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特殊类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中的针刺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组21例和针刺药物组21例进行对照观察,单纯药物组静滴金纳多注射液进行治疗,针刺药物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长谷川痴呆评定表评分以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来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智能和疗效均有明显改善(P<0.01),同时在两组之间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刺药物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组。  相似文献   

2.
针刺"头三神"穴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头三神"穴为主综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61例V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进行"头三神"穴为主的针刺治疗,同时口服喜德镇等常规药物;单纯药物治疗30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HDS-R、MMSE、ADL康复评分.结果观察组能够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HDS-R、MMSE、ADL的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为8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针刺"头三神"穴为主综合治疗VD,可改善患者的智能水平,康复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并与西药(nimodipine)进行对照,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评分值、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ANP)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两组智能的改善及疗效均有显著差异(P<0.01),针药组优于西药组.从血浆心钠素含量看,VD患者治疗前与正常人无显著区别(P>0.05);针药组及西药组治疗后血浆NAP均明显升高(P<0.01),这种升高效应以针药更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大接经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有效方法.方法:将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头针组、药物组,每组32例,进行相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组临床疗效、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R)评分、精神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主要症状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均有一定疗效,但以观察组疗效最好,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接经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可改善主要临床症状,促进智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醒脑启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9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醒脑启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对照组90例.治疗组服用醒脑启智胶囊,对照组服用舒血宁片,6 w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R)积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ADL-R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MMSE和ADL-R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6%,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醒脑启智胶囊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舒血宁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各2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药物组给予安理申治疗。结果:两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辨证量表(SDSV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改善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中医症候,疗效和西药安理申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腰夹脊穴配头皮针治疗血管性痴呆步态障碍的疗效,探寻较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21人。针刺组采用电针第2至5腰椎夹脊穴(双侧)和头皮针百会、四神聪,每日1次,30次为一疗程;药物组口服都可喜(法国施维雅药厂生产每片含二甲磺酸阿米三嗪30 mg、萝巴新10 mg),每次1片,每日2次,30日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一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比较。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5%,明显优于药物组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A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24.52±9.34 vs 32.85±13.56;药物组:25.47±10.04 vs 29.99±13.87,均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针刺组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步态障碍方面明显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85±13.56 vs29.99±13.87,P0.01)。结论:电针腰夹脊穴配头皮针治疗血管性痴呆步态障碍的疗效优于口服药物都可喜。  相似文献   

8.
原络配穴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原络配穴为主联合都可喜治疗为观察组,设单纯都可喜为对照组,观察66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MMSE、HDS-R、ADL变化.结果:观察组能够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HDS-R的评分,改善ADL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为8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络配穴为主联合都可喜可改善VD患者的智能水平,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都可喜治疗.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症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小平  王岩  顾玉娟 《四川中医》2006,24(10):100-10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症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将血管性痴呆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针刺治疗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71.43%,对照组总有效率3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疗效优于西药胞二磷胆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还少丹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组32例采用还少丹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0%,对照组为4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DS与MMSE之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少丹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穴位注射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并探讨该疗法对血脂、血过氧化脂质和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疗程为28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及血脂、血过氧化脂质和抗氧化酶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头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组显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86.7%,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治疗后头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组的血脂、血过氧化脂质和抗氧化酶水平明显改善,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优于西药疗法,具有调整血脂、降低血粘度、增强患者机体的抗氧化系统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急性期贝尔氏面瘫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面瘫急性期创痛小、疗效好、易操作的新疗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热敏点灸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针刺.参照1997日本面神经研究会制定的"面神经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治疗后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6.67%、5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6.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热敏点灸和单纯针刺疗法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均有良好疗效,且针刺加热敏点灸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任督二脉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血管性痴呆5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治疗组)、口服药物组(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MMSE、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任督二脉能改善患者血管性痴呆情况,疗效好,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三组,头针组27例,体针组25例,对照组28例.头针组给予针刺头部穴区治疗;体针组给予针刺躯体穴位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都可喜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各组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2%,体针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三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三组MMSE、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头针组与体针组MMSE及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头针组与体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更显著,能明显改善MMSE及BI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针刺、康复训练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借以判断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各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P0.05)。认知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9.44%,对照组为58.33%;行为能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2.22%,对照组为61.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烙灸督脉联合针刺与单纯运用烙灸、单纯运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烙灸针刺组、督脉烙灸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40例(各脱落2例,每组38例)。督脉烙灸组采用烙灸治疗,腧穴分为A、B两组,A组:百会、大椎、身柱、至阳、脊中、命门、腰阳关,B组:风府、陶道、神道、筋缩、悬枢、长强,每周一烙灸A组穴位,每周五烙灸B组穴位。常规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主穴取百会、四神聪、内关、足三里、太溪、悬钟,并辨证配穴,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连续治疗5次。烙灸针刺组采用与上述督脉烙灸组的烙灸及常规针刺组的针刺联合治疗。每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进行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烙灸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5%(34/38)、督脉烙灸组为65.8%(25/38)、常规针刺组为63.2%(24/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烙灸针刺组疗效优于督脉烙灸组和常规针刺组(均P0.05),督脉烙灸组和常规针刺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SDSV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烙灸针刺组SDSVD、MMSE、ADL评分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P0.01),督脉烙灸组与常规针刺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治疗均具有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医烙灸督脉联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单纯督脉烙灸和单纯常规针刺治疗,且在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恢复日常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的单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健脑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采用健脑汤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哈伯因口服。结果:两组治疗两个月后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差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脑汤治疗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刺督调神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为该疗法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50例符合受试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刺督调神组(治疗组)、传统针刺组(针刺组)、尼莫地平药物组(药物组),每组各50例.15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接受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生活活动能力指数(ADL)量表评定.观察治疗组、针刺组、药物组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而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①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MMSE、HDS、ADL评分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后3组组间比较:MMSE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1);HDS评分治疗组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ADL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1);治疗后3组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结论:①刺督调神法在改善VD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②刺督调神法治疗VD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项针结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管性痴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项针结合头针加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智力评分改变。结果:两组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观察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P〈0.05)。结论:电项针结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俞原配穴法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俞原配穴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俞原配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药物都可喜,两组均连续治疗12星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使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各方面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原配穴法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