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arterio-venous graft,AVG)作为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的重要选择,急性血栓形成是导致其失功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可达9%~19.8%[1]。AVG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溶栓,前两者存在操作较复杂、创伤较大、费用昂贵等缺点[2]。既往研究表明,尿激酶局部注射溶栓治疗AVG血栓形成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3],但多数报道均采用单针穿刺注射溶栓。近年来,我科采用多点穿刺微量泵注射尿激酶治疗 AVG血栓形成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两种溶栓方法对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将72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通过血栓形成部位的动、静脉端血管分别给予尿激酶50万U注射;对照组通过外周静脉血管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滴注,通过观察动-静脉内瘘再通发生率评价治疗效果并对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糖尿病血管病变、造瘘血管内径细小、透析后按压不当、高凝、透析后低血压、穿刺后血肿形成是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治疗组内瘘再通率为86.1%,对照组内瘘再通率为63.9%,治疗组内瘘再通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发现内瘘血栓及时应用尿激酶是内瘘再通的关键,尿激酶通过血栓形成部位的动、静脉端血管内注射溶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伴血管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及血管造影证实为动静脉内瘘血栓性闭塞伴血管狭窄患者46例,其中观察组23例,行置管溶栓联合球囊形术治疗,对照组23例,行经头静脉留置针溶栓治疗。观察组:术中对闭塞段行导管导丝穿通术、给予25万U尿激酶注溶栓,术后视血栓清除情况保留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1~3天,每天50万U,对于血栓溶解后瘘道血管仍狭窄者联合囊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经头静脉留置针泵入尿激酶1~3天,每天50万U。观察治疗后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开通况。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表现、透析时血流量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23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中,2例于治疗即刻造影显示动静脉内瘘即恢复通畅,分别有10、3、2例于治疗后24、48及72h造影复查示血栓溶解,动静脉内瘘满足者血液透析的要求,1例狼疮肾患者于24h复查造影示术中开通的闭塞段再次闭塞,予再次球囊扩张治疗后透析道血恢复,对5例行再次造瘘。对照组23例患者中仅有5例于72h内内瘘开通,余18例均行再次造瘘。两组患者治疗后管开通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χ=17.07,P0.001)。所有病例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肺栓塞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伴血管狭窄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血条件差,缺少再次造瘘血管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内瘘的畅通是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顺利透析的必备条件。内瘘血栓形成是内瘘堵塞、失功的主要原因,使血液透析无法顺利进行~[1]。及时有效地恢复动静脉内瘘通畅,对血液透析患者意义重大。2010年国家卫生部制定血流净化操作流程(SOP):内瘘血栓24 h内,首先可采用局部血管内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我院既往采用传统局部注入尿激酶溶栓的方法治疗内瘘血栓,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溶栓成功,内瘘恢复血流,3例无效;2例出现穿刺点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加强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最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血栓形成是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1].我院自1997年1月~2003年11月对14例次内瘘阻塞的MHD患者,用尿激酶局部溶栓,再通后配合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留置长期血透导管是建立动静脉内瘘困难的维持性血透病人的常用血管通路,但常因血栓和纤维鞘形成导致导管功能不良,需用尿激酶干预.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相同剂量的尿激酶血透导管内推注,由于注射速度的不同其溶栓效果也不相同.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我们对尿激酶推注速度与长期血透导管内溶栓疗效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化选择建立和使用维护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中心横断面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新入血液透析患者156例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通路类型,并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与长期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原发病种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为临时血液透析导管的占84%,成熟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占16%,无长期血液透析导管;②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251例(占90.9%),长期血液透析导管14例(占5.1%),动静脉直接穿刺及其他11例(占4.0%),无动静脉移植血管内瘘.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血管依次为桡动脉-头静脉占96%,桡动脉-贵要静脉占2%,尺动脉-贵要静脉占2%;自体动静脉内瘘瘘管吻合方式端侧吻合占54%,端端吻合占46%,无侧侧吻合.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并发症17例,血栓12例(占并发症总例数70.6%),其余依次为缺血(占10.2%),狭窄(占10.2%),肿胀手(占0.9%).长期导管年平均感染率为0.1次/1 000导管日.结论①新入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临时血液透析导管比例较大,预先行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准备的血液透析患者比率仍较低,但较前明显提高,需要积极专科宣教提高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认识和依存性;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与文献报道接近,但尚无移植物和人造血管内瘘病例,尚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直接选择穿刺;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失败与年龄无关,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及反复血管穿刺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89例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资料,观察内瘘使用及早期血栓形成情况与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病的关系。结果总结出10个主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性高血压、血压≤110/70 mm Hg、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红蛋白≥130 g/L、高凝或高黏状态、动脉射血低、静脉回流不良或静脉压高、动脉硬化或动脉壁分层、补漏缝合等。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基础原因中以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最为重要,其次是血管外科操作技术问题。术前纠正高凝状态等危险因素,术中提高操作技能,术后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可以提高内瘘通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肘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行肘部动静脉内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所有患者术后血流量都能满足血液透析需要,无感染、皮下血肿等并发症。随访至今,未发现血管内血栓形成、造瘘口狭窄等。结论对于腕部自体动静脉不能行造瘘术时,肘部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闭塞的原因及如何预防、治疗。方法:对91例建立永久性AVF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栓塞者分别行内瘘动脉端注入尿激酶或肝素及导管介入下溶栓。结果:发现21例AVF闭塞,其中原发病为糖尿病患者10例,穿刺不当及压迫时间过长者5例,低血压者4例,心动过缓1例,促红素未及时减量者1例。其中8例发现栓塞〈12 h,予溶栓治疗后5例再通。结论:AVF闭塞与糖尿病,瘘口压迫时间过长,内瘘穿刺不当,血液黏滞度增加,透析中低血压等因素有关,尽早发现内瘘闭塞及尽早行溶栓治疗是再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是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主要血管通路。临床上多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3种方式。K - DCQI等研究指南中推荐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首选,且预计目前超过66%的透析患者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然而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具备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条件或者建立内瘘后自体血管通路闭塞或者不能得到有效的血流量。Patel 等指出外科医生在推进自体血管通路的手术指征时,无意中也提高了失败率。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术前评估指标来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最常用的血液透析通路,但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血管内膜增生、反复穿刺、压迫、吻合口狭窄、低血压等原因造成瘘管流量不足、血栓形成。我院近年来应用Fograty球囊导管辅助下处理内瘘血栓形成,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1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内瘘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内瘘方式为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侧侧吻合后,结扎远心端的头静脉(即改良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资料.结果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很好利用了自身的血管,术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结论 该术式可成为建立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重要的血管通路形式,内瘘血栓形成是导致内瘘失功的最重要原因,本文就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动静脉内瘘是永久性血管通路,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但由于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硬化等并发症,临床内瘘发生血栓不可避免.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4%~36%[1].内瘘血栓形成常规采取取栓治疗,术后血管通路维护十分重要.我院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5例取栓术后患者的内瘘加强维护,避免再次深静脉置管,减轻了患者痛苦,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Fogarty导管取栓术在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5年6月~2009年1月12例尿毒症患者Core-Tex膨体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搭桥前臂动静脉内瘘因血栓形成失功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使用EdwardsLifesciences公司4F~7FFogarty导管,切开管腔直视下将血栓取出。确保血栓全部取出后开放血流和缝合血管。术后予低分子肝素抗凝。结果:12例患者人造血管内瘘血栓均被完全取出,开放血管夹后血流恢复。内瘘失功至手术间隔最长时间为12d。7例术后内瘘保持通畅至今1~3年余。3例术后约1年再次发生血栓形成,1例取栓后继续使用,2例虽然再次取栓成功,次日又发生堵塞,予改建另侧血管通路。2例术中发现动脉端近吻合口处有结节样钙化,人造血管内膜变粗糙,虽取栓成功,术后第2天再次堵塞,患者难以再建立血管通路,予改行腹膜透析。1例术中出现上臂贵要静脉破裂,3例导管球囊破裂,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应用Fogarty导管能取出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取栓后内瘘能否保持通畅与血管自身条件和回流静脉有无狭窄有关,血管钙化是影响人造血管内瘘通畅的因素之一。确保血栓全部取出是防止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报告1例透析时内瘘发生急性闭塞患者溶栓护理体会.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内瘘急性闭塞,遵医嘱早期应用尿激酶10万u对动静脉内瘘行局部溶栓并辅以热敷,4小时后闭塞内痿恢复再通,患者继续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无出血、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护理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重视用药检测,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透析时内瘘急性闭塞成功溶栓的关键.现将溶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共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均为初次行动静脉内瘘术;根据术后处理方案,随机分为2组,贝前列素钠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2组患者术前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并经过一年的观察随访,对2组动静脉内瘘术后6周内瘘血流量、内瘘成熟率、1年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周血常规、凝血分析变化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管初始条件、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动静脉内瘘术后1周内瘘血流量为(286.3±57.4)ml/min,对照组为(277.8±53.8)ml/min,提示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内瘘流量较对照组稍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临床随访发现,治疗组动静脉内瘘术后6周内瘘血流量(395.4±98.6)ml/min,对照组为(304.5±86.4)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周内瘘成熟率95%,对照组术后6周内瘘成熟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1年内血栓形成发生率(5%),对照组术后1年内血栓形成发生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前及术后1周血常规及凝血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能够提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率,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7天内血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后7d内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术中立即形成血栓者可以柔性挤压瘘口,特别是近心端动脉侧,直至内瘘通畅。手术成功后已缝合内瘘皮肤再出现血栓者,可以打开皮肤切口,松解内瘘周围,柔性挤压瘘口,必要时向瘘口推注肝素钠注射液。结果:41例动静脉内瘘术后7d内血栓形成患者,经上述处理,36例血栓再通,成功率达87.8%,5例患者处理后内瘘仍堵塞未通,另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结论:动静脉内瘘术后7d内血栓形成患者,早期处理是关键,术后抗凝,扩血管药物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