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方程分析法,结合工程判断,导出了一套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拟相似准则。建立了低压三维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型系统,提出了进行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拟的实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单井电加热油藏采油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井电加热油藏能够在油藏中建立起稳定的温度分布,有效地提高油藏温度。油藏温度是井筒径向距离的函数,温度沿径向距离近似地按指数规律衰减。对于有一定冷采产量的稠油油藏,选用周期性加热采油生产方式,其经济效益较好;对于冷产量很低或没有冷采产量的稠油油藏,宜选用周期性焖井预热采油生产方式,并根据油藏特点和产出液情况优化焖井预热时间和生产周期。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加热电功率大,油藏温度高,但并不是越大越好,当功率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再提高加热功率,油藏温度增加并不明显。在电加热油藏的采油生产过程中,电加热功率不稳定,随生产时间变化。油层电导率低时,输入电能利用率高,加热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方程分析法 ,结合工程判断 ,导出了一套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拟相似准则。建立了低压三维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型系统 ,提出了进行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拟的实验方法。在此基础上 ,对单井电加热油藏采油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单井电加热油藏能够在油藏中建立起稳定的温度分布 ,有效地提高油藏温度。油藏温度是井筒径向距离的函数 ,温度沿径向距离近似地按指数规律衰减。对于有一定冷采产量的稠油油藏 ,选用周期性加热采油生产方式 ,其经济效益较好 ;对于冷采产量很低或没有冷采产量的稠油油藏 ,宜选用周期性焖井预热采油生产方式 ,并根据油藏特点和产出液情况优化焖井预热时间和生产周期。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 ,加热电功率大 ,油藏温度高 ,但并不是越大越好 ,当功率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再提高加热功率 ,油藏温度增加并不明显。在电加热油藏的采油生产过程中 ,电加热功率不稳定 ,随生产时间变化。油层电导率低时 ,输入电能利用率高 ,加热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断块层状油藏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手段之一就是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针对断块层状油藏构造复杂和断层断棱的渗流遮蔽作用强烈情况,给出了一种正确建立储层构造模型和描述断块边界传导率的处理方法.基于断块层状油藏的生产史拟合在数值模拟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先拟合断块生产史,后拟合单井动态的思路.以开发了20年的文25西区断块层状油藏的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为例对其剩余油分布规律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为对我国老油田后期挖潜、尤其是特高含水低效开发油藏的战略调整等提供新的思路,拓展老油田挖潜的领域与方向,以胜利某油田A断块高渗透大厚层高含水油藏为例,对其开发效果、水淹特征与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断块采收率仅11.9%,而预测采收率在23%以上,一半以上的可采储量没有采出;剩余油在平面上分布于区块的绝大部分区域,纵向上主要集中于7个主力小层,尤其是ES1-32 、ES2-13、ES2-22、ES2-23小层,剩余可采储量在3?04t以上,是将来挖潜的主要对象。此外,在系统研究与总结基础上,提出了A断块两种主要剩余油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5.
某断块为一典型复杂断块油藏。区内断层多,构造破碎,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较大。本文根据研究区油藏类型、储层性质、流体性质,运用多种水驱曲线预测采收率,综合分析评价标定区内采收率和可采储量。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油藏储量动用程度,分析了油藏动用程度特点,影响因素,指出了潜力区,为后续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胜利油区临盘油田复杂断块油藏动静态参数综合分析表明,几何形态、面积大小是影响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敏感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杂断块油藏按照形态精细分类方案;依托典型单元,建立了复杂断块油藏特征模型,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面积规模下的分类复杂断块油藏合理注采井网,解决了以油藏单元分类方法指导复杂断块开发适应性、可操作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对我国老油田后期挖潜、尤其是特高含水低效开发油藏的战略调整等提供新的思路,拓展老油田挖潜的领域与方向。以胜利某油田A断块高渗透大厚层高含水油藏为例,对其开发效果、水淹特征与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断块采收率仅11.9%,而预测采收率在23%以上,一半以上的可采储量没有采出;剩余油在平面上分布于区块的绝大部分区域,纵向上主要集中于7个主力小层,尤其是ES1—32、ES2—13、ES2—22、ES2—23小层,剩余可采储量在3×104t以上,是将来挖潜的主要对象。此外,在系统研究与总结基础上,提出了A断块两种主要剩余油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复杂小断块油藏地质构造、流体性质、油水系统等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水平井与直井夹角、渗透率、有效厚度、水平井段长度、油水粘度比、直井完井井段等因素与注采井距的关系,研究不同条件下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和直井采油、水平井注水2种组合井网的开发规律,找到合理的井网组合形式。研究证明,油藏的采出程度随着渗透率的增加、水平井段的增长、油水粘度比的减小而不断提高,有效厚度对采出程度影响不大。采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组合井网可以更充分地发挥直井和水平井的双重优势,极大地提高复杂小断块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张巨河复杂断块区构造变形物理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三维地震剖面精细解释所得到的构造模型和相似理论,并结合实验工艺的要求,设计了张巨河复杂断块区两个系列的实验模型:(1)有刚性块基底的不均匀伸展模型;(2)不均匀伸展和上拱作用叠加的实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前者无例外地出现“多米诺”式的反向断层,呈现垒、堑交替分布的特征,与该区所具有的阶梯式下掉的系列断块的特征不符;后者成功地模拟了张巨河地区的构造特征,剖面的主要特点包括张东垒块、阶梯式断块、断层产状、沉积厚度变化等都获得再现.该实验结果为复杂断块区断层的组合特点和形成机理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
滨南油田毕家断块沙三下亚段属于多层砂岩、强非均质性油藏,其纵向上含油小层多达58个,开发过程中暴露出层间矛盾日益突出。基于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分析,提出利用K-均值算法对小层进行分层聚类,建立定量化的开发层系划分标准,指导开发层系的划分。通过K-均值算法将滨南油田毕家断块沙三下亚段细分为三套开发层系,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利用K-均值算法对开发层系进行定量划分是可行的,细分开发层系后渗透率极差变小、层间矛盾减缓,预测15年后采收率提高13.4%。  相似文献   

11.
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机理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玻璃板填砂平面模型,在室内对地层出砂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机理,并对影响地层出砂的非均质性、粘度、渗透率和流体渗流速度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孔道的形成是一个在主流线上分枝发展的“灾变”过程.在临界出砂速度以上,随流速的增加,出砂速度迅速增大;胶结强度越高,出砂量和出砂速度越小;在相同的渗流速度下,渗透率越大,出砂量越小;随着原油粘度的增加,出砂量增加.出砂量的变化表明,胶结程度和水力冲刷是影响油层出砂的重要因素.大孔道一旦形成,油井含水率增加,油藏的采收率降低36%.  相似文献   

12.
苏北盆地小断块油田断层发育,构造复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正常采油.因此需要在分析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剩余油在油田横向和纵向上的分布变化,找出影响其分布的多个因素.针对该区域特点,制定了适用于断块油藏的开发政策,来提高油田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在开发后期极为复杂,不仅受多个因素的控制,同时,某一种因素单独控制的剩余油非常分散且数量有限。针对高浅南区小断块油藏边水发育的特点,考虑剩余油的主控因素、断块油藏的形状、天然能量的充足程度以及能量供体等将边水断块油藏划分为3 类:开启型边水断块油藏、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以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并研究了每种油藏类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挖潜潜力。发现:开启型边水断块油藏采出程度最高、剩余油少而分散;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采出程度最低、剩余油多而连片;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介于两者之间。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种油藏类型的特点提出了下一步挖潜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新型PENF(polymer enhanced nitrogen foam)调驱技术,可有效提高非均质严重的海上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采用三管并联模型,模拟非均质储集层,进行FAW(foam alternating water)调驱实验,分析非均质稠油油藏水驱低效原因,揭示PENF的EOR机理,并优化注入参数。结果表明,与常规泡沫相比,新型复配PENF体系极大增强了泡沫稳定性和调驱能力,更适用于非均质严重的海上稠油油藏;调驱过程体现"逐级堵调、依次动用",采用优化参数:多段塞、气液比1∶1及FAW注入方式,提高水驱驱油效率40%,达73.52%,有效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在高倾角断块油藏中,受重力作用影响,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差异大。运用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地层倾角对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的影响,推导了考虑均衡驱替的水驱断块倾角油藏高、低部位油井产液量配比计算方法,并通过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油井产液量配比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研究发现:随着储层倾角的增加,高部位流线变少、水驱波及区域变小、采出程度变低。随着储层倾角增加,达到均衡动用所需的油井产液量配比(高部位油井产液量与低部位油井产液量比)增加。在相同储层倾角的情况下,随着原油密度和注水强度增加,倾角对达到均衡驱替所需的油井产液量配比的影响变弱,油井产液量配比降低。该研究对高倾角断块油藏均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非均质严重,流体流动规律复杂。本文结合油藏实际地层条件,利用天然露头岩心设计并制作出可视化裂缝网络模型和裂缝溶洞模型。考察了不同底水压力梯度下各种模型见水特征。分析了不同模型中剩余油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裂缝网络模型无水采油期短,油井见水后,含水率上升很快。与裂缝网络模型相比,裂缝溶洞模型的无水采油期较长。此外,两种模型中的剩余油也存在较大差别。裂缝网络模型中的剩余油以水平裂缝中未波及油为主,而裂缝溶洞模型剩余油则以阁楼油和绕流油为主。  相似文献   

17.
断块油田内部低次级断层,由于规模小、区域地质特征、成藏条件存在差异性,应用Yielding的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预测圈闭的油藏高度以及油水分布与实钻吻合度不高.为了提高预测精度,提出利用油田内部钻井、流体压力等资料,通过建立断块的深度压力模型,对断层泥岩比率ISGR与过断层压力差(Ap)进行拟合确定符合区域成藏特征的定量...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尼日尔Agadem复杂地貌沙漠油田因钻机搬迁及材料运输困难、地层复杂,导致钻井效率低,钻井成本高的问题,保障油田效益开发。基于复杂沙漠地貌及条带状油藏分布特点,提出了应用小规模工厂化(3~5口井)钻井工艺,通过地质工程经济一体化优化丛式井规模、井场位置、井口布置、井眼轨迹及井身结构设计,优化钻井液体系及重复利用,优化PDC+螺杆一趟钻及固井质量保障技术,钻机设备改造及优化平移工序,提高工厂化钻井效率及固井质量。实际应用表明,优化形成的小规模工厂化钻井模式及配套技术,可有效提高复杂断块沙漠油田钻井效率,大幅降低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