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爱你中国     
不久前,一封来自北疆的飞鸿飘然而至,作者是我昔日的同学今日的森警战士.信中写道:“我们守护着祖国北疆最大的原始林基地,它是祖国的绿色宝库.经常有不法之徒盗伐木材、非法狩猎.我们心中都明白,只要放松一步,百万亩森林就会毁于朝夕之间,就会严重影响华北的生态平衡.因而,大家平时最喜欢唱的歌就是《小白杨》,喊得最响的口号就是‘我爱你,中国’.”是啊,对我们的战士来说,“我爱你,中国”,是刻在心坎上的责任,是青春与热血的奉献.那么,祖国是什么?她是人民的母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株无名的小树,祖国的大地上到处有我眷恋的热土,到荒原就在荒原扎根,到莽野就在莽野落户。只要能为祖国的春天增添一丝新绿,我便感到幸福,最大的幸福!我是一株平凡的小树,祖国怀抱里到处是我生命的归宿.去山崖乐与青松作伴,去戈壁喜与红柳为伍。只要能给祖国献上一枚金果  相似文献   

3.
《绿色中国(A版)》2010,(9):56-61
总政歌舞团著名青年歌唱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蔡国庆获奖感言:这样的时刻在我心中是充满真情和温暖的,因为我始终坚信绿色的中国才是一个更加和谐美丽的中国。我愿意作军中的一棵小白杨,我希望用我的爱心和歌声守护祖国每一片绿色的森林和我们心中绿色的家园。  相似文献   

4.
站在这个讲台,我心潮澎湃,我非常激动于能参加这样一次歌颂祖国、赞美林业的演讲活动。风雨兼程,一路高歌,从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中华大地,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百年梦想的实现,我们走过了欣欣向荣的改革开放30周年。三十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高山到平原,从边塞到港口,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日本与我合作培育抗性树种据日本《林业新闻》报道:日本和中国经过协商,已正式决定联合培育对小蠹具有较强抵抗力的松树品种。1982年10月,林野厅向中国派遣了以造林科长谷口纯平为团长的日本农业技术交流团,并商定从1983年开始,采集到的中国马尾松花粉将被送往日本,并用两年时间与日本黑松进行杂交育种,打算到1985年春季,在日本受松小蠹为害最严重的三个县首先栽植120万棵新品种苗木。  相似文献   

6.
日本印象     
日本印象■付占芳八月上旬,我因进口设备一事前往日本考察洽谈。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在日本七天,我仔细考察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感触很多。日本文化虽起源于中国文化,但现在的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大不相同。日本人与中国人,虽同是黄皮肤、黑眼睛,但相同的外表下是截...  相似文献   

7.
正Gemini双子-夏:起早看了直播!一直很激动!我是祖国脑残、真爱粉!!祖国万岁!祝福宇航员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白杨1541:神舟飞船成功飞天,祝福航天员们一路平安,圆满完成任务!祝福我们的航天事业蒸蒸日上,不断创新!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福勤劳人民幸福安康!信是人道:我也应个景,北京清晨雾蒙蒙,酒泉飞船发射成,应我中华雄风起,嫦娥从此更多情。鱼丸粗面多加香菜:虽然现在我还不是很懂航天给我们带来的切实意义,但是我很骄傲,中国加油。脱了胡子的麻雀姑娘:记得当年神州5号的时候全家人都激动的守在电视前面生怕眨  相似文献   

8.
中国森警的历史演变(之三)东北沦陷时期森警的嬗变李开民(武警吉林省森林警察总队)东北沦陷时期的森林警察,从1935年(康德2年)9月开始组建,到1945年8月日本侵华军战败投降,它前后在祖国东北地区存活了10年时间。当然,这个时期的森林警察是日本侵华...  相似文献   

9.
<正>获奖感言: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环保事业,特别是像我一样的大学生朋友们,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努力学习、努力钻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祖国更添一抹绿色。  相似文献   

10.
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利用6 a生的日本落叶松生长数据对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的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试验林进行了分析.根据日本落叶松生长早一晚相关性,以6 a生时的胸径作为选择指标依据,对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开展了早期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从日本引种的原生种源213个家系之间差异极显著,日本天然林产家系、日本各林业试验场种子园产家系和中国产混...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中日山茶花名称不统一的问题, 以利于中日两国山茶花的交流, 文中在综述中日两国山茶花栽培史及渊源的基础上, 对中日山茶花名称及形态特征进行考证。结果表明:中日山茶花栽培历史源远流长; 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Linn.)原产于中国; 自唐朝时, 日本开始从中国引进山茶花, 命名为椿; 雪椿(C.japonica var.decumbens)是山茶花的一个变种; 茶梅(C.sasanqua Thunb.)原产于日本, 在日本称作山茶花, 传入中国以后被称作茶梅。  相似文献   

12.
第一:国家宏观大环境 中国经济未来5年是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去产能、去库存.中国房产积压40亿m2. 另一面,中国富豪海外“疯狂”买房.英国:2005以来,中国人在英国购买100亿英镑的住房,85%出租.德国:中国购房从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已延伸到柏林,已买600套公寓.意大利:2015年,几位中国买家一次性买走了意大利两个街区所有楼房.马来西亚:金海湾共有住宅9 000套,有2 000套被中国人买走.菲律宾:已接待中国6 000名退休人员海外养老.15万美元一套公寓,已卖了320户.生活成本低,一家三口每年的费用1 800~2 100美元.  相似文献   

13.
去年我在日本横滨的一家电子公司工作,头两个月一直是富田先生在指导我熟悉业务,富田做事认真,给了我业务上很大的帮助,我对他心存感激。在得知富田的生日快到了的时候,我决定送他一件礼物。中国和日本两国在人情世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该送一件什么样的礼物才合适呢?于是我向一位久居日本的同胞请教,他说:“日本人一般不太习惯收礼,唯独对芝麻来者不拒,你可以买瓶芝麻送给富田。”  相似文献   

14.
据日本《林业新闻》报道:日本和中国经过协商已正式决定联合培育对小蠹具有较强抵抗力的松树品种。1982年10月,林野厅向中国派遣了以造林科长谷口纯平为团长的日本农业技术交流团,并商定从1983年开始,采集到的中国马尾松粉将被送往日本,并用两年时间与日本黑松进行杂交育种,打算到1985年春季,在日本受松小蠹危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不是“地大物博”?有一天我与同事谈起这个话题,他说“这种观念应当改变”。我不同意。他便引经据典、振振有词地给我上了一课:中国耕地只有多少,缺水城市有几十个,人均水资源何等之少,某种资源只够用多少年,等等,甚至还说:小学课本中讲“中国地大物博”是误导,应当改掉。我很愕然!而且我觉得,这不是我同事个别人的想法,因而值得弄清楚。中国国土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在俄罗斯、加拿大之后居世界第三,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五国面积之和的6倍左右,难道不大吗?中国的自然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也不少。…  相似文献   

16.
据大竹昭郎等报道,从1977—1981年先后三次来中国考察栗瘿蜂天敌情况,1979年Y.Murakami博士在河北省采回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虫瘿2200个,1981年志贺正和又从河北省带回一批。在其中发现一种新的寄生蜂。1982年经日本北海道林业试验场的K.Kamijo博士定名为长尾小蜂科的新种Torymus sinensiskamijo(中国长尾小蜂)。它与日本栗瘿蜂的寄生蜂T.beneficus Yasumatsu和Kamijo的成虫发生期几乎一致。经在茨城县Yatabe果树试验场繁育试验,证明其生活史为一  相似文献   

17.
据日本《林业新闻》报道:日本和中国经过协商已正式决定联合培育对小蠹具有较强抵抗力的松树品种。1982年10月,林野厅向中国派遣了以造林科长谷口纯平为团长的日本农业技术交流团,并商定从1983年开始,采集到的中国马尾松花粉将被送往日本,并用两年时间与日本黑松进行杂交育种,打算  相似文献   

18.
在天堂门口,一位中国老太太和一位美国老太太相遇了.上帝让她们各自说出自己一生中最高兴的事情.中国老太太高兴地说:"我攒了一辈子钱,终于买了新房住了一天,这辈子不冤啊.""我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在我去世前终于还清了买房的贷款."  相似文献   

19.
权凤 《绿色科技》2015,(4):98-99
指出了最初日本园林是以中国园林为范本发展起来 ,随后结合该国的文化、地域、审美心理、风俗习惯等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枯山水庭园景观.从指导现代庭园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能对中国现代庭园景观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对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污染负荷五项指数进行EQI综合评价,浙江省庆元在全国2348个县(市区)中脱颖而出,名列榜首,被评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消息一公布,特别是2005年世界环境日,县委书记蔡小华带队在上海成功举办“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形象推介会,一夜间,庆元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嵌在祖国版图上,又犹如一朵美丽的奇葩绽开在祖国江南,显得那么光彩耀人、引人注目。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为何花落庆元?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庆元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面有何新举措和成效?一、保护为先,合理开发,要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