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自实验结果说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否则将得出不正确的表面张力数据,从而得到错误的有关阳离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利用动态表面张力研究方法,对不同质量比的烷基苯磺酸胺盐和椰子油二乙醇酰胺进了行研究,并利用2种数学模型对动态吸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吸附过程分成不同时区的数学模型能更好的体现表面活性剂的动态吸附过程,为表面活性剂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提供预测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氯化钠对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将非理想混有附理论与Szyszkowski方程相结合建立了二元混合活性剂体系的表面张力方程。应用于四个阴/阳离子二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符合,混合体系在表面张力降低效率方面的中 效应可以中表面有附自由能的下降和碳氢链在界面所占面积的减小来解释边四个体系是十圩醇聚氧乙醚硫酸三惭醇铵分别(1)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十二烷基吡啶氯化物,(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4)十  相似文献   

6.
通过体积滴定法测定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由此得到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并且利用稳态荧光猝灭法测定胶柬聚集数Nm,进一步说明了此类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很明显的胶团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8.
重点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单体或预胶束溶液中气/液界面的平衡与动态的表面张力和吸附情况。平衡表面张力的数据可联系到Langmuir平衡吸附等温方程和Gibbs吸附方程;介绍了表态表面张力测量方法与基本参数,讨论了扩散控制吸附模型与混合动力吸附模型,由动态表面张力数据可得到表观扩散系数值,并结合吸附模型中,可得到动态吸附的各个参数(如吸附附速率常数、脱附速率常数等)。同时,对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的动态表面  相似文献   

9.
非理想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张力方程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理想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混合吸附单层的组成随体相组成的变化可通过单点参数法确定。这使得能够根据构成二元混合体系的单一表面活性剂有γ-logC关系和混合体系的一个表面张力数据,应用所建立的表面张力方程预测不同体相组成和浓度的非理想二元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0.
运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乙醇三元体系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体系的表面活性体现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上,醇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一定的浓度比上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铂金板法测定了不同浓度、温度及不同表面活性剂条件下氨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并用高速摄像机记录铂金板浸入、脱离液体过程的浸润高度。结果表明,温度或浓度的变化均与氨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呈现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在20.5~45℃范围内,不同浓度氨水的表面张力值下降幅度在9.17%~11.48%;随着氨水浓度在0~25%范围内增加,溶液表面张力值逐渐下降,降幅达15.20%;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显著降低氨水的表面张力值,10%浓度的氨水表面张力值降幅最高达46.18%;所有测量结果中铂金板的浸润高度和面积值与表面张力值变化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综合归纳散见于众多文献中的关于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与分子聚集体结构的实验研究方法,并将分篇发表。在此篇中介绍了表面活性剂胶团水溶液性质的黏度研究方法,涉及特性黏度[η]、Huggins常数KH、Kramer常数Kk、胶团表面水化度W、胶团引流体力学半径Rx以及胶团球形形状和尺寸分散性的判定等。  相似文献   

13.
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8H17C6H4(OC2H4)10SO4Na(C8φE10S)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1H25N(CH3)3Br(C12NM)不仅能在水溶液中形成透明的均匀溶液,而且混合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cmc)和γcmc比单一组份的低得多,在C8φE10S中引入的C12NM3量小于10%时,C8ψE10S-C12NM3的润湿能力不变,大于10%时,润湿能力增加,超过20%时,润湿能  相似文献   

14.
表面张力法是研究环精精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用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浓度(γ-C)曲线来计算包结化合物的形成常数是可行的。本介绍了六种用表面张力法计算环糊精-表面活性剂包结化合和形成常数的数值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环氧氯丙烷、三乙胺和三氟化硼乙醚合成一种低聚合度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DST)。结果表明:溶液浓度越高,动态表面活性越高,DST达到平衡越快,DST曲线越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吸附初期属扩散控制吸附,后期属混合动力吸附。测定了基本的表面活性,其CMC值为6.99g.L-1,γCMC为41.04mN.m-1。  相似文献   

16.
4种新型氟碳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巨化集团技术中心最新开发的4种氟碳表面活性剂:3-三聚环氧六氟丙烷酰胺基丙基(2-亚硫酸) 乙基二甲基铵、3-三聚环氧六氟丙烷酰胺基丙基甜菜碱、8-3-9氟碳-碳氢柔桥混链双季铵、6-3_9氟碳柔桥混链双季铵。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1.14×10-4、1.12×10-3、4.93×10-4、2.78×10-4 mol/L,在临界胶束浓度时表面张力分别为19.0、22.0、20.9、22.7 mN/m,在质量分数0.1%时,表面张力分别为16.4、18.2、19.2、20.4 mN/m。分析了氟碳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β-环糊精(β-CD)形成的包结物。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张力法可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确定表面活性剂与β-CD形成包结物的稳定常数。发现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变时,增加β-CD的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上升,并达到纯水表面张力值,有β-CD存在时,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浓度曲线较无β-CD时为高,而且β-CD浓度越 线上升得越高。同时在实验中发现,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与  相似文献   

18.
哌嗪系列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索哌嗪类双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EOR)、新材料制备及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合成了两个以哌嗪为基的双子表面活性剂Ⅰ和Ⅴ,一个含有两种阴离子的Bola型表面活性剂Ⅱ和一个大环表面活性剂Ⅲ。表面张力测定结果显示,Ⅰ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6.47×10-4mol/L,优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Ⅴ的CMC为1.17×10-3mol/L,说明连接基团长度一定时,增加疏水链的数目,表面活性降低。Ⅱ和Ⅲ水溶性较好,可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或在新材料中作为模板剂。MM2能量最小法计算结果显示,在有限长连接基团中引入较多疏水链的化合物不易合成。用溶剂可接触面积说明了Ⅲ水溶性较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设计了一种溶液起泡特性检测方法,它简单易行又可提供相对独立的起泡性和稳泡性参数。研究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起泡特性及其与浓度的关系。起泡性和稳泡性皆随表面活性剂浓度上升而增强.到一定浓度后达极限值。起泡性达极限值的浓度与饱和吸附层开始形成的浓度相应。稳泡性达到极限值的浓度均在cmc以上。三体系起泡性极限值相差不大,而稳泡性则相差数倍至十倍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