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保证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规范性。方法以2011年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工作为契机,对准备阶段、测量阶段、数据处理阶段三个过程采取不同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及数据进行不确定度分析评定,有效降低并评估了不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结论实施质量控制是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验本院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的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方法 参加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结果 本院监测系统盲样比对结果合格,单组和综合性能指标均达到优秀,表明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质量控制措施良好。结论 本院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能够满足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保证热释光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方法对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程序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Li F(Mg,Cu,P)粉末在240℃恒温下保持10 min,元件一致性检验控制在±5%,热释光剂量仪测量系统计量检定、专人测量和管理,异常数据调查分析是质量控制重点措施。结论加强外照射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系统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是监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异常原因,据此提供相应对策。方法发放调查表格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剂量异常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部分的个人剂量异常情况发生在医疗机构,其中78%的剂量异常属非个人真实受照,其余22%为个人真实照射,个人真实照射所致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场所或个人防护条件较差。结论放射工作机构应采取措施,改善工作场所和人员防护条件,提高管理水平,落实管理责任制,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和宣传贯彻个人剂量监测的有关规定;检测服务机构应健全个人剂量计种类,提高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放射诊断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监测用热释光(TLD)检测系统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在二级标准剂量学实验室对用于入射体表剂量调查的TLD剂量元件照射标准曲线和盲样比对,同时通过标准化的测量程序及设备的定期校正等来控制检测系统的监测质量。[结果]个人剂量与入射体表剂量盲样比对结果评定值与约定真值的偏差均小于±10%;三条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6和0.9999)。[结论]本实验室热释光(TLD)检测系统的质量控制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监测结果准确可靠,能保障放射诊断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调查的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异常原因,保证报告值的准确可靠。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进行常规监测和剂量调查。结果 异常剂量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正常照射、误照射和故意照射,误照射人员最多;区县级主要为防护不到位,市级主要为剂量计遗忘辐射场。结论 要使职业照射个人监测更加规范,必须走法制化管理的道路,基层放射防护设施及措施有待加强。对剂量异常非实际受照人员,给出名义剂量;对剂量异常实际受照人员,健康体检,估算其受照剂量,改善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012-2014年期间北京部分军队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中出现的异常剂量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选取北京甲、乙、丙3家三甲军队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作为抽样调查对象,采用热释光剂量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共计监测4986人次,个人剂量出现异常31人次,异常剂量值主要集中在1.25~5 mSv范围内,丙医院中出现异常剂量人次最多,共计19人次,占3家医院异常剂量总人次数的61.29%;不同工种情况中,出现异常剂量人次最多的是核医学工作人员,共计21人次,占异常剂量总人次数的67.74%。本次调查中,异常剂量产生主要原因包括工作量大、遗留在操作室,故意照射、佩戴位置不正确、操作中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5个方面。结论 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管理者对于放射防护工作的认识,科学利用监管手段,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异常原因,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方法 发放调查表格,结合现场调查和电话咨询核实个人剂量异常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及处理。结果 非正常照射人次占剂量异常人次的92.3%,其主要原因是放射工作人员的故意照射和把剂量计遗留机房内,正常照射的主要原因是放射工作人员在进行床边射线诊治操作时不注意穿戴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结论 放射机构应采取措施,改善工作场所和人员防护条件,提高管理水平,落实管理责任制,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和宣传贯彻个人剂量监测的有关规定;放射监测服务机构应提高监测质量,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关蕾  杨非 《中国辐射卫生》2021,30(4):453-456
目的 对2016—2018年成都地区部分放射从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进行分析,以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同类异常情况。方法 采用热释光测量法监测个人剂量,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异常剂量人次数基本持平,不同年份异常剂量人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从事诊断放射学的人员个人剂量异常人次最多,占75.96%;个人剂量异常原因居首位的是“个人剂量计曾经被留置于放射工作场所内”,占32.61%。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剂量计规范佩戴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验本中心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性能,探讨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总结本中心个人剂量监测系统2004~2011年六次参加全国盲样比对的结果,分析误差原因.结果 本中心监测系统历次比对结果均合格,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质量控制措施良好.结论 参加上级技术指导部门组织的盲样比对是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加强日常检测中的质量控制,对提高监测质量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阜新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对2018—2021年对阜新市医疗机构1个监测周期内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为异常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剂量调查登记表》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8—2021年阜新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 89人次,均由非职业照射引起。异常结果职业类别主要为诊断放射学,比例为96.63%。异常结果主要在1.25~5.00 mSv之间(80.90%)。造成异常结果的主要原因为个人剂量计曾经被留置于放射工作场所内,比例为49.44%。结论 2018—2021年阜新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均由非职业照射引起,应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并加强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015-2017年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数据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采用热释光法对个人剂量计进行检测。单次监测结果超过1.25 mSv时,使用《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剂量核查登记表》进行异常剂量调查,在EXCEL中对异常剂量及其原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本中心监测的个人剂量异常数据共计166人次,大部分异常剂量在5.00 mSv以下(72.29%),导致剂量异常的主要原因有剂量计遗留于放射工作场所内、佩戴过期剂量计、佩戴剂量计自身接受放射性检查,占异常剂量总数的75.90%。结论 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指导放射工作人员正确规范佩戴和使用个人剂量计,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钱旭东  孙立伟 《中国辐射卫生》2012,21(3):265-265,267
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控可能受到的超过正常情况下剂量限值的照射,放射工作人员通过佩戴热释光剂量计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每3个月1次,每年4次。如果监测结果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调查水平,需进行大剂量核查,以了解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大剂量原因,规范操作行为,预防放射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了热释光照射器在个人剂量监测剂量刻度中的应用.方法:选用2组剂量计,分别在标准实验室和自备照射器上辐照,比较测量结果.结果:自备照射器和标准实验室两者辐照剂量的相对偏差为6.5%,其线性、重复性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自备照射器用于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的期间核查工作,可有效提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了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的检定与质量控制程序。方法 在精密筛选探测器和保持读出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在标准辐射场照射(LiF:Mg,Cu,P)探测器,通过读出系统得出计数并计算出校准因子;在标准辐射场照射一约定值验证校准因子;用自备辐照仪进行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的质量控制。结果 获得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校准因子:1.76×10-3 mSv/计数;通过了标准盲样的验证;确定了自备辐照仪照射量与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读出计数的关系。结论 通过对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的校准、验证及质量自控,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真实准确,使个人剂量监测更加规范和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和放射工作单位的利益。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进行常规监测和剂量调查。结果 异常剂量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正常照射、误照射和故意照射,故意照射人员最多。结论 要使职业照射个人监测更加规范,必须走法制化管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过量照射原因,据此提供相应对策。方法 参照四川省疾控中心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过量照射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大部分的过量照射发生在医疗机构,其中55.6%的过量照射属非个人真实照射,其余44.4%为个人真实照射,个人真实照射所致过量照射原因是工作量大或违反个人剂量监测程序。结论 放射工作单位应采取措施,改善工作场所和人员防护条件,提高管理水平,落实管理责任制,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和宣传贯彻个人剂量监测的有关规定;检测服务机构应健全个人剂量种类,提高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和放射工作单位的利益。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进行常规监测和剂量调查。结果 异常剂量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正常照射、误照射和故意照射,故意照射人员最多。结论 要使职业照射个人监测更加规范,必须走法制化管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013—2014年南京地区放射从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中数据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采取应对措施。方法采用热释光法,对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发现105人次个人剂量异常,其中从事诊断放射学工作的从业人员占48.6%(51/105),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占21.9%(23/105)。多数异常剂量在5 m Sv以下,且60.9%的剂量异常并非实际受照。使用不规范剂量计者占56.2%;工作量大、防护差的占33.3%。结论导致剂量异常的主要原因是防护差和使用剂量计不规范,应加强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20.
参加第12次环境剂量计国际比对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验证我们研制生产的热释光个人剂量计用于环境剂量监测的可能性。方法 参加环境剂量计国际比对。结果 一组实验室照射、一组野外照射、三组野外与实验室混合照射,结果与参考值的偏差分别为-1.0%、-4.3%、-1.6%、-0.8%和-0.3%。结论 我们研制生产的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同样可用于环境剂量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