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估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章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探讨了"全面小康"的内涵及其与"总体小康"的区别。同时,文章参照国际上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结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从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科教发展与人口素质、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政治民主与精神文明六个方面选择了26个指标,分三个层次构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全面小康社会与全面评价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贝虹 《统计研究》2003,20(6):18-3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evaluation of the all-round well-off society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is kind of evaluation is complicated and the methods should be diversiform.  相似文献   

3.
小康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理想社会,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生活的追求。邓小平同志在活用传统思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内涵,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是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末发展目标的定位。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高瞻远瞩,设计了著名的“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按照这一战略,我们首先于1987年提前二年实现了第一步翻一番的目标,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90年代后,党中央毅然作出奔小康的战略决策,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奔小康的热潮。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量化评估看,我国已于1995年提前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于1997年提前  相似文献   

4.
王莉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22(3):73-75,98
陕西省在实现全面小康进程中,各项指标显示出不同的实现程度,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尚存在差距。反映出小康建设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产业结构转型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对外开放不够等方面,针对所处劣势,必须从机制和制度上确保小康进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及人的发展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对现代化问题研究的概况,介绍了我国一些研究、学术机构对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应由整体层、综合层、水平层和基本层构成。  相似文献   

6.
全面小康社会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从"大同"、"小康"的原始涵义出发,介绍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联系与差别,指出实现全面小康是未来十多年我国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计划必须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因为"三农"问题已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障碍和瓶颈,最后给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即按照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所阐述的"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政策,全面实现农村的大踏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保证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陈健 《青海统计》2005,(7):13-14
根据国家农调总队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我们对2004年青海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广西统计》2003,(6):15-20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中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评价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这一进程,是一件科学的、严谨的工作,如再沿用总体小康的考核标准去评价全面小康显然是不科学的。当前亟需在扬弃总体小康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的、符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新评价指标体系,以监测、评价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本文就如何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的考核指标体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与国民核算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首先分析了全面小康的科学内涵及其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其次,从福利理论发展的角度,评论小康指标体系在国内外的进展;再次,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我国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思路与框架;最后,分析现行国民核算体系的缺陷,论证我国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基础———国民生存与发展核算体系的目标与结构。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中国2000~2007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72.9%,比2000年的59.3%提高13.6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达到81.3%、74.8%、70.3%和64.6%。但是,从指标体系的六大方面来看,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并不均衡;从23项监测指标的实现程度看,难易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从全国四大区域来看,区域之间的差距逐年加大。本文也分析了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因子分析的全国26个省份全面建设小康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26个主要省份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横向对比26个主要省份的全面小康进程,并针对福建省发展的相对优势和薄弱环节,最后对福建省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与难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全国人民的愿望,是我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举措。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深刻涵义,对于加强认识和贯彻“十六大”会议的精神实质是极具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国际筹资中筹资运用指标体系是考核国际筹资效益的重要指标。文章从基本指标与其他指标的角度研究了筹资运用指标体系的设置。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提升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效用的增强,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目前非常紧迫的战略性任务。正是基于这一思考,文章试图就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理论、指标体系的设置及其如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同时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心  梅松 《统计研究》2007,24(7):17-21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突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有必要建立起一套能反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要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谐社会是良性运行和谐发展的社会,是公平正义、稳定有序、充满活力、治理良好、意识健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据此,我们构造了一个由6个方面25个具体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个指标体系对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社会和谐程度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评价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皓  韩兆洲 《统计研究》2009,26(9):87-91
 在对和谐社会的评价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指标设计以及赋权、指标的定期实际测定、要不要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值等。根据胡锦涛书记对和谐社会的阐述,同时考虑到可以定期从统计年鉴获得数据,从民主法治到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了18项指标,采用主成分法对和谐指标赋权,并对历年广东和谐社会进行实证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两型社会"的内涵,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科技创新和资源环境等四个方面设计出一套目标清晰、层次分明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突变级数法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水平(2005-2009年)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该方法将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有机结合,按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确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减少了指标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实证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2005-2009年"两型社会"建设水平总体形势较优且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