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p57kip2和PCNA蛋白在西宁地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食管鳞癌及其相对应的31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7kip2和PCNA蛋白,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p57ki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为28.33%,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率(51.61%),并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为81.6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率(61.29%),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7KIP2与PCNA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11,P<0.01)。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p57kip2低表达与PCNA的高表达共同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食管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57^ki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与cyclin D1和PCNA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57^kip2、cyclin D1、PCN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对这些组织的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p57^kip2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yclin D1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7^kip2和cyclin D1、p57^kip2和PCNA之间表达负相关(r=-0.429,r=-0.585,P〈0.01)。流式细胞术: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癌组织中DNA含量增高,异倍体细胞增加(P〈0.01);G0/G1期细胞减少,而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增殖指数(PI)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结论p57^kip2低表达与cyclin D1和PCNA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CD147、NF-κ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刺激因子(CD147)、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对照组织CD147、NF-κB的表达.结果 CD147、NF-κB在食管鳞癌表达阳性率为77.5%、87.5%,在癌旁正常对照组为25%、4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7在早期和中晚期食管癌表达阳性率为33.3%、90.3%,在NF-κB为55.6%、96.8%,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7在食管鳞癌无转移和转移组表达阳性率为28.6%、87.9%,在NF-κB为42.9%、9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47、NF-κB在食管鳞癌组织表达增高,与肿瘤的浸润、转移相关,它们可能是通过共同的作用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WWOX与P5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正常食管黏膜、癌旁食管黏膜及癌组织标本的WWOX与P53蛋白产物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期与III~IV期间WWOX蛋白异常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或II期均与III~IV期间P53蛋白异常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WWOX蛋白阴性表达与P53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 s=0.514,P<0.001)。结论WWOX蛋白与P53蛋白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关。在食管鳞癌中WWOX蛋白与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联合检测WWOX蛋白与P53蛋白,可以为食管鳞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有意义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半胱氨酸富集蛋白61(Cyr61)及CD25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68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食管癌组)、癌旁组织(癌旁组)和6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病变组织(对照组)中的MMP-2、Cyr61及CD25,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食管癌组中MMP-2、Cyr61和CD2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35%( 56/68)、73.53% (50/68)和89.71%(61/68),与癌旁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织中MMP-2、Cyr61和CD25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T分期、N分期和M分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分化程度中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Cyr61及CD25在食管鳞癌中均有高表达,对其进行检测对了解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GRP78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RP78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RP78 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7%(17 /30)和26.67%(8/30),GRP78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鳞状细胞癌GRP78 mRNA呈现高表达,表明GRP78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可以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种有价值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感染情况及感染后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80例食管鳞癌和对应80例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及8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PV感染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HPV感染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80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2.5%、25%、13.75%.统计学结果显示食管癌组与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及正常食管黏膜组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6,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存在HPV感染,HPV感染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因子(VEGF-C)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95例食管鳞癌和40例癌旁组织中IGF-IR、VEGF-C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学意义.结果 IGF-1R、VEGF-C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1.05%(77/95),67.37%(64/95),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8/40),5%(2/40),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R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1);VEGF-C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1),而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食管鳞癌中IGF-1R与VEGF-C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IGF-1R、VEGF-C的异常表达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联合检测IGF-1R和VEGF-C的异常表达对肿瘤恶性程度、治疗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波  戴天阳  罗南  赵夏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10-281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癌和癌旁食管组织中的VEGF-C、VEGFR-3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3%(23/46),76%(23/46),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但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VEGF-C、VEGFR-3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展,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根治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0例,收集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300份和癌旁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标本100份。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钙黏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4.00%(162/300),明显低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00%(7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形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5.33%(106/300),明显低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00%(2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中钙黏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中高分化鳞癌和腺癌的钙黏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癌和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吸烟患者中波形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吸烟患者,中高分化鳞癌和腺癌的钙黏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鳞癌和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鳞癌分化程度、腺癌分化程度是钙黏蛋白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鳞癌分化程度、腺癌分化程度是波形蛋白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上皮间质转化现象,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WDHD1蛋白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WDHD1蛋白在食管鳞癌、食管腺癌和癌周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WDHD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15.68±3.01)明显高于在食管腺癌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4.66±2.46,3.89±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7,21.12,P<0.05),WDHD1蛋白在食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DHD1蛋白在食管鳞癌高、中分化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组织,在TNM分期Ⅲ+Ⅳ期组织中的表达高于Ⅰ+Ⅱ期、在浸润深度T3+T4组织中的表达高于T1 +T2组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DHD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恶性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有关,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端粒酶亚基因表达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检测29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47例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端粒酶各亚单位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亚单位基因端粒酶逆转录酶(mTERT)mRNA表达在食管癌、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端粒酶亚单位基因hTR或TP1mRNA在3种食管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5例食管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hTR或TP1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关键性作用:hTERT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端粒酶有望成为食管癌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SNHG20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择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40名作为研究组,另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NHG20的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结果差异,分析其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意义。结果研究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NHG20表达量检测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食管癌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浸润、是否远端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NHG20表达变化与其病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可作为一个潜在的无创性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喉鳞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4例喉鳞癌手术切除组织(喉鳞癌组)及癌旁非癌喉黏膜组织(癌旁对照组).按组织分化程度、颈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TNM分期进行分组比较EGFR和COX-2的表达.结果 EGFR在喉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3.0%( 34/54),高于癌旁对照组的42.6%(23/54) (P< 0.05),COX-2在喉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8.5%(37/54),高于癌旁对照组的35.2%(19/54) (P< 0.01).喉鳞癌组中EGFR和COX-2的表达量分别为0.584±0.136和0.561±0.134,而癌旁对照组分别为0.161±0.045和0.114±0.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和COX-2的表达量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颈淋巴结有无转移、不同临床TNM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喉鳞癌组织中EGFR与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2,P<0.01).结论 EGFR和COX-2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临床分期以及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凌波  蒋金芳    梁伟华    杨兰    陈志刚 《现代预防医学》2020,(2):376-380
目的 探讨着丝粒蛋白 - A(CENP - A)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58例哈族食管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和正常哈族人外周血,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ENP - A在哈族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58例哈族食管癌患者血清中CENP - 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哈族人(t = 14.371,P<0.001);哈族食管癌组织中CENP - A阳性表达率为67.2%(39/58),对应的癌旁组织为36.2%(21/58),前者CENP - A阳性率和表达水平高于后者 ( χ2 = 18.54,Z = - 3.962,P<0.0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ENP - A在哈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P = 0.04 )、分化程度(P = 0.036)、浸润深度(P = 0.046 )、淋巴结转移(P = 0.009 )、TNM分期(P = 0.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NP - A可作为评价食管癌进展比较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黏蛋白(MU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CIN)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1月该院病理科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石蜡标本64例、HGCIN石蜡标本40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宫颈手术获取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40例为对照组。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HGCIN及对照组中MUC1、MUC4、MUC2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MUC1、MUC4、MUC20的表达与临床参数之间关系。结果 MUC1、MUC4、MUC20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 94%(55/64)、90. 63%(58/64)、82. 81%(53/64),在HGCIN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 00%(24/40)、65. 00%(26/40)、62. 50%(25/40),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 50%(15/40)、20. 00%(8/40)、40. 00%(16/40),宫颈鳞状细胞癌组HGCIN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宫颈鳞状细胞癌中,MUC1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MUC4的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MUC20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不同类型的MU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与HGCIN中的表达存在差异,MUC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宫颈鳞状细胞癌中MU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检测MUC水平利于对宫颈鳞状细胞癌早期鉴别、诊断以及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蛋白水平检测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组织来自2005年7月—2012年7月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癌)和未分化癌标本各30例(含石蜡标本和小块组织液氮罐保存标本),并选取30例癌旁慢性宫颈炎组织作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宫颈鳞癌组织、30例宫颈未分化癌组织和30例癌旁慢性炎组织中eIF4E蛋白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宫颈鳞癌、未分化癌和癌旁慢性宫颈炎性组织中eIF4E蛋白相对于β-actin的比率分别为0.340±0.017、0.315±0.023和0.122±0.003;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织中eIF4E蛋白表达平均吸光度值(MOD值)分别为0.237±0.015、0.219±0.009和0.125±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发现,宫颈癌临床分期越晚,eIF4E表达率越高;分化程度越高,eIF4E表达率越低;eIF4E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结论 eIF4E与宫颈癌的进展及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研究CD44及其变异体CD44v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食管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潮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存档的食管癌蜡块(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过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非生物素)检测食管癌中CD44的表达共145例,CD44v6共146例。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各组之间表达情况的数据统计采用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各组中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CD44及CD44v6在5例小细胞癌中均不表达0%,在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1%(127/140)和82.27%(116/141)。其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分别为100%(10/10)及88.89%(8/9),中分化组分别为98.21%(55/56)及94.74%(54/57),而低分化组则分别为83.78%(62/74)及72%(54/75)。CD44及CD44v6在鳞状细胞癌与小细胞癌之间的表达情况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在高分化组与中分化组间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及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化越好,CD44及CD44v6的表达越强。结论 CD44及CD44v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及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提示它们可以作为食管癌组织学分型的一个辅助标记物及预后预测因子之一。另外,鉴于CD44及CD44v6在食管癌中的高表达率,提示其可能为食管癌干细胞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肺鳞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和免疫印迹(westorn blot)技术检测22例不同分期及分化程度的肺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HSP27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HSP27在肺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鳞癌组织中HSP27蛋白表达水平(0.85±0.1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57±0.24);HSP27在低分化肺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组织(P<0.05);HSP27在早期(Ⅰ期+Ⅱ期)肺鳞癌组织和非早期(Ⅲ期)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27在肺鳞癌中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