07±161.60)、(233.17±134.7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77、-2.403,P均<0.05),RDW与hs-CRP、BNP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和0.58,P均<0.05).结论 RDW与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有关,与hs-CRP、BNP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 has emerged as a useful indicator for adverse outcomes in sever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RDW and the prognosis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remains to be evaluated.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 between RDW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nd HCM-related death in a population of adult HCM patients.MethodsWe performed clinical evaluation in 414 consecutive adult HCM patients (median age, 57.5 years; male, 54.8%).ResultsDuring a median follow-up of 3.7 years, all-cause mortality and HCM-related death occurred in 75 (18.1%) and 50 (12.1%) patient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tertiles of baseline RDW, mortality increased with higher tertile. With the tertile 1 as reference, adjusted all-cause mortality hazard ratios (HRs) were 3.9 for the tertile 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5–10.3) and 3.1 for the tertile 3 (95% CI: 1.1–8.2). Adjusted HCM-related death HRs were higher in the tertile 2 (HR: 5.5; 95% CI: 1.2–24.4) and tertile 3 (HR: 6.6; 95% CI: 1.5–29.0) compared with the tertile 1. Further smooth curve fitting exhibited a saturation effect after adjusting for confounders, and there were a two-stage change and an inflection point. Two-piecewise Cox model suggested mortal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RDW level up to the inflection point (about 14.0% for both all-cause mortality and HCM-related death), and RDW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after the point.ConclusionIn adult HCM patients, we found increased RDW was a significant risk predictor for all-cause mortality and HCM-related death, and a saturation effect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