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静脉球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术后10例颈静脉球瘤患者手术前行扫描观察分析。结果:颈静脉球瘤分鼓室型和颈静脉孔型二类,前者主要表现为鼓室外耳道内的软组织肿块,临床以耳部症状为主,后者主要表现为颈静脉孔扩大,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颅底骨质不规则破坏,其内有软组织密度肿物,临床出现颅神经症状。CT、MRI增强扫描显示二类颈静脉球瘤的软组织肿块均明显强化。MRA显示颈血管受压移位。结论:CT与MRI扫描优势互补,是诊断颈静脉球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汪桦  张威江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6):F0003-F0003
患女,55岁.因进行性听力丧失伴头痛2年入院.外院CT发现右颈静脉孔区占位.查体:右舌咽神经和右面神经麻痹,其余正常.临床诊断:颈静脉球瘤.行颅内外肿瘤摘除术,后经病理证实,术后随访半年患者健在.MRI检查:日立公司生产的AIRISⅡ开放式永磁型低场磁共振成像设备,磁场强度为0.3T.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术后 10例颈静脉球瘤患者术前行扫描观察分析。结果 :颈静脉球瘤分鼓室型和颈静脉孔型二类 ,前者主要表现为鼓室外耳道内的软组织肿块 ,临床以耳部症状为主 ,后者主要表现为颈静脉孔扩大 ,边缘骨质增生硬化 ,颅底骨质不规则破坏 ,其内有软组织密度肿物 ,临床出现颅神经症状。CT、MRI增强扫描显示二类颈静脉球瘤的软组织肿块均明显强化。MRA显示颈血管受压移位。结论 :CT与MRI扫描优势互补 ,是诊断颈静脉球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4例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平  张涛  沙力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2,34(5):402-403,F004
目的:分析颈静脉球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重点讨论此瘤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价值与限度。方法:报道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并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及其各种检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颇多;其表现各具特点,尤其是高分辨率薄层CT及MR表现颇具特征性,能为此瘤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颈静脉球瘤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都有一定的价值和限度。应恰当选择,合理应用,可取得理想的诊断结果。尤其是高分辨率薄导CT及MR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应作为术前常规和必需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体瘤的DSA诊断和术前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特点和手术前栓塞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的23例手术前经导管栓塞的颈动脉体瘤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影像资料,并与1954年至1995年收治的26例单纯手术切除的颈动脉体瘤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颈动脉体瘤的特征性DSA表现:瘤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受推压移位夹角增大,瘤体血运丰富。术前栓塞安全、可行,与单纯手术组相比术中出血减少(P〈0.01),术程有所缩短,并发症减少,肿瘤一期切除。结论颈动脉体瘤的DSA表现特征明显,对诊断、鉴别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术前栓塞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CBT)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探讨DSA在CBT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并分析11例(12个)CB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DSA表现.结果 11例CBT临床均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肿块呈椭圆形、圆形,质较硬,实性,边界清楚,无压痛,其中颈部闻及血管杂音2例;肿物可前后推动而不能上下移动.DSA显示所有患侧颈动脉分叉夹角增大,颈内外动脉移位;所有CBT肿瘤血供丰富,肿瘤染色明显,瘤体与血管的关系清晰,主要供血动脉起源于颈外动脉.DSA显示瘤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内3个,9个瘤体呈偏心性生长并包绕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分叉.瘤体直径3.0~9.0 cm,平均约(4.5±1.5)cm.DSA显示右侧6例,左侧4例,双侧1例.肿瘤定性、定位以及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大多数CBT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误诊,但具有特殊的DSA表现.DSA能清晰显示瘤体与颈部血管关系,为外科手术或栓塞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DSA诊断CBT准确率100%.  相似文献   

7.
颈静脉球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Huang D  Yang W  Zhou D  Han D  Jiang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0):1381-1384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临床特征、正确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1983-2000年住院并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和/或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7例颈静脉球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男14例(37.8%),女23例(62.2%);平均年龄37.2岁(3.5-66岁);病程平均4.3年(1个月-19年)。病变在左耳19例,右耳17例,双耳1例,共38耳。2例合并同侧颈动脉体瘤,1例肿瘤有嗜铬性(血压高);30例(81.1%)以搏动性耳鸣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13例(35.1%)初诊时考虑颈静脉球瘤,其余24例(64.9%)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平均误诊时间达4.4年。根据影像检查和手术所见,确定18耳起源于鼓室,20耳起源于颈静脉球。按1981年Fisch分类,A型11耳,B型7耳,C型7耳,D1型5耳,D2型8耳。除1例双侧病变外,其余36例均经手术治疗;肿瘤全部切除30例,术后面瘫6例,头晕、声音嘶哑和耳廓下部坏死各1例。随访25例,平均时间5.2年(1.1-16.1年),无瘤生存19例,带瘤生存3例,死亡3例(其中2例分别死于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结论 颈静脉球瘤容易误诊和引起周围结构损伤;易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DSA检查的方法,表现及对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 5例颈动脉体瘤术前接受DSA检查,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造影,选择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其中4例进行了Matas试验交叉造影.造影后5例患者均手术切除了肿瘤,其中单纯肿瘤分离切除3例,肿瘤切除加颈动脉修补1例,肿瘤连同颈动脉切除1例.结果 5例肿瘤DSA表现典型,包括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血供丰富,肿瘤部分或完全包绕颈动脉.此外1例椎动脉分支参与肿瘤供血,1例出现动-静脉瘘.颈内动脉造影1例患侧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发育不艮.Matas试验2例Willis环代偿艮好,1例经2周训练后Willis环开放,1例因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发育不良,无法建立有效代偿.结论 颈动脉体瘤具有典型的DSA表现,且在肿瘤对血管侵蚀程度的判断、脑血管发育状况和代偿能力、颈动脉阻断后脑耐受性的评估等方面,DSA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为手术风险的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手指血管球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MRI诊断价值及技术方法。方法3例手指血管球瘤患者行MRI平扫,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序列(SET1WI,T1WI+F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2WI),快速小角度单次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加脂肪抑制(FLASH+FS)矢状位、冠状位、轴位以及增强扫描。结果3例患者的病程最短3年,最长9年。3例肿瘤均发生在环指,2例位于指骨远端掌侧面,1例位于甲床下。MRI上病变呈结节状,在T1WI上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2WI和FLASH上均为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结论MRI的T1WI、T2WI、FLASH+FS及增强扫描可以很好地显示手指血管球瘤这种微小病变,对本病的诊断及手术前定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Moyamoya病患者均行MRA检查,10例行DSA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在MRA图像上均显示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窄或闭塞,在颅脑基底部侧支循环明显异常增多,呈烟雾状血管网;全脑DSA表现为颈内动脉分叉以上大动脉前、中动脉近段狭窄和闭塞,颅底异常增多的血管网及通过侧支循环建立的吻合支显示更为清晰。讨论:MRA作为一种无创伤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Moyamoya病,儿童最为适用;DSA在显示细节如烟雾血管、侧支循环血管等方面优于MR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脑血管造影表现,就其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检查方法综合分析。结果30例颅内动脉瘤25例单发、5例多发,DSA造影可明确动脉瘤分布部位及大小。结论1 DSA造影能够多角度立体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颈情况与载瘤动脉关系。为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明确数据。2旋转DSA技术在动脉瘤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笔者报告了4例颈静脉球瘤的CT表现.1例病变位于颈静脉窝内,1例位于鼓室腔内,另2倒位于颈静脉窝及鼓室内。4例中3例侵及外耳道,3倒侵及颅内,2例下行至颈部。上述CT所见均由手术证实。文中结合文献复习就本病的起源、命名、肿瘤扩展、临床表现、CT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Moyamoya病CT、MRI和DSA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CT、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153例Moyamoya患者的CT、MRI及DSA进行回顾性分析.153例患者中,83例有CT平扫,30例有CT增强,25例有CT血管造影(CTA);135例有MRI SE序列平扫,3D-TOF MR血管成像(MRA)130例;113例有DSA.结果:83例CT平扫发现脑梗死38例,脑出血33例,仅3例隐约可见丘脑、基底节区和鞍上池的略高密度烟雾血管影;135例MRI平扫患者中发现脑梗死108例,脑出血38例.CT平扫、CTA、CT增强诊断阳性率分别为3.6%(3/83)、92%(23/25)和93.3%(28/30).MRI平扫和3D-TOF MRA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5.6%(129/135)和100%(135/135).DSA诊断阳性率100%(113/113).CTA、MRA和DSA显示颈外动脉侧支循环的阳性率分别为24%(6/25)、27.7%(36/130)和35.4%(40/113).与DSA比较,CTA和MRA显示烟雾血管少,常高估脑动脉狭窄.结论:DSA是诊断烟雾病的最佳影像学手段,但具有创伤性.CT增强、CTA、MRI平扫和MRA均是诊断烟雾病的重要方法,CT平扫难以诊断烟雾病.  相似文献   

15.
许有生  沈纪林等 《嘉兴医学》2002,18(1):4-5,I001
目的:探讨多层(四层)螺旋CT (MST)对颈静脉球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先作多层螺旋CT检查,然后与手术,病理检查对照,结果:CT诊断与手术所见,病理检查完全符合。结论:MSCT在诊断颈静脉球瘤中可以代替血管造影,而且可以了解血管与周围组织的三维(3D)关系。  相似文献   

16.
颈静脉孔内颈静脉球瘤摘除术一例陈建武,樊忠,亓卫国(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耳鼻喉科)(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1993年10月20日,国内首次完整摘除1例颈静脉孔内颈静脉球瘤,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工临床表现病人男,35岁,声音嘶哑2月余,呛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此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结合文献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5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5例,右侧10例。病变以颈静脉孔为中心生长并向周围结构不同程度蔓延。CT及MRI表现各具特征性,CT显示颈静脉孔区及其周围软组织肿块,颈静脉球窝较对侧明显扩大,高分辨CT更能显示骨质破坏程度;MRI均显示颈静脉孔区及鼓室内不规则的软组织信号灶,并能见到典型的"盐和胡椒"征象,能为此瘤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颈静脉球瘤的CT、高分辨薄层CT及MR检查有明显的优势,CT检查尤其是高分辨CT可准确显示骨质破坏范围、程度;MRI能更清楚显示病变范围、病灶信号及强化方式,两者优势互补,应作为术前常规和必需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8.
小肠出血的部位及原因诊断比较棘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是目前诊断小肠出血有重要价值的诊断技术 ,作者对 2 5例疑似小肠出血的消化道出血病人的DS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探讨提高小肠出血诊断率的途径与方法。1 材料和方法  选择我院 1997~ 2 0 0 2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 2 5例 ,男 14例 ,女 11例 ,年龄 2 5~ 70岁。有反复出血及贫血 ,Hb70~ 12 0 g/L ,平均 10 5 g/L。临床症状有暗红色血便 2 3例 ,粘液血便 2例 ,腹痛 5例 ,腹块 4例 ,呕血 2例。病程最短 4天 ,最长 10年。根据病史、体征及临床表现 ,11例选用胃镜 +钡餐造影 …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诊断颈静脉球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们引进一台GE公司产多层(四层)螺旋CT机,型号为Lightspeed plus,检出1例颈静脉球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主诉右耳耳鸣、听力下降3年余。检查:右耳鼓膜稍浊。临床诊断:右耳鼓室、颈静脉球体瘤?(可见静脉球突入右鼓室)。 2001年10月16日作多层螺旋CT检查。轴位图像上示右侧颈静脉孔扩大,壁不规则破坏、有细小残留骨,与鼓室(图1)、内听道壁(图2)界限不清。注射欧乃派克60ml(300mgI/ml)作增强扫描。将轴位图像传送至工作站(Sun sparc 20,Advantage windows4.0),利用工作站的MPVR软件进行冠状位、矢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11例经手术和组织学证实的颈静脉球瘤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颈静脉球瘤,左侧7例,右侧4例;病变以颈静脉孔为中心生长并向周围结构不同程度蔓延。病变边界均清楚,呈卵圆形2例,哑铃形1例,不规则形8例。颞骨高分辨CT(HRCT)表现:与脑组织比较,颈静脉孔区软组织肿块呈等密度,周围的骨质呈虫蚀样或不规则破坏,其中7例鼓室下壁骨质破坏,肿块进入下鼓室并有2例听小骨破坏,2倒侵犯内耳道和外耳道,4例颈动脉管骨质破坏,5倒岩尖骨质破坏,6例斜坡骨质破坏。MRI表现:颈静脉孔区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全部11例中,与脑灰质比较,MRT WI呈低信号3倒,等信号8例,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T1WI呈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82%)在T2WI和增强T1WI上可显示“盐和胡椒”征。6例小脑受压,3例延髓、小脑同时受压。MRA表现:未见明显异常改变。MRV表现:2例乙状窦及颈内静脉受压。结论联合使用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能够为颈静脉球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