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明威  张旭龙  谢西梅 《河南中医》2019,39(10):1612-1615
中风后失语症的针刺治疗方法主要有:头针疗法、舌针疗法、体针疗法、电针疗法、联合针刺疗法等。目前,中医对中风后失语症的证型分类和诊断没有统一标准,不能根据各型失语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针灸治疗方案,缺乏对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因此,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及研究中应积极运用辨证论治理论,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尹丽丽 《四川中医》2013,(9):188-190
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选穴及操作手法特点,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刺治疗失语症临床科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失语症是脑血管病重要并发症之一,针刺治疗该病取穴灵活,操作严密,同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但临床研究还有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左莹  路明 《吉林中医药》2009,29(2):139-140
中风后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损伤或丧失,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社会交往,针灸是目前临床中医治疗中风后失语症较常用的方法.收集近20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相关文章,从头针、舌针、体针、综合针刺等方面探讨中风后失语症的治疗方法,分析总结当前针刺治疗失语症的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朱利  苏同生 《陕西中医》2019,(6):814-816
近年来由于脑卒中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失语症又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该病恢复难度之大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情绪及后期的康复进程,而针灸在本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显著的临床疗效。笔者对近年来的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总结,从针刺疗法和综合疗法两方面进行阐述,针刺疗法又包括以舌针疗法为主、以头针疗法为主、以体针疗法为主和刺络放血疗法等多种针刺方法,其中由于眼针治疗该病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及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本身的局限性,故而临床应用较少;综合疗法主要包括针药结合、针刺配合言语康复训练,亦或是针药结合再配合言语康复训练这三个方面,综合疗法效果总体要优于单一疗法。该文旨在临床上对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提供理论依据与临床借鉴,同时指明了未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5年来有关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文献,从临床选穴治疗研究方面进行综述,诸文献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确切,但分析后发现,目前许多文献对于中风后急性、亚急性、慢性期各阶段的病理机制、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情况以及药物与针灸的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索,并且目前研究多集中于临床治疗方面,实验研究极其缺乏,专业设计不严,忽视诸影响因素与针刺疗效关系的研究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分析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传统针刺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综合治疗方案对中风后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30例和针刺组30例。药物组采用药物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联合rTMS治疗。持续干预30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9%,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针刺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和BI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评分明显提高。结论: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案对中风后痴呆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失语是中风病的主要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中风后失语症病理机制复杂,所以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虽然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佳。而针刺是恢复言语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上针刺方法纵多,如:舌针、头皮针、体针及其他针刺疗法等。现对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茹  王学员 《陕西中医》2011,32(1):86-87,94
目的:观察调神通络针刺法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7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同时给予假性重复经颅磁刺激。将两组的疗效及起效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治疗组的起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较单纯针刺治疗疗效更好,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9.
失语症是一种因大脑损伤引起的获得性语言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口语表达、听觉理解和阅读、书写能力损失。目前中西医对中风失语症治疗包括:现代康复治疗,药物干预,传统治疗等。本文就针刺结合其他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指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破裂或阻塞而引起的一组脑损伤及功能障碍的疾病[1],其特点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2]。失语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听、说、读、写不同程度的受损。脑卒中至少1/3的患者有失语症[3]。中医康复方法的早期介入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针刺可以改善患者的听理解、阅读、书写能力[1]。近年来针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中药等成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常用方法,现将近年来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舌针配合Schuell刺激疗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1个疗程(20 d)的舌针、Schuell刺激疗法治疗;对照组仅接受Schuell刺激疗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针配合Schuell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功能。  相似文献   

12.
闫强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6):404-405
目的观察调补心肾法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40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调补心肾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价语言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失语程度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3~4级的患者明显增加,治疗后两组失语程度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改善失语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调补心肾法针刺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3.
梳理《黄帝内经》相关条目与各家治疗中风后失语症临床经验,从"肾"论治,结合脏腑辨证之"肾气内夺",及经络辨证之肾经为本、多经并重,探讨中风后失语症的病因病机及针刺治疗思路,以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  王威 《河北中医》2010,32(11):1688-1690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TMS)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予针刺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重复经颅TMS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降低(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总有效率70.2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复经颅TMS结合针刺治疗PSD,能更好的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金泽  杜继岩  陈静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84-785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口服银丹心脑通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8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病房收治的60例,病程在30~90 d的脑卒中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组30人;综合组(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组)30人。2组均给予吞咽功能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组予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综合组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及针刺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Frowen吞咽功能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2组患者治疗后Frowen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同一组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Frowen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比较,综合组明显低于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Emerging evidence shows the effectiveness of speech and language therapy (SLT); however, precise therapeutic parameters remain unclear. Evidence for the use of adjunctive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to treat post-stroke aphasia (PSA) is promising; however, the utility of combining tDCS and electroacupuncture (EA) has not yet been analyzed.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therapeutic consequences of EA and tDCS coupled with SLT in subacute PSA patients who were also undergoing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HBOT).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subacute (< 6 months) PSA patients who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patients who received EA plus tDCS (acupuncture group),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DCS (tDCS group), and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conventional therapy (HBOT + SLT). All subjects underwent 21 days of treatment and also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 (ABC) was used to score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status.ResultsThe analysis comprised 238 patients.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the most frequent stroke type (137 [57.6%]), while motor (66 [27.7%]) and global aphasia (60 [25.2%]) were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aphasia. After 21 days of intervention, the ABC scores of all patients were improved. The acupuncture group had the highest ABC scores, but only repetition, naming, and spontaneous speech were statistically improved (P < 0.01). Post-hoc tests reveal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word retrieval in the acupuncture and tDCS groups (P < 0.01, P = 0.037), while the acupuncture group had additional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pontaneous conversation (P < 0.01).ConclusionCombining acupuncture and tDCS as an adjuvant therapy for subacute PSA led to significant spontaneous speech and word retrieval improvements. Future prospective, multi-ethnic, multi-center trials are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药联合组(30例)和药物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卒中常规治疗,药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针药联合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头针联合电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时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医院版)(SADQ-H)评分、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SADQ-H、CRRCAE、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除CCRCAE评分阅读、复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CCRCAE评分及SADQ-H、NIHSS评分,药物组均显著低于针药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盐酸氟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9.
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Vocastim-Master吞咽诊治仪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Vocastim-Master吞咽诊治仪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症状,但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Vocastim-Master吞咽诊治仪治疗更有助于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及可视化技术总结电针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常用的刺激参数,为今后针刺技术转化,最佳刺激参数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合格文献,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提取电刺激参数数据,采用EXCEL进行频数分析,采用R语言软件Aprior算法、离差平方和法聚类算法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可视化分析,探索临床选穴和电针刺激参数规律。结果所纳文献87篇,最常使用的电针刺激参数为:G6805型电针治疗仪,疏密波,低频,强度耐受,30分钟/次、1次/天、5次/周、观察时间28天,共使用腧穴69个,频率最高前5位分别是百会、神庭、四神聪、风池、本神,归经最高前5位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聚类分析得出13类有效聚类群,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最高的为百会、四神聪、本神—风池,百会—神门,足三里—百会。结论电针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试验数据完整度不够,应通过进一步研究总结电针刺激治疗参数,为优化针刺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推动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特色康复技术形成,促进中医治疗设备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