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患者,男,35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行胃大部切除、生理性人工幽门术,术后4个月始出现剑突下间歇性疼痛,并反复解柏油样大便。X线钡餐检查提示:吻合口空肠侧溃疡,给予药物治疗无效,于术后三年因上消化道大出血而行急诊手术。术中见胃空肠吻合口远侧Icm处之空肠对系膜缘有一0.4cm大之溃疡,已穿透至浆膜层,吻合口及周围粘膜充血水肿,中度糜烂,以空肠侧明显,人工幽门呈轻一中度萎缩,“幽门”直径为2.5cm原为1.5cm)。术后病理诊断为吻合口空肠溃疡伴吻合口糜烂。随访至今无复发。例2男,29岁,因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以便于处理并发症及直观随访。方法:对4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Child法消化道重建。距胰肠端侧吻合口形成5~6cm的空肠盲襻,将其固定在相应投影部位的腹壁皮下。结果:32例术后恢复顺利,另10例术后发生的胰漏、胆漏、出血等并发症,通过该盲襻插入胆道镜进行直观处理,均治愈。术后远期用该方法随访直视观察22例,发现肿瘤复发5例,胆道狭窄4例,胆道蛔虫症1例。结论:该术式不产生新的并发症;可与传统术式相结合;术后可对胰肠吻合口、胆肠吻合口漏和出血直观观察和处理,并能对各吻合口及残胰断端进行直观随访。  相似文献   

3.
江晓华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冈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21例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初次手术行胆总管囊肿肠吻合6例,胆肠侧侧吻合7例,胆肠端侧吻合7例,胆肠侧端吻合1例。术后19例结石复发或残留,14例吻合口狭窄。再手术方法:全组均行规范胆管空肠Roux—en—Y式端侧吻合术,加行左肝外叶切除4例,其中1例行左肝管、肝门部且日管与空肠双口端侧吻合。结论原发胆道病未能根治或复发及胆肠吻合口狭窄是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术式选择不当,手术不规范。再手术应遵循“去除病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的原则,选择正确术式,规范操作,避免手术技术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21例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1例中初次手术行胆总管囊肿肠吻合6例,胆肠侧侧吻合7例,胆肠端侧吻合7例,胆肠侧端吻合1例.术后19例结石复发或残留,14例吻合口狭窄.再手术方法:全组均行规范胆管空肠Roux-en-Y式端侧吻合术,加行左肝外叶切除4例,其中1例行左肝管、肝门部胆管与空肠双口端侧吻合. 结论原发胆道病未能根治或复发及胆肠吻合口狭窄是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术式选择不当,手术不规范.再手术应遵循"去除病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的原则,选择正确术式,规范操作,避免手术技术缺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套入式胰肠吻合对预防胰漏发生的作用。方法对2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采用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法进行端侧套入式胰肠吻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套入式连续胰肠吻合,平均胰肠吻合时间13(8~20)min,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出现胰腺残端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胆漏1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连续缝合法行端侧套入式胰肠吻合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残余胰腺,且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再手术技术性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3月间17例因指征选择及术式实行不当致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见胆肠吻合口狭窄及肝内外胆管狭窄13例,伴结石形成10例;返流性胆管炎7例.原肠肠吻合呈T形3例、倒Y形2例,上行肠襻25cm、70cm各1例,结肠前位4例;胆肠侧侧吻合3例、端端吻合4例、侧端吻合3例、端侧吻合7例.拆除原胆肠吻合口或原肠肠吻合口改为规范的吻合5例.切除胆总管囊肿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2例;胆肠吻合口扩大,整形或盆式吻合4例.拆除原胆肠吻合口、恢复胆管结构,T管引流3例.左肝外叶或左半肝切除3例.15例随访时间平均31.2月,4例有胆管炎表现.结论 严格地把握胆肠吻合的适应证、实行规范的胆肠吻合术及提高手术技巧是减少Roux-Y胆肠吻合再手术技术性原因的关键;再手术时需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吴丰芳  曲波 《腹部外科》2000,13(3):186-186
1977年以来,我们遇到2例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口扭转造成输出口梗阻的病例,均经二次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病例简介例1:男,40岁,因剑突下饥饿性疼痛伴黑便4年入院,门诊钡餐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针刺麻醉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式为毕Ⅱ式Moynihan式,即胃空肠于结肠前吻合,输入端对大弯侧,输出对小弯侧。术后第5d出现上腹胀痛、恶心、呕吐,经禁食、补液及应用6542解痉药后好转。其后每当进食少量流汁即感上腹饱胀、呕吐频繁,考虑为吻合口水肿,再次禁食、胃肠减压,但上述症状未缓解。术后2周行稀钡检查,残胃内有多量钡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长期存活受者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方法。方法1例女性45岁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后3年并发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二次手术改为同肠引流。绕移植胰腺十二指肠膀胱吻合口切除已游离的带膀胱擘吻合口,于距同盲部40cm处回肠与移植胰腺十二指肠段行侧侧吻合,吻合口长约5cm,距吻合口15cm处冉行回肠襻侧侧吻合。结果患者术后恢复好。服用常规免疫抑制剂,住院30d。随访4年,患者血气分析正常。肾功能、血糖波动在正常范围。结论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后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患者改用回肠引流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肠代膀胱术中输尿管吻合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肠代膀胱输尿管吻合的理想方法。方法:对60例肠代膀胱术后118侧作肠代膀胱输尿管吻合的患者进行随访.对不同吻合方法的效果作对比分析。采用黏膜下隧道法吻合6例11侧,黏膜沟法吻合10例19侧,改良黏膜沟法吻合42例84侧.改良乳头种植法吻合2例4侧。结果:吻合一侧所需时间.黏膜下隧道法和黏膜沟法为25min,改良黏膜沟法8min,改良乳头种植法5min。无吻合口漏及输尿管反流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均见于黏膜下隧道法。结论:改良黏膜沟法和直接种植法是肠代膀胱输尿管吻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造口方式对还纳手术的影响及造口还纳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肠造口还纳手术的患者90例,统计分析造口原因、造口肠段和方法、造口方式、还纳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端式造口59例(其中单腔造口39例,双腔造口20例),袢式造口31例(其中改进式袢式造口18例),端式造口还纳手术时间显著长于袢式造口还纳手术(P<0.05)。手法吻合72例,吻合器吻合18例;端端吻合50例,端侧吻合40例;共发生近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8.9%,是否使用器械与使用不同吻合方式其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结论暂时性肠造口应尽量选择袢式造口,尤其是改进式袢式造口;肠造口还纳术前应充分检查排除远端肠道狭窄或损伤处未愈合,造口术后3~6个月可行还纳手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端端或端侧吻合、手法或吻合器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