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具有不对称分裂和无限增殖的特点,按来源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骨髓干细胞肝脏移植是将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到其肝脏内,分化为有功能的实质细胞,以替代因退变、损伤、基因缺陷或自身免疫而受损的肝细胞,重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具体方法是从患者体内抽出少量骨髓,用先进的细胞分离技术分出移植所需的干细胞,通过介入把提取的干细胞注入病肝.目前,骨髓干细胞移植已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及实验基础,而自体骨髓移植、肝动脉插管介人治疗等均为临床上已经成熟的技术,因此在理论与技术方面均为干细胞肝脏移植提供了保障.我国是肝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众多,在药物及原位肝移植治疗之外,自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全新而有效的新方法,其虽不能给肝病患者带来治愈性的效果,但可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肝硬化的进展速度,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焦强  卫小春  任步方 《实用骨科杂志》2004,10(3):243-244,25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存在于骨髓基质中的一种多能干细胞,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MSCs可分化成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多种间充质细胞。由于它们可以作为滋养层支持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因此也被称为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本文就骨髓MSCs的分离培养及成软骨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内皮祖细胞在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其中,骨髓干细胞是近几年干细胞移植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临床常用的骨髓干细胞有骨髓单个核细胞群(BM-MNC)、AC133阳性细胞群、间充质干细胞(MSC)和内皮祖细胞(EPC)等。下肢缺血性疾病是血管外科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有着高发生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近年来,基于内皮祖细胞(EPC)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新方法。本文将对EPC在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郭卫春  唐冰  熊敏  李军  曾云 《骨科》2014,5(2):121-124
目的 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移植治疗各类骨科疾病的最新进展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方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归纳整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及其在治疗骨科疾病中的应用与进展,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尚无一个明确有效的标准,其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明确。近年来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科疾病方面取得较多成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广阔的研究前景。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获取和分离培养,可快速扩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为骨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骨髓型肝干细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依据干细胞定义 ,目前在胚胎肝组织和成年肝组织中都已经找到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具有分化形成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潜能的肝干细胞〔1,2〕,使得长达 10余年关于在肝组织中是否存在肝干细胞的争论得以结束。最近 ,又有学者发现在骨髓细胞或称造血细胞中也存在肝干细胞〔3~ 5〕。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肝干细胞 ,本文把这种来源于骨髓造血组织的肝干细胞称为骨髓型肝干细胞 ,并将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骨髓型肝干细胞不仅存在 ,而且可以在肝内分化形成肝细胞和胆管细胞 ,并且参与肝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Theise等〔3〕报道 ,雌性小鼠在接受致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后体外标记方法及移植肝细胞的肝内组织学表现。方法 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成熟肝细胞。将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后的肝细胞移植入已行部分肝切除大鼠体内,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受体肝脏内移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结果分化成熟肝细胞在BrdU掺入培养后细胞核染色可见特异性棕褐色标记;肝细胞移植后肝组织切片BrdU染色可定位移植细胞;白蛋白抗体染色显示移植细胞具有功能活性。结论 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来源的肝细胞移植后形态功能稳定,是进行肝细胞移植的理想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清髓性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小鼠前列腺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BALB/c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第四代细胞中CD44阳性细胞率,并通过油红染色鉴定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脂肪细胞。应用C57小鼠源性前列腺癌株RM-1(2×10~6/只)制成C57BL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0只。应用FC方案(氟达拉滨30mg/m~2,-d~(1-5);环磷酰胺300mg/m~2,-d~(1-3))对非对照组小鼠进行非清髓性预处理。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个/只。记录并比较两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及生存时间。结果全骨髓培养法培养的第四代细胞中CD44阳性率为84.29%,油红染色证实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然分化的脂肪细胞存在。与对照组相比,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显著的抑制了小鼠前列腺癌的生长(P=0.047),并明显延长了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的生存时间(P=0.00001)。结论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显著的抑制了小鼠前列腺癌的生长,延长了受体小鼠的生存时间,预示了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抑癌基因载体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逐步替代或重建受损的肝组织结构是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最终目的.骨髓干细胞可以演变成为与其组织发育或再生来源无关的细胞类型,即骨髓干细胞的可塑性(plasricity).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肝实质细胞的发现提示它可能参与了体内肝组织细胞的再生、及损伤的修复与替代,而这一进程与肝细胞移植的作用机制类似,本文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不可逆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减)患者的治疗,一直以服用甲状腺激素药物为主,而长期服药可能造成心脏衰竭等,已经成为困扰甲减患者的难题。随着近年对干细胞的研究,在体外诱导下胚胎干细胞成功分化为甲状腺细胞,然而胚胎干细胞应用的伦理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而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甲状腺干细胞获得成功。成体干细胞诱导移植技术的应用将为甲低患者治疗提供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中胚层来源的具有特殊免疫学性质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或类肝样细胞,有促进移植肝再生的可能;同时通过其免疫调节功能诱导受者特异性免疫耐受,以利于移植肝的长期存活。现就两者相关性的研究作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骨髓内存在能够向肝细胞分化的干细胞的事实已被广泛接受。然而,骨髓源性肝干细胞还不能作为生物人工肝以及肝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进行临床应用。主要的原因是难以通过骨髓源性干细胞获取足够数量的肝细胞。本实验通过建立肝损伤的大鼠体内微环境,将人骨髓干细胞和人肝细胞系CL-1细胞移植到大鼠肝脏内,试图实现动物肝脏人肝细胞化,获取足够的人源化肝细胞,为临床肝脏移植和生物人工肝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材料和方法采集成人骨髓10 ml,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Percoll分离液分离含有核细胞的中间层,裂解红细胞后调整细胞浓度为2×105/m…  相似文献   

12.
逐步替代或重建受损的肝组织结构是肝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最终目的,骨髓干细胞可以演变成为与其组织发育或再生来源无关的细胞类型,即骨髓干细胞的可塑性(plasticity)。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肝实质细胞的发现提示它可能参与了体内肝组织细胞的再生,及损伤的修复与替代。而这一进程与肝细胞移植的作用机制类似,本文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郦  王倩  张晓明 《中国骨伤》2014,27(5):437-44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其良好的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取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和自体移植无免疫源性等特征而成为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已证实蛛网膜下腔注射是最理想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途径。早期临床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安全的,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是肯定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替代作用、神经营养作用、抑制免疫反应及促进轴突再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肝细胞及肝内移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体外诱导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分化及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移植情况。方法 首先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离和培养,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μg/L)和表皮生长因子(EGF,1.5mg/L)诱导定向分化。肝纤维化形成的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使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门静脉向肝纤维化形成的SD大鼠肝脏移植,对照组用BrdU标记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脏标记细胞的分布及BrdU^+/ALB^+细胞数量。结果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细胞CK8及ALB表达阳性。移植2周后大鼠肝脏均可检测到BrdU标记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组BrdU^+/ALB^+细胞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肝细胞,移植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白蛋白表达细胞数更多。  相似文献   

15.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干细胞由于其多向分化潜能且广泛来源性,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干细胞可转化为胰岛素生成细胞修复病变胰腺组织,进而治疗糖尿病。此外,干细胞可广泛来源于胚胎组织,成人骨髓,胰腺干细胞和脂肪源性干细胞等。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因其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且微创手术使其较骨髓干细胞来源更为广泛,因此人脂肪组织干细胞有可能替代骨髓干细胞或者胚胎干细胞用于将来糖尿病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8.
由于肺组织无再生能力,肺疾病的治疗成为棘手的问题。目前认为骨髓源性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stem cell)能定向分化成为肺组织细胞,将骨髓源性干细胞移植入损伤的肺组织,通过诱导剂使其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从而产生肺泡组织。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现对骨髓干细胞移植在各种肺疾病模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0.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干细胞技术是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是干细胞为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机体组织细胞.自体干细胞移植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外周血或骨髓中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