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何季民 《发电设备》1992,(12):11-16
介绍采用煤粉高浓度燃烧技术的变异煤粉浓度燃烧器、煤粉浓缩燃烧器、浓淡直流钝体燃烧器、褐煤浓缩稳燃器四种新型燃烧器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煤粉燃烧器的分级浓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次风的浓缩有利于煤粉气流的着火、稳燃和降低NOx排放,是煤粉燃烧器一个主要任务。介绍浓淡燃烧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对燃烧器的浓缩过程的分级解析,说明分级浓缩是提高煤粉浓度的有效方法。有效的第1级浓缩增大了煤粉的输送浓度,进而可改善第2级浓缩.提高燃烧区的煤粉空间浓度。讨论了第1级和第2级浓缩对燃烧器性能的不同影响,说明了第2级浓缩的重要性和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并提出煤粉燃烧器的第2级浓缩和其后的一、二次风的配合是保证燃烧器性能的关键,也是未来煤粉燃烧器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粉锅炉在冷态点火期间往往存在点火油耗过高,烟囱冒黑烟等问题,在1台220t/h煤粉锅炉点火燃烧器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汽力雾化喷嘴和机械雾化喷嘴实际点火试验。结果表明:锅炉冷态点火冒黑烟的根本原因在于燃烧器配风量严重不足及燃烧器空气动力结构与油雾炬结构不匹配:对于稳燃效果较差的燃烧器,采用机械雾化喷嘴可获得比汽力雾化喷嘴更为稳定可靠的稳燃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安阳电厂新型煤粉燃烧器改造后的效果,从锅炉燃烧效率下降,新型煤粉燃烧器选型,全厂经济效益,切圆燃烧,乏气风影响,节油稳燃等诸多问题进行讨论,并对燃烧器布置和切圆燃烧方式提出一些独特观点和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复杂曲面花瓣燃烧器煤粉燃烧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贴体坐标结构化网格对复杂曲面的花瓣燃烧器进行三维(360°)煤粉燃烧的数值模拟。给出花瓣燃烧器的流场、颗粒场、温度场和浓度场,分析花瓣燃烧器的稳燃及低NOx燃烧原理和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花瓣稳燃器的作用下,煤粉气流进入炉内能立即在瓣后着火燃烧,并在径向回流区中形成稳定的"值班火焰",为整个风粉气流的着火燃烧提供稳定的热量来源。花瓣燃烧器的火焰在炉内呈花瓣状,造成局部缺氧区,有利于降低NOx的排放和低挥发分煤在广泛负荷范围内的稳定着火和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6.
曾汉才  朱全利 《湖北电力》2002,26(3):1-2,10
主要研究直流燃烧器与旋流燃烧器的一次风煤风煤粉的稳燃技术(包括烟热回流与煤粉浓淡偏差技术),论述它们对炉内燃与NOx生成的作用,证明它们是稳燃低NOx燃烧器。  相似文献   

7.
煤粉旋流燃烧器掺混系数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作为衡量旋流燃烧器稳燃性能的指标通常有回流区的尺寸(长度和宽度)、回流量、煤粉浓度等参数,而对煤粉气流在炉内与回流区高温流体混合的早晚及混合强度未曾提及。该文提出了掺混系数这一新概念,用以衡量煤粉与高温回流烟气之间掺混速度和掺混强度。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扩流锥稳燃器、花瓣稳燃器和普通旋流燃烧器及花瓣燃烧器的流场,并对其掺混系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同时给出了花瓣燃烧器和普通燃烧器在燃烧贫煤时55%负荷下的温度分布。研究得出掺混系数可以很好地反应回流区边界上的掺混程度,为旋流燃烧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双通道煤粉燃烧器在湖南省300MW机组锅炉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一平  彭敏 《中国电力》1999,32(11):22-25,55
详细介绍了双通道煤粉燃烧器在湖南石门电厂,湘潭电厂B厂300MW机组锅炉上的应用情况。试验和运行结果表明,双通道煤粉燃烧器具有燃烧稳定性好,低负荷稳燃功能强,对煤种适应广等特点,适合在燃用低挥发分劣质无烟煤或煤质变化大的锅炉上采用,同时,针对该燃烧器一次风气流刚性差,煤粉离析,炉渣可燃物高和燃烧器内温度高,喷嘴易变形烧坏等缺点提出了解决办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前言旋流双通道通用煤粉燃烧器是在一般旋流燃烧器的基础上,考虑点火及低负荷稳燃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燃烧器,并可兼作主燃烧器。它是利用直流、旋流二次风和中心风的配比来对烟气回流进行控制,避免了可动式旋流叶片所常发生的卡涩和不同步现象。加设的预燃筒体燃烧器在低负荷下具有良好的稳燃性。这种燃烧器成功地应用在双鸭山发电厂苏制EN—670/13.8—545KT型锅炉上,改后锅炉在41.1%额定负荷以上脱油稳定燃烧,扩大了锅炉的调峰范围和适用煤种,经济效益显著。1结构及工作原理旋流双通道用煤粉燃烧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次风…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稳燃、降低锅炉NOx排放量技术原理及HG-670/13.7-9型锅炉采用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改造措施,并在额定负荷下进行了锅炉效率、锅炉NOx排放量测定以及40%ECR低负荷断油稳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稳燃能力较强,可以降低锅炉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不断提高,煤电作为基础调节能源,承担着负荷调节的关键角色。作为燃煤锅炉的关键核心设备,旋流煤粉燃烧器的低负荷稳燃性能直接决定着整体锅炉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及经济性。该文在总结常规低负荷稳燃措施及其不足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制约旋流煤粉燃烧器低负荷稳燃性能深度提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强化煤粉高效浓缩及高温烟气回流、优化燃烧器运行参数、构建不同负荷下相似的煤粉燃烧特性,以及低负荷下旋流煤粉燃烧机理研究等方面,探讨了提升旋流煤粉燃烧器低负荷稳燃性能的可行性路径及技术措施,为强稳燃能力旋流煤粉燃烧器设计提供了理论及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2.
德国低NOx煤粉燃烧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迄今德国Babcock公司、Steinmuler公司和EVT公司开发研制的各种低NOx煤粉燃烧器,并列举了部分低NOx燃烧器的典型布置方式,对德国目前最先进的三种低NOx燃烧器的稳燃机理和降低NOx的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燃燃器的研制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直流煤粉燃烧器在促进煤粉着火燃尽及降低NOx生成方面的性能,哈尔滨锅炉厂在某原型燃烧器基础上,通过构建两级煤粉浓缩、设置钝体稳燃板及稳燃齿等点火强化及分级燃烧措施,设计开发一种中心富燃料直流煤粉燃烧器。为研究该燃烧器的综合性能,结合燃烧器冷态流动及热态燃烧试验,对比分析原型燃烧器及新型燃烧器的回流区形成、燃烧及NOx生成特性。研究表明,相比于原型燃烧器,新型燃烧器能够在出口处构建更大的回流区分布,且煤粉气流着火位置由90cm附近大幅缩短至10~20cm,煤粉燃烧稳定性明显改善。新型燃烧器在兼顾115mg/m3(O2=6%)较低NOx排放浓度的同时,能够明显提升煤粉燃尽效果,对应飞灰可燃物含量由6.5~9.5%降低至1.5~3.9%,CO排放浓度由800mg/m3(O2=6%)以上降低至160mg/m3(O2=6%)以内,在综合燃烧性能方面较原型燃烧器显现出了更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13种参考文献,对20多年来国外煤粉锅炉的无油直接点火和稳燃技术做了述评,着重介绍直接点火煤粉的供粉系统和点火煤粉燃烧器的发展,并列出了根据现场具体条件设计和选用的一些准则。  相似文献   

15.
煤粉浓淡分离燃烧技术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浓淡分离燃烧对煤粉的着火及降低NOx的物理基础以及可被利用的程度。同时指出可能带来诸如低挥发份煤的飞灰碳含量增加、水冷壁管的高温腐蚀及引发炉膛结焦等负效应。为此提出了在一次风进入燃烧器后,使其在着火区域实现煤粉的局部浓淡分离燃烧方案,这可能是正确利用浓淡燃烧技术优点的方向。作者已在华中理工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立了此项目,旨在利用该技术降低双通道通用煤粉燃烧器NOx的排放量,而不是为了调峰与稳燃。指出双通道通用煤粉燃烧器的稳燃能力要比浓淡燃烧器强得多,是至今为止解决大型四角燃烧无烟煤锅炉的稳燃与低负荷运行唯一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稳燃腔煤粉燃烧器是在钝体燃烧器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燃烧器。它将钝体罩在稳燃腔中,利用腔壁消除了钝体上下两端的不合理的气流卷吸,从而使回流强度得到了很大提高。本文通过冷态空气动力场式验,研究了稳燃腔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对气流特性的影响,并在试验炉上研究了这种燃烧器的燃烧特性。结果发现,由于稳然腔煤粉燃烧器具有较长的回流区和较大的质量回流率,使得它比钝体燃烧器具有更好的稳燃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开缝钝体燃烧器是一种可使煤粉浓度局部富集,从而使析出的挥发分易于与当地氧气达到合适匹配;同时利用了回流区内高温、低速、高湍流度等有利于着火的条件的新型煤粉稳燃器。由于中缝射流的喷出,屏蔽了正面来的辐射热,而使开缝钝体不易被烧毁.本文报告了开缝钝体燃烧器的实验研究及工业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对燃用高灰份劣质煤锅炉的稳燃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稳燃腔煤粉燃烧器”技术在桂林电厂1号炉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能实现负压运行,提高了调峰能力,节约了助燃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横置式稳燃腔煤粉燃烧器浓淡煤粉燃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稳燃腔燃烧器有关回流量的实验数据和浓淡分离装置的有益参数,并介绍了其在670t/h锅炉上应用的情况。图5参2  相似文献   

20.
对燃用高灰份劣质煤锅炉的稳燃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稳燃腔煤粉燃烧器”技术在桂林电厂1号炉改进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能实现负压运行,提高了调峰能力,节约了助燃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